福启县的南边有一条看不到边界,也看不到尽头的大河,大多数年轻一辈的人都记不得它的名字,反正福启县的人们就管它叫作福大河,他们福启县的河,好听还好记。
十几年前福启县最是繁荣的时候,在福大河那儿修建了一个码头,供五湖四海来往的船只停靠,这些外来的船只也给福启县的百姓带来了更多赚取银钱的机会。
一时间,这个码头上停留的船只、来往的外地人员多不胜数,热闹非凡。
三五年的时间里,福启县绝大部分的百姓都陆续地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
建在福大河的这个码头,它的名字就汇集了福启县百姓们的心愿——广流码头。
不过近十年来,到福启县走商的人在慢慢减少,如今的福启县已经没有能够吸引商人们视线的新事物了。
不过现有的那批仍在福启县进货卖货的商人,以及福启县需要从别的地方进货的商人,两批人已经能够养活这个码头。
-
江畔今日熬的第二桶腊八粥,为的就是那些在广流码头上做工的汉子们。
半小时后,江畔一行人来到了广流码头。
在广流码头周边多是一些两层楼的房屋,江畔路过时仔细看了看,客栈、酒楼、茶楼......外来走商的商人需要的去处这里应有尽有。
不过都已经是一些有了年岁的房子。
而且生意都不怎么好,特别是客栈和茶楼,只零星有几家开门营业,别的都已经关门了。
至于酒楼,很多都是一个活计跑全堂,或者直接就是店老板带上自家的夫郎看店,还兼顾招呼客人的工作。
江畔推着推车继续往前走,前面最靠近河水的那片区域就有支摊卖吃食的小贩,正好在客栈等建筑物的墙壁与河面之间留出来的那片宽敞的空地上。
小贩们都是用两个编得密实的竹筐装着各自卖的吃食,看样子也在竹筐里面垫了棉花等物品来保温,不过作用应该不是很大,因为河边的风本来就大,这会儿又是中午,他们的吃食如果没回家换的话,应该是已经凉透了。
江畔问来广流码头做过工的江父:“老爹,我们把摊子支在哪里?”
江父环顾一周,伸手指向第一家客栈前面空出来的一小块正对着码头的死角,“那里吧,这会儿外面的吃食都已经凉了,工人们下工后肯定直接就往酒楼过来。”
毕竟只有酒楼里面能吃到热的东西,河边的小贩们即使在饭点回家换热的食物过来,等赶回来时也都不那么热乎了。大冬天的,大家都更爱吃热乎中还有点烫的东西,暖和。
江畔刚把推车停好,前方就传来了模糊的说话声音,渐渐地说话声慢慢变大,不时还能听见几声汉子们大笑的声音。
下工吃饭的时间,是汉子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
江畔弯腰从带来的一小桶水里打出一瓢,倒到一个江父做的小木盆里,几人都抓紧时间把手洗了,这才从推车里拿出碗勺,端出两个装小菜的盆儿。
动作间江畔已经大着嗓门招呼起走向餐馆的汉子们,这里不是布衣巷,也不用那么小心地注意着音量。在码头这里大家都热情地招揽客人,极尽热闹。
走在人群前头的几个只穿着单衣的汉子,被江畔的声音吸引了注意力,见他们卖的东西居然还冒着热气,有些好奇,便一拐弯走了过来。
天天吃酒楼他们受不了啊,又贵又吃不饱,这下有了新的吃食他们自是欢喜,一蜂拥涌了过来,看看卖的是啥。
江畔一把掀开盖子,带出一阵泛着米香的热气,一股脑扑向站在摊子前面的汉子们的脸上。那几个汉子还没看清楚这有着米香的是个什么吃食呢,就开口大声说:“给我来一碗!”
这些在码头做工的汉子们是不带碗筷出门的,这下江父做的木碗木勺可算派上用场了,江父乐呵呵地又拿出一摞碗来。
排在前头最先打到粥的汉子兴奋了,这可是滚烫的腊八粥啊!顾不着烫不烫的,这汉子当即喝了一大口!
一口米粥入嘴,烫得那汉子龇牙咧嘴地,喉间还模糊地传来说话声:“嗯!好烫好烫!好吃!”
又一口粥咽下去,那汉子哈着气呲出一口大白牙长叹一声:“爽!”
一旁还没打到粥的汉子们见他这模样,急吼吼地催江畔:“老板快点!我要一碗!不!我要两碗!”
江畔与徐柳合作得越发默契,俩人动作又快,没让汉子们多等,很快便把一桶腊八粥卖完了。
不过因为有的汉子是要了两碗,导致最后有近十个汉子没打上粥,江畔把剩下的小菜都送给了他们,他们可以拿来就着馒头吃。
那几个汉子做出不高兴的模样,或真或假地埋怨江畔一家出来做生意怎么就备这么点东西,别人都打着了,他们没有的人会很馋的啊!
有了江畔送的小菜他们便又高高兴兴地去买吃食了,粥嘛明天还有的。就近跟江边的小贩买了几个馒头吃着,再蹭一口工友碗里的粥,就着手里的小菜,满足了。
这小菜真够劲的,有些刺激人,放下吧,又总想着它,便一口接一口地往嘴里送,还越吃越上瘾。
-
在码头做苦力活的汉子们食量都大,而且饿得比别人快很多。他们对吃食的要求就是量大,扛饿,最好再便宜一些,虽然他们的收入是比做其他营生的人多一些,但这都是自己下苦力赚来的铜板,能便宜些自然最好。
他们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的粥摊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不仅量大,还挺便宜,就连味道都这么好!
就是有些清淡了,不过这倒不难,馋油水时到边上的酒楼里要个菜就成,这么一算反倒比去酒楼还便宜些,又能吃饱还能吃到油水嘞。
一旁的小贩们看见江畔推着的推车很是好奇,上面被木盖子盖住的东西还冒着热气呢,这在冬日可是稀罕物,离广流码头最近的巷子过来都要走半小时呢。
之后又见识到了这玩意儿带来的客流量,众小贩还没来得及给江畔一行人一个下马威呢,就先捧着张笑脸上去和人家交好了。
江畔自然是知道他们的目的的,这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有心人多看几眼便能做出来的东西,告诉他们就当卖个好好了,总比得罪一圈人来得强。
哎呀咱就不说时辰了,都说小时吧,容我明天去改改之前的“时辰”,如果我能记住的话,遁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 2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