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顾文宁让人寻访的作者还没有动静,但给太上皇编的新戏文已经出了几本了。无非是些孝子贤孙的故事,走个保守方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太上皇也不是天天看戏的。他如今大权在握,每日又要处理朝政事宜,闲来还要与黄美人共度美好时光,倒也没有十分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戏文内容太上皇还算喜欢。倒是这些戏班子每日被太上皇养在宫中,骤然减少了生存的压力,开始交流起技术来。将彼此的唱腔、念白、身段、武打等技巧互相交流学习一下,这也是很难得了。
毕竟这时候但凡有手艺的人,都得小心的藏起来,就连自己的徒弟都不轻易传授呢,生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
却说这日太上皇、太后、皇帝、皇后等人都在,又看完了一本孝子的故事。皇帝说了一大篇话表明了自己的孝心,又说:“儿子日日侍奉在父皇与母后跟前,尚且觉得不能略尽孝道。想后宫诸人进宫多年,见不到父母,实在有违天伦骨肉之情,不如今后准许她们一定的日子入宫探视。”
听了这话,顾文宁先去看皇后的表情。如今后宫中只有皇后地位超然。她的家眷,皇后随时可以传召入宫的。今后妃嫔们的家眷也可以入宫探视,妃嫔们自然会欣喜若狂。但影响最大的还是皇后,她的地位会受到挑战。
这贵人们的地位,本来就是通过一层层的特权堆积起来的。
只有皇后有大婚的礼仪,可以与皇帝一起祭祀天地和祖先,可以接受外命妇的朝贺。皇后的宫室规模足以与皇帝的居处匹敌,皇后的宫室有管理六宫的女官和宦官机构驻扎,还有朝臣可以对皇后奏事,皇后也可以使用中宫笺表对皇帝上书言事。有专门的禁军守卫凤仪宫,直接听命于皇后。皇后可以宣召娘家人,才有机会形成围绕着自己的外戚势力。皇后可以穿戴九龙九凤和明黄之色……
当然,妃嫔可以见娘家人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还不至于直接动摇皇后的地位。但一个聪明的人一定会防微杜渐,毕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但顾文宁当然什么也发现不了,毕竟在众人面前,卢皇后即使心中不悦,也绝不可能失态的。
但太上皇的反应更出乎顾文宁的意料。太上皇听了,先是点头赞同皇帝的提议,但随后又说:“若是她们进宫来,宫中规矩森严,拘束太多,况且只有女眷能够进来,父亲兄弟子侄等俱不能相见,还是不能够聚天伦之乐。不如准许妃嫔回家省亲,正好也可以成就一段佳话。”皇帝听完也懵了。
这历朝历代还从未听说过有大规模的妃嫔回家省亲之事。偶有一两个特例也就算了,比如西晋贾南风就曾在自己母亲病重时回家照料数日,但贾南风既是皇后,又手握朝政大权,她是名义上的皇后,却是实际上的皇帝。
他父皇这又是发的哪门子疯?况且嫔妃要回家去,这里面要涉及的规矩礼数只会比宫中相见更多,而且这项活动闻所未闻,没有前例可循,礼官们又要连夜翻书翻到头秃,在朝堂上吵架吵到脸红脖子粗了。
然而努力打造自己大孝子人设的皇帝,怎么能够在刚刚表完孝心之后就反驳自己父皇的话呢?想到朝堂上的臣子不一定会通过这项提议,皇帝只能先应和两声,把今天敷衍过去。
同卢皇后回到凤仪宫的皇帝用各种委婉的语言表达着一个非常不委婉的意思——太上皇有病!
但皇后没搭理他。她还想知道皇帝是怎么突然冒出了让妃嫔眷属入宫请安的想法呢。不是说她就一定会反对这个提议,而是皇帝没有事先与她商量。别说这件事本就属于后宫事务的范畴,以前就算是前朝的事,皇帝也时不时与她商议呢。
皇后看着激动的唾沫横飞的皇帝,什么变了?是她们一直没有儿子?是皇帝又有了新的宠妃?
然而皇帝在这里与自己吐槽自己的父皇,就还如同当初一样,有些话,他只敢与自己的妻子说。皇后真的希望,皇帝还是以前的皇帝。这样即使局势再艰难,他们一起同甘共苦,日子还是甜蜜的。
然而皇帝所期望的大臣驳回太上皇的情况没发生。在发现太上皇十分固执己见后,他们就放弃了治疗。反正这是你们自己的家务事,你们爱咋咋地吧。张景升的前车之鉴,还是不要为了这些无谓的小事惹怒太上皇。
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已经开始为修筑省亲别院去城外踏看地方了,毕竟礼官说了,没有单独的重宇别院是不能接待后宫的主子们的。
周贵人的父亲更积极,甚至已经破土动工了。他心里还抱着一重希望,周贵人回家省亲,是自己来呢,还是能把大皇子也带来?这大皇子居长,皇后又没有儿子,将来……
荣国府的消息算是比较滞后了,顾文宁先跟贾母通了个信儿,很快王子腾也派人来,与贾家人商量这件事。也难为他人还在外面巡视,怎么消息这么灵通。
贾家人发愁的是,元春如今还待在凤藻宫当女官呢,这样的盛事,难道她们贾府真的要错过吗?况且元春身怀有孕,若是未来的皇子曾经驻跸过贾府,若是这皇子再当了皇帝,那贾府就真的发达了。
因此宁荣二府所有男女上下人等都十分躁动,连日商量着该怎么在省亲前让贾元春落实名分。想来想去,他们贾家最可靠的人脉无非那几个。
王子腾作为舅舅不用催促自己就愿意帮忙的。史家的史鼎新封了忠靖侯,在朝中说得上话,贾母自然少不得求求自己的侄子。
戴权等人虽然是太上皇身边的太监,但未尝不可以一试。还有借助这些太监或者贾府的亲戚朋友,看能不能找到能在皇帝和皇后身边说上话的。
顾文宁自然不可能不被贾家人打扰,毕竟顾永蓁最近刚和皇后的堂弟订婚了呢。谁还能比顾文宁与皇后的关系最近,说得上话呢?
当贾母派人请自己的时候,顾文宁就预料到了她要说什么。贾母也知道她这完全是在压榨林如海,林黛玉与贾府的情分了。毕竟顾文宁既不缺钱又不缺地位,贾府能给的,她都有。而她真正需要的,贾府却帮不上。让顾文宁白白的帮他们,只能是看林如海和林黛玉的面子了。
不管顾文宁如何推辞,贾母硬往顾文宁手里塞了几千两银子的银票,请求她一定帮忙。顾文宁只得暂且收下。
然而贾元春私下与皇帝发生了关系,并身怀有孕这件事。头一个太上皇不高兴,觉得儿子私自行事,不尊重自己。第二个就是皇后不高兴。皇帝正经的纳嫔妃,她实在是无话可说,但还要偷着睡女官,好像她这个皇后不贤德,让他后宫中少了人侍奉似的。
而且贾元春还这样轻易的怀孕了。皇后都有多久没怀孕了?如果帮助了贾元春,她得罪了这两个人,能换来什么回报呢?贾元春能够给她什么?
贾元春假如真的封妃,贾家的爷们儿还能捞个半个国舅爷当当。王子腾这个舅舅也是最亲近的长辈。都说娘舅亲,娘舅亲。再加上王子腾又如此卖力的为她封妃的事跑腿,贾元春将来自然少不了要回报他的。
至于贾家人做的那个梦,贾元春能够顺利生下皇子,并且皇子将来能够登基为帝,这真是万分之一的可能。
别说那个肚子里还不知道能不能顺利生下来的孩子,就连已经登基为帝的皇帝,现在还在太上皇的威压之下卧薪尝胆呢。不过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可能,顾文宁还是稍微委屈一下自己,稍微装一装。
她这些日子也常出门去。回来贾母等人问起,她就说她在努力。但其实她要么是去二哥二嫂家,要么是去其他地方玩耍了。
侄女永蓁既然订婚了,这嫁妆就得更加用心的准备起来。除去她父母从小为她积攒的东西,还有不少东西都要在这一两年内置办齐全。江南自然是最好的采办这些东西的地方。顾文劭与方晴自然常与那边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顾文宁还听了一嘴她前头婆婆与小叔子的八卦。一年多前,她还没上京的时候,周家就说在给老二议婚了。议了这么久,居然都没定下来,这里面说起来还跟顾文宁有关。
先前议婚的几家,见到顾文宁将自己全部嫁妆留给婆婆的事情,心里害怕将来他们女儿也得这样。顾文宁傻,我们家不傻呀,索性就不将女儿嫁给他们了。
后面又看中了一户姓黄的人家,黄家在官场上混的不错,名声也很好,但若论起经济条件就差了一些。
毕竟当官的人若不是实力过于雄厚,又处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为了名声和前途又不能不要命的从百姓身上捞,这交际应酬、打点上官、维持体面花的钱可都不少。
黄家人想周家本来就家境不错,现在又有大儿媳妇将全部嫁妆留在周家。老太太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呢?还不是给唯一还活着的小儿子花。那要娶他们家女儿,是不是应该多给一些聘礼呀?结果聘礼都送来了,黄家人十分不满意,找了借口把婚退了。
这个时候已经订了婚,退婚是很难的,尤其女方家就更难。这黄家人也利用了自己官场上的影响力和家里的好名声,硬是污蔑周家老二身有恶疾。
现在周家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往相熟的人家找了,只有他们才知道真相,不会嫌弃周家老二。
顾文宁自然知道她这个前小叔子身体健康得很,说起来人品也算可以了,不过谁让他母亲不做人呢,活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5章 议省亲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