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ch】国灵殇 > 第17章 诺曼底

第17章 诺曼底

1943年6月,炸弹如流星坠向地面,在钢铁与混凝土的碰撞中炸开一朵朵炽热的花。

第三帝国能清晰感知到,维系西线战力的脉络正被一寸寸灼烧。

39个德国铁路枢纽,33个法国铁路目标。

两万架次的战机掠过天际,7.6万吨炸弹倾泻而下,7.1万吨精准砸向铁路枢纽的钢筋铁骨,4400吨撕裂桥梁的承重结构。

塞纳河上的24座桥梁,18座在爆炸声中轰然坍塌,断裂的桥体如巨蟒的残骸横亘在奔涌的河水中;50处铁路枢纽化为废墟,25处被重创,1500个火车头与1.6万节车厢在烈焰中扭曲变形。

第三帝国垂着眸,掌心的纹路里渗着血痕。

西线补给线在萎缩。铁路运输量暴跌62%,1600列火车滞留在德法边境,其中600列满载弹药与粮食的列车动弹不得。

长空的轰鸣愈发密集。锋芒转向诺曼底的海岸防线,5.38万架次战机如蝗虫过境。

碉堡在爆炸声中塌陷,炮位被夷为平地,通讯塔化作焦黑的立柱。

第三帝国布设的防御节点,一个个失去响应。

盟军战机率先撕裂第三帝国在法比海岸的雷达网,创造出电子欺骗与干扰。

假空降的电子信号在德军雷达屏幕上闪烁,误导着防御部署。通信干扰如无形的屏障,阻断了德军战机的导航指令,让它们在箔条编织的迷阵中茫然盘旋。

强大的电子信号彻底屏蔽了残存的雷达,将真实的登陆舰队藏进了电波的阴影里。

第三帝国的脑海中一片混乱。

前线的报告相互矛盾。他试图梳理出盟军的真实意图,却如同在浓雾中行走,每一步都踩在迷茫的边缘。一切的轮廓都在雾里,隐隐绰绰地看不真切。

那是1944年6月5日的英吉利海峡。

夜色如墨,诺曼底滩头纵深地带即将成为空降兵的战场。

22时,26架运输机载13人引导组低空掠过海岸线,150米高度投送士兵。多数小组落地后点亮信号灯标记坐标,少数或遭歼灭或未布设信号,遗憾折戟。

6日凌晨,1200余架运输机搭载1.7万名空降兵遮天而来。美军第82空降师□□多落在预定地域3英里内,落地即战,当晚集结2000人攻占圣曼·伊格里斯镇,扼守关键公路。

第101空降师□□降落在“犹他”海滩后侧,克服着陆分散难题,抢占高地,控制4条滩头通路与杜佛河渡口,为第7军搭建起滩头与纵深的衔接桥梁。

英军第6空降师先遣分队乘6架滑翔机精准着陆,突袭夺取克恩运河与奥恩河桥梁并构筑桥头堡。主力虽因天气部分偏离,但抵抗微弱,当晚145架滑翔机运来机降旅,部署6个□□营、2个机降营及大量武器装备,如钢铁铆钉钉在德军侧翼。

英吉利。美利坚。加拿大。

他们凝聚力三万五千道奔涌的意志,化作划破第三帝国防线的利刃。8200道消散的意识,是利刃出鞘时留下的伤痕,却死死钉住了日耳曼战车的预备队,让那道号称“大西洋壁垒”的钢铁屏障,在纵深地带先露出了裂痕。

那是1944年的6月6日,那一日被称作D日。

D日的黎明,六千艘舰船劈开晨雾,英吉利与美利坚的炮火化作漫天火雨,砸向诺曼底海岸。

宝剑滩上,英吉利的发丝裂成630截碎片。

朱诺滩上,加拿大望着炮火中纷飞的1200片枫叶。

犹他滩头,美利坚挥去197滴汗水。

黄金海滩上,英吉利的方阵踏过残垣,1500人的伤亡,铸就了向内陆延伸的通道。

最惨烈的奥马哈滩头,美利坚以3000人的代价,在峭壁间撕开缺口。

当日,13.27万人登陆,次日便增至17.6万。

“真是血腥的一天……”不知谁在叹息。

“不过好在,我们终于成功了。”

加拿大站着,一头红白的短发干净利落。

他从1939年9月便开始参战。

他随着英吉利对第三帝国宣战,参与了法兰西的防线防御。他在敦刻尔克大撤退进行了掩护,他在大西洋投入的海军舰艇和护航运输船队打击了第三帝国的U艇。他在迪耶普登陆战中失利,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参与盟军登陆及内陆推进,在意大利战役跟着盟军攻克了罗马。

直到现在,他站在诺曼底的滩头,与自己曾经的宗主国和现在的邻居一起。

他其实一直都在,就像那些参与了抗战却依旧在二战史上默默无闻的小国一样。他们其实一直都在,他们一直都在为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自己的力量。

6月12日,他们筑起八十公里的稳固阵地。

7月,圣洛与卡昂相继被攻克,第三帝国的防线被彻底分割。

7月24日,盟军建立150公里登陆场。

于是就这样,欧洲第二战场被开辟,第三帝国陷入了东西夹击的局面。

1944年8月的法兰西原野,暑气裹挟着硝烟翻滚。美利坚的身影骤然提速,巴顿麾下第3集团军的意志如锋利的矛头,从诺曼底登陆场西侧迅猛穿插,铁流划破德军侧翼防线,扬起漫天尘土。

不远处,英吉利与加拿大同在。三人如巨钳合拢,一步步收紧对法莱斯地区的包围。

德军困在合围圈内,钢铁履带在田野里碾出凌乱的痕迹,曾经嚣张的防线节节崩裂。无数道德军的意志在炮火中消散。

至8月21日,法莱斯盆地已成绝境。近10万西线主力被牢牢锁定,5万余人缴械投降,剩余兵力在突围中溃散,西线防御体系彻底沦为碎片。

巴黎城内,抵抗者的意志早已暗流涌动。

8月25日,被纳粹铁蹄践踏四年的巴黎,终于在坦克履带的轰鸣中苏醒。

法兰西没有说话,只是冷冷地站在埃菲尔铁塔的顶端,亲手将三色旗升起。风拂起飞扬的旗帜,也拂起他鬓边的雪色长发。

1944年9月,荷兰。

这是“市场花园行动”。数万空降兵试图一举突入德国腹地,却因为情报的疏漏,激战数日,桥梁未能尽数掌控。

随着1.7万人的牺牲,盟军的推进逐渐缓慢。此后西线陷入沉寂的阵地战。他们在泥泞与炮火中缓慢推进,每一步都踏得异常沉重。

12月的阿登森林,寒风裹挟着暴雪肆虐。

第三帝国集结了25个师,趁着恶劣天气的掩护,向美利坚发起突袭,一度推进80公里。战线如被硬生生掰弯的钢铁,形成诡异的突出部。

美加英三方力量在风雪中重新集结,与第三帝国展开惨烈拉锯。冰雪覆盖的战场之上,枪炮声与风雪嘶吼交织,直至1945年1月中旬,盟军终于将第三帝国的反扑逼回原点。

盟军的8万人伤亡,换来了第三帝国的10万人伤亡,西线精锐损耗殆尽,再也无力发起像样的反击。

1945年1月,盟军向德军号称“西墙”的防线发起进攻。砖石崩裂间,第三帝国的防御屏障应声破碎,防线缺口如潮水般蔓延。

3月7日,莱茵河畔的雷马根大桥成了命运的转折点。美利坚的闪电突袭意外攥住了这座未被炸毁的桥梁。当星条旗插上桥塔时,第三帝国才惊觉防线已破。他试图反扑,却挡不住美军用血肉筑牢的桥头堡。

莱茵河第一次为盟军让出通路。

“他们的目标是鲁尔,那里……不能丢!”第三帝国低吼着,“那里是我们战争机器的心脏!拼尽全力死守!”

德意志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非常累。

最终,32万德军放下武器。所谓战争机器的心脏再也不能运作。

大势已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向往的生活之湘西赶尸匠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