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骑骏马踏着官道的轻尘,向南疾驰。
裴涯一身利落的玄黑衣袍,背后那柄标志性的长刀以粗布严裹,随着马背起伏,勾勒出沉稳的线条。与他并辔而行的姜煦,则是一身便于行走江湖的深色劲装,腰间佩剑,宽檐斗笠压低了眉眼,只露出线条清晰的下颌,更添几分疏朗侠气。二人皆是风姿出众,纵马扬鞭间,自有一股潇洒意气。
自离开云居客栈地底,一路策马南下,脚程极快,不过三日光景,卫城那以美酒驰名的轮廓已遥遥在望。日头渐高,官道旁一处简陋茶摊成了歇脚处。二人勒住缰绳,下马稍作休整,喂马饮水。粗瓷碗中的茶水寡淡,仅能解渴。然而,一阵阵异常醇厚诱人的酒香,却不知从附近哪家酒坊或路过的酒车中幽幽飘散过来,丝丝缕缕,萦绕鼻端。
裴涯甫一站定,那独特的酒香便像小勾子似的,精准地撩拨着他被养伤期清汤寡水压抑了许久的味蕾。他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气,喉结微动,目光循着香气飘来的方向多望了几眼。但想到此行重任,他很快收敛了心神,只是端起粗茶默默喝着,不再多看,只是那偶尔飘过的酒香,仍让他下意识地抿了抿唇。
姜煦将裴涯这细微的反应尽收斗笠下的眼底。那强自按捺又掩不住一点馋意的模样,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孩子气,让姜煦心底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柔软。他并未点破,只不动声色地饮尽自己碗中的茶。
重新上马入城,卫城果然不负酒城盛名。酒旗招展,酒肆林立,空气中弥漫着谷物发酵后特有的、复杂而诱人的甜香,仿佛整座城池都浸润在经年的酒韵之中。他们寻了一间干净稳妥的客栈落脚。刚踏入大堂,一股更为沉淀、更为馥郁的陈年酒香便扑面而来,无处不在,沁人心脾。
裴涯安置好行囊,站在房门口,忍不住又深深嗅了几下这醉人的空气。养伤期间饮食清简寡淡了太久,此刻身处这酒香王国,那被勾起的馋意似乎比在郊外茶摊时更鲜明了几分,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向往。
姜煦看在眼里。他心知裴涯并非贪杯无度之人,只是养伤期间口腹之欲被压抑,此刻被这满城酒香勾动,实属正常。况且,调查沈砚旧案线索非一日之功,需要些时日耐心经营,也不必时刻紧绷如弦。
略作权衡,姜煦终是松了口。他抬手取下斗笠,露出清俊面容,看向裴涯,语气温和:“卫酒性烈,莫贪杯,浅尝即可。”
裴涯闻言,眼中瞬间亮起光彩,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扬起,那笑容纯粹而明亮,驱散了连日奔波的些许疲惫,对着姜煦用力点了点头:“嗯!放心,我有分寸。”
裴涯话音方落,便扬手朝柜台方向洪亮地招呼一声:“小二!上二两你们这最好的‘卫城烧春’!”声音爽朗,带着江湖人惯有的利落劲儿。店小二应声端来一个粗陶酒坛和两只酒碗。裴涯拍开泥封,一股浓烈醇厚的酒香瞬间逸散开来,他先给姜煦面前的粗瓷碗里满上,琥珀色的酒液在碗中晃荡。
“来,尝尝!”裴涯端起自己那碗,眼中带着几分期待与江湖人评鉴美酒的兴致,“早就听说卫城这‘烧刀子’够劲儿,今日一闻,果然名不虚传!赶路乏了,正好解解……”他话未说完,忽听邻桌传来一声带着惊喜的呼喊:“裴大哥?!哎呀,真是您!可好久没见了!”
裴涯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精干的年轻汉子正大步流星地走过来,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惊喜笑容。裴涯眼中也闪过一丝意外,随即化为熟稔的笑意,起身迎道:“杨祐?你小子怎么跑卫城来了?”来人正是他一年多前在陇西道上结识的江湖朋友杨祐。彼时杨祐中了山贼设下的毒蒺藜陷阱,浑身麻痹倒在路边,恰被路过的裴涯所救。两人脾性相投,都是爽快人,颇有些相见恨晚。只是后来裴涯为寻玉虚子踪迹,执意要往危机四伏的京城去,杨祐则另有要事南下,两人只得在岔路口抱拳作别,互道珍重。
杨祐是个自来熟的性子,也不客气,直接拉过凳子就在他们这桌坐下了,顺手拿过一只空碗,给自己也倒上酒,笑道:“嗨,接了趟镖,押点药材过来。刚交完差,正想着喝两口呢,可巧就碰上了!” 他目光在裴涯和旁边气质清冷的姜煦身上转了转,带着江湖人特有的直率和些许促狭,朝裴涯挤挤眼:“裴大哥,看您这气色,红光满面的,莫不是大仇得报,如今正与朋友游山玩水,享受人生了?”他故意在“朋友”二字上拖长了调子。
裴涯被他问得一噎,下意识瞥了一眼姜煦,含糊地“唔”了一声,端起酒碗灌了一大口,算是默认又像遮掩,连忙岔开话题,对姜煦介绍道:“咳,这位是杨祐,我行走江湖时结识的兄弟,为人仗义,有副热心肠。”他又转向杨祐,准备介绍姜煦时,舌头却像打了结。直接说真名?不行!说雇主?太生分!说……朋友?好像也没错,可当着杨祐这直愣子的面又有点臊得慌……他卡壳了,支吾道:“呃,这位是……我同行雇……友……呃,我的同行伙伴,姜……韩……”
“对,在下姜韩。”姜煦反应极快,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略显疏离的浅笑,从容不迫地接过话头。与此同时,桌下,一只穿着锦靴的脚,精准而“不经意”地、力道十足地碾在了裴涯的脚背上!
姜煦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依旧笑得温和无害,对杨祐解释道:“久仰裴兄机巧手艺,特请他来此帮忙采购些特殊材料。故而暂时同行一段。”语气自然,毫无破绽。
“嘶……”裴涯猝不及防,疼得倒抽一口冷气,后半截话硬生生咽了回去,脸上肌肉都抽搐了一下。他强忍着没跳起来,只能默默把脚往回缩了缩,心里哀嚎一声,面上还得努力维持镇定,认命地接受了“姜韩”这个新身份和“采购机巧材料”的临时剧本。
杨祐心思单纯,也没多想,只当裴涯是刚认识这位雇主不久,还不太熟络,便热情地举碗:“原来是姜公子!幸会幸会!来,相逢即是缘,咱们干一个!”
三人于是推杯换盏。裴涯和杨祐都是江湖儿女,谈起昔日趣事、武林轶闻,自是滔滔不绝,笑声不断。裴涯骨子里那点混不吝的气质在故友面前也自然流露。姜煦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多数时候只是浅酌慢饮,偶尔在话题涉及某些江湖势力或地理风物时,才不动声色地插一两句,言语精辟,见解独到,引得杨祐连连称奇,直说姜公子见识广博。
少顷,姜煦见杨祐谈兴正浓,与裴涯相谈甚欢,便适时放下酒杯,温言道:“二位故友重逢,想必有许多话要叙。姜某还有些账目需整理,先行失陪,裴兄且陪杨兄多饮几杯。”他举止得体,言辞妥帖,给足了裴涯与旧友叙旧的空间。
裴涯心知姜煦此举是体贴,也是避嫌,心中微暖,点头应道:“姜……姜老板请便。”姜煦对杨祐略一颔首,便起身离席,步履从容地回房去了。
剩下裴涯与杨祐,更是放开了些,谈兴愈浓,从塞北风沙说到江南烟雨,从江湖奇闻说到武学心得,推心置腹,把酒言欢,直至客栈打烊,夜深人静,杨祐才带着几分醉意,意犹未尽地告辞。
裴涯送走杨祐,独自踏着清冷的月色回到客房门前。他轻轻推开门,只见室内只余一盏如豆的灯火,那小小的火苗在灯盏中安静地燃烧着,努力撑开一圈昏黄的光晕,却显得力不从心。姜煦正倚在窗边,清冷的月华从敞开的窗棂流泻而入,如同一匹冰冷的银纱,披在他的半边肩头,与室内那点微弱的暖黄泾渭分明地割裂开来,仿佛他一半属于这人间烟火,一半却永远浸在无人能及的寒潭深处。姜煦依旧捻着那枚铜钱,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侧影在昏黄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孤峭。
“叙旧可还畅快?”姜煦并未回头,清冷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响起。
裴涯反手关上门,带着一身淡淡的酒气和夜露的微凉走了进来。他目光落在姜煦挺直却略显疏离的背脊上,嘴角习惯性地勾起一抹懒散的弧度,眼神却锐利地捕捉到了那细微的紧绷感。
“啧,老杨还是那般能侃。”裴涯声音带着点酒后的沙哑,却清晰有力。他几步走到桌边,随手拿起茶壶晃了晃,空的。他走到姜煦身后,高大的身影几乎将倚窗的人笼罩。他身体微微前倾,下巴几乎要蹭到姜煦的肩窝,带着酒意的温热气息拂过对方微凉的耳廓,语调拖长,带着点漫不经心的痞气:“怎么?姜大人一个人在这儿对月伤怀?灯也不多点一盏,也不怕看坏了眼?”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