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这一天照样是忙得脚不沾地。
她交代了给宝钗做衣服的事情,又派人去东府里问秦可卿的病情。然而她知道秦可卿的病根儿在她父亲身上。恐怕也只有把她父亲救出来了,她才能好呢。王熙凤也早就托过一圈儿人了,但是没人敢揽这件事。
王熙凤少不得坐在那里,琢磨谁还可能帮得上忙。想到秦可卿,不由得又想起贾珍。在秦可卿父亲的事上,恐怕也只有贾珍比得上王熙凤着急。然而他又不是什么有本事的人,一样是干着急帮不上忙。
王熙凤想起那晚去宁府上玩,焦大那个老奴嘴里骂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心里就是一阵难过。
贾珍这个大哥哥的人品她再清楚不过了。恐怕他真的做得出跟自己儿媳妇私通的事情。那可卿是愿意的吗?王熙凤虽然一向跟秦可卿交好,可是这样的话她怎么问的出嘴?
扒灰的名声已经传了出去,吃亏的自然都是女人。就算父亲秦邦业的这道坎儿迈了过去,日后她又该怎么在那府里立足呢?
她还是一个管家奶奶,要有威严,有手段,才能约束得了下人,同样是做管家媳妇,王熙凤太清楚这里面的辛苦了。
况且要论下人们娇纵难管,没有规矩,宁国府又比荣国府更胜一层。
王熙凤在这里思虑秦可卿的事情,心里烦的不行,还有人没眼色的来打扰她。平儿就悄悄的进来对王熙凤说:“瑞大爷又来了。”
平儿也是满脸的忧虑。
贾瑞一趟趟的过来,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她们奶奶在这方面一向是清清白白的,可是若有一星半点的风声传出去,少不得外面的人就编排起王熙凤来,说是她不检点。
王熙凤的眼里满是杀意:“这个没王法的东西,他既然敢来,我就叫他死在我手里。”
王熙凤这里已经埋伏好了死局,等贾瑞往里面钻。除了她的心腹外,其他人还一概不知。
贾宝玉这几日天天跟林妹妹在一处,倒真的认真看了几天书。
宝钗带着她的丫头莺儿、文杏,还有香菱,也是日日忙着准备东西,做针线,倒不比那些被拘在王夫人院里做衣服的丫鬟们轻松多少。
薛姨妈见了女儿的样子,便十分心疼:“你日日这么熬着,倒把小脸儿都熬的蜡黄了。过几日进宫去,也不好看。”
宝钗微微羞红了脸,低下头,叫一声妈:“我进宫去,是服侍郡主读书的,好不好看的,有什么关系?”
宝钗当然知道薛姨妈对她的期待,她也是愿意为了家里人付出的。
但她去金雀殿读书,能见到的公主,郡主以及她们身边服侍的人,全都是女性,要么就是太监。她还不知道老师会是谁,就算是男人,那也是年长有学问的大儒,不会是她们所期待的王孙公子。
被选上做伴读,这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薛姨妈有时候看着她的样子,好像宝钗明天就要得宠封妃了一样。薛宝钗也是压力山大。
幸而一个贾家的婆子走进来打断了她们。她手里拿着一个名帖和一封信。宝钗接过来看时,是同样被选上做伴读的六科给事中的女儿王梓蕙。
王梓蕙与她一般大,两个人在进宫待选的时候相处的很好。况且六科给事中虽然官位不高,但有稽查之权,是非常重要的职位。宝钗也是有心与她结交。
王梓蕙在信里邀请宝钗去家里玩,说是家里的迎春花开了,请宝钗去赏花。宝钗便对薛姨妈说了。
薛姨妈当然很高兴:“好孩子,既然她请你,那你就快去吧。多与她们一处玩,以后才好……”
宝钗知道薛姨妈又要说什么,装作不经意的打断了她,让莺儿来帮自己梳妆。薛姨妈自然也被转移了注意力,也赶紧帮着给宝钗挑选出门的衣服。
王梓蕙家很大,眼见得她家里是很富裕的。她也不像宝钗一样,日日忙着准备进宫的东西。家里人自然为她准备好了,就等着进宫去。
她请宝钗来,重点也不是赏迎春花,而是想找个同事来一起八卦:“你听说了吗?被选上了做大公主伴读的秦云,她家里出事了,她不能来了,也不知道会换了谁给大公主做伴读。”
宝钗听了也不由得一惊,她不像王梓蕙一样消息灵通:“这家里出事了——是出的什么事?”
王梓蕙便说:“还不是工部那个什么大印的案子?不知怎么查到了秦詹事头上,他已经是丢了官,还在等待审查,不知道会不会下狱,便不让秦云进宫了。
这詹事府原本是辅佐太子的。不过当今的皇子年纪还小的很,也没有立太子。当今皇帝当年也没有做过太子。詹事府的这批人,还是以前义忠亲王老千岁做太子时,选出来辅佐他的。
不过王梓蕙毕竟也只是个少女,她也摸不清楚这里面的门道。她只知道宦海浮沉,有的人升迁了,有的人被贬职了,也有的人丢官夺爵,甚至还有更惨的,被满门抄斩。
她从小生在官宦人家是见惯了的。她也不觉得稀奇,只是好奇哪一位姑娘会那么幸运,能够替补给大公主做伴读。
这次所有要读书的公主和郡主中,只有这一位大公主身份最尊贵。她是当今皇后娘娘膝下的独女,如今才不过十岁的年纪,生的确实聪明伶俐,虽然说有时候有些蛮横,但皇上和皇后都宠着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薛宝钗在王梓蕙这里收获了一肚子或靠谱或不靠谱的八卦和情报。薛宝钗一面往家里走,一面也想着东府里蓉大奶奶的父亲,被工部的这件案子牵连下狱。就连她的姨夫贾政,也是工部的员外郎,然而她没见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如何忧虑,想必是不碍事的。舅舅王子腾如今在做九省统制,奉旨巡边去了,应当牵扯不到这里面来。她也就安心了。
宝钗回来之后才知道凤姐把给她做袄子和斗篷的一些任务派给了针线上的人。宝钗倒是一点也不在意,只要能够赶在入宫前完成就好了。倒是薛姨妈心里有些不高兴,觉得慢待了宝钗,在那里念叨。薛宝钗少不得还要去劝慰她一番。
顾文宁的二哥请了假,回家奔丧去了。顾文宁跟二嫂方晴感情是极好的,平时就像亲姐妹一样,晚上她们两个便挤在一处睡。顾文宁也免不了跟方晴聊起工部丢印的案子。
这件事已经成了笼罩在整个京城所有官宦人家头上的阴云。大家人心惶惶,不知道什么时候灾祸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来。太上皇和皇帝借着这件事在斗法。明眼的人都看出来了。今天太上皇要抓一个皇帝身边的近臣。明天皇上就要以牙还牙,把当年服侍义忠亲王的人拉下马来。
义忠亲王虽说被太上皇废掉了,可是他老人家心里还惦记着这个大儿子。这是他最宠爱的元后所生,从小亲自养大的。义忠亲王虽然坏了事,可是他当年的近臣还好好的在朝中做着官。
就连他的儿女,太上皇也好好地替他养着。义忠亲王的两个女儿更是早早封了郡主,就连皇帝的亲生女儿现在还没有封号呢。
义忠亲王的两个女儿,还是一对双胞胎,太上皇为她们提前册封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她们生来祥瑞。
老大阳翟郡主,名叫涂嘉,因为早出生了一分钟,便成了姐姐。她这次选的伴读,就是六科给事中之女王梓蕙。老二阳城郡主,名叫涂华,她正是薛宝钗日后要伺候的主子。
这些事说起来实在沉重,况且她们也聊不出什么头绪来。天上的两个神仙要打架,她们除了小心翼翼的躲避,祈祷风雨不要降临到自己头上来,也没有什么办法。
方晴便跟顾文宁说起林黛玉来:“这个孩子难得生的这样漂亮,又这么懂事,书又读的好。将来——你们打算怎么办?”
顾文宁知道方晴是什么意思,她们现在在长安城中,权贵最多的地方。然而顾文宁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打算,况且这事也不由得她做主,还有林如海呢。只怕贾母也要在里面插一杠子。
顾文宁便说:“什么将来不将来的,现在孩子还小呢。”
方晴是个喜欢事事筹划在前头的性子,见顾文宁这样说,她也就没再说什么。
她又对顾文宁说:“黛玉虽好,你还是要自己生一个。自己肚子里爬出来的,毕竟是不一样的。况且黛玉过几年也要出门子去了。”
顾文宁便抓起一个靠枕拍在她脸上:“生!生!生!男人不在家,我跟你生呀。”
方晴也抓着她的手,要打她:“我要是个男人,我第一个就降服了你。”
两个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床上比拼谁的力气大。
还是方晴的乳母于嬷嬷进来说:“都是多大的人了,怎么还在床上闹,好生睡觉吧。”
方晴一向很听于嬷嬷的话,马上说:“我们这就睡了,妈妈也早点休息吧。”
于嬷嬷走了。顾文宁想说点什么,方晴捂住了她的嘴,指指外面。顾文宁就一起与方晴屏气凝神细听。果然这之后才有一阵细微的脚步声离开上房。
等人真的走了,顾文宁毫不留情地嘲笑她:“都多大的人了,还要奶娘照顾呢,还怕成这样,啧啧啧——”
方晴重重的哼了一声:“你懂什么,我这叫孝顺。我懒得与你计较。”
两个人又闹了一会儿,方才睡下。
换了个电脑,输入法又得重新调教,这种红楼风的词汇很难直接在提示里找到[笑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王梓蕙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