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的第一人,那是让人颇为好奇的。
此时的汉武帝一朝,公孙弘刚为丞相不久,岂料马上说到他了,公孙弘一时有些怔住,又无法确定其中的好坏,毕竟谁还没有丁点害怕让皇帝知道的小心思?
刘彻此人,公孙弘也不是傻子,多少也能看得分明,不是一个好相与的皇帝。
有要求,对丞相的要求,须有能力,但是也不能太有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听话!
但太听话,听听上一个薛泽得到的评价,只是作为一个摆设而已。
公孙弘自然是不想成为一个摆设的,甚至他想成为一个实权丞相,可惜……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皇帝容不得。
【公孙弘其人,生于汉高祖七年,出生于菑川国薛县,早年不过是一个监狱里的小狱吏,因罪免职,失去了经济来源,只好到海边放猪。从这件事里可以看出,公孙弘是个能屈能伸的人,也只有那么一个人,能在汉武帝的眼皮底下活下来,在任上逝世的。
【汉文帝后元五年以后,四十余岁的公孙弘拾起书卷,开始学习《春秋》杂说,《春秋》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公孙弘最终选择《公羊传》研习。提起公羊派,大家想到的是什么,嗯,我是想到了一句,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汉武帝讨伐匈奴,就引用了春秋大义,具体的诏书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一搜,意思是,当年的汉高祖白登之围,不得不送去金银珠宝以退匈奴。高后时单于写信调戏,高后忍下羞辱的事,那是都记得。公羊派啊,是大复仇的一派。】
多少人听到此话都一愣,秦始皇目光闪闪,报仇的事,他何尝不是如此。他既然可以,别人也可以。
仇,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大秦和六国之间的仇怨,一个闹不好是非常有可能让大秦因此而亡。
汉高祖刘邦时,要如何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白登之围,过得去还是过不去?
打匈奴的话,胜算太小了。
总不能让他们拿了腿去追了马打吧。是能打得过的吗?
汉文帝时开始在算公孙弘的岁数,不急,还是关注对方的能力。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汉景帝,不过,眼下先处理田蚡。
“陛下。”王娡跪在汉景帝面前,乞求汉景帝放过田蚡。
汉景帝一眼扫过小刘彻问:“彻儿,你说杀不杀?”
“加以惩罚。”小刘彻板起一张脸答,田蚡有错,但那些事尚未发生,“法不刑未犯罪者。”
汉景帝闻之笑了,比起田蚡,自然是刘彻的话更让汉景帝放在心上。
田蚡真要哭死了,好外甥,真是好外甥。
“虽有错,也有功。”小刘彻又补充。汉景帝伸手抚过小刘彻的头,小刘彻昂起头坚定的望向汉景帝,他们所有人都不能忽视一条,他们缺人,在没有替代的人之前,敲打过的人会更加小心谨慎,也会越发为他们所用。
汉景帝懂!因而更满意,却不打算轻易放过田蚡。
人不好用,好好的敲打,多敲打并无不可。
沈悠笑笑的道:【到汉景帝时,专门研究《公羊》的博士胡毋生因年迈回到家乡齐地教书,公孙弘曾多次向他请教学问。建元元年,汉武帝刚即位,建元新政呢,招选贤良文学之士。这时,公孙弘已经六十岁,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当了博士。六十岁呢,在古代何其难得。随之公孙弘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
【公孙弘是主张和亲匈奴的主和派,关注的点自然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合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发怒,认为公孙弘无能,公孙弘干脆借有病为名,免官归家。第一次出仕,公孙弘以失败告终,他都六十岁了,归家的人怕是心里也有了最坏的打算,余生再无可能出仕。
【岂料十年后,元光五年,汉武帝再次下诏征选贤良文学之士,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公孙弘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能让人再推荐,一则是公孙弘研究《春秋公羊传》小有名声,加上公孙弘是个孝子,孝顺后母为后世称赞,更为后母守教三年,自是为世人所称赞。察举制,举孝廉,始于汉武帝。
【但是公孙弘也是有自知之明的,推让拒绝,尤其指出十年前入过京,因为无能而被罢官归来。希望他们可以改变推举的人选。菑川国坚持推荐公孙弘,公孙弘又一次到了长安。这一次,对于七十岁的公孙弘来说,失败过一次,他所经历的一切,是助他登上成功的肥料。
【当时的太常征召的一百多个儒士分别对策,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按等次被排在最后边的。可是对策文章送到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却把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提拔为第一。大致提一嘴公孙弘的策论内容,总结是,强调天子须身正,为百姓树立信义。并提出“凭才干任官职,不听无用的意见,不制造无用的器物,不夺民时妨碍民力,有德者进无德者退,有功者上无功者下,犯罪者受到相应惩罚,贤良者得到相应奖赏”这八条治理百姓的根本方法。】
实用!八条方法很实用!
【诸位,提醒大家关注一点,世禄世卿是当时大环境认同的情况,也是世家贵族一直在努力完成的目标,问题在于,朝廷没有办法完全的解决垄断。哪怕是在我们现在,先上车后锁门,那是比比皆是。公孙弘提出的方法实用,却是打破世家贵族垄断,能让人愿意吗?】
【但对汉武帝来说,公孙弘提出的方法,正好符合汉武帝的行政方向。至于公孙弘有用没有用,策论好,那汉武帝便召见公孙弘。公孙弘相貌非常出众。注意了啊,七十岁的老头照样可以很帅,能让史书记录下来的貌美,还是能让看脸的汉武帝称赞的美貌,请大家相信汉武帝的审美,毕竟自他以后的大汉官员,真看脸!】
秦始皇的目光扫过群臣,看脸?脸重要吗?
汉高祖时的刘邦,不由的也看了看身边的臣子,樊哙不乐意的道:“陛下,咱们是能看脸的吗?”
汉武帝刘彻神情自若,看脸怎么了,他就是看脸又怎么样?
公孙弘颇是庆幸,看脸好,看脸好,有什么不好的!
沈悠慢慢悠悠的道:【文章合汉武帝的心意,相貌长得也合汉武帝的心意,汉武帝封公孙弘为博士。此时的大汉诸事繁杂,其中有一件是汉武帝下令开通西南夷的道路。随唐蒙、司马相如通西南夷以来,凿山开道一千余里,发巴、蜀、广三地戍卒数万人转运粮饷,两年后,花费巨万通往西南夷的道路没有修成,而往来间死亡的戍卒却为数不少。
【加上西南夷又数次举兵反汉,巴蜀之地困苦,汉武帝因此以为忧患。是以汉武帝派公孙弘往西南夷视察。那是有意让公孙弘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公孙弘回朝后极力反对通西南夷之策,称此举对汉朝没有益处。可是汉武帝却并不认同,而是继续一次一次的开拓西南夷,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在最后能够成为中国法定的疆域,自此不再脱离中原王朝的控制。开疆辟土,汉武帝是很认真的!】
汉武帝刘彻昂头挺胸,他所看到的和臣下们看到的,不是同一个角度,有臣子不能理解,也有让臣子们理解,都无妨。
公孙弘在下方道:“是臣短视了!”
刘彻不以为然的挥挥手。
【元朔二年,随卫青重新拿回河南套之地,主父偃上书,建议在河南筑朔方、五原二郡。汉武帝询问诸卿的意见,公孙弘强烈反对,认为汉武帝一面开通西南夷,东边又设沧海郡,北边再建朔方城,公孙弘认为这些做法会让使国中疲惫不堪,又是让大汉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经营无用之地。
【这些是无用之地吗?我们回去看,无论是西南夷,亦或者是沧海郡,朔方城,岂是无用之地。西南夷的经营,天府之国,这样的地方已经半纳入我们手里,不完全收服,是等人背后捅刀子吗?至于沧海郡,那是为了断匈奴和朝鲜之间的联系。朔方城,是建立起反击匈奴的重要战略基地,后面的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朔方城的位置至关重要。
【想想在当时那样的大环境下,所有人都反对汉武帝,不支持他打匈奴,不想他建各种各样的基地,我们总骂汉武帝是暴君,独断专行,可是,但凡不是汉武帝足够独断专行,怕是他那一朝事儿干不了多少。瞧瞧他相对看中提拔上来的人,也一样反对他。汉武帝是暴君,但不能否认,他的**霸道,确实是当初他能开疆辟土的根本原因。也不能抹去他的高瞻远瞩,雄才大略。】
谁说不是呢。
但凡要不是刘彻的手段够硬,压下大汉朝一切反对的声音,怕是没有办法举一国之力出击匈奴,最后打出大汉的脊梁,扬大汉的国威。从此令四夷臣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