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牛车,看顾大牛在前面赶车,顾欣欣忽然就有些感慨——她以前是恨不能打死顾大牛的,但现在却发现,真到用人时候,顾大牛才是可信之人。至少,比同村其他人都要更可信。
也难怪古代人怎么都脱离不了家族和家庭这两个圈子。
就这种生存环境,也确实是家人和族人,比外人更值得信任。至少,顾大牛和顾向荣暂时不会盼着她赶紧去死的。
但很快顾欣欣就又坚硬了心肠,虽然她现在不得不依靠顾大牛,但并不代表她就觉得顾大牛是好的,是对的,是可以代替原主原谅的。原主毕竟是已经死了的,顾大牛却还活着。虽然罪不至死,但不是一点儿罪没有。
她还是要找机会,将顾大牛给打一顿。没办法,就是这么记仇。
然后等自己赚了更多的钱,就将顾大牛圈起来饿几天——不能只饿一次,不然不解心头恨,得多饿几次,让他知道饿肚子的滋味才好。
顾大牛可不知道顾欣欣心里是个什么邪恶念头,他抱怨道:“去省城得两三天呢,这牛车实在是太慢了,你要有钱,咱们换马车多好啊。”
顾欣欣问道:“你会赶马车吗?”
顾大牛点头:“那有什么不会的,我以前帮人赶过马车,只要买那种性子比较温顺的就好,就算是骡子车,都比牛车走得快。”
顾欣欣拍板:“那买骡子车,等到了县城,将牛车放到租住的院子里,回头让人给带回家,骡子车的话得多久?”
顾大牛也不知道,没经验,只能揣测:“大概两天多?”
两天多不是只两个白天,而是晚上也要赶路。
到县城花费了四两银子换了骡子车,顾欣欣留意到顾大牛除了将他的弓箭背在身上之外,还特意在车子前面压了一把菜刀。
她有些担心:“路上会遇见土匪吗?”
道路环境这么差的吗?
“就算是没土匪,你路过一个村子,人家生了歹心,你也对付不了。”顾大牛说道,杀人的,有多少是明目张胆的土匪啊,十个杀人案里面,有三个是熟人作案,有四个是路上陌生人作案,有两个是仇人报复,还剩下一个才有可能是遇见了土匪。
顾大牛虽然不是读书人,也不是当官儿的,但他在县城来往的多,也时常听人说衙门的事儿,毕竟,一年到头县城也不一定出几次大案子。
这听得多了,稍微一总结不就知道了吗?
大部分的杀人案,那都属于前两种。
路上你可能随便说句话,随意露出点儿银子,就招来杀身之祸。
顾大牛叮嘱道:“你也别只顾着好看,身上那衣服别总干干净净的,脸上也弄点儿土,还有那银子,千万别露出来。”
顾欣欣赶紧点头,她大概能理解,路上嘛,死了人随意一埋,运气好,二三十年都不会有人发现,那尸体上得来的银子,可比自己辛辛苦苦赚钱容易多了。
她将银子藏在肚子上,坐在车里就躬身抱着双腿,头发弄的乱糟糟,盖住半个脸,身上弄得灰扑扑,新衣服不能穿,得换以前打补丁的旧衣服,收拾好才又继续赶路。
胳膊上的袖箭不能少,她时不时的就要摸两下,摸到了心里才安定。
这次出门,她可是将所有的箭头都带出来了。
紧赶慢赶,在第四天的中午到了省城。
省城大,光是城门就是县城的两倍大。当然,人也多,城门口熙熙攘攘,路两边是茶摊,小吃摊,陆陆续续有人排队进门,门口光是检查的士兵就有七八个。
大多是看一眼就让过去了,省城也不收进城费,这个费用呢,并不是朝廷统一规定的,朝廷若是统一要,那就叫税了。朝廷不要 ,各地官员自己看情况。
若是县衙有钱,不计较这一两个铜板,就给人免费进城。若是县衙没钱,穷的叮当响,那进城估计就得交钱了——当然了,这种法子怎么说呢,在顾欣欣看来是杀鸡取卵的法子,你本来穷,还用进城费将人拦在外面,没人哪儿来的生意?没有生意哪儿来的钱?
但要真穷的连这点儿本都顾不上……那杀鸡取卵也是必需的了。
她一路稀罕的打量那些行人,牛车很快就进了城门,顾大牛就有些发怵:“咱们去哪儿?”
顾欣欣沉默片刻,说道:“去府城最有名的点心铺子。”生意要做就往大了做,所以要去肯定就要去最大最好最有名气的铺子。
然而,他们才靠近门口,就被铺子里的伙计给拦住了:“我们铺子里做的是吃食生意,你们二位身上太脏……这样进来怕是不太合适。再者,我们铺子里的点心,用的都是好材料,所以价钱也贵……”
他后半句没说,但顾欣欣立马就明白过来了,人家是怕她买不起呢。
怎么说呢,顾欣欣也没生气,先敬衣冠后敬人,这都是正常事儿。
所以她拽着顾大牛走人,先找客栈去洗澡换衣服,然后再往这铺子来。
那伙计还记得顾大牛,看着父女两个焕然一新,嘴角都有些抽筋,但犹豫片刻,还是将人放进来了——就他们去洗澡换衣服这时间,大概也就是在附近找的客栈,或者是附近找的房屋。
若是前者,附近的客栈可不便宜。
若是后者,寻常关系的人家,怎么可能会让他们洗澡换衣服?要么是十分亲近的本家,要么是他们自己的宅子,无论哪一种,都说明这两个并非穷人。
那他要还是拦着,可就真将顾客给拦在外面了。
顾欣欣很有派头,进来就问道:“你们掌柜的在哪儿?”
伙计犹豫了一下问道:“姑娘可是要买点心?我们铺子里最有名的点心是金丝卷……”
顾欣欣摆摆手:“我来是找你们掌柜做生意的,我有一种稀奇稀罕的吃食,想推荐给你们掌柜。”顿了顿,她补充道:“叫肉松。”
她大方,伸手拿出来一个纸袋子,打开给伙计看:“咸香口味的。”
伙计眨眨眼,有些闹不清顾欣欣这是什么套路,但片刻之后,还是赶紧去叫掌柜了,肉松这名字,他确实是没听过的。
掌柜很快就跟过来了,但一张嘴就是赶人:“我们不买吃食,什么肉松,闻所未闻,你们还是赶紧走吧。”
顾欣欣不死心:“肉松可以搭配白粥,可以放在馒头上当配菜,可以拌饭吃,可以拌面条,而且保存时间长,密封情况下保存两个月不成问题。天热的时候能放三四天,这种不冷不热的天气,能放六七天,到冬天能放十多天呢。”
她举着袋子:“掌柜的可以尝一口,味道保准不会让你失望,而且,价钱不算贵。”
掌柜的摆手:“不要不要,我们铺子里的点心都是老口味,我们铺子之所以能出名,能有许多客人,是因着这些口味的点心,是世世代代一次次的更改留下来的,最适合所有人的口味。”
顾欣欣就听懂了,人家这铺子,讲究的是老口味,所谓的老口味,就比如说绿豆糕,红豆糕,这些寻常百姓们愿意吃,喜欢吃,长吃吃不腻的口味。
她这肉松属于新口味,新口味怎么说呢,必然是有风险的,有人会喜欢,但也有人不喜欢。喜欢的人愿意花钱,不喜欢的人吃一口都要恶心。
既然不确定市场,人家就不愿意冒险。
买的多了卖不出去怎么办?
总的来说,这就是个……愿意在老方子上下功夫,能将绿豆糕给做出来花儿的铺子,也不愿意买新的东西,承担一点点儿的风险的铺子。
顾欣欣只好带着顾大牛离开,顾大牛也很有些不可思议:“绿豆糕做的再好吃,不也还是绿豆糕吗?”
难道还能变成猪肉?
怎么就不愿意接受新东西呢?难道一辈子靠着这个绿豆糕做生意?
孟颖抿唇,那人家还真就是要一辈子靠着这些老方子做生意的。
她叹气:“咱们再试试别家,总有喜欢尝鲜的。”
最有名气的铺子已经去过了,那接下来就不用选择第二有名气的了——就跟写文章一样,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章优劣,各有喜好,点心也如此。
最有名气的是能选的出来的——看谁家铺子存在的年代更久远就行了。但第二有名气的就不好选了,所以他们就只能随意在街上走走,看能不能撞见一家点心铺子。
不过有这家最有名气的在前面横着,所以他们走完了这条街,也没看见第二家。
大中午的,父女两个饿的肚子咕咕叫。
顾欣欣想了个法子,让顾大牛去饭馆买两碗白粥,然后就蹲在路口喊:“卖肉松了,新鲜刚出锅的肉松……”
顾大牛打个嗝儿,不是饱的,而是呛了一口。
顾欣欣看他一眼,照旧喊道:“好吃又有营养,吃一口顶一个鸡蛋,肉松便宜卖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她一边喊,一边往顾大牛碗里放一勺,顾大牛立马用筷子搅拌开,低头呼噜噜的喝起来。
顾欣欣吃的就斯文多了,用勺子一点点儿吃。
吃一口,喊两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