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导这一出《课间十分钟》,让嘉宾们纷纷破防,每个人走出采访间时眼睛都是红的。
江舟是最后一个接受采访的。他出来的时候,沈之屿还站在门口低头玩手机。
江舟刚刚哭过,眼睛又红又肿。
他看到沈之屿,慌张垂下脑袋。
跟拍的摄像很自觉地离开了。
沈之屿自然地走向他,“哭了?”
江舟有点丢脸,不想面对。
沈之屿:“还是翁导厉害,把大家都整哭了。”
江舟闻言,抬头,“你也哭了?”
“没有。”沈之屿淡淡道:“我没有读高中,所以没有高中课间十分钟。”
江舟:....
“不过...”沈之屿注视着他。
江舟哭过的眼睛泛着微红的潮气,睫毛湿漉漉的黏连在一起,连眼皮都泛着薄薄的粉色。
看起来可怜兮兮的,却又莫名带着让人想更进一步欺负他的诱惑。
沈之屿几乎可以想象,若是连那无辜的眼角都挂满泪珠,染上绯红,该是怎样脆弱又动人。
“我想,如果有的话,应该会和今天一样。”
温热的湿意又一次控制不住地涌入眼眶。
江舟又低下了头,声音带着哽咽,“谢谢你。”
“怎么谢?”沈之屿追问。
“?”
“回去好好想想。”沈之屿说着,转身往外走。
江舟跟上他的步伐。
夜色已经彻底暗下来,昏黄的路灯将两人的身影拉长。
“你爸爸去了我家?”沈之屿开口。
这话说得有些暧昧。
江舟解释:“他和月月送叶墨回去,没想到是你家。”
“嗯。小墨回来后一直住在我家。他妈妈,也就是我表姐过世了,两家闹得不是很愉快。”
江舟没想到沈之屿会和自己聊这么私密的话题。
“他一直在国外读书,管教严,性子也闷。这次好不容易回国,就遇到江月这么开朗可爱的女孩子。”
“和江月同桌后,他性格变了很多,快要赶上你家的话痨了。”
沈之屿一直说着,江舟安静地听。
“我妈夸你长得好,一看就是乖学生。”沈之屿忽然话锋一转,落到江舟头上。
“她叫我别欺负你。”
“阿姨说笑了。”江舟尴尬地笑了笑,“你怎么会欺负我。”
沈之屿没有接话。
知子莫如母。
席婉玉看到江舟的第一眼,就知道他是自己儿子会感兴趣的类型。
何况,江华还说他喜欢吃茶叶炒脆骨。
沈之屿挑食得要命,最讨厌吃带骨头的肉,能说出那话,定不是为了那道菜,而是为了人。
所以席婉玉一见完江舟后就立刻打电话给沈之屿,语气严厉地警告他不准招惹江舟,不准“吃完抹净就走人”。
沈之屿隐藏在灵魂深处的劣根性,也只有他母亲最懂。
但沈之屿才不在乎。
饿了近三十年的野兽,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可口的猎物,谁会舍得放手?
好歹得尝个咸淡。
至于以后如何。
傻子才考虑以后。
“你还记得我曾经和你说过一句话。”
“什么?”
“不要把我想得太好。”沈之屿朝他笑着重复了这句话。
昏黄的路灯下,沈之屿的笑容明媚动人。
这时,花芊的晚间电台声悠悠传来,“哦,亲爱的,别看他脸上的笑,别碰他递来的糖....”
不知为何,江舟的心里没来由涌起一阵恐慌。
---
嘉宾们已经越来越适应桃源的生活。
大家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每个业态都全员到齐,而是真正随心所欲,想去才去。
时间又这么过了一周。
节目采取边录边剪的模式。第一周的素材已粗剪完成,导演交给薛鹏飞,由他转交江舟审核。
澜光的影视投资向来不干涉拍摄剪辑,导演也不是第一次和澜光合作,所以前期的拍摄都按照以前的方式拍。只是拍摄的过程中格外注意江舟的举动。
直到江舟的助理薛鹏飞进驻节目组,再到江舟房间摄像头关闭、薛鹏飞随时指挥跟拍摄像,导演才意识到这次的节目拍摄和以往大不相同。
因此,第一周素材粗剪完成后,他非常谨慎地第一时间送了过来。
“桃源造梦记”拍摄一个月,四个周期,一个周期剪辑成3期,一季十二期。
导演送来的素材是前三期的素材,江舟留在房间里点开观看。
第一期的视频还加入了各个嘉宾来永南村的素材,沈之屿的那段素材,正是江舟开车载他们来永南村的高速服务区拍摄的。
这一段未做剪辑,画面略显晃动,保留了江舟的提问、中途喝水的插曲,甚至还有他急促慌乱的呼吸声。
之后的视频中江舟的镜头少了很多,除了共同出镜的画面,他的单人镜头占比不到百分之三。
看来导演是在后期的拍摄中琢磨出江舟不想出镜的心思。
江舟连第一段的采访素材都不想留。他怕看视频的人有心,认出他的声音。
看完后,他提出意见:“可以,剪得很好。但建议第一段提问部分删掉,换成文字呈现。”
导演却道:“江总,这是沈老师特地要求的。他发来的视频素材,一刀不能剪,也不能变声。”
没想到是沈之屿对此有特殊要求,江舟于是没再说什么,妥协了。
导演观察着江舟的脸色,审慎提问,“江总,要不要把视频交给沈老师那边审核?”
一些大咖艺人在参加综艺时,会要求节目组粗剪后先经团队审核,以防乱剪影响形象。
导演考虑得很周到,江舟点头同意:“可以。”
到晚上的时候,导演给江舟传达了沈之屿的意见。
“沈老师要求加上您和他第一天晚上走在路上看月亮的片段。”
江舟想起那天晚上。嘉宾们分好房,结伴前往祠堂用餐,前一秒还喊饿的沈之屿忽然停下脚步欣赏月色。
那段场景很浪漫。月色与灯光交织,将沈之屿衬得宛若明月。
若是没有他出镜,江舟很愿意保留这段场景。可是有他,难保没有人会过度解读这场景。
娱乐圈里,“拉郎配”并不少见,甚至成为吸粉手段之一。沈之屿在爱豆时期恪守底线,不恋爱不炒绯闻,却因形象出众成为各种拉郎视频的常客。
无论是综艺上很平常的一个举动,或是常见的舞蹈动作,但凡多出一个眼神和动作,都有人能从中解读出几百种情绪。
从沈之屿出道以来,无论内娱韩娱,无论男女老少,甚至无论真人虚拟,和他组成CP的,数不胜数。
江舟不想节目播出他和沈之屿任何单独相处的场景。可这是沈之屿要求保留的场景。
江舟犹豫道:“能把我裁掉吗?”
导演显然有点为难,“不太行。”
又怕江舟怪他们技术不到位,补充解释,“主要是有对话,如果裁掉您,画面和对话都会变得突兀。反而更引起网友的猜测。”
这倒是。现在的网友神通广大,心细如发,甚至还热衷从节目删掉的一点残影中分析出被剪掉的人是谁,剪掉的原因。
江舟再次妥协,“就照他说的。”
导演这次算是彻底明白过来了,问:“江总,要不下次我先把视频送给沈老师审核,再给您审阅?”
这样确实更方便,江舟也能看到沈之屿的要求如何落实,于是点头同意。
——
三月是永南村第一批早茶的采摘季。节目组组织嘉宾和村民们一起体验。
茶园就近选在了江家的茶园。
江华前一天扭了腰,留在家里没上山,芳姨带着他们去。
以前江华生病卧床时,江家茶园一度荒废,租给别人种。后来他身体好转,才收回茶园,又租了几片地,逐渐形成如今的规模。
江舟读小学时,放假会跟着上山采茶,赚工时费。后来上了初中,找到新的更赚钱的兼职后渐渐不再去上山。
后来工作创业,越来越忙,回家的时间都屈指可数,更别说上山了。
“澜光茶园现在是我们村规模最大的茶园,前几年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叫云茶。还通过了有机认证和HACCP体系认证。其中云茶银针是最畅销的产品,每年都被抢购一空。”
“这一片的茶树就是做云茶银针的。这茶由我们本地的大白茶变种而来,以‘单芽’为原料,再经过我们的传统工艺制成。”
江舟也是第一次来自己家的茶园。他发现,这片绵延的茶园被江华打理得这么好。
他习惯了把江华当成病人,下意识不想让他过多劳累。
当江华提出要在家捣拾茶园时,江舟是拒绝的。
后来虽同意,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投了一大笔钱,让父亲多请工人、别太辛苦,不求回本,只当给他找点事做。
之后江华几次和他聊起茶园经营,说收成不错,制成茶叶卖给供应商,有些盈利。这两年还承包了村里几户人家的茶园统一打理。
江舟又想起去年中秋时,江华还说卖给供应商利润太低,想包装好后在网上直播卖茶叶。
原来这些不止是说说而已。
江华是真的有在一步步践行,一点点进步。
而他对父亲的关心,实在疏忽太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