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九月。
“至尊,零陵、桂阳等郡互相骚扰,处处是佣兵阻拦。这该如何是好?让陆将军出兵吗?”
“不,伯言需要应对刘备,刘备也是我们十几年的老对手,非常狡猾。子山是不是处理完武陵的少数民族骚动了?让步子山过去处理。(1)”
“是。”
“至尊——”
处理完一件事情,立刻有下一件事呈上,但不管有多少件杂事,孙权都能迅速做出新的部署。
而眼下。最为紧张的倒不是荆州的事情。
不久前,有斥候来报。曹丕准备派大军南征,但具体的情报还没有送达。不出意外的话,前线的具体情报应该会在这两天到达。
不过从戏口的守将晋宗杀了将军王直,率领部下投降魏国,魏国又直接让他担任蕲春太守来看,这件事多半是真的。不然这个节骨眼为什么要投降魏国。(2)
被孙权多次拒绝的曹丕,似乎终于意识到自己被忽悠了。以前孙权被刘备忽悠,被记到了现在,现在也轮到孙权去忽悠别人了。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也算是一种成长。朝旭想道。
“报!有各地发回的急件!”
“说!”
孙权立刻抬手,阻止正准备上报各地财政情况的财政大臣,优先让传令官进行报告。
“从洞口、濡须坞、南郡方向,均观察到魏帝曹丕的大军!洞口方向有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等人。濡须坞方向则有曹军大将,大司马曹仁带领。南郡方向,是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等人!魏帝曹丕亲自带军队驻扎宛县!”
朝旭的地理不太好,但是他可以确定一件事。
既然这里出现了三个地名为方向指向,那肯定不是指三个离得很近的地方,至少也是三个大方向,再加上赫赫有名的曹魏将军们和曹丕亲征。看来这一波是奔着灭吴的架势来的。
几分钟前,荆州刚上报本地骚乱的事情,刘备也才刚刚退回白帝城、不死心地盯着吴国。从夷陵之战结束到现在,也不过两个多月。曹丕可真会选时间,朝旭一点不怀疑,曹丕就是趁着吴国刚刚跟刘备打了一场战,准备一鼓作气收割江南。
“宛县距离武昌不过几百公里,再加上还有原本就在江夏的讨逆将军文聘,几乎是把能征善战、威名远扬的大将军都派来了。这可真是奔着灭我大吴来的。具体人数如何?”
“根据哨兵与斥候的回报,洞口方向有二十路大军,约有十万人。濡须口大约五万人。南郡大约五万人。”
也就是说,曹魏投入不会低于二十万人,这可能不包括机动部队和后勤部队,是实打实的二十万。
有道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当初孙权将都城迁到武昌,他就早早做好了这个准备。武昌,北边就是曹魏的蕲春,距离刘备更近,刘备只要打下荆州,就能直接攻打孙权。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
三路大军伐吴,可真是下了血本。朝旭甚至怀疑,少数民族骚乱也是他们在暗中搞鬼。
朝旭毫不怀疑,如果这一仗吴国败了,刘备更不可能是曹丕的对手,曹丕有很大机会一统天下,实现他父亲的夙愿。
在西边的刘备,加上北边的曹魏大军,这情况简直就是赤壁之战再现。
恍惚间,朝旭感觉自己回到了赤壁之战前,那时她只有26岁,与孙权一样大。到处都是投降的声音,而那时的议事厅中央,站着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青年高声地为众臣分析局面,绝不投降,绝不屈服,血战到底。
而现在,那个青年不在了。
但,与那个时候相比,也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变化。
“至尊都给他称臣送礼了,他还想怎样?那曹丕简直就是欺人太甚!”
“真当我江东人好欺负了是吧?”
“当时他那使节过来,差点就准备车都不下,直接开进内殿,这事儿我可还记得呢。”
“他上次来找我们江东来找至尊要质子,我就觉得,当时敢要质子,现在就敢要我们国土。”
“不能让他们这么嚣张!”
“他不会真的以为,我们吴国人打不过他们魏国人吧?”
“我们至尊就没有打过几次败仗!曹操、刘备可都曾是我们至尊的手下败将。曹丕不过就是败将之子。哪来的威风劲?”
一时间,群臣激愤。
是的。赤壁时,江东的各地士族、臣子均为投降派,仅有鲁肃与周瑜两人与孙权为主战派。而现在。所有人都站在了要坚决对抗曹丕的这边。
当年,坚决战斗的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他们。而现在,在场的臣子们都做出了和当年的他们一样的选择。
周瑜和鲁肃如果看到,应该会很欣慰......不对,不仅仅是他们,还有那些一个接一个离去、没来得及江东上下团结一心这一幕的近臣和将领们。
不知道为什么,朝旭的眼睛有点湿润,她立刻看向坐在最前方的孙权。那位才40岁的年轻的君王,倚在案边,垂着眼帘,用手轻抚着胡须。朝旭看不清他的表情。
好一会儿后,孙权的声音从案后传来:“如果可以,我倒是想以不变应万变,要是能把曹子桓骗走最好,省得我们费工夫陪他玩。我再去给他写封信。不过他大概不会再上当了。既然如此——”
他站起身,声音洪亮,振声道:“传我号令!曹子桓不是要三路大军南下灭我大吴吗!那我们就用三路大军去迎敌!既然他在洞口派了最多的人马,那我们也用最多的人手对抗他!宣吕范率领五军抵御曹休!宣诸葛瑾、潘璋、杨粲救援南郡!宣朱然镇守江陵!宣韩当镇守南郡东南方,随时戒备!濡须坞就以濡须督朱桓为核心,共抵曹仁!(3)我大吴子弟。绝不投降。”
“是!”
过刚者易折,善柔者不败。能屈能伸才是英雄。
朝旭的脑子里突然想起了这句话。
孙权并非真的愿意向曹丕低头,只是当时的情况迫不得已,直到现在,吴国境内都满是对外敌侵略这件事的愤怒。而现在,刘备的问题已经解决,不能再让曹丕小看了他们。
“朝旭。”孙权突然以表字点了她的名字。
“在。”
“你还记得当初我们向刘备索要荆州时,刘备是怎么回我们的吗?”
“记得。”
“我也想写一封寄给曹子桓。”孙权的眼睛里仿佛有火焰在燃烧,从朝旭的角度,他的虎牙若隐若现,“曾经我太过天真,才会被刘备蒙骗,但就算是敌人,也能让我学到不少东西。”
朝旭立刻换上孙权对外书信时会使用的纸。
“假如我的罪行无法免除,必定无法被宽恕,我会归还土地与百姓,请求让我居住在交州,度过余生。(4)”
明知道孙权是故意要这么写,群臣还是忍不住发出了小波的骚动,差一点就要开始第二波、针对曹丕的怒骂。
写完的那一刻,朝旭突然在想,当初,刘备向比自己小一辈的孙权低头,请他借荆州。之后又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还用谎言阻止孙权夺益州,结果转头就自己进驻。最后又说“得到凉州就还荆州”,可不就是现在孙权对曹丕用的拖延战术吗?
就算是敌人,也能从他身上学到不少东西。
朝旭在心里复读了一遍孙权的话。
(注释1,参考文献:《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权遂命骘上益阳。备既败绩,而零、桂诸郡犹相惊扰,处处阻兵;骘周旋征讨,皆平之。)
(注释2,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六十二·吴书十七·是仪胡综传第十七》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
(注释3,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第十》:曹真攻南郡,当保东南。
《三国志卷五十六·吴书十一·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第十一》魏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攻江陵,魏文帝自住宛,为其势援,连屯围城。权遣将军孙盛督万人备州上,立围坞,为然外救。)
(注释4,参考文献:《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时扬、越蛮夷多未平集,内难未弭,故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交州,以终余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5章 第九回:针尖对麦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