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汴京第一酒楼 > 第6章 翡翠素包子

第6章 翡翠素包子

方晏如回味地盯着自己手中的千层酥,里头馅料的颜色乌紫,多嚼几下,味道甜中带酸,果然是有几分梅子的清香。

那娘子见此,继续道:“官人,这梅子还是南边用船送了来的,是江南的梅子,可甜着呢!奴家买来,又拿糖腌了足足有半个月,一点儿也不酸,味道可好呢!”

方晏如接话道:“从江南来的?汴京没有梅子吗?”

那娘子手上不闲,依旧转着石磨:“江南多水,梅子这东西最喜潮湿。汴京气候干燥了些,梅子吃起来发涩,没有江南的好吃。”

方晏如点头,咽下嘴里的千层酥,手上不觉又已拿了一块。

那娘子笑道:“奴家的千层酥是最拿手的,不过,做这东西,可费工夫了。”

方晏如道:“不知怎么说?”

那娘子道:“千层酥,层层叠叠,每一层便是一道工夫。不过,这么多年,奴家也习惯了,倒也觉得还好。”

方晏如道:“不知娘子可还有香糖果子?小生想再买些,带回去,慢慢吃。”

那娘子喜笑颜开,忙不迭道:“有有有!官人稍等,奴家还是每样都给官人装一些,带回去慢慢吃。”

说着,那娘子起身,从案桌上一角抽了几张油纸,又拿了几扇屉的香糖果子,热腾腾的,一样一样装进油纸中,又细细包好。

趁着这个空当儿,方晏如道:“娘子的香糖果子可是每日都有的卖吗?”

那娘子应道:“有的有的!官人若是日后想吃香糖果子了,便来奴家这儿。届时官人若来了,只向人打听‘乔三娘子家的香糖果子’便好,奴家的香糖果子可是此处小有名气的,大家都知道……”

说着,给方晏如另装的那一份香糖果子也已经包好了,乔三娘子用细麻绳系了,摆在方晏如所坐的桌案边上,又开始忙活院中的石磨去了。

方晏如看着院中的石磨,好奇道:“这石磨不知是做什么用的?看着个头还挺大的。”

乔三娘子笑道:“官人有所不知,这石磨乃是奴家做豆腐脑用的。”

方晏如也笑起来:“娘子还另做豆腐脑?只不知小生是否有幸,能尝上一尝呢?”

乔三娘子笑道:“官人,实在不好意思,这豆腐脑是奴家头一天做了出来,第二日早晨在御街上卖的。今日的已经卖光了,官人若是想尝,恐怕也只能等到明日了。”

方晏如点头,又似乎想起来什么:“娘子是在御街上卖豆腐脑?”

乔三娘子道:“正是。”

方晏如道:“怪道小生方才来时,便觉得娘子似乎很是眼熟。不知娘子今日可是在一个卖赤豆馒头的小娘子旁卖的豆腐脑?”

乔三娘子道:“正是!正是那位卖赤豆馒头的小娘子旁!”

方晏如看着乔三娘子,道:“娘子又卖豆腐脑,又做香糖果子,很是辛苦啊。”

乔三娘子一边转磨一边叹气:“若非生活所迫,谁会如此呢……”

方晏如神情认真道:“今日小生吃着娘子的香糖果子,味道很是不错,不输城中茶汤巷那些铺面中的果子。只是,相比之下,娘子的生意却是冷清不少。既如此,娘子为何不去城中租一间铺面,如此一来,娘子不愁没有生意,也不必如此劳累了。”

乔三娘子叹口气,道:“官人,你们是读书人,吃食衣裳自有人供给,与奴家这种人自然是大不相同。”

“豆腐脑也好,香糖果子也好,这些不过都是小本生意罢了,并不赚钱,若是运气不好,还有可能会亏本。奴家从小跟着爹爹,走街串巷地卖豆腐脑,到如今,多少年了,手里还是没钱。”

“官人说得轻巧,铺面,立足之地,奴家又何尝不想?城中东西两市的那些铺面,官人可以去问问,一家一家的,有多么贵!”

“如今官家沿袭旧唐时的坊市制度,坊市分离,市中的铺面我们租不起;而坊间的,生意惨淡不说,又不受律法保护。朝廷中那些人高高在上,食天下供养,却不晓得我们生存得有多么艰难!”

方晏如面色不变:“乔三娘子,此话怎讲?”

乔三娘子还只当方晏如是个普通读书人,见他面前的香糖果子吃完了,便近身前来收拾碗碟。

“住在后巷的阿喜,他是卖蒸糖糕的。他家女人早就没了,他也没续娶,家中只有他一个男人,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娃娃。他这种情况,如何能将那小娃娃一个人丢在家中,自己出去谋生?”

“但一大一小两张嘴,每天总得要吃饭不是?铺面租不起,他便只好同奴家一般,在自家院中做些小本生意,每日里也是担惊受怕的。”

“前些日子,一群地痞流氓盯上了他,让他每月交八两银子的保护费!阿喜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来?又不能报官,那些流氓便打残了他一条腿!”

看着方晏如的神色,似有不解,乔三娘子继续道:“官人平日里定是在府中埋头苦读吧,哪里知道这外头的事情?如今朝廷的态度,正是反对我们在自家里做生意。就算去报官又如何?去报了官,等着官府的人来抓你么?”

“……朝廷的态度?”

乔三娘子道:“官人有所不知,这城中的铺面的主人都是谁?那可是朝廷。若是我们都不租铺面,那些铺子全空置着,朝廷赚谁的钱去?自然,朝廷便会将我们这种做生意的往市井的铺面中赶了……”

方晏如依旧神色平静,只淡淡道:“此人同朝廷政令相悖,暂且不论。”

乔三娘子看着方晏如,眼神突然变了,眼中满是不解:“官人这话……难道……不为阿喜鸣不平?”

方晏如摇头:“官家沿用唐时的坊市制度,自然是有官家自己的考量,而非你我的三言两语就能随意评论的儿戏之事。”

“或许芸芸众生只看到这坊市制度欺压弱者,使得民意难平,可若非坊市制度,整个汴京,乃至整个大宋的商业都会一团乱麻!坊市制度将天下诸多货物设立分门别类的行,便于管理,那些商贾之人将无法奇货可居,这样才能保持价格稳定。”

“官家的考量还不止于此,将货物于商贾集中起来,一是便于管理人员流通,避免骚乱;二是可以管理价格,避免市场错乱,再者,还可以对于市场秩序有所管理。”

乔三娘子有些疑惑,道:“这最后一点,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方晏如抿了一口茶水:“敢问乔三娘子,你如何能保证所购买的东西足称足两,不差分毫呢?”

乔三娘子一时语噎,竟说不出话来。

方晏如淡淡道:“譬如方才你所说的地痞流氓,即便是皇城之中,天子脚下,知法犯法,依旧在所难免。如今设立这坊市制度,若是有人胆敢缺斤少两,或是以次充好,在这四四方方的坊市中,才能更好、更高效地管理。”

乔三娘子听罢,上前来动作麻利地收拾碗碟:“官人一看便是城中锦衣玉食、不愁吃穿的郎君,书读得多,脑子却读迂腐了,哪里知道我们生存的难处?官人若是吃好了,便麻烦结了银钱,恕奴家不送了。”

·

方晏如出了青瓦小巷,手中还拎着从方才乔三娘子处带出来的打包好的香糖果子,在路上慢慢走着。

一路行来,城中大街小巷繁华非常,街边铺面林立,卖各色货物的皆有,吸引了不少人出来闲逛。不远处,还有两个带刀捕快站在一家银饰店铺面前,正和铺主人交谈,不知在说些什么。

方晏如一边走着,一边回想着方才的那段谈话,心下只觉得不可理喻。

一间铺面而已,虽说要些本金投资,但是可以长久安安稳稳地做生意,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那租铺子的钱,后头有生意了,这钱自然很快便赚回来了。

方晏如苦笑着摇头,难怪方才自己在门口时,那小娘子便一副做贼模样,鬼鬼祟祟的,原来是自己心虚。好好一个生意,却落得如今这个境地,还能怪谁?

不过……那群随意欺负人的地痞流氓,倒是要好好整治整治……

正想着,脚步已经到了府衙门口,方晏如径直走了进去。

虽说已经下了朝,但对于这些府衙的京官来说,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办公而已。

此时已近正午,府衙中热闹得很,各处人马穿梭,一片忙碌。

见府尹进来,那些侍郎、校书等皆恭敬点头,打了招呼,少尹林遥之忙迎了上来。

“大人,不知有何吩咐?”

方晏如扬了扬手中的纸包:“这是我方才从街上买来的香糖果子,大家也忙了一上午了,也都累了。这香糖果子便给大家分一分,尝个新鲜。”

一旁自有人上来接了,将纸包中的香糖果子分给众人,方晏如则将林遥之拉到一旁。

林遥之点头哈腰,态度甚是恭敬:“不知大人有何吩咐?”

方晏如道:“目前汴京城中的治安,少尹觉得如何?”

林遥之思索一番,方缓缓回道:“城中治安乃是巡检司负责,巡检使最近也道还好,这治安……大约……还不错吧?”

“还不错?”方晏如道,“我方才出去买香糖果子时便遇上这么一桩,城南,临近永丰仓一带,地痞是猖獗得很。”

林遥之回道:“大人,城南永丰仓,本就是三教九流闲杂聚居,治安情况确实比不上城中,但是——”

“比不上城中?城中是哪儿?难道只有大内才能叫城中吗?”

林遥之点头应是,瞅着空儿,偷偷瞅了一眼这位顶头上司,语气虽严厉,脸上的表情却还是淡淡的,喜怒不形于色。

林遥之收回目光,听见方晏如继续道:

“既然此处人口杂乱,管理难度甚大,军巡铺的押铺们平日夜间可以多巡逻几趟,防患于未然啊。至于我所说的地痞流氓猖獗,有环境给他们藏身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若是上头无人护着,何至于如此猖獗啊……”

林遥之后背上早已出了一层冷汗,躬身道:“是,大人,下官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一章怕有读者会误会,特此向大家说明一下。

因为方晏如和乔三娘子的阶级差异,身为读书士人的方晏如目前是体会不到乔三娘子这种小商贩的为难之处的,所以两人才会在铺面一事上产生分歧,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同阶级的、很客观的矛盾。

后期方晏如也会在自己任职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更加贴近民生,切实体会民间疾苦,这样观念的转变也更能体现出他的成长之路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号后

醒春集

小船三年又三年

北岛长夜

至死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