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黛玉后妈每天都在宅斗 > 第17章 悲喜愁

第17章 悲喜愁

顾文宁回家没多久,王熙凤就出现了。

听见顾文宁说安排亲戚们春闱的事情,王熙凤说了些吉利话:“这可了不得了。太太家已经是一门两进士了,等明年再考完,怕不是要变成一门四进士了。”

顾文宁还从来没听说过一门四进士的人家。她可不敢做这样的梦。

其实凤姐对科举的事情也不怎么感兴趣,虽然如今都知道科举是最好的进身之途,但科举也实在太苦,寒窗苦读都是以二十年起步的。

四五岁开蒙,要是三十岁之前考中,那是天下少有的天才了。比如林如海就是在三十岁之前考中了探花。略差一点的,顾文宁的兄长四十岁之前考中,也可以说得上一声年富力强。这可是三十年的光阴。

贾家、王家这些老勋贵,想要飞黄腾达,路子可比这些科举士子多多了。贾家的儿孙不出息,也不能全赖没好好读书科举。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史家刚刚封了侯的史鼎,照样跟祖先们一样,走武将的路子,也一样飞黄腾达。

王熙凤也不是一个喜欢兜圈子的人,没两句话就表明了来意。

顾文宁自然答应下来,但她说的是:“我跟我二哥之前还议论这件事呢,没想到咱们家还有亲戚牵扯在里面。不过我这些亲人朋友中,倒少了在三法司任职的。二哥也不过知道一些边边角角的消息罢了。你既然托了我,我一定尽力帮你打听。”

但效果就不能保证了。

开玩笑,皇帝亲自过问的案子,谁敢随便插手进去,不要命了吗。

凤姐过几日就亲自到宁府去,宽慰秦可卿,陪她说了半日的话,向她保证秦邦业一定没事。但事情的发展却不如人意,不仅秦邦业没有被放出来,反而抓进去了更多人,而且不仅是工部的人。

一时间,京城中颇有些风声鹤唳。那些最嚣张的贵族子弟都开始夹紧尾巴做人了。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好消息的话,那就是贾宝玉跟随凤姐去东府,结识了秦可卿的弟弟秦钟,两个人一时间关系好的如胶似漆。

贾宝玉自从上年业师回家,许久不曾好好读书,如今居然主动要求跟秦钟一起去家学里念书了。一时间,贾母、王夫人等人都喜之不尽。

贾母对众人说:“果然这孩子不是不爱念书,需得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才好。”

虽然贾母说得也不能说不对,顾家也一向是兄弟们一处,姊妹们一处,大家互相帮助,一起成长。但兴许是顾文宁对贾宝玉有偏见吧。她总觉得贾宝玉没那么容易“改邪归正”。

不管怎样,贾宝玉上学去了,不管是内宅的女眷们,还是外面的贾政,都高兴的很。虽然贾政依旧秉持着这个时代严父的标准——那就是坚决不能夸孩子——骂了贾宝玉几句“精致的淘气”之类的话。

贾宝玉一大早还跑过来辞别林妹妹,幸而黛玉已经起床了,不然坚决不能让他进来。黛玉打趣他一句“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把他美得不行。

顾文宁在心里暗暗许愿学里的老师给他布置小山一样多的功课。

小山一样的功课是没听说,贾宝玉大闹学堂的事儿却是发生了。

紫鹃在这府里消息灵通,悄悄对黛玉说了。

过几日,小桃也知道了,悄悄告诉顾文宁:“现在满府里知道的人也不少了,只是瞒着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些人。不然闹起来,怎么开交?这里头又有贾家的旁支子弟,又有亲戚们的事,别的不说,现在小蓉大奶奶还病着,叫她知道自己弟弟在学里跟人打架,岂不是要病得更厉害了。”

秦邦业现在还在牢里关着,他七十岁的人了,这府里很多人都料想他是难活着出来了。

兴许秦可卿也是想到了这一点,绝望之下,就病倒了。

人和人的悲喜是不能相通的。秦家眼瞅着要完蛋,但薛家的好消息却是一个接着一个。自从那日送宝钗进宫,当日就得到消息,她已经是过了初选。

宝钗被留在宫里住了几日,跟皇家的公主、郡主们接触之后,皇后仁德,准许各位小主子们自己挑选合心意的侍读。宝钗已经是被阳城郡主选中了,封了赞善,如今也是有品级的人了。

薛姨妈和薛蟠都大喜过望,薛姨妈已经预备了摆酒请客,顾文宁自然也在被邀请之列。

顾文宁接了帖子,一边看,一边很客气地对来送帖子的香菱说:“自从宝姑娘来了,我就看她不错,如今果然要发达了。你跟你们奶奶说,多谢她的帖子,我必去的。”

香菱喜滋滋地答应了。正要走时,顾文宁又叫住她,问了句:“我听你的口音,像是跟我们姑娘是一个地方的,你也是从姑苏来的吗?”

香菱丫头闻言有些失落的低下了头,像是在思考什么,旋即又摇摇头:“我不记得了。”

顾文宁倒没料到她的答案是这样的,这是在没记事前就被卖掉了吗?

说话间,香菱就走了。

青梨可不在乎什么香菱丫头,她还惦记着薛家的人诽谤她们姑娘的事情,在旁边说了句酸话:“这下可去了她那拉踩的功夫最有用武之地的去处了。”

顾文宁冷冷地说:“这话以后不必再提。”

过几日,宝钗被送出宫来,穿着新做的宫装,往各个长辈屋里拜会,给她们请安。

第二日,薛姨妈就借了王夫人的院子,大开筵席,贾母也亲自来了,与宝钗同坐主桌,给足了薛家面子。

今日还专门从外头请了一班小戏,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院子里极热闹。上上下下其乐融融,只有贾宝玉是个没眼色的,在那里念叨:“以前送了元春姐姐进去,已经这么多年见不到人了,现在又要送了宝姐姐去。”

一番话说的,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脸都黑了。王夫人是心疼女儿,而薛姨妈和宝钗是觉得不吉利,这好像是说宝钗进宫之后也要跟元春一样,长久得不到晋升似的。

就连贾母也有些失落,不过她老人家城府深,面上不显,只是笑着斥责了宝玉一声:“你又胡闹了。”

凤姐也来插科打混:“宝姑娘进去是给郡主做侍读的,她们放了假自然就要回家来的。”

这说的的确不错。后宫中的女史是常驻宫里的,就像后妃们一样。不是什么特别的恩典,是不可能回家来的,也见不到父母。

但侍读就轻松多了,男人们做官还有修沐的日子呢。这些女孩子们读书,自然也有休息的时候。

不过终究是后宫中的女史离皇帝更近。做了公主、郡主们的伴读,还想要求一个大前程的话,那就真的是曲线救国了。

这条路也眼见的不容易。

兴许是预见到了今后的艰难,宝钗脸上并没有得意忘形之色,反而是薛姨妈喝的有点多了,宴席结束时,都有些醉的东倒西歪的了。

顾文宁也喝了几杯,心口有些热热的,回去便歪倒在榻上。过一时,外头又送了书信进来。顾文宁拆开看时,却是她大嫂张初捷写来的。

信里说,她大哥严冬时便病倒了,多番请医问药也不见效,如今情形很不好。

这个很不好,差不多就等于说人快死了,回天乏术了,赶紧回去见最后一面吧。

顾文宁的泪水已经跌落在信纸上。旁边伺候的青果吓了一大跳:“这是怎么了?”

顾文宁把信递给青果。青果一目十行地看完了,她脑子很快,已经把当前的情况思量了一番:“太太要回去吗?”

顾文宁也在想这个问题,如今黛玉在这府里住着还算妥当,她要离开一段时间也不是不行。

她二哥那里也要奔丧的,不过他还有官位在身,亲哥哥死了不需要丁忧,只是要请假回去处理丧事。这假能请多久,也是个不一定的事情,还要看部里的上司们怎么裁决。

几个人商量了一番,青果又说:“兴许大老爷否极泰来,又好了也不一定。”

顾文宁也盼着这样。但她到底没等来奇迹。还没等顾文宁和顾文劭打包好行李,处理好京中的事情,大哥家的急信就又送来了。

这信件传递的太慢,她们收到上一封家信的时候,大哥就亡故了。算一算日子,如今已经过去一月了。一个月怕不是大哥都下葬了?

顾文宁忍不住埋怨她大嫂:“也不知道早点送信过来。”

然而埋怨也没用,顾文宁到二哥家去跟他商量这件事:“大嫂子一向有些倒三不着两的。上头又没有长辈,让她一个人处理这些事情,真有些不放心。家里孩子们又多,也只有一个永轩成年了。按照咱们家的老规矩,此时应该给孩子们分家。然而他们这么小,现在也不可能就各自支撑门户。”

顾文劭也是这么说:“这事也有先例的。先给孩子们把宅田金银这些分了,还跟着母亲兄长一起生活,等成年娶亲了再搬出去。”

然而分家产是最容易闹矛盾的时候,还要提防着其他亲戚们趁机想要吃绝户。顾文劭作为现在二房最年长的男丁,理应回家主持大局。

顾文宁只是担心他请假的事情:“若是你实在走不开,只有我自己回去一趟。”又宽慰他道:“咱们大姐在家里,料想事情也都能料理妥当的。”

不过她旋即又想到:“这一来一回路上就得两三个月,还要在家里停留,怕不是要错过春闱的时间了。”

顾文劭道:“我想着把你嫂子留在家里,我一路上必然快马加鞭的,不让她跟着受这个罪。亲戚们即使有服的,也不耽误科举,他们必来的。你嫂子带着管家们招待,虽然有些怠慢,但也只能这样了。”

这么说,顾文宁跟着回去也不方便了。不是她不能吃苦,但女眷出行规矩太多,不带足了人手与男人们隔开是不行的。就连黛玉与贾雨村这对师生,来京的一路上也很少见面呢。

顾文劭的意思当然是顾文宁也不必回去,但他又怕直说让她伤心。顾文宁已经领会到他的意思,她此时心里也有些犹豫了,只说:“等你请了假,派人告诉我。”

顾文宁告辞而去,脑子里依然乱糟糟的。她先还觉得让黛玉自己在贾府住几个月不成问题,但就在她离开的这一小会儿,黛玉又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

期待你们的收藏,评论[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悲喜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三号风球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空中孤岛[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