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夜半小皇帝伏在龙案上,朱笔在奏章上划出一道长长的红痕。殿外传来更鼓声,已是三更。他揉着酸痛的太阳穴,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这些往日里恭顺的朝臣,如今却在上书中夹枪带棒。
"陛下,"内侍总管小心翼翼道,"户部尚书求见,说是......说是边关军饷有异。"
小皇帝冷笑:"又是军饷?上月才拨了五十万两,这月又要八十万?"他猛地站起,却因疲惫踉跄了一下,"传朕旨意,召......"话未说完,突然顿住。
往日这种时候,阿姐总会及时出现,三言两语就戳穿那些老狐狸的伎俩。他记得阿姐说过:"朝堂如棋局,要懂得借力打力。"
"陛下,"兵部尚书出列,"幽州节度使李明珠擅自扩军,恐有不臣之心......"
小皇帝攥紧龙椅扶手,指节发白。他忽然想起那日阿姐离京时说的话:"陛下要记住,有些人的忠心,比毒蛇的牙还要锋利。"
"够了!"他猛地站起,"李明珠是先帝亲封的幽州节度使,扩军是为抵御突厥。倒是你们......"他指着满朝文武,"上月才说要裁军减赋,这月又要加征军饷,是何居心?"
殿内一片死寂。小皇帝看着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突然感到一阵寒意——原来阿姐在时,他们都在演戏。
夜深人静时,小皇帝独自来到长乐宫。殿内陈设依旧,只是少了那抹熟悉的绛色身影。他抚过案上的《万里江山图》,发现幽州部分的墨迹似乎比别处更深。
"陛下可是在找这个?"柳明烟的声音突然响起。
小皇帝猛地转身,却只看到案上一封未拆的信。信封上是阿姐熟悉的字迹:"吾弟亲启。"
李明珠的信很短,却字字如刀:
"吾弟:
见字如晤。
幽州雪岭,月明如昔。闻朝中诸公又生事端,特命明烟送来此信。
记住,朝堂如棋,要懂得借力打力。若有人再提裁军减赋,便问他上月贪墨的军饷何在;若有人弹劾幽州扩军,便问他与突厥往来的密信何在。
棋子已备,望吾弟善用。
明珠手书"
小皇帝颤抖着手,从信封中倒出一枚染血的棋子——正是那日阿姐离京时带走的和田玉子。
"来人!"小皇帝突然站起,"备笔墨!"
他提笔写下:
"阿姐:
见字如晤。
长安月明,不及幽州雪岭。朝中诸公,不及阿姐一言。
弟年幼无知,错信谗言,致使阿姐远走。今方知阿姐在时,诸公皆俯首;阿姐去后,豺狼尽现形。
望阿姐念在姐弟之情,回京相助。弟愿以幽州为聘,迎阿姐与柳画师回朝。
弟敬上"
血色晨曦中,信使快马加鞭奔向幽州。小皇帝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雪岭的方向,轻声呢喃:"阿姐,弟知错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