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蓄势
挪威的特罗姆瑟,极夜笼罩着峡湾,极光在墨蓝的天幕上舞动,像神明抖落的绸缎。林氏北极能源项目部的临时板房里,工程师们围着取暖器搓手,项目经理赵伟把一份冰情报告拍在桌上,寒气从字里行间渗出来:
“林少,巴伦支海的浮冰比往年厚了三尺,破冰船根本开不过去,液化天然气平台的设备运不进来,工期至少要拖半年!”
林望舒望着窗外被极光染成绿色的冰原,那里的冰层在极夜中发出幽幽的蓝光,像沉睡的巨兽。“赵工,您见过北极熊捕猎吗?它能在冰洞里等一整天,哪怕海豹只露出个鼻尖,也能瞬间扑上去——蓄势,就是在等待时把爪子磨得更尖。”
他打开卫星云图,指着挪威本土的港口:“浮冰一时半会儿化不了,我们就把设备先运到特隆赫姆港,租当地的厂房进行预组装。极夜有三个月,足够我们把管道、阀门都拼好,等开春冰化了,直接拉到平台上对接,反而能省两个月工期。”
赵伟皱眉:“预组装要多花几百万欧元……”
“是花,也是赚。”林望舒调出工人的技能清单,“趁这段时间,让焊工去挪威的造船厂培训,学焊接低温钢的技术——我们未来在西伯利亚的项目也需要这手艺,现在花的培训费,以后能省十倍。”
他顿了顿,指着板房角落的钻机:“让地质队去勘察附近的海底油田,浮冰挡着船,却挡不住冰面钻探。巴伦支海的油气储量比预估的多三成,现在摸清了,等天然气平台建好,正好能顺带开发——极夜是障碍,也是掩护,别人都在等,我们在干,这就是蓄势的机会。”
三个月后,极昼来临,巴伦支海的浮冰开始融化。当其他公司的设备还在港口卸装时,林氏的预组装模块已经通过破冰船运抵平台,焊工们用学到的低温焊接技术,只用半个月就完成了管道对接。赵伟在电话里兴奋地喊:“林少,挪威石油公司的人都看傻了,说我们‘像从冰里钻出来的神兵’!”
“这就是蓄势的力量。”林望舒站在平台的瞭望塔上,看着液化天然气罐开始注气,“等的时候不闲着,动的时候才能比别人快。”
消息传到苏州老宅时,林砚秋正在给兰花换盆。他把花从旧盆里脱出,抖掉宿土,露出盘结的根系,却不急着上盆,先放在阴凉处晾了两天。
“太爷爷,为什么不马上种呀?”林未晞捧着新配的营养土,急着要帮忙。
“根上带的水汽太足,晾晾才好发新根。”老人用剪刀剪掉烂根,“就像你爸爸在挪威,借着极夜练本事、探油田——蓄势不是躺平,是在不动的时候攒劲,等机会来了,才能一下子扎得深、长得快。”
他指着院墙边的竹子:“你看这竹子,前三年只长三寸,其实根在土里铺了方圆几丈;第四年开春,一天能长三尺——范蠡当年在越国当奴隶,别人以为他消沉了,其实他在偷偷研究吴国的地形、兵力,这就是蓄势:表面不动,内里使劲,等时机一到,就能一鸣惊人。”
林望舒的越洋电话打进来时,他刚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了合作协议——对方看中了他们的低温焊接技术,邀请参与亚马尔半岛的项目。
“爷爷,他们说愿意让我们控股,因为‘在极夜都能干活的团队,值得信任’。”
“嗯,”林砚秋的声音带着兰草的清冽,“让赵工把巴伦支海的勘察数据分他们一份——蓄势的人,不独享信息,要让别人知道,跟着你干有肉吃,这样势才能越来越大。”
挂了电话,林未晞看着晾好的兰花被小心地栽进新盆,忽然问:“太爷爷,蓄势是不是就是很有耐心呀?”
“是有耐心,更有野心。”老人给兰花浇了点定根水,“就像你攒零花钱买玩具,天天攒,看着慢,其实是在等够了钱,一下子买到手。你爸爸在挪威不着急开工,是在等极夜过去,更是在等技术、人脉、资源都攒够了,一下子把项目做成——真正的蓄势,是把‘等’变成‘赚’,把‘被动’变成‘主动’。”
特罗姆瑟的极昼里,林望舒站在冰原上,看着太阳在地平线附近打转,永不落下。远处的天然气平台正喷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白夜中像一颗跳动的心脏。他忽然懂了“蓄势”的真谛:不是消极等待,是积极准备;不是忍气吞声,是在沉默中积蓄足以燎原的力量。就像极夜中的北极,看似死寂,却在冰层下藏着洋流,在黑暗里孕育着极光,等极昼一到,便绽放出震撼世界的生机。
那些总想着“立竿见影”的人,就像春天才播种就想秋收的农夫,注定要失望。而懂得蓄势的人,会像北极的狐,在寒冬里养精蓄锐,把每一次等待都变成磨练,把每一次蛰伏都变成铺垫——因为他们知道,所有的爆发,都来自长久的积蓄;所有的惊艳,都藏在默默的准备里。
极光再次划破夜空,绿色的光带缠绕着钻井平台,像在为那些懂得等待的人,献上最壮丽的勋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