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学木匠,我不要学阿爹。”木头低下头收拾好宋老根的工具。
张师伯听了张了张嘴没说话,张掌柜去找了春芽说项,春芽想了想说问过木头再说。木头还小,才不到十岁,春芽也不想这么早送他出去学手艺,再怎么着也要过两年才好。
春芽厢房窗格安装好,家具也一一安放到位,木头不想听张师伯劝说自己学木匠的话,拉了张师伯来看春芽的新居。
“大姐家里可好看了,伯伯我们去看吧,好多花。”木头牵着老张掌柜的手。
张掌柜刚刚安放好家具正在柱子院子里喝茶,听了木头的话点头说道:“阿爹去看看吧,春芽妹妹将院子收拾得真好。”
“那是我小妹妹拾掇的。”木头连忙说这是林子一个人搞出来的,春芽忙得不行,根本没空收拾院子。
春芽的新家在宋老根老宅子隔壁,青砖平房高大方正。沿着村里的两丈宽的泥巴路一路走来,越过柱子家的木头栅栏,就看到一堵三丈宽的院墙,上面同样搭着黑色的瓦片。院墙前面是两扇宽阔的木门,再过去是爬满了牵牛花的竹篱笆,粉色的紫色的牵牛花像小喇叭一样爬满院墙,春风吹过,小喇叭发出沙沙的声音,一起舞动着花朵,叫人分不清是缤纷的花朵还是翩跹的蝴蝶。
院门没有设门槛,牛车可以很方便拉进院子,推开院门一条青石小路直通后院,沿着院门同样盖着两丈宽的长廊,长廊一直盖到后院。可以看到后院翠绿的果树和荷塘,田田的荷叶舒展着如盖,清凉的穿堂风吹过不由得让满身汗的人一阵舒爽。
门后边左边是小黑膝盖高的家,宋阿爷用竹子和麦秆搭了一个小狗窝,如今里面住着小黑的俩个小娃娃,一只是纯黑色的小狗,另一只有着白色的斑点,宋阿爷一直好奇小黑去哪里找的狗爹。右手边是搭了顶盖的烤炉和灶台,对面是柱子家那堵墙开了两扇窗户,隐约可以看到柱子院子里盛开的花朵。这也是一个厨房,只是少了一面墙,通风更好。
东厢两间屋子,一间关着门,一间敞开着,可以看到新放好的碗柜橱架和灶台,对着门一面砖砌的台面铺着青石板,青石板上面是两扇田字格的窗子,糊着碧绿的窗纱,透过窗纱是柱子家西厢的泥肧墙。
进了院门左手边是一株大半人高的豌豆苗,上面正开着蝴蝶一样的豌豆花,时不时有蝴蝶停在上面让人忍不住觉得眼花了,不知道是蝴蝶停下了还是豌豆花飞走了。豌豆花前面是一株半人高的樱桃树,青翠碧绿,枝叶茂盛,看不出来今年能不能结果。
豌豆花和樱桃树中间有一条碎石铺就的一尺宽小道,沿着小道往前走,左边沿墙是几株月季,正顶着花骨朵,可以看出粉色或是红色的花尖尖,一支支向上伸展着,极力宣告全盛时期的到来。小径右边是一丛红艳艳的杜鹃,杜鹃枝短叶密,像一张开满花的台面,热热闹闹的开放着,在这热烈的春天里。
碎石小道两旁是白色的星星草,沿着小道牵引着赏花人的目光。月季过去是喜阴的兰花,在篱笆底下。阳光透过牵牛花和竹篱笆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显得兰花的叶子越发的肥嫩。沿着篱笆墙还有一道半尺宽的排水沟,沟里残留着一点昨夜的春雨。
杜鹃花前面是分成了三块菱形的小花圃,里面是林子最精心的牡丹,牡丹花期已过,浓密的绿叶子轻轻舒展着,白色牡丹花骨朵靠近杜鹃,牡丹虽然华贵却比不过杜鹃的热闹和茂密。
沿着星星草分开的小格子,白色牡丹过去是粉色牡丹,最里边是紫色的牡丹,三色牡丹三足鼎立,占了比饭桌还宽的一片地方,对面正是春芽给春苗林子姐妹准备的房间,林子看到了窗边的位置才将牡丹种到了这里。
碎石小径一路向西到了西厢拐一个弯连上了西厢的走廊,兰花前面墙角是一株腊梅,入了冬就会开出明亮的黄色的小花,像蜡染了一样,花朵虽小却可以开很久很久,腊梅的香味在夜间越发得浓烈,阵阵幽香撩人心扉。小径拐弯处左右分立着两株桂花,一株金桂,一株银桂,狭长的叶子爬满了枝丫,只待秋天的到来,便会挂满树的小铃铛一样的花朵,到时候可以做桂花糕桂花酱桂花粥桂花香包。
西厢走廊前面是几株金丝菊,是齐怀仁在山顶发现挖下来送给林子的,金丝菊花大如盘,丝丝菊瓣如爪如勾,每一丝弯曲的弧度都带着锋利的金属光泽,如刀般锋利又带着迷人的光泽,充满了迷惑诱人的气息。只是现在菊花还没有影子,只有如手掌一般的叶子碧绿地伸展着,预告着秋天将会有一场美丽的盛开。
从西厢拐过来正对着堂屋西屋的窗前是几株绣球,正开着一丛绿色的绣球,指甲盖大的圆形的花瓣堆积着,要不是蹲下来细细地看,会以为是一丛绿色的草丛而已。林子当初几经犹豫还是选择了在窗前种下这两株绣球,一株是淡淡的温柔的紫色,一株是清新淡雅的绿色,既不张扬,总是会吸引在窗边绣花的春苗,也不孤单,团团簇簇拥在一起的绣球是让人心里温暖的花。
春芽的院子只一条长廊从院门到后院,西厢门前也盖了三尺宽的长廊一直连到正房。正房反而没有长廊,春芽担心长廊挡住房间的光线特意没盖。宋阿爷带着老张掌柜观看春芽的新居,春天和煦的太阳照着,还有柔和的蕴含着香气的春风微微地吹着。
“来晚了啊,”张师伯站在院子里打量:“早一个月来就能看到牡丹花了。”
“现在也好,杜鹃开得多,下个月再来,荷花开了也更好看。”宋阿爷笑呵呵地跟张师伯说话:“天热了带家里人来避暑,那时候荷花开了香味更好,后院的果子也能吃了。”
“明年春天来,桃花红梨花白,坐在树底下一会就能兜满头的花瓣。”木头很喜欢这个说话温和的伯伯,他说道:“阿姐会做桃花糕,可好看了。”
“呵呵,好,我来。”张师伯摸着木头的脑袋笑呵呵地答道:“我一定再来看看。”
绕过正屋走向后院,东屋的对面是一畦韭菜,碧绿的细长的叶片在风中齐齐摇曳,不用掐就能想到韭菜独特的香气,这碧绿的叶子成就了一盘盘的好菜。
后院屋后一排的排水沟,排水沟流向田田的荷塘,碧绿的荷叶舒展着,还有一些卷曲的细长的还没有长开的叶子探出水面。正对着荷塘是一株半人高的青梅,枝丫繁密。青梅前面是一株枇杷,宽大的枇杷叶子中间点缀着零星的黄色的果子。
枇杷树前面是两三分的空地,这里春芽安排了将要盖一间茅厕一间牲口棚,还有搭一个柴火棚子。荷塘左边七八棵一人多高的橘子树,修剪过的橘子树明显长高了一些,狭长的叶子像打了蜡一样油润厚实,树枝上面有点点的尖刺,保护即将盛开的花朵和秋天累累的果实。
橘子树对面的水蜜桃树花已经谢了,指头大的小桃子躲在团团的叶子后面,宣告着这将会是一个丰收的夏天。荷塘对面的柿子树正挂着小灯笼一样的金黄色的花朵,在碧绿的叶子中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是一座生机蓬勃的果园,有开了花已经结果子的,有正在挂花骨朵的,有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开花的,花开次第,果收半年!
这是一个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的院子,春有花夏有荷秋有果冬日有暖阳,住在这样的屋子里,就算是辛苦也是值得的,就算是争吵也是短暂的,就算是忙碌也是愉快的,这是一个温暖的家。
春芽在院子里摆了一桌招待木工张一行人,宋阿爷和宋大伯都来作陪。
宋大伯给大家倒上米酒:“来,尝尝,这是春芽自己酿的,甜口的,不醉人。”
张师伯喝了一口对着大儿子说道:“酒,你还是少喝点,回去要赶车呢。”
宋大伯也想到了这件事连忙说:“对对,赶车不要喝酒,来多吃菜。”
藕尖是个稀罕物,平日里都是摘了送去林记的,今日春芽特地留了一把招待木工张的师傅。
“这是个什么菜,又脆又甜的。”张师伯很喜欢藕尖。
“我看这个花生米极好,入味得很。”另一位师傅吃了一粒花生米喝了一口酒说道:“这小日子再舒坦不过了,根子没福。”
张掌柜伸手拉了拉师傅的衣角,低声说:“这么些好吃的还堵不住你的嘴?”
宋大伯没有说话,宋阿爷耳朵背,连忙说:“不够吃,还有。”说着叫春芽再上一碟子花生米来。
“这时节哪里还有荠菜?”张掌柜夹了一个春卷要了一口看到里面碧绿的荠菜问道。
“自家种的,”宋阿爷指着后院,“你喜欢,待会摘一把回去,拌着吃,煮粥吃都香得很。”
“荠菜也能种?”张师伯也夹了一个春卷。
“只要有种子,什么种不了啊。”
“是啊,只要有种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