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的回信过了一月才到。
下人们把信拿进来,顾文宁一看,呵,给林黛玉的那封回信,里面鼓鼓囊囊的。给自己的就薄薄的两张纸。
顾文宁一时忍不住心里也有些犯酸。不过等她打开信读起来,见了正事,也就把之前的酸意抛之脑后了。
顾文宁给他讲的京中的见闻,尤其是工部丢了大印的案子,路上遇到盘查的事情,还有跟各家诰命的往来,林如海就简单的说了一声知道了。
他还跟顾文宁讲家中没什么大事发生,让顾文宁放心。顾文宁自然知道,这不仅仅是说的他们的小家,也是说盐政衙门里还算太平。
对于黛玉和宝玉相处的事情,林如海态度又有些模棱两可,既没有说要按着男女大防把他们完全隔开,也没透露任何有意为黛玉亲上加亲的意思。
顾文宁心下抱怨,这个人可真会折腾人。这不上不下的。让她怎么处理?干脆操心死她算了。
林如海还提了一嘴贾雨村的事情。贾雨村已经做上了金陵知府,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审薛蟠的案子。
自从府中传黛玉流言的事情发生之后,顾文宁对薛家人的印象已经跌到了谷底。虽然她没有抓到证据,但她知道这些流言就是梨香院传出来的。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了突出自家女儿的好,就非得把别人踩下去吗?
她知道薛家已经在准备着送宝钗进宫待选了。她们家可从来没说过把女儿送进宫去。更何况薛宝钗跟林黛玉本就不是一个年龄段的姑娘。就算都有心奔着进宫去博前程,黛玉也不是宝钗的同期竞争对手。这薛家人未免想的太远了点。
林如海提携的贾雨村,贾雨村又替薛家平了案子。薛家人不说知道感他们家的恩,反而作践起她们家姑娘来。她当初居然还会觉得薛家其他人与打死人命的薛蟠不一样,真是看走了眼。
林黛玉认真看了父亲的回信,珍而重之的把它们收起来,跟着姐妹们上学去。
魏才人这个先生做的也并不容易。本来贾家有三位小姐,中间就都隔着几岁的年龄差,而且每个人的资质也不同。
老三探春打小就聪明,学业进度上跟她二姐姐可以并驾齐驱。迎春又不是一个多事的人,不觉得自己作为姐姐被妹妹赶上来丢脸。魏才人倒也省了事,她们两个备一次课就够了。
现在又来了一个林家的表姑娘,她读书的进度又远超三位姐妹。贾雨村是个正经读书科举考上进士的人,而且还做过官。魏才人虽然从小也读四书五经,但不需要科举的女子,与这些靠科举博前程的男人终究研究的是不一样的。
贾家的小姐们放假的时候,魏才人可没闲着。她先跟黛玉做了充分的交流,又跟贾母和顾文宁也聊过,然后认真完善了自己的教学大纲,这才觉得自己有自信可以教好这个学生。
黛玉今天学到《诗经》中的《硕人》一篇。这一篇是讲的庄姜嫁入卫国的事情。庄姜出生高贵,卫庄公能娶她,首先是他们的出身能够匹配。但这首诗依然要赞扬庄姜的美貌,说她手如柔夷,肤如凝脂。这样的美貌才能够打动她的丈夫,让她能够得宠,继而生下儿子。这是这段婚姻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但《左传》中却记录了一个不幸的结局,庄姜一生并没有儿子。卫庄公宠爱妾室,甚至让妾室僭越礼节,压在她这个君夫人头上。庄姜贤德,就这样默默忍受着度过了一生。
诗经中的很多内容都是非常现实,也非常残忍的。魏才人却知道这些年轻的贵族少女能够理解这些内容,她们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
黛玉学完了这首诗,颇有些闷闷不乐。三春姐妹也完成了各自的功课。大家都坐着跟先生闲聊。在这些聊天中她们也能学到很多。
这几天薛家在非常积极的准备宝钗进宫的东西,就连去贾母院中闲坐的功夫也少了。不过贾家一向没有秘密,更何况薛家也没有把这样的好事瞒着别人的意思。她们姐妹们没有刻意去打听,就知道的清清楚楚。
迎春便问魏才人:“宝姐姐进宫,就跟元春姐姐一样吗?”
魏才人便跟她们讲,薛宝钗进宫要待选的是公主郡主的伴读,而贾元春进宫去,当时是在皇后身边伺候。而那位皇后如今已经是皇太后了。贾元春是女史,而薛宝钗选上了的话,可能会被封做才人或者赞善。这些职位虽然品级和负责的工作内容不同,但说起来确实是一样的,都是女官的编制。
才人,赞善品级并不高。而魏才人在宫里一直待了10年,也一直是个才人。可见女官就跟外头男人们的官位一样,长期得不到晋升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里面除了惜春还小,其他三个姐妹多多少少有想到这一点,但是说出来未免对先生不恭敬,所以也没有人提起。
魏才人给她们讲了一些宫中女官的基本情况。探春忍不住问道:“凡是官宦人家的女孩子,将来都要待选吗?”
本朝采选嫔妃或者女官,并没有像科举考试一样,形成三年一次的定例。但太上皇在位的时候,他是经常下旨如此做的。
如今虽然是新皇登基,但太上皇还在,凡事都依着太上皇的旧例。这才能彰显当今圣上的孝道。
魏才人讲的这些,探春尤其用心的记了。她虽然年纪还小,但她对这些女孩的前途和出路的事情是最敏感的。
薛姨妈这里喜气洋洋,但秦可卿那里就有点愁云惨淡了。
秦可卿的养父秦邦业,本来就是工部营缮司的郎中。这次工部丢了大印,他是首当其冲的负责人。找了这么些时候,也没有一点线索。
起初负责办案的官员们还要对同样是官身的同僚手下留情,先拿小吏下手。但连日拷问了几个负责的小吏,乱七八糟的事情查出了不少,但没有一个是跟大印有关的。他们没办法跟两位圣人交代,办案的手段也开始严酷起来。秦邦业便也被投入了狱中。
这件事宁国府已经尽知了,宁国府现在的当家人贾珍,素来喜爱这个儿媳妇,自然承诺了要尽心为她筹划,把她的老父亲捞出来。
但秦可卿也知道贾珍是个纨绔子弟,对他的能力不太放心,所以又坐了车来这边求老太太。老太太也一向喜爱这个重孙媳妇,自然没有二话,已经嘱咐给了贾政和贾琏两个,让他们去打听情况。
贾母安慰着失魂落魄的秦可卿:“你不要担心。这印又不是你父亲偷的,上官们无非是带他去问一问,问清了自然要放回来的。”
但秦可卿走之后,贾母也不由得露出担忧的神色。以贾家的人脉,若是在他们社交圈子里的事情,他们总是有信心摆平的。
但这件事是两位圣人亲自过问的。话说贾家上次能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上话,是多久之前的事情了?
还有自己的儿子贾政也是工部的员外郎,这把火会烧到他的身上吗?
贾母思虑了一番,又对旁边的王熙凤说:“顾太太认识的人也多,而且跟咱们家平时来往的圈子不大一样。你一向跟蓉哥儿媳妇是最好的,你不如帮她去求求顾太太,也能多一份助力。”
王熙凤自然是愿意的,况且她也想到了这一点,只是贾母还没有开口,她不便自己做主。
不过此时顾文宁却出门去了。明年又是一个大比之年。顾家有不少人都要来京城参加会试。顾文宁便是跟他二哥顾文劭和二嫂方晴商量着如何接待这些亲戚们去了。
大房的顾文明,早就是抱孙子的人了。已经自觉年纪太大折腾不起,放弃了科举。老二顾文章是一定会来的。老三顾文驰已经考上了,美美的在江南做官了。
他们这一房的,按理说大哥和大姐夫都是应该来的。不过大姐夫已经递了书信进京。大哥那边却没有动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顾文劭已经遣人回去问了。
不管怎样,顾文劭和方晴已经打算预备好三间房间。他们在京里的房舍也并不宽敞,但挤一挤还是能招待自家人的。
但江南文风发达,参加科举的人一向是最多的。他们款待自家人虽然没有问题,但其他远近的亲戚朋友就招待不过来了。
不然亲戚朋友们进京,他们也是应该照顾一下的,尤其是那些家境不好的亲戚朋友。
举子们进京参加科考期间,京城的客栈以及吃食甚至衣料、租赁的轿子等,物价都会飞涨。况且住在客栈里终究不如自己家方便、清净,也怕丢了东西。
顾文劭已经做了两手打算:“我先问问几个相近的同僚和朋友家里,看他们有没有空屋子借住一下。实在不行,再去问一问客栈,看能不能给他们提前定下来,这样也便宜一些。”
一般的人家都是愿意给这些举子们借屋子的,将来等他们考上了,也是结了个善缘。就算考不上,举人也能够做官了。不过提供几间空屋子就能有的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要是再走了大运,借住的举子出了个状元、探花之类的,那他住过的屋子岂不是成了祥瑞?京里就有一户王姓人家,把当年刘探花住过的屋子出租出去,每年都能收到高额的租金。
顾文宁就在那里叹气:“可惜林家的老宅也没有打扫。不然倒是能住下很多人。”
这主要是林如海不让她打扫,怕会传递错误的信号,让贾母等人以为顾文宁要带着林黛玉跑路。
顾文劭笑道:“林御史已经给了咱们家很多帮助了。公事那么忙,还给二哥他们指点文章。你就不要总抱怨他了。”
这把顾文宁气的不轻:“你真是有了妹夫,就忘了妹妹。”
期待你们的收藏,评论,么么哒[亲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薛宝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