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领养孩子根本没有爱也没有生出什么责任感,他们只不过是因为自身的残缺无法生育,所以想要一个安分听话又聪明的孩子。
宋言礼甚至能推测出这几家领养苏凛的目的,苏凛年纪小时,他们看这孩子长得漂亮又乖巧安静,带出去有面子,很有一家三口的体面。
所以在发现苏凛怕生胆怯不爱跟人讲话后,他们立刻将人送回福利院。
为了撇清他们的责任,还谎称苏凛性子孤僻有自闭症,就这样将脏水泼在一个才几岁的小孩身上,然后心安理得的继续挑选他们想要的孩子。
等苏凛年纪大了些,那后面那几家来收养只怕是抱着不用承担太多养育费用就能轻易收获一个半大孩子给他们养老送终。
所以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苏凛的成绩上,他们不在乎苏凛的性格如何,哪怕这个时候苏凛已经活泼开朗许多,但这些对他们来说不重要。
他们只要成绩,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收获一个快要成熟的果实,所以当这个孩子表现出来的不符合他们的期望后,他们就立刻将人弃养,跟丢猫丢狗一般,将一个活生生的人扔回福利院。
一个被冠着孤僻自闭症的沉默孩子几次被退养,并且之后还被造谣不聪明、愚笨、脾气差。
宋言礼想着都有些窒息,他无法深想小小的苏凛会在孤儿院过什么样的日子。
被同在孤儿院的小孩排挤、抢夺、嘲笑或欺负只怕是常有的事。
看着资料右上角那张小小的一寸红底免冠照,宋言礼不由抬手抚向照片,指尖轻轻地点在相片上,生怕碰疼了照片里的人似的。
照片下备注了一个小小的名字:张祺
宋言礼知道,这是第五个领养家庭给他起的名字,那家人姓张。
他每被收养一次,就会被率先冠上一个陌生的名字,还未真正熟悉自己的名字,就猝不及防被退养,连名字也被收回。
而这张照片就是被第五家收养时拍的入学照。拍摄于苏凛七岁那年。
照片里的孩子看着年纪很小,也就六七岁的样子,留着乖巧简单的妹妹头,面容青涩稚嫩,脸颊红红的,还有也微微凸起圆润的婴儿肥,正对着他羞涩腼腆地笑,嘴角的梨涡在颊边软肉里若隐若现,十分可爱。
宋言礼忍不住勾了勾唇,他猜想可能是照相师傅说了什么话在逗他笑。
他一定很开心,所以才会笑得那样甜。
这甜甜的笑驱走了宋言礼心头的阴霾,他从糟糕透顶的坏情绪里恢复正常,喝了杯水放松心情,这才继续往下看。
只是翻看下一页时,宋言礼还是不自觉走神了一瞬,他一向是理智从容的,哪怕是最后出车祸死亡的一瞬间,也从没后悔或者遗憾过什么。
毕竟所有一切选择都是他自己决定的,既然是自己的决定,那任何后果都要自己承担。
哪怕是死亡。
可现在他有些后悔,他想如果早知道苏凛过得这么难,他小时候就该去一趟福利院,将苏凛领养回来,自己好好将他养大,这样苏凛就不会遭受这样难过的人生。
那样苏凛会不会更加开朗自信,他会成为一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少爷,永远幸福。
可现在想什么都没用,宋言礼微不可察地叹了一口气,继续往下看。
第五次被弃养后,之后将近三年,苏凛再也没有被人收养过。
一是他年龄大了,记事的孩子养不熟,大部分家庭都想要年纪小的。
二则是他五领五退的记录让有意收养他的家庭望而却步。人总是这样,别人退回的物品甚至是人,他们也会犹豫,是不是这孩子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毛病,才会让人次次退回?
哪怕他们亲眼看着苏凛活蹦乱跳地站在眼前,他们亲眼看着苏凛开朗大方毫无缺陷的性格和在学校一骑绝尘的好成绩。
在他们心中,这些叠加在一起也不比不过那五领五退的记录。
所以直到苏凛已经到了十岁的年纪,福利院所有老师和老院长甚至是苏凛自己都已经对被领养这件事不抱希望了。
不在被领养这件事意味着苏凛要在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再没有人资助他去读高中,除非能找到好心的资助人,可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慈善机构。
就在苏凛已经认命,决定上完初中后就辍学打工时,苏凛的养父母出现了。
他们是市里小学的老师,结婚十年没有孩子。
因为新婚三年两人仍然未怀孕,之后两人去医院检查发现苏凛养母先天子宫壁薄而且输卵管堵塞,完全无法生育。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砸在两个相爱且十分想要孕育子女的苏家父母头上。
两家父母想要让两人离婚,两人不同意抗争了好几年,最终决定做试管婴儿,可惜几次都没有成功,唯一一次成功还造成了宫外孕,因为苏母子宫壁太薄了,无法着床。
更加让人绝望的是,最后又发现苏凛养父天生弱精,精子成活率几乎为零。
夫妻俩双双不孕不育,反倒让两家父母放弃了拆散两人,两夫妻从此再也不提怀孕的事,一心扑在工作上,想在事业上做出些成绩。
一年复一年,夫妻俩的父母或因意外或因病渐渐去世,心情难以言喻的沉痛,而这又让他们生出了一个想法。
想要领养一个孩子,能给他们养老送终的孩子。
所以他们来到了苏凛所在的福利院,见到了成绩优异、性格开朗且十分漂亮乖巧的苏凛。
这一整页都是关于苏凛养父母的情况,毕竟是苏凛的至亲家人,调查时必定要同样调查仔细。
宋言礼抿了抿唇,沉沉往下看,苏家父母的情况他也是现在才知道,之前为什么都没关心过?
就比如,刚重生那会儿,他连苏凛是不是孤儿都不知道,只以为是普通家庭,知道苏凛家生了变故,但从没想过苏家父母不是苏凛的亲生父母。
而且,连这对父母来收养他都带着目的。
宋言礼只觉得心脏抽疼得厉害,呼吸都有些困难,喉头沉甸甸地堵着东西。
苏父苏母不在意苏凛被退养过许多次,他们自信作为老师可以将苏凛掰正,只要苏凛真的身体健康、成绩优异就行。
之后就是顺理成章地办理收养手续、领回家。
苏凛从此过上了普通小孩的生活,他一夜之间有了父母、有了不大却舒适的卧室、有了能让他上学的一切保障,好像一夜之间从泥潭里飞到了天堂。
宋言礼想,那时候还不到十岁的苏凛会在心里怎么想,他会不会想自己终于有了家。
可这个家又在九年后分崩离析,父母也不复存在。
心疼的感觉一直持续着,让宋言礼从陌生到渐渐熟悉这种感觉。
作为背后灵这么多年以来,他已经习惯了因为苏凛而产生波动幅度大的情绪,上一次如此频繁出现心疼的情绪还是在苏凛病发时。
宋言礼控制着自己不要深想,他继续往下看。
苏家父母对苏凛算是不错了,第一时间将人带回了家,给了温暖舒适的卧室,给他办理了他们工作的小学入学,平时物质条件也没有亏待过,别人家小孩有的,苏凛也不会缺少,当然多的肯定没有了。
这对父母是真的在把苏凛当自己孩子养,只是唯一对苏凛有要求就是,成绩必须名列前茅,必须要让他们脸上有光,在亲戚朋友中有面子。
苏凛很聪明,苏家父母的要求对他来说很简单,一张张写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第一名”的奖状安抚了苏父苏母的心,所以苏父苏母对他很满意。
而且苏凛性格还十分好,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还不失热情,街坊邻居没有不对苏凛夸口称赞的,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也对苏凛赞不绝口。
他们一家在外人看来是和谐幸福的一家三口。
宋言礼定定看着这段文字,却觉得这幸福的基础建立在一张张奖状上,要是苏凛这次被收养后仍然如同前几次那样不能令收养家庭满意……
他的下场只怕跟前几次一样,又是被退回的结局。
苏凛在苏家就这么平静地过了七八年,直到他高一那年,家庭出现骤变。
苏父爱抽烟有几十年烟龄,上课时不能抽烟,下了课又怕让学生闻到二手烟,就在某天没课时躲进厕所抽烟,结果抽完烟咳嗽时咳出了血。
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已经是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向全身扩散,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只有几个月的生命。
苏父大吃一惊在床上一病不起,与此同时,他的身体出现各种晚期症状、肾功能衰竭、呼吸困难,苏母四处筹钱想要给苏父治疗,医院则表示没有办法,转院也没有什么用了。
话外意思很明显,回家好吃好喝送最后一程吧。
苏母深爱着苏父,自然不愿意苏父等死,用尽办法让苏父住进icu,化疗透析一个一个来,积蓄如流水一般送进医院。
没多久就将家中积蓄全部清空,没有办法后苏母开始四处借钱,甚至想到要将房子抵押,只是没等她到这一步,苏凛及时送过去了一笔钱。
那笔钱宋言礼知道,是苏凛转校的钱,一共十二万全部被苏凛给了苏母。
实验高中的新校长正要大刀阔斧改革实验高中,新校长作了种种调研和设想,而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将好学生挖来。
说起来,这个办法还是宋言礼提议的,那次在家宴上,新校长也就是他叔父苦恼地提起改革学校的事,宋言礼正好坐他对面,闻言提了一嘴,倒是让校长眼睛一亮。
没想到之后真的被启用了,他叔父还给他包了个大红包。
这十二万就是将市联考第一挖来的钱。
而这十二万,也并没有留住苏父飞速流逝的生命。
不知道是苏父得知家里积蓄已经一干二净,还是对苏凛转学替他凑钱的举动让他触动。
苏父似乎想到他在拖累家庭,苏父强烈要求回家看一看,苏母想了许久终于同意了,带着苏父回家住两天。
宋言礼看到后一段,苏母好像不是单纯拗不过苏父,她回家之后就去找了她弟弟,不知道谈了什么,过了一个小时又回了家。
就这么一个时间差,苏父留了遗书,打车去跨江大桥,一跃而下。
苏母崩溃地赶去大桥,只见搜救人员和人群,不见她的丈夫。
或许是夏季的原因,水流太湍急,两天都没有打捞到尸体,所有人都说人肯定没了,苏母强撑着的精神也渐渐崩溃,她在第三天深夜,同样跳了江。
第四天,本来一直找不到的苏父和苏母的尸体一同被打捞上来。
苏凛赶来给两人收了尸,又举办了葬礼,将两人的骨灰合埋进公墓。
而买公墓的钱是家里仅剩的钱,那是苏父下周去做化疗和透析的治疗费用,也是苏凛转学所剩的最后一点钱。
宋言礼莫名想到上面的资料上写着,苏父苏母想收养个孩子替他养老送终。
而苏凛真的如他们所愿为他们送终了。
可他才那么小,他还未成年就要承受失去父母的痛苦。
资料里所有街坊邻居都说苏父苏母太可惜太可怜,可他只觉得苏凛才最可怜。
[可怜]宝宝们帮忙抓抓虫昂,有时候码字太快,没注意到。而且输入法它是错字受,老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苏凛的过往(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