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橙园情 > 第1章 引子

第1章 引子

腊月二十三,天空下着大雪。在一条崎岖的小路上,几个衣衫褴褛的人,迈着沉重的步子,艰难地向前走着,看守的士兵一边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一边时不时在旁高声催促着:“快点走,别磨蹭!”

崔护携着家眷一路向南,已经走了两个多月了,两个孩子大的九岁,小的还只有五岁,崔护看着这一家人哀叹不已,自己潦倒不算什么,只是苦了这大大小小一家子,奴仆们早以遣散,孩子们都是金枝玉叶地长大,现在却受着颠沛流离之苦,一路折腾人早已枯瘦腊黄了,崔护看了心疼不已。

傍晚,终于到达了流放地湖北荆州,一家人被安置在一座破旧荒芜的寺院里。

押送的军官一向敬重崔护,欣赏他的耿直,临走时拱手和崔护告别:“崔大人,这一切都是孟咏那小人所为,他唯宰相马首是瞻。您仗义直言却成了那小人邀功的机会。唉!如今落得这样的田地。这一路我也只能送到这里了,今后望大人好自为之。”崔护俯首作揖:“烦劳众位兄弟了。”

十年前,春日的东京城。崔护时任三品阁学士,和孟咏同朝为官,但孟咏追随宰相一味守旧,崔护却一心拥护革新,他认为社会非变革无法进步,极力主张新务。政见不一在崔护看来也属正常,君子合而不同,并不影响私交。崔护以已度人,待人真诚,还和孟咏客气有加,两人私下照样谈诗咏赋,不时还交流一二。

一日孟咏到他家造访,见到崔护说:“崔兄,听说你最近编了一本新集子,可否领教一二?”崔护怎知他是有心的,当即拿了新诗给他看,崔护看了喜不自禁:“兄台好文章,愚弟想带回家细细欣赏,可否?”崔护却不知这是个陷阱,当即允诺。回家后,孟咏夙兴夜寐,在诗集中找寻所谓的“反诗”,并罗列罪名,一纸告到宰相处。宰相岂能容崔护发出异声,他因此被弹劾、罢官、抄家,一家人从京城贬谪到湖北。

没有了俸禄,可一家几口人要生存呀。如今除了一身的学识自己一无所有了,崔护想到了办私塾,既能糊口,又能造福桑梓培养人才。他收拾出寺院的两间空屋,收起了学生当起了先生。两个儿子跟在父亲身边学习。崔护的娘子在家操持家务、省吃俭用,两年后家里渐渐有了些余钱,一家人便在镇上买了三间旧屋,日子过得虽清贫却也悠闲自在。

转眼十年过去了,大儿子崔浩已成年,和镇上铁铺刘掌柜的女儿刘娥早已订了亲。彼时小儿子崔哲也到了十六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生得身姿挺拔,端的是玉树临风,他不但有一副好皮囊,还天资聪慧、文章过人,崔浩很喜欢这个儿子,对他悉心教诲,一心想着让他好好读书,以后博个功名。

刘娥的哥哥刘权和崔浩年纪相当,他在学堂学习不用功,却独爱舞刀弄枪,耍起拳脚来煞有介事。崔哲从小就爱跟在他后面玩耍,对他无比崇拜,在私塾学习空闲时跟着他也学了些招式。

四月?长莺飞,初八是崔浩娶妻的日子。新娘家在江北岸,需乘船接娶,崔家早早联系好船只,由小儿子崔哲去江北迎亲。

今天这个大喜日子,崔家虽家贫但礼节不能少,整条船披红挂彩,请了唢呐班子七八个人,一路上唢呐吹得山响,好生热闹。崔哲站于船头,青衣长发非常醒目,正是鲜衣怒马少年时。

这时对面驶来一艘大船,有士兵立于甲板上,船舱内的家眷,听到唢呐声声纷纷走上甲板看向婚船。崔哲看到那大船上旌旗飘飘,旗子上书一个大大的“陈”字,应该是官宦人家的船吧。那些红男绿女中有两个女孩睁着好奇的眼睛向这边张望着,崔哲也看向她们,都是年约十四五岁的年纪。其中一个妆扮看上去该是个丫头,另一个乌髻粉衣的应是小姐无疑了,只见她面容俊秀,唇红齿白,举手投足间,眼波流转,活泼灵动。崔哲一直生活在这个小镇上,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官家小姐,竟看得有些呆了。女孩看那立于船头的男孩剑眉星目,初以为是新郎,却转念一想新郎不该穿红衣吗?正看之间却见那男孩也在看她,顿时脸上飞了一片红晕,忙拽起丫头,笑着逃回船中,只留下一串笑声。

目送官船渐行渐远,崔哲有些怅怅地,那女孩的笑声久久地回荡在耳畔......

自成婚后崔浩就在书院里随父教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胃病,书院主要由崔浩负责。崔哲继续在书院里读书,这一年秋季征兵时,刘权报名入了伍,崔哲恋恋不舍地送走儿时玩伴。

注定这是个多事之秋,这年年末天气特别冷,天寒地冻让崔护的胃病加重,缠绵床榻两个月不能起身,吃药请医病情也没有好转,正月未过他最终还是撒手人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镜中色

春盼莺来

贵妃娘娘千千岁

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