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许子周。许,是许向鸿的许,周,是周茹萍的周。
他们是我爸妈。
我妈周茹萍是童装店的老板。她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学历文凭,只堪堪读完了中专。
她常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很早就出社会打拼了。刚出来的时候,她在村里的小学当过代课老师,还去过村口的中药馆帮忙抓药。后来攒了些积蓄,才到外面租了个店面,卖起了衣服。
她一开始什么都卖,老的少的女的男的,什么款式都有。开着家里的“老北城现代”汽车上服装批发市场进了些货,然后在店里的四面八方摆着。
那会生意不怎么样,但还算凑合。一直到她加盟了一个童装品牌,彻彻底底只做起了童装,生活才有了起色。
我很佩服她。那会的她也没比现在的我大多少,却能自己走南闯北,把小小的一间服装摊子,开到现在能够盘下整间店面,还雇了几个员工帮忙,还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
我想,如果她没有遇见我爸,也没有生下我的话,日子肯定能过得很好。
我爸是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
他和我妈的相遇来源于钢琴,他们的相识也与钢琴有关,就连他们的相爱也离不开钢琴。
但我知道的并不多。
他们离婚了,就在前些年。
这些故事他们从前没来得及和我说过,以后大概也没有可能听到了。
我爸,或者应该说是我的生父。因为我现在不太想称他为我的爸爸。在我的心中,他配不上父亲这个身份。
出轨?家暴?
都不是。
他骚扰他们院的一位学生,被人家给举报了。人家闹到学校去,甚至闹到家里来,他的同事居然还在给他打掩护,想把我妈蒙在鼓里。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世界的肮脏之处,居然是通过自己的亲生父亲。
那双教会我弹琴的手,居然和他用来犯罪的手是同一双。
我没有办法接受,我开始逃避弹琴。好像只要不弹琴,就能把自己和他之间的关系择干净。
我是三四岁左右开始记事的,但好像两岁多我就开始弹琴了。夸张到就连抓周,我抓到的也是本钢琴初学者在弹的小汤1。
这种初级的教材为什么家里会留存到现在呢?距离许向鸿弹这本的年岁也已经过去三十好几了吧。
我想,大概是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他们就对我有这方面的期许,所以又新买了一本。
那个时候的我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只是光听着那些音符流连于指尖,我就不受控制地想继续弹下去。
许向鸿说我有天赋,和妈妈说要把我培养成钢琴家。我妈却说,要先问我愿不愿意。
我大概是愿意的吧。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玩具”,所以当然还想把它继续攥在我手里。
为此我受了不少苦头,因为单纯的“天赋”两个字,并不足矣让我变成演奏家。我需要丢掉玩的时间,每天都刻苦地练习,我需要把琴键揉进我的骨血里,即使世界是昏暗的,即使我看不见所有,但八十八个黑白琴键也得在我心里永远亮着。
正如那个德不配位的人所说,天赋,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张门票。
这样的童年太累了,我以为我会放弃。可越是弹下去,我就越没有办法割舍。每完成一个目标,每拿到一座奖杯,都让我无比开心。这种感觉好像会上瘾。
可我也不禁在想,我喜欢的,究竟是钢琴带给我的荣誉,还是它本身。
或许没有区别吧。
那时的我并不明白。
后来,他们离婚。
学院里那位勇敢的姐姐学过散打,所以许向鸿没有得手,但据说他被撤销了教师资格,并且终身禁教。
为什么男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永远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呢?难道他们与正常人是不同生物,不属于人类吗?假如那位姐姐没有学过散打……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不敢去想。
小城乡十里八村挨得近,很快就连我们班的同学都知道了。
那段时间,不少人指着我的鼻子说,“你的爸爸是变态”“你是流氓生的,我不要和你玩”。
我很想反驳,他不是我爸爸,他和我妈已经离婚了。我也不是他生的,我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和那个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嘴唇颤抖着,却什么也没有说出口。
因为连我自己都知道,这样的说法有多无力且可笑。
同学们渐渐远离我,还有不少戳着我妈脊梁骨说话的人。
不得已,我们搬到了沪城。
沪城是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好在这几年,童装店开起了连锁,至少在经济上,我们家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到了新的学校,同学们早就有了自己的小集体。我也尽量让自己变得“迟钝”一些,“不在乎”一些。或许这样看起来,我只是一个比较酷的小朋友,而不是人缘差,没人要。
就这样忽悠着,连我自己也被忽悠进去。好像自己从来就不喜欢交朋友,从来就讨厌热闹。
沪城的新同学们,没人知道我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样的。我确信他们不会在背后议论我家的是非,因为我已经彻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透明人。
刚来到沪城时,妈妈很忙。她早出晚归忙着熟悉新地区的店面,除了早上,我几乎不怎么和她碰面。
那段时间,家里的钢琴成了我唯一的同伴。我经常会在钢琴前的地毯上睡着,如果抬手就能摸到琴凳,这会让我更安心。
我还是没有办法丢弃它,它和我从小一起长大,几乎是我唯一的同伴。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我的归属。
我开始能够区分热爱与享受荣誉的区别。
因为即使到了现在,我不再报名参加任何比赛,我甚至不敢在学校的舞台上表演,因为我总能隐约听见那些议论的声音。哪怕那不是我犯的错,但它们好像从未远离。
即使如此,我也还是想弹琴。
我仍旧想做一名演奏家。我相信我总能克服。
妈妈支持我,所以搬家的时候,把琴也一起搬了过来。
日子在继续。一切又重新向着好的方向前进了,我以为海浪不会再拍回来。
可是在我刚上五年级的第一天,我再次站上了久违的舞台,在一间简陋的梯教,我去竞选校管乐队的钢琴伴奏。
这比起从前那些摆放着斯坦威的大音乐厅,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但我并不在乎。能再次和钢琴一起出现在舞台上,说明这不是救治不了的病症。或许等到今年夏天,我就可以报名参加比赛了。
这次为的不是比,而是演奏。
可是现实却一巴掌扇在了我的脸上。班主任把班里有参加管乐队选拔的同学们的演奏视频分别发给了各自的家长。
我以为,妈妈会夸奖我。
可是她却冲我怒吼,“为什么你弹琴的样子那么像你爸爸?!”
“那么多乐器,你为什么偏偏就要喜欢钢琴!?”
我懵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
我的妈妈变得有些偏执,也许是最近店面事情太多,也许是,她也听得见身后那些隐隐的声音。
我知道,这不能怪她。她一个人带我很不容易,我也该为她减轻点负担。
我主动提出把钢琴课停掉。
这之后,妈妈的状态好像好了许多。
我有时候也会这样觉得。我也会想,为什么我偏偏喜欢钢琴?为什么这世上乐器百千种,我却偏偏要爱上许向鸿最擅长的那一种?
是基因的选择吗?
还是因为越叛逆地想要和他扯开关系,则越没有办法摆脱呢?
可是,我始终没有办法放弃钢琴。
同时,我也不想惹妈妈伤心。所以我只敢锁上房门,踩下中间的消音踏板,在封闭的屋子里,寂静地弹。
有时外婆外公来了,瞧见我想回屋弹琴,就会边对着我比出“嘘”的动作,然后再看看房门外。
“莫要再弹咯,那破琴有啥子好弹的。”他们会这么说。
于是,爱弹琴开始变成了一个秘密。
我开始跟随着家里的期待,努力说服自己,将来想做个医生。
因为外公当时没能考上医大,所以就寄希望于我妈。我妈那会在中药馆抓药,本来也算是半个。但后来她出去开了服装店,就与这行彻底没了关系。
外公一直就想着家里能出个医生护士,妈妈则说这是个铁饭碗,外婆也赞同。
我没有说话,昧着良心点了点头。
好像最开始想做演奏家也是因为许向鸿的期待。现在打算成为一名医生,又是因为家里的期待。
可能人总要活在期待下吧。
毕竟他们把你生下来,又让你白吃白住的。
可无论我怎么给自己洗脑,我总是想碰一碰琴键。
身边没琴的时候就喜欢在桌子上敲一敲。没有桌子的时候,就喜欢在腿上。
坐公交车时,在手边的护栏上;手上拿满了东西,就在鞋里动动脚趾。
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爬起来。常年固定着的消音踏板陪伴着我度过晚夜,手指轻轻在琴键上敲击。
我好久没有听过钢琴正常的音色。这样却让我对钢琴更加地好奇,我甚至自己学起了调律。
可哪怕是这样偷偷摸摸地弹奏,我也愿意。
我终于深切知道,我的生命里,不能没有钢琴。
可我只敢悄悄地,做一个胆小鬼。
我觉得我对不起它。
天上的神仙们大概也过意不去,那么喜欢钢琴的一个人,怎么好叫她总是这么憋屈。
所以我来到了沪城一中。我被分进了三班,我和言之成了同桌。
她也喜欢钢琴。只是比起钢琴,好像她更喜欢声乐。
不过音乐本是一家亲,这些都无所谓了。
她说她想成为一名歌剧演员。
那时她的眼睛漂亮极了。
不是因为她拥有蓝色的虹膜,而是因为里面装满了骄傲与希冀。
原来人说起喜欢的事物时是这个样子。
我很久没有体会。
在开学后的第二周,我们借到了音乐教室。
那天,我终于又能听见钢琴的声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