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梅是刘东的表妹,比他小两岁,学习成绩一般般,考高中都够呛,更别提考中专了。
眼瞅着初中毕业后、闺女也要面临下乡的难题,连二姨自然是发愁的,平时没少跟人打听那些下乡了的孩子在农村过得怎么样。
听得多了,郑小梅倒是越发懂事,这会儿,默默听了半天的她,在连二姨说完后,立刻就想到了一个人。
“妈,你忘了,韩菁姐还没对象呢!韩伯伯家不是一直想招个上门女婿吗?”
被这么一提醒,连二姨懊恼地拍了下脑门儿:“哎呀,我怎么把韩菁那丫头给忘了?”
“小东,给人牵红线这种事儿,讲究的就是一个你情我愿,这样,我先把韩菁的情况跟你说说,回头,你转达给你朋友,我呢,也尽快去韩家一趟。
要是两边儿都有那个意思呢,我就让韩家定个时间,约着让两个人相看一回,看对眼儿了,再说后头的事。”
刘东当然没有异议,他和梁万都清楚,这事儿与其说是托付给了他,倒不如说是托付给了他妈以及他家的一众亲戚长辈。
毕竟,指望着刘东一个小伙子,上门去替梁万牵红线,那不是开玩笑吗?
要是女方父母脾气暴躁一点儿,估计都得以为刘东在拿他们闺女开涮、直接拿着大苕帚把他打出来呢!
“韩菁呢,是我们食品厂韩副厂长的女儿,听说,当年韩副厂长见义勇为的时候,伤到了身体,所以,韩菁是独生女。
没记错的话,韩菁是43年生的,今年是本命年,刚好比你朋友大4岁。
俗话说得好,女大三,抱金砖,再说,人家韩菁年纪是稍微大了点儿,但她条件好啊!
性格、长相、个头儿样样不差,还是大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就进了蔬菜公司当干部。
要不是她咬死了不松口,非得招个上门女婿、一辈子留在爹妈身边,她也不至于耽搁到现在都没嫁出去。
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就算招上门女婿,人家对男方也是有要求的,不可能说随随便便就给自家闺女找个好吃懒做的穷小子。
梁万要是真打定主意要当上门女婿,那就在相看之前,把自己捯饬得利索点儿,剩下的,等我信儿吧!”
刘东可不是不知好赖的那种人:“行,我现在就去找他,跟他提提这事儿。
二姨,梁万是我的好哥们儿,这件事,还是得劳你多费心了!”
就在刘东去找梁万的时候,连二姨也换了身补丁少的衣裳,来到了韩家。
说起来,连二姨作为罐头车间的一个小组长,为何能跟副厂长家有交集、甚至有勇气上门去给人家闺女说媒,那还得从前些年提起。
这栋筒子楼是食品厂在59年提出计划、62年才盖好的。
经过了近四年的期盼,加上家家户户都更愿意住楼房,关于这栋筒子楼的分房名额,自然是在短时间内成为了食品厂上上下下最关注的话题。
虽然食品厂的管理层人数不少,但好不容易盼来一栋楼房,要是绝大多数都分给了领导干部,工人们能答应?
最后,由韩副厂长提出了个办法,按照分房细则,由房管科仔细核算每户家庭的分数,筒子楼共四层、48间房,之后,以第48名划线,由这48户家庭选出代表、抽签决出选房的先后顺序。
当时,连二姨和她男人都是食品厂的职工,双职工、多子女家庭,这就加了不少分,两人工龄又都不短,这才幸运地排在了末尾。
选房的时候,当家人连二姨更是手气爆棚,抽了个好签,机缘巧合的,就跟韩副厂长家成了对门儿。
因为住得近,两家的来往也就变多了,买粮、买冬菜、抢瑕疵布什么的,连二姨都会约着韩副厂长的爱人一块儿,他们家小梅,更是小小年纪就变成了韩菁的“跟屁虫”。
不过,前两年冬天,韩副厂长的老爹下楼的时候摔了一跤,摔出了骨裂,在职工医院躺了好些天。
虽说最后是平安无事了,但这事儿要是隔三差五来上一回,谁的心脏能受得了啊?
这不,韩副厂长就想办法,用这间楼房,跟人换了套平房。
听起来是吃了点儿亏,但搬家的时候,连二姨是去过韩家的,新换的平房可是独门独院,房子面积也比筒子楼大,是傻还是聪明,人心里还能没数儿吗?
因着离得远,郑家和韩家这两年来往确实少了,连二姨站在巷子口的时候,也是回忆了半天,才想起来韩家是哪一户的。
今儿是礼拜天,除了一小部分工人,其他人都是休息的,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保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才能更好地为革命建设事业奋斗,不是吗?
走到门口,瞧见韩家大门敞开着,连二姨也没直接进去,而是敲了两下门,又扬声说:“向英嫂子,在家不?”
今天难得出太阳了,向英正在屋里拆被套,打算待会儿洗了,要是一天没法儿晾干,那就搁在屋里再烘烘,总比一整个冬天都盖着这要强。
谁知,刚开始动手,就听见外头有人喊她了,向英把剪子放回抽屉里,又把身上沾的几根线头捏掉,掀起门帘一看,脸上的笑容立刻扬了起来。
“是玉棋妹子啊!你可是稀客!来来来,快进来,咱们坐着说!”
向英进了趟厨房,没一会儿,端着个搪瓷缸,放到了连二姨面前。
搪瓷缸上还写着“安城食品厂”这几个红字,当然,里面的红糖水和鸡蛋花才是最惹人注意的。
还住对门儿的时候,连二姨就知道韩家人做事讲究,像是待客,普通人家就是白开水或者放了一点点糖、味道淡得几乎尝不出来的糖水。
而韩家的红糖水,那是能真真切切看出来、放了不少红糖的,更别提,里面还打了个鸡蛋。
知道他们家一向如此,连二姨也就没再客套拉扯,三两下,一杯糖水下肚,她这才说起了正事。
“向英嫂子,你是个爽利人,我也就不跟你绕弯子了,今天来,我是想给你家韩菁介绍个对象。
你家的要求呢,我基本都知道,这小伙子是个什么条件,你也先听听,成与不成的,咱们再说。”
一听来意,向英先是一喜,随后就开始叹气了:
“妹子,你能操心着我们家菁菁的事,我是实打实地感激你,但是,不瞒你说,菁菁这丫头,从小就主意正。
从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她还愿意听我们的,但凡是亲戚朋友给她介绍的人,她也都愿意去见一见。
只是,她的婚事一直不顺,相一个黄一个,我们不舍得闺女放低条件去将就,这丫头工作又忙,慢慢地,连相看她都不愿意去了。
这样,你先坐会儿,咱们也好好地说会儿话,菁菁陪着她爷爷奶奶去文化公园了,估摸着也该回来了,等她回来,你再把那小伙子的条件说一说,看这丫头愿不愿意见吧!”
连二姨倒是不介意在韩家多等一会儿,她也明白韩家的情况。
韩菁是韩副厂长的独生女,也是老韩家这辈儿唯一的姑娘,老两口可惯着孩子呢,韩菁的婚事,可不是向英能一口说了算的。
去抓了盘瓜子花生,向英和连玉棋聊着家属院儿那边的一些事,这两年风气紧张,家属院的孩子也多,可闹出了不少幺蛾子。
虽然是副厂长的爱人,自己也是有工作的,但是,八卦之心嘛,人皆有之,向英完美地扮演了一个捧哏的角色,“然后呢”“真的吗”“天爷呀”这样的话,更是大大满足了连二姨的倾诉欲。
直到外头传来声音,两人止了声,门帘被掀开,韩菁是跟在爷爷奶奶后面进来的。
快一年多没见过她了,这会儿乍一看,连二姨顿觉眼前一亮,这丫头真的长得越发好看了,跟她妈年轻的时候,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大爷大妈,您二老身体好啊!尤其是我大妈,瞧着真是越活越年轻了!就这精神头儿,可比我强多了!”
没成想,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刚进屋的三个人都愣了愣,好在,还不至于连老邻居都认不出来。
“连阿姨?好久没见您了,还有小梅,我记得她快上高中了吧?咱们两家现在不住对门儿,小梅那丫头也不来找我玩了!”
韩菁笑眯眯地道,虽说差了几岁,但朋友嘛,谁说就必须得是同龄人了?
比起在工作中遇到的人,韩菁觉得,小梅那姑娘心思简单,就跟张白纸似的,和她打交道,倒是轻松许多!
“小梅学习吃力,她又想奔着高中冲一把,现在,礼拜天休息,她同学在楼下喊她,她都不带出去的,就知道闷着头在家学习!”
连二姨解释了句,随后,向英接过了话茬儿:
“你连二姨今天来,是想给你介绍个对象,爸妈,你们也听听吧,正好替菁菁把把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