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一个时期的田蚡,都止不住的瑟瑟发抖,他也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发展到那一步了?
不是,他到底是要怎么样才能活?
【不仅如此,田蚡更是下令让人将灌夫的族人一网打尽。先前在汉武帝那儿提及灌夫犯下的罪行,早已经查实,只不过因为灌夫手里捏了他的把柄,他是投鼠忌器不敢动灌夫而已。现在灌夫在他手里,肯定不能告密,再把灌夫家里的人捉了,还能有人告发田蚡做下的事儿?
【窦婴一看情况不对,出钱出力希望能够救灌夫,但是田蚡好不容易捉机会把灌夫拿下。一直让灌夫捏了把柄要挟,谁都受不了。终于找着机会,田蚡能放过?窦婴是到底有多天真才会认为能够救灌夫?
【窦婴的夫人相劝,希望窦婴能不管,窦婴说:“侯爵是我挣来的,现在由我把它丢掉,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再说我总不能让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独自活着。”从这番话不难看出,窦婴有心里准备,救灌夫极有可能搭上爵位。只能说,窦婴对事情的估量失误。】
作为窦婴,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怔怔的听着,不由也开始反省自身。
可是,无论他和灌夫是怎么样的互惠互利,亦或者是抱团取暖,他也是不能随意舍了对方。眼睁睁看着人死去!
【窦婴上书汉武帝,汉武帝把人召入宫中,窦婴将事情的经过告诉汉武帝,认为灌夫醉酒失言,却也是罪不至死。汉武帝认为有道理,还留人吃了饭,决定来一场东宫辩论。也就是到太后的寝宫中召集文武百官一起进行辩论。解释一番,汉朝的时期东宫也是太后的寝殿之一,并非专指太子的寝宫。怕是汉武帝也没有想到,他以为一场东宫辩论能够解决问题,后来扯出来……
【等窦婴到了东宫,那是大肆夸赞灌夫的好,毕竟灌夫也曾于国有功,当然也不忘指出,灌夫是酗酒犯罪,而田蚡却拿别的罪来诬陷灌夫。窦婴的思维,我只有一个疑惑,灌家在颍川横行霸道,鱼肉乡里,引起天怒人怨,都唱起童谣了,灌夫犯的仅仅是酗酒犯罪而已?】
嗯,心里有数的人闪过好些念头。
【田蚡也是死咬住这一点,道灌夫骄横放纵,犯大逆不道之罪。窦婴没办法,开始揪田蚡的短处,说来灌夫捏了田蚡的短处,怎么窦婴不知道?田蚡明面上的短处,无法是风花雪月,纵情声乐,也好占地。田蚡指出窦婴喜欢养门客,招集天下的豪杰壮士,不分白天黑夜商量讨论,对朝廷多有不满,目中无人又窥测东西两宫之间,更是盼望天下再生变故,好让他们做成事。
【田蚡尤其质问,窦婴是想干什么?】
窦婴心里苦,他能想干什么?
他只是不想像一个废物一样的在家里待着,希望能够为国出力。
可是,朝廷之上再无他的立足之。
【双方各执一词,汉武帝询问大臣们谁对谁错。御史大夫韩安国接话,指出灌夫有功,若是只因醉酒引起口舌之争,尚不足以死,不好轻易杀人。又说窦婴所言在理,但田蚡又指出了灌夫和朝中大臣结交,欺压平民,积累家产万万,横行乡里,韩安国表示田蚡亦言之有理。最后是请汉武帝裁决。所以,东宫辩论是汉武帝有意将球踢给朝臣,朝臣又将球给汉武帝踢回去了。在场的人都不傻,谁能乐意搅和进去?】
【田蚡是太后的亲弟弟,太后都下令让列侯和皇族去参加田蚡的婚礼,可见王太后定然是站在田蚡那一边的。窦婴是窦家的人,窦猗房是不在了,观汉武帝的反应,一件小事而已,汉武帝本来可以直接处置的,只是为了不得罪王太后,才会提出东宫辩论。可见汉武帝是站窦婴一边的。本来汉武帝是想把球踢出去,借朝臣来堵太后的嘴,岂料韩安国和稀泥,把球给汉武帝踢了回来。东宫辩论不了了之。
【至此窦婴和田蚡的关系是真正的恶化,撕破脸皮。汉武帝球没能踢成,心里也攒了火,还得去见太后!太后也是勃然大怒,直接绝食对抗说:“我还活着,别人竟敢都作践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后,定然会像宰割鱼肉那样宰割他了。皇帝怎么能像石头人一样自己不做主张呢!现在幸亏皇帝还在,这班大臣就随声附和,假设皇帝死了以后,这些人还可以信赖吗?”
【对上皇太后的不依不饶,当皇帝的多少也要顾忌,毕竟是亲娘。汉武帝道歉说:“都是皇室的外家,因此在朝廷上辩论他们的事。不然的话,只要一个狱吏就可以解决了。”汉武帝自是下令让人分明查查各家的事。
【田蚡出了门寻上和稀泥的御史大夫韩安国,控诉韩安国不站他那一边,反而模棱两可,犹豫不定。韩安国此人怎么说的?“君何不自喜?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固非其任,魏其言皆是’。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
【一番话那是在教田蚡,说田蚡不应该在窦婴捅他的短处的时候跟窦婴相互揭老底,而是应该摘下官帽,解下印绶向皇帝请罪,自叹有罪之身,为相不称职,更应该肯定奉承窦婴。尤其指出,但凡只要田蚡那么做,汉武帝一准在心里称赞田蚡。可偏偏田蚡像个商人、女人一样,在窦婴诋毁他的时候也诋毁窦婴,颇是不识大体。】
韩安国,汉武帝刘彻也想起此人,颇是可惜了。
然天下人才何其多,没有一个韩安国,总还会有别的人。
对,还会有别的人。
【汉武帝派人去查查,发现窦婴说的灌夫的罪行多有不符,换而言之,窦婴欺骗汉武帝,汉武帝立刻下令将他下狱。窦婴至此并未放弃,随灌夫被定罪灭族,窦婴一看不行,再这样下去不得了,于是让侄子代为上书,向汉武帝说,汉景帝刘启在临死前留下了一诏书,内容是,“如果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
【收到上书,汉武帝立刻命人前去宫中专门保管档案诏书的地方查看,却没有发现留底。诏书制作,为了防止有人造假,那是一经发出,宫里都有专门的存档。窦婴那儿确实是有一份诏书,可诏书却是由他的家臣盖印加封的!宫中没有留底,这下好了,朝臣们立刻弹劾窦婴伪造先帝诏书。那可是理当斩首示众的大罪。
【诏书的事,有没有,猜测众多,咱们说窦婴有造假诏的必要吗?他没有伪造诏书的必要。他拿出诏书的目的是为了救自己的性命。可是,宫中没有留档是事实,至于到底会不会是王太后毁了,亦或者是汉武帝毁了。看诏书的内容,其实不管是哪一方,没有任何威胁性质的诏书,毁来干什么?】
汉景帝眉头紧锁,各方似乎都有理由不让诏书存在,却也没有非要毁掉诏书不可的原因。窦婴啊!
汉景帝时的窦婴都傻掉了。
他竟然是这样死去的吗?
【不管其中到底是出了什么变故,宫中没有存档,窦婴的诏书就是假的!随灌夫一家全部被处决,窦婴很久才知道,当时愤慨万分,竟然还中风了。饭也不吃,打算一死了之。
【如果灌夫家的罪行不假,自是死有余辜。观灌夫的下场,窦婴定然也是想到自己的下场,但有人说汉武帝没有打算处死窦婴,窦婴又开始吃饭,也愿意治病。可是,自来汉武帝都是同情窦婴的,想要窦婴死的人是谁?十月,灌夫被杀,十二月,窦婴在渭城大街斩首示众。
【窦婴是汉武帝杀的第一个丞相,其中的阴差阳错自不必说。死得冤!田蚡却在窦婴被杀后万分惊恐,神神叨叨的求饶。正所谓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最后于元光五年春,田蚡也死了。
【至于田蚡让灌夫捏住的把柄,是他和淮南王刘安说过的话,“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最贤明,又是高祖的孙子,一旦皇上去世,不是大王继承皇位,还应该是谁呢。”
【当舅舅的盼当外甥的无子,好让帝位旁落,啧!汉武帝后来听了立刻说:“如果武安侯还活着,当以灭族。”两个外戚斗到最后两败俱伤,也终是随他们的死去划上了一个句号。因田蚡去世,本来该御史大夫韩安国上,岂料韩安国病了,汉武帝的第五位丞相薛泽就那么顺势被推了上去顶顶,自元光四年至元朔五年,共在位共七年为相,无功也无过,最后被免职。
【随之也到了极具传奇的一个人头上,公孙弘。他是大汉首位布衣丞相,封平津侯,在整个西汉,他是第一个以丞相封侯者,开启以丞相褒侯的先河,是为老树开花的代表人物,可是,他同样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且听我道来他的传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