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完番外最后一个字时,窗外正飘着今年的第一片枫叶?,落在窗台上,轻轻巧巧。我盯着屏幕上“岁岁枣甜,年年心安”那八个字,忽然想起动笔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最初只是想写一段关于“守护”的历练,却没料到,最后竟在农家小院的烟火气里,栽进了谢清寒与林墨的温柔里。
最开始构思人物时,主神分身的设定本是“被迫历练的仙官”,带着点初入凡间的懵懂与无措;林墨则是“冰冷的任务执行者”,只负责完成主神交代的守护任务。我以为他们的故事,会是一场充满波折的“任务式相处”,从陌生到默契,再到不得不分离的遗憾。可写着写着,就偏了方向——当谢清寒蹲在灶房里煮南瓜粥,把第一个盛好的碗递给林墨时;当林墨在夜虫纷飞的稻田里,下意识扶住谢清寒后腰时;当两人一起把枣核埋进土里,盯着那片空地畅想未来时,我忽然发现,“任务”早已成了他们相处的借口,真正在生根发芽的,是藏在烟火气里的心动。
我总觉得,好的感情从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落在实处的细碎。所以在写“夜虫预警”那章时,我没有让林墨用什么超凡的能力驱虫,而是让他蹲在田埂上,仔细观察稻飞虱的习性,说“这虫怕烟,也怕草木灰”;也没有让谢清寒依赖系统走捷径,而是让他翻遍“作物防虫手册”,和村民一起切碎辣椒、煮防虫水。那些搬干柴时沾在衣角的草木灰,喷药时溅在裤腿的泥水,蹲在田边分吃的野草莓,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体现他们的靠近。我想写的,从来不是“仙官与守护者”的传奇,而是两个普通人(哪怕他们本不普通)在并肩面对困难时,自然而然生出的依赖与在意。
后来写到主神现身,坦白所有真相时,我刻意让节奏慢了下来。没有激烈的争执,没有狗血的误会,只有林墨把谢清寒护在身后,说“我不想只做他的守护者,我想跟他过一辈子”;只有谢清寒看着光团里一个个“林墨”的身影,眼泪掉下来却笑着说“原来我早就爱上你了”。我总觉得,跨越万界的感情,不该被“身份”“任务”这些标签束缚。主神最后说“天条虽严,却也抵不过真心”,其实也是我想借他之口说的话——无论是仙官与守护者,还是凡人百姓,爱情的本质从来都是“我想和你一起,把日子过甜”。
番外里写端午包粽子、秋天摘枣子、冬天煮南瓜羹,看似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日常,却是我最用心的部分。我想让他们的“圆满”,不是停留在“任务完成”的瞬间,而是延续在岁岁年年的烟火气里。槐伯递来的烤红薯,婶子打趣的玩笑话,孩子们追着跑的笑声,还有枣树上每年都结的红彤彤的果子,这些细碎的温暖,才是“相守”最好的证明。写谢清寒靠在林墨怀里吃蜜枣粽时,我特意加了一句“甜意顺着舌尖蔓延到心里”——那甜,从来不是蜜枣的甜,而是“身边有你”的甜。
回想整个写作过程,最让我感动的,是看着谢清寒和林墨从“任务伙伴”变成“彼此唯一”的过程。他们没有天生的完美,谢清寒会在防虫时慌了手脚,林墨会在表白时紧张得声音发颤;他们也会遇到困难,虫害、追杀、身份的秘密,可他们从没有放开过彼此的手。我想,这大概就是这个故事最想传递的东西:最好的爱情,不是“我为你变成更好的人”,而是“我们一起,把普通的日子过成诗”。
现在再看这个故事,就像看着自己亲手种的枣树,从一颗小小的枣核,慢慢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那些曾让我纠结的细节,比如“稻飞虱该用什么方法防治”“银环上该刻什么花纹”,如今都成了回忆里的甜。我知道,故事里的谢清寒和林墨,还会在那个农家小院里,一起种更多的果树,一起等每年的丰收,一起在雪夜里煮南瓜枣羹——他们的故事,不会因为我的笔停而结束,而是会在那个世界里,岁岁年年,一直甜下去。
最后想谢谢这个故事,谢谢谢清寒和林墨。是他们让我明白,最动人的爱情从不是轰轰烈烈的传奇,而是藏在“我为你煮一碗粥”“我陪你种一棵树”“我和你过一辈子”里的,最平凡也最珍贵的相守。就像灶房里永远冒着热气的粥,就像枣树上永远结着的甜果子,就像他们永远握在一起的手——简单,却足够温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