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被放行之后,顾文宁拉着黛玉的手跑得飞快,生怕黛玉又被留在宫里,幸而也没有人来阻拦她们。
大明宫的殿外吊着一个人,看服色就知道那人身份不一般。
顾文宁一眼扫过,黛玉已经惊呼出声:“是戴公公。”
大明宫掌宫太监,人人尊称一句老内相,权势滔天的戴权,像一具放干了血的木偶一样在风中摇摆。
顾文宁只看了那么一眼,就拖着黛玉离开了这里。
直到回了家,顾文宁的心还是狂跳不已。
她依旧抓着黛玉的手不放,张了张嘴,却想不到该先问什么。
半天,她突然想起一个奇怪的问题:“那天在铁网山,你怎么换上红衣服了?”
她们知道大公主喜欢穿红,专门注意避开的。
黛玉倒是马上回答出来了:“大公主让我换的。”
黛玉有时候搞不清大公主是喜欢她还是讨厌她。
反正那天大公主就是一边嫌弃一边兴奋地催着自己换衣服。
但黛玉很聪慧,马上想到了顾文宁为什么这么问。
“大公主年纪太小了,皇后娘娘不会让她参与其中的。”她很肯定的说。
黛玉自己没有看出任何大公主知情的迹象。
倒是皇后先答应了大公主可以去射猎,又反悔,实在是可疑。
想到往日皇后一向与皇帝共进退,铁网山的意外和今日宫中的政变,她一定都是知情的。
还有皇后的堂弟卢建明亲自披坚执锐,冲锋在前……
皇后说不定还能算主谋呢!
黛玉抬起头,望着顾文宁愁容满面的脸:“母亲,我们怎么办?”
是啊,她们怎么办?
顾文宁有无数的冲动,去打听消息,去拉关系,在这种改天换日的关键时刻保住自家。
不过,她们本来就没有参与其中。
有时候,跳的越欢,死的越快。
顾文宁已经下定了决心,便把府上管事的找来,先问府上储存的米面柴油还有多少,问清楚了,才告诉他们:“这些日子都不许出府,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若有实在要紧的事情,都要回了我,我说可以,才能去办。”
管事的答应着去了。
顾文宁这才叫过来青果,叫她从库房里选一样东西,过几日给二哥家送过去:“就说是给永蓁添妆的。”
其实永蓁的嫁妆已经备齐了,顾永宁也早就送过不少东西了。
不过二哥二嫂自然知道她在问什么。
永蓁跟卢家的婚事还能成吗?
如果能成,她们应该不会成为这次政变的牺牲品。
林如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了自己巡盐御史最后的任期,进京来的。
顾文宁和黛玉一直从天亮等到天黑,才终于见到林如海从宫里回来。
黛玉扑到父亲怀里,抱住他。
自从她长大之后,很久没有这么做过了。
林如海搂着女儿,心里也是感概万分。
一家人好容易团聚了,本来以为是升官的双喜临门,没想到却是这样的局面。
顾文宁见他们父女亲密,不好上前,只是焦急地望着自己的丈夫。
林如海便把今日见皇帝的事情说了:“圣上调我担任太常卿。”
太常也是正三品的官职。
但这个官职从诞生之初的九卿之首,位高权重,到如今,已经是彻彻底底被架空的闲职。
但顾文宁悬着的心终于算是放下了。
“那也挺好的。”顾文宁带着劫后余生的笑,“我叫厨房炒几个好菜,咱们庆祝一下。”
林如海点头,在一边坐下,依然揽着黛玉:“我也这么想。咱们一家人好好的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强。”
从来官员飞黄腾达,莫过于从龙之功。
他们没有真心投靠过皇帝,没有给他的政变帮过忙。
那些朝中的重要位置,他自然要安排他的心腹来担当。
既然他另外调林如海担任太常这样一个表面光鲜的职位,那他们应该不用担心被秋后算账了。
“老爷在扬州这些日子,累坏了,现在正好歇一歇。”
顾文宁对她们从高处滑落的事实接受的很快。
人生嘛,总有些大起大落。
况且他们之前在巡盐御史任上的时候,不还担心性命不保吗?
这么看她们还是赚了。
不过林如海这次回来,还带来了两个人。
一个是英莲的母亲,封氏。
一个是畅销书《万花船》的作者朱令仪。
英莲能够跟老母团聚,自然是欣喜万分。
不过顾文宁对着朱令仪,大眼瞪小眼,就有些尴尬了。
本来说好了叫他们上京,是有一条通天梯给他们的。
但现在……
虽然她还没有听到关于太上皇的消息。
但怎么想现在的太上皇应该用不着这些人给他写戏本子了。
幸而朱夫人是个很聪明很洒脱的人,她很容易就听出了顾文宁话里的为难:“既然上京一趟,我打算四处逛一逛,长长见识。”
顾文宁马上说:“这些日子,最好也少逛街。”
京里如今的形势,还是少出门为妙。
尴尬!
顾文宁再一次跟朱令仪大眼瞪小眼。
不过黛玉见了《万花船》的作者果然是一位女士,兴奋的不行,天天拉着她请教是怎么写小说的。英莲知道了也兴冲冲地加入了。
顾文宁总算脱身出来。
难道要马上把朱夫人送回江南吗?
正在顾文宁纠结要不要把朱令仪跟封太太、英莲母女一起送回江南的时候,封氏来找顾文宁了。
封太太今年已经快六十岁的人了,因为接连经历了女儿被拐,家宅失火,老父不慈,家业散尽,丈夫又抛下自己跟随跛足道人出家而去,所受的打击实在太多,如今已经苍老的不成样子。
顾文宁一见到她,就猜想她一定是常做针线活计补贴家用,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一只眼睛的视力还好一点,还能勉强看清近处的东西,另一只则几乎没用处了。
封太太一见到顾文宁就给她跪下了,把顾文宁吓了一跳。
之前见面不就感谢过她了吗?
当时也是一定要给自己行礼磕头,拉了好多次才作罢。
封太太经历了太多的人世沧桑,当年作为大家太太的矜持已经剩下的不多了,不然她也不会厚着脸皮来给顾文宁提出这个请求:“多亏了太太,我们才能母女相聚。如今姑苏家里也难生存,今日厚着脸皮来求太太,收下我们两个做使唤丫头。我虽然年纪大了,还能干活的。”
不过话一说出口,封太太还是十分的羞赧。
从乡绅之妻到依附势利眼的老父,再到如今,对于封太太来说,人生就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如果是之前的日子,顾文宁实在算不上为难。
养活一个老妇花不了几个钱。
可如今?
留在京里就怕连累了她们。
封太太也是个体面人,没有拉着女儿一起来求顾文宁,怎么说英莲都被顾文宁认了干女儿,有情分可讲。
顾文宁也不好直接拒绝她们,只好先说:“封太太就再住些时候吧。怎么说英莲都是我的干女儿,咱们就跟亲戚一样的,不要再说什么使唤丫头的话了。”
把封太太打发走了,顾文宁坐在那里发愁。
封太太和英莲,朱令仪,永蓁的婚事……还有之前的好多生意,比如跟谢融的亲戚算计薛家的事情,该收的都得收回来,如今不比以前了,得夹着尾巴做人。
不过对薛家来说,这些日子还是一样的不好过。
家里的生意眼见的是要完蛋了,夏金桂家没有答应婚事,拖拖拉拉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知道了自己家的境况。
又过了些时候看,儿子薛蟠也不知道在外面做了什么,居然被一个叫柳湘莲的浪荡子打了。
薛姨妈气的要派人去抓柳湘莲,还是女儿宝钗拦住了她。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哥哥薛蟠的错,对于母亲的溺爱,宝钗实在是无可奈何。
薛姨妈好容易被女儿劝住了,薛蟠挨了打,不知怎么居然起了外出经商的念头,说是要重振家业。
看着哥哥带着家中珍贵的积蓄和几个伙计出了门,薛姨妈和宝钗心里都是惴惴不安。
他这一去,她们都没觉得他能发大财,要是多少能学一些做生意的本事,再不济,学点在外面应酬交际的本事,也就够了。
不过现在外头的世道也不太平,南方富庶之地尚且时不时有人聚众起义,要是薛蟠再遇上什么麻烦,她们可指望谁呢?
儿子走了,薛姨妈空下来,也只有把注意力放在宝钗身上了。
等到凤姐病了,贾家派了李纨和探春两个人帮着管家。
薛姨妈便觉得是个机会,对宝钗说:“要论管家的本事,这府里的小姐,谁比得上你?”
宝钗有些意动,但思量下来,终究这不合规矩。
李纨是贾家的媳妇,探春是没出门子的小姐,她算什么呢?
但薛姨妈难得的强硬起来:“她们贾家使了我们五万两银子,难道就这么算了吗?”
说起来,这当初还是宝钗提醒薛姨妈的。
王夫人借走了银子,承诺了宝玉的婚事,如今老太太咬死了不松口,王夫人也耍赖。
但如今皇帝政变掌握了实权,贤德妃再一次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况且她还生了三皇子。
薛姨妈是一定要逼着贾家兑现承诺。
王夫人是继续使出拖字诀,坚定地认为宝玉身为三皇子的舅舅,有更好的选择。
薛姨妈也不管宝钗说什么,便去找王夫人谈宝钗管家之事。
谁知过不了多时,朝中便传出消息来:太上皇驾崩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