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辰陌这几年来,除话剧舞台外,接到的第二类“荧幕”。
到达长沙。
他静静坐在化妆间,不停翻着采访流程,脑子里却很是杂乱。
这个机会来得太突然,到底是谁争取来的呢?前经纪公司和自己并不愉快,陈姐也不太可能。难道是因为《交织人生》获国际奖项了?但自己不是主角,不太可能代表剧团采访。
辰陌越想越紧张,他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充分。
“放轻松,”前来调试设备的哥哥叫蒋粤,听着有点广东口音,他仔细给辰陌安上收音设备,拍拍他的肩,“今天开始,走上坡路喽。”
辰陌正疑惑着,彼时,一个清脆的女声推门而入,“哟,辰陌。”
说话的正是白屿开刃之作《莫先生》的女一号——言阿狸。
当下爆火女演员,玛言影视的小公主。
辰陌立即起身,“言老师,你好。”
她抬手示意无需起立,随手摘下鸭舌帽,拿起辰陌桌前的梳子,自顾自梳着马尾,“叫我阿狸就好了。白屿总和我妈提到你。”
“我?”
“对啊,白屿的新戏要筹备演员了。她很看好你啊,还安排专访。导演专访,这事儿可够新鲜的。”她放下梳子,转头问蒋粤,“白姐又有什么新计划啊?怎么不见她来采访我,我好歹也是她的女一号。”
蒋粤笑着,“我怎么会知道咯,她做事一向如此。”
言阿狸随手拿上背包,拍拍蒋粤的背:“我先去布置了,你完事儿了早点来,别和白屿撞上了,穿帮了我可饶不了你。”
“放心啦。”
景前,白导的团队已然准备就绪,柔和的灯光高高挂起,机械沉稳的电流声压在脚下。
白屿一身利落黑西装,一副铜边眼睛搭在鼻梁上,显得十分精神。她很热情,一见到辰陌,就招呼他坐下,嘱咐化妆师关注他的妆面状态,让灯光师进行更加细致调整。
采访开始。
简单寒暄之后,白屿拿出一份多年前的辰陌专项纪录片合同。
“辰先生,今年已经是这个纪录片立项的第七年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是啊,2017年吧,签订的时侯,《以我的名义》刚播出,大受好评。没想到后来,我就慢慢糊了,纪录片也没正常进行。2017到2024,七年了啊,和前经纪公司解约之后,合同就被转到了玛言影视吧。”
“是的,辰陌先生,我得告诉你,现在这个纪录片项目是由我负责。您请看。”
景后的黑色丝绒幕布缓缓拉开,四周的灯逐渐暗淡。
“今天,是解约的第一天。北京天气难得这么好,看看花,看看树,看看云!”
“还好表演学的扎实,剧团还有我一口饭吃。”
“……”
“最近连轴转,好累。”
“这些是我在景德镇烧的瓷,打算送给我的幸运观众们。”
“这个藤椅啊,秋天往上面一躺,什么都不用想。”
“……”
白屿转身,“辰陌先生,自玛言影视接收合同以来,我司一共收到您的随拍视频72条。”
72条视频和商务行程、剧团排练、客串角色等素材穿插在一起。
视频定格在辰陌的21岁,腼腆坐在门外,等待面试《以我的名义》。
那个时候,辰陌不曾想过,会举步维艰的、走到今天这一步。
原来,这是我的生活。
原来,还有人在关注我的一切。
他紧张跳动的心脏分泌出酸涩的果液,扼住了喉咙,充斥着鼻腔。
没有成名的日子,没有聚光灯的日子,没有曝光度的日子。那个默默努力,从不抱怨,奋力向前的他,在眼前这块巨大的荧幕上,被注视、被发现、被希翼。
一帧帧,一刻刻。辰陌眼眶不自觉酸胀起来,他清楚的回想着那些无助、迷茫、无措的时刻,他控制不住颤动的嘴角,只是偏侧着头,落下一滴泪。
与之对坐的白屿,眼底泛着泪光。“你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次专访吗?”
“纪录片?还是《交织人生》获奖?”
白屿摇摇头。
21岁,大三学生白屿在《以我的名义》中担任小编导高悠的副手。
在辰陌那条夜戏视频走红后,白屿和高悠花了五天做纪录片提案,旨在未来七年内单线拍摄辰陌个人的成星之路。
王大编导通过了这一提案,并积极抢占了项目总负责人的位置,还连同创意一同昧下,直接交于“自己人”组建队伍承接项目。
美其名曰十分看好辰陌,愿意自掏腰包给他一只更专业的队伍。
实际是期待着万一这玩意真火了,自己能独食这杯羹。
白屿初入社会,她没有反抗,而是默认王大编导的操作。
她签下了与提案相关的转让合同。
这个决定不会错,因为辰陌,值得更好的,这无可厚非。
她心想。
可是好景不长。
“剧本事件”舆论造势那会儿,《以我的名义》正在筹办新疆专场演唱会。
演唱会后台,王大编导告诫她,辰陌的爆火只是一时的。
“这档综艺就像豪华商店的玻璃橱窗一样,就这么几盏灯打亮仅有的几个展位,总将会有下一批商品,也总将迎接下一波消费者。”
他说这话的那刻,场馆内无数的粉丝们高喊着应援口号,他们抵抗舆论,怀揣真心千里迢迢而来,不辞辛苦安排好一切,只为赴最后一场约。
一天没吃上饭的白屿端着凉透的盒饭,灰扑扑的两颊里塞着米饭和豆腐干,她只是笑着点头。
坐在中控室角落里,她靠着支柱看场馆内晃动着的星星点点。如梦的灯光打造出乌托邦般的世界,台上台下,场内场外,他们热泪盈眶的齐声唱着最后一首歌。
“冬日枯枝高挂
不再开花
但愿来年再见
我还是我啊”
他们知道。
来年再见是句玩笑话。
他们知道。
舞台上聚光灯是有限的,站位是有限的。
他们知道。
一曲终后,大家各自奔散,再也无法复制出今天。
可于王大编导而言,这只是收割“散户”的一天,只是消费者聚集在一起看展品们唱唱跳跳的一天,只是搭上一个台子后自己就能离开场馆抽烟喝酒的一天。
王大编导不在乎这些,他只看重眼前利益。
他这辈子都不知道,浓郁爱意只是通过消费的方式表达,这些人并不是天经地义的消费者。
他们刻骨铭心时落下的泪,比钻石都要珍贵。
没想到辰陌成为天选背锅人,成为所有人的牺牲品。
这都是胡廉的手笔——毕倾传媒股东老胡总的儿子。
他一心想靠这个综艺翻红,连同毕倾传媒旗下签约的其他艺人一起,上演所谓“讨喜”的角色。
可谁能想到桀骜不驯的辰陌反倒受到粉丝热捧,代言和资源双双飙升,嫉妒心作祟之下,公子哥胡廉故意和辰陌争执打斗,还偷取母带,并且铺通营销号人肉辰陌“黑料”,带领水军,火上浇油。
这些事,白屿、高悠等节目组的人一清二楚。
资方和节目组没有任何澄清行为。
因为澄清,将摧毁利益。
后来的事情,便也不用多说。
待到辰陌与唔哩传媒解约,这个项目被搁置一旁无人接手后,才随白屿转至玛言影视方。
因此,辰陌一直不知道这个项目背后的提议者是如今大名鼎鼎的白屿。
而今天,此时此刻,事业有成的白屿坐在他的面前,细细述说这一切。
白屿微微歪头,蹙眉看他,“《以我的名义》录制了一个月,这么多的嘉宾、摄像师、编导、策划……那个时候,你确实很出名。想看到你,要隔着一层又一层的灯光、器械、人员。你在人群最中央的位置,或许都不曾听过我的名字。”
辰陌恭维她,玩笑道:“是我有眼无珠阿,现在您也变成非常优秀的导演了,而我早不在荧幕上,也早不在人群中央啦。”
她没有笑,婆娑着那份纪录片合同,“这是一个很不成熟的纪录片拍摄计划,好像很草率,甚至现在看来,没什么受众。我时常在想,现在上架这部伪纪录片,有谁会去看呢?你已经不火了,不是吗?”
辰陌还是笑,点头附和,眼神却沉沉落在地板上。
采访厅安静无比,白屿独自说着:
“现在想起来,还像一场梦一样,泼天的流量砸下来,你们还在舆论纷飞下办完了演唱会。”
“一群表演系的孩子们,被粉丝捧上舞台搞唱跳,不过还好,反响不差。后来那些第二季第三季的孩子们就没搞过了,资方的孩子们签戏签资源比你们快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眨眼,今年的秋天也要到了。”
“七年,时间过得可真快。”
“纪录片的拍摄也该就此结束。只可惜和我预想的不一样,你没有成为巨星。”
“你会不会长久的,平静的黯淡下去呢?还是说,你的归宿本就如此。我们都高估了你,你也高估了你自己。”
他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挣扎说着自己这些年在话剧上达成的成就,讲述自己有多么努力的提升演技,获取了国际层面的认可。
“辰陌,我们面对的是市场,是广大观众,真正获得市场认可的演员是不需要这样自证的。”
他已经脱离影视市场很久了。
“不过,”她摘下眼镜,“我不打算结束纪录片拍摄。”
“不仅如此,今天的采访也将会是纪录片的一部分,”
“我要它延续下去。”她拿出一份续约合同,不紧不慢说,“我们今天之所以坐在这里,是因为21岁时,我做的一个决定。”
“大编导放弃了,高悠放弃了,但我不。我想证明他(它)是对的。我也相信,它是对的。”她锐利的眼神当中添了好些温润,“你知道,我现在名声不错,我的电影《迷失鹊可》也在考虑选角,诚邀您的加入。”
说完,她竟直接递上剧本,这令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惊讶不已。
《迷失鹊可》正是当下玛言影视的S级项目之一。
“辰陌先生,”
“很高兴,再次见到你。”
辰陌心底一惊,他“捧着”这份巨大的礼物,紧张吞咽,不自主调整呼吸。
“接下来,该怎么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