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宁还没有来得及写信去骂林如海,林如海的书信倒送来了。顾文宁看完了信,想骂他的冲动更强烈了。林如海不如改名林迟迟吧。
他在这封信中讲了扬州本地的父母官想要将顾文宁作为典型案例上报皇帝,进行表彰的想法,林如海同意了。
原来皇后是从这里得到的消息。看来扬州知府的奏章要比林如海的家信跑的快多了。
林如海在信中照样说家中无事。自从知道了林如海是太上皇的心腹,顾文宁现在看事情的角度完全不同了。
之前林如海说过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坐的非常不容易,也提到了一些不同势力之间的斗争。如今林如海写信来,却每次都在报平安,可见情形有所好转。莫不是太上皇的势力占了上风,所以他才能这么轻松?
顾文宁只恨林如海不在身边,不能亲自抓着他问一问,要是写信的话,也不敢把这些机密的话写在里面。真是急死个人!
但皇后把自己和黛玉叫进宫里,又是给自己诰命,又是让黛玉做伴读的事情,当然还是可以提的。
顾文宁把这件事原原本本的记录了下来,又提了好几次自己非常想见林如海。希望林如海不要会错意,以为自己只是从私人感情的角度上出发想他。
她才不想他呢,绝对没有。
顾文宁龟缩在贾府里不再出门。即使就在贾府内,她也总有些提心吊胆的感觉。但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什么也没发生。
春闱照常的进行了。
在春闱之前,张景升的案子被快速的裁决了。
之前这案子已经滚雪球似的牵连进了上千人。然而此刻两位圣人却轻拿轻放,只处置了几十个首犯。其余人不仅无罪释放,而且还官复原职。
就连之前空印案被投入狱中的很多人也放出来了,比如秦可卿的老父亲秦邦业。
秦邦业70多岁的年纪,老病缠身,又受了这些时候的折磨,回去便卧床不起。秦可卿已逝,如今只剩一个秦钟可以伺候老父亲。
然而他耐不住寂寞,抓住空子还与水月庵的智能儿私通。秦邦业偶然间发现了,直接被气的背过气去,便再也没有醒来。
秦钟先死了姐姐,又没了老父,孤苦伶仃,贾宝玉十分可怜他的遭遇,每天怅然若失。
黛玉已经恢复到了每天跟魏才人上课的规律生活,倒也懒得去理会宝玉。
春闱放榜之后,顾家这些远近的亲友,很可惜并没有人高中。大家便要收拾行李打道回府。顾文宁虽然不想出门,但是自己的二堂哥和大姐夫,她还是要送的。
方晴摆了一桌酒,顾文宁与方晴陪着二哥和大姐夫吃了几杯。
大姐夫赵含山对月干了一盅酒,叹道:“本来这次落榜,心里应该十分失落的,可是在京里这些日子的所见所闻,让我不禁开始想,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做官也未必就那么痛快,不如做个富家翁罢了。”
方晴道:“做富家翁未必就不会遇到什么祸事。要不人家说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呢?”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自古皆然。他们做官的人要提心吊胆,担心上司和皇帝。但要是无官可做,那全天下的官员都是你要担心的对象。
要不但凡有机会的人,都会给自己买个虚职,或者捐个出身。虽然没有做官的实权,但至少不会被随便哪里来的一个九品芝麻官儿就踩在脚下。
她们的大姐顾文粲是个杀伐果断的人,大姐夫赵含山性情却十分温和,两个人恰好凑成一对。
听了方晴这样说,赵含山倒没有坚持:“兴许是刚经历了这些事,心里有些后怕。等回家去,过个一年半载的,又不知道会怎么想了。”
他们的二堂哥顾文章只是说:“我想早点回家去抱老婆孩子了。”如此他们便没有多做停留,乘上快船回家乡去了。
又过了几日,谢融的亲戚给顾文宁送银子来。顾文宁倒差点把这件事忘了。
谢融在京里的这门亲戚,每年会试的时候,都会采购举子们最需要的东西,借着三年一次的盛事大捞一笔。
顾文宁也出了一些本金,这人送来了这么一大包银子,可见这门生意的利润确实不小。谢融的亲戚当然不缺本金,这只不过是谢融与顾文宁这个盐政太太拉近关系的手段罢了。
顾文宁让青果把银子秤出一半来,给二嫂方晴送去。谢融给顾文宁送银子,顾文宁便也依样画葫芦,给方晴送银子。
毕竟二哥二嫂一直对自己那么照顾,当年她要改嫁林如海,二哥二嫂不在扬州,却千里迢迢传信给家人,为顾文宁准备嫁妆,比在当地的大哥大嫂家积极多了。
一想起谢融来,倒让顾文宁又开始怀念江南了。在扬州的时候,她虽然才嫁给林如海一年,平常也小心谨慎,与人交际应酬并不多。可她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的对象。到了京城这个权贵满地走的地方,日子过的那叫一个如履薄冰。
这事儿说起来还得怪林如海,要是林如海不把她和黛玉送到京城来,她怎么会得罪皇后这尊大佛?顾文宁一直琢磨着这些事情,突然心里有了个念头。
这不会是太上皇故意的吧?
林如海和贾家是姻亲。他们也都是站在太上皇这一边的势力。贾敏死了,林如海膝下只有一个孤女,他完全有可能跟荣国府分道扬镳。黛玉住在贾府,林如海就永远不可能和贾府撇开关系。
顾文宁也在京里贵人的眼皮子底下生活,他们家就很难首鼠两端。这不就轻而易举的让她得罪了皇后吗?
无论如何,京里那种风声鹤唳的时候总算是过去了,大家似乎又恢复了平常安稳富贵的生活。
顾文宁的二哥顾文劭也从江南回来了。虽然他们的大哥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们一家人都顺利躲过了这一次风波,也实在是可喜可贺。
但过了没多久,一个天大的馅饼就砸在了顾文劭头上!
原来的户部侍郎张景升已经被砍了脑袋,现在这个关键的职位空缺出来。当然也有很多人在猜测皇帝会任命谁来做户部侍郎。
或者更重要的是,是哪一位皇帝拥有任命这个职位的权力呢?
但这个职位无论如何是不应该属于顾文劭的。
顾文劭在做官上是那种属于不好不坏的。每三年一考核,他总是能稳定的升个半品,但也仅限于半品了。一年前考核期满,他才升了户部郎中。如今却莫名其妙的成了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比郎中整整高了两品呀。而且户部侍郎是正三品的高官。很多官员努力了一辈子,也就止步于四品,怎么也跨不过这个门槛。
一夕之间,顾文劭从京里的一个小人物,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高官。
这一定是太上皇赢了,顾文宁更加确定了。
不是她看不起自家哥哥。但顾文劭身上有什么值得太上皇惦记的呢?
他们家也算是老勋贵出身?
但他们家的爵位早就传到头了,况且就算还有爵位在,他们二房也什么都没有,他们只不过是被分出去的那个旁支。
顾文宁总觉得,一定是因为顾文劭是林如海的二舅哥,太上皇才破例提拔的。
顾文宁没敢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顾文劭,免得顾文劭生气。
然而顾文劭自己也惶恐的很。他之前还跟妹妹说过,自己这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当上侍郎。然而官位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到手了。
这么大的命运的馈赠,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样的代价呢?
等到顾文宁的三品诰命被申请下来,她更加确定这一切都是太上皇的安排了。
她已经得罪了皇后,皇后凭什么还给她诰命?从来也没有人规定上位者必须说话算话呀。
上天最近真的很眷顾她们家,顾文宁心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很快真的得到了验证的机会,因为太上皇也召她入宫去。
当她垂手侍立在太上皇跟前时,感受到的压迫要比面对年轻的皇后时多多了。
然而太上皇对她的态度还算和蔼,像看着自家的晚辈似的。太上皇还问了许多她跟林如海成亲的细节,还问清了她跟林如海之间的表亲关系。
太上皇满意的点头:“我看如海这门亲娶得很好。他之前在给我的奏章里说什么不愿意再续弦,大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我就骂他,如此年轻,不想着为朝廷效力,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
林如海四十多岁的年纪,在朝中的高官中数起来,确实算是年轻人。
顾文宁大着胆子回答:“前头太太去了之后,如海确实病了一些时候。”
太上皇不等她说完,便自顾自的说:“他娶了你这样一位贤妻,自然什么病都没有了。”
顾文宁继续低着头,不敢答话。
太上皇又说:“我说你好,不仅因为你是一位贤妻,而且你还是一个孝顺媳妇,百善孝为先。若没有了孝道,人跟狗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朕要大大的表彰你,三品诰命实在不算什么,应该封你一个……嗯……一品夫人,封号就叫……”
太上皇想了半天,没有想到合适的,便歪头去问旁边一直坐着沉默不语的皇太后:“你说起个什么封号好?”
杜太后一直就在殿内,但是太上皇没有问她,她便什么也不敢说。此时,她才笑着说:“不如就起贞穆两个字如何?清白守节,事君从一曰贞。端肃执敬,内修贤德曰穆。”
然而顾文宁却是改嫁过的,她本来是当不起这个“贞”字的。
除非——
太上皇在乎的不是顾文宁贞不贞,而是孝不孝。
顾文宁对婆婆孝顺,而皇帝要对太上皇孝顺——
这才是太上皇想要的。
我家阿宁升级好快[笑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太上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