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开张,多重优惠。
凡今日进店者一律享受8.5折优惠,同时购物超过一块钱还有美味的鸡鸭杂赠品。
同时,珍珍火锅店和卤味熟食店的会员卡通用,会员进店买卤味在原有8.5折优惠基础上再享7.5折,绝对空前划算。
面对这么给力的优惠方案,老顾客们可早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
前头为了给新店开张蓄力,火锅店那边很是宣传了一番。苏丽珍甚至以筹备新店为借口,提前两个礼拜就撤掉了店里的卤味柜台,就算顾客堂食也没法像往常那样点单,就是为了把大家的胃口都调得高高的。
这一招可相当管用,大伙儿两个礼拜没吃到苏家这一口道地的美味了,如今站在新店门前,闻着空气里飘散的弄弄卤料香,这肚子里的馋虫都要关不住了。
再加上这么大的优惠力度,那还有啥说的,赶紧往里冲啊,晚一步兴许都抢不着了。
眼瞅着一波接一波的顾客往店里进,一众来捧场的亲朋好友们都主动站在了店外。
安厂长不禁笑着打趣道:“原来我还想着等苏兄弟新店开张,我就当这第一个顾客,多少也沾点彩头。可现在看,我真是太乐观了,这别说第一个顾客了,我能排上第一波队伍就不错了。”
薛有粮白他一眼:“放心,肯定少不了你那一口。我都听珍丫头说了,火锅店那头早给咱们这帮人留好了。”
一旁的李孟儒听到了,一边调整照相机对准热闹的店面拍照,一边对凑过来打下手的市局消防队唐大队长笑呵呵道:“还有咱们的份呢,这可真是占便宜了。”
唐大队长撇嘴:“哎,打住,我可不算是占便宜。虽说我今天不像你这个大主编一样,是领着人家的重要任务上门,但我是受人所托,贺礼可没少拿。所以,你可别把我说得像来打秋风似的。”
一提礼物,李孟儒还有点不好意思:“上周接到苏丽珍小同志的电话,咨询我们日报有没有商业广告业务。正巧我们领导也在讨论这件事,说是海市和首都那边许多报社都已经开展了这项业务。”
“之前社里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但小同志这通电话打得好,倒是让上头定心迈出了这一步。这不,我今天就亲自带着家伙式儿过来了。”
“可惜来得太匆忙,什么也没顾上。论理儿,我这大半年和小同志一家也打过不少交道,委实不该空手过来。尤其是看着你们一个个都带着贺礼,更显得我这是个榆木脑袋了。”
唐大队长朝他摆手:“不至于!你把你手上的活儿处理好了,把那什么广告给人家弄得漂漂亮亮的就成了。”
说着、说着,他又有些好奇:“不过这个劳什子广告真的有用吗?刚才我可是听见你跟苏家的小姑娘说,他们作为首位体验你们日报广告业务的客户,这一单直接给打八折。就这,还要六百多块钱,你们是不是也太黑了点!”
李孟儒将拍好照片的相机妥善收好,笑道:“现在海市那边,专栏底下一条带配图的广告要价已经接近1300元。”
唐大队长直接倒抽了口凉气。
李孟儒又继续说道:“可你知道这些刊登了商业广告的商家销售情况吗?据我所知,海市那边最早打广告的分别是一家工艺美术公司和一家食品公司,时间大概是79年初。”
“据说,当时的广告一见报,两家公司的产品就迅速脱销,至今业绩在同行里都是名列前茅。”
响鼓不用重锤,只这一句,唐大队长就听明白了。他不禁再次吸了口凉气:“哎呀,了不得、了不得!”
他往苏丽珍那边看了眼,见小姑娘对着几个放在凤城市里也算有几分牌面的人物也是不卑不亢,一直热情有礼,态度谦逊随和,实在出色得很,忍不住小声嘀咕:“这可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对此,李孟儒的想法跟他一样,两人不禁暗地里同时感慨了一番。
另一边,苏丽珍看着店里源源不断的客流,寻思让大伙儿这么站在外面干等也不好,就让苏卫华和丁大勇把亲友们先领回火锅店休息,等中午直接在那边摆两桌席面招待大家。
送走熟人后,苏丽珍就直接站在门外,一边招呼客人们进店,一边时不时往店里扫一眼,以防什么突发状况。
只见原本挺宽敞的大厅这会儿竟显得有几分拥挤,人多的她连柜台里头苏振东几人都看不见。
估摸照这个架势,开店前准备的那些卤味说不定半天就能卖完。
不过今天客人虽多,但这先一批的顾客大多是老主顾和一些附近的居民,知道他们家今天分店开业,所以扎堆过来。
等老饕们压制住了肚里的“馋虫”,加上新店开张的热闹劲儿过去,这波爆火就会降温,然后逐渐趋于平稳。
虽说以他们家手艺出名的程度来说,分店的客源肯定不会少,但苏丽珍还是觉得不够。
好在凤城日报那边的商业广告一旦顺利刊登,应该会制造话题,再次引来一波新的客流。
熟食不像火锅,它不需要堂食,只要做出来的口味经得起大众的挑剔,它绝对能带来无法想象的火爆。
当然除了口味,还有卫生、食材安全等方面。
为此,她也提醒了苏振东,在开业前就将店里的卤味及原材料都送去农大实验室检测化验,然后再把对方出具的各项指标安全证明装裱好,直接摆在柜台上。
经历了“朱记”的事后,她自然不会在这些方面让人钻空子。
陆陆续续有顾客拎着沉甸甸的袋子出来,慢慢地,客人进店的速度也开始放缓。
苏丽珍总算缓了口气,也能好好看看苏振东那边的情况。
只见两侧柜台里头,王树和苏小麦专门给客人称重、打包,苏振东和秦晓梅则负责收钱、递赠品。
四个人两边配合,倒也忙中有序。苏丽珍远远看着,便是刚开始手生的苏振东和秦晓梅这会儿也适应良好,逐渐上手了。
对了,秦晓梅就是梅子。
中秋节的时候,顾英杰和大河带着梅子一起来给她家送节礼。
苏丽珍对梅子的印象特别好,之前听说她在自学文化知识,便主动将她和苏小麦用过的小学课本及笔记借给了对方。
上礼拜梅子过来还书,正好苏丽珍也在家。
两人一聊天,苏丽珍才知道,在这短短俩月不到的时间里,梅子已经把所有小学课本上的知识都学会了,像语文书上的那些课文还能倒背如流。
只是数学应用题上面有点吃力,但基本的加减乘除,她也已经掌握并运用得很好了。
苏丽珍本就喜欢她纯然忠厚的性子,又见她这么努力,想到新店那边还缺一个服务员,就主动问对方愿不愿意过去。
梅子听了简直是喜出望外,她高兴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只一个劲儿点头,生怕自己要是回应得慢了,就会错过这么好的事。
定下了梅子后,苏丽珍又考虑到苏振东今后要忙的事不少,身边最好能再培养一个助手。
因为苏振东自身的性子比较实诚,所以这个助手也必须是能靠得住的人。
于是她考虑后,跟苏卫华和李翠英商量,想把王树调过去。
苏卫华夫妇完全没有意见,在支持闺女工作这方面,他们两口子一向没二话。
尤其苏卫华还挺高兴。作为了解闺女部分事业规划的人,他知道将来苏振东要做的事多么重要。让王树跟着他,比在店里当一个普通的服务员更有前途。
他一向喜欢王树的忠厚孝顺,又觉得这孩子一路走来吃了太多苦,所以真心盼着他好。
把王树调给苏振东后,苏丽珍怕他有什么想法,又主动找他谈了谈。
没想到王树接受度良好。在他心里,苏丽珍一家与其说是老板,倒不如是他的贵人、甚至恩人。
当初在他最难的时候,如果不是老板一家坚持雇佣他,给他那么高的工资和福利,甚至时不时让他把店里没用完的食材带回家,他们一家人现在不一定什么样了。
所以别说只是到新店去卖卤味,就是让他扫厕所、看大门,他也绝没有二话。
再一个,王树也很聪明。他想着老板一年多的时间就开了两家店,等以后未必没有第三家、第四。现在新店开张,他正好跟着振东经理多学一些,将来未必没有上升的空间。
据他了解,振东经理主管这边分店,不但每月工资奖金比照大厂子里的部门领导,甚至月月还能拿一成红利。
已经在火锅店干了一年的他,可太清楚这个待遇有多丰厚了。
而王树拎得清,又半点不短视,也让苏丽珍很高兴。这证明她和她爸两个人的眼光都不错,至少没看错人。
定下了梅子和王树后,分店这边还需要招什么人、招几个,苏丽珍就全交给苏振东自己做主了。
现在卤味熟食店每天需要的食材里,鸡鸭这部分还像从前那样交由张表舅家里负责,屠宰清洗干净后再送到店里。
剩下诸如头蹄下水这类比较难清洗的,苏振东考虑后,决定暂时先雇两个临时的钟点工专门负责这一块。
其他的,等过几天视具体营业情况再定。
至于卤制方面,现在卤味的调料每天由李翠英调配好再送过来。开业前一周时间,她又手把手地教了王树和梅子如何煮卤汤,如何看火、以及她总结的各种食材所需的卤制时间。
这些东西不需要什么技巧,只要细心就足够了。
王树和梅子都学得很用心。直到开业前夕,两人卤出的食物已经跟李翠英亲手做的没什么差别。
眼下,苏丽珍伸头往店里张望,见几人配合良好,不断有客人拎着他们家专门定制的卤味纸袋从柜台退出来。大伙儿满脸带笑,显见是十分满意。
有一对夫妇从她身边经过时,她还听见两人中的妻子跟丈夫说道:“瞅瞅,这还专门给了个纸袋!你别说,这袋子板板正正,上面还印着花,怪好看的。”
“我看光这袋子就值点钱了……哎,你快看,这上面还印着地址和电话呢!”
然后那丈夫就感慨道:“怪不得人家买卖好。东西好吃不说,人家心也细,一个袋子都能花费这样的心思。再说,这也是成本啊!”
“而且我听我们单位的人说,他家年节时卖给大家用来走礼的熟食都用特定的纸盒和精编的篮筐装,叫什么礼盒包装,大伙儿都说那个才叫好看……哎,说起这个,我倒想起我们单位人闹得一个笑话了。”
“就我们组那个老高,你记得吧,他有个远房的表哥在面粉二厂当车间主任。这次中秋过节,老高去他这表哥家走亲戚,就看见有人送给他表哥一篮筐‘珍珍’家的熟食。”
“他表哥把熟食拿出来招待了他一顿。结果临走,老高又磨着他表哥,非把那个空篮筐给要了回去。正好第二天,他媳妇蒸了一大锅馒头要回娘家,他媳妇看他这个篮筐挺好,就直接拿来装馒头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第三天早上,天刚放亮,他老丈母娘和老丈人就双双上了门。”
“一问咋回事,原来老两口打起来了!老丈人说老丈母娘不像话,背着他把女儿送的一筐子熟食都给吃光了,回头就拿一筐馒头糊弄他。”
“老高他丈母娘就哭哇,说这是天大的冤枉,女儿给送的就是馒头,哪有啥熟食啊!”
“老高和他媳妇就劝啊。后来细问才知道,原来昨天老高媳妇送馒头的时候,正好他老丈人不在家。后来老丈人回来,听说女儿来看他了,还给送一筐大馒头,把老头乐够呛,饭也不吃,拎着一篮筐馒头就满村晃悠,到处跟人显摆他女儿、女婿孝顺。”
“后来有人眼尖,就发现那篮筐上用红纸贴着个挺好看的牌子,上面还有字。老高他老丈人在乡下,村里大多数人都不识字,大伙儿好信,就问他那牌子上写的是啥。”
“老高他老丈人也不识字啊,大伙儿问得多了,他自己也好奇上了,就跑去村里有文化的支书家,让支书给认认。结果支书看了,就告诉他,那牌子上写着‘珍珍卤味熟食’。”
“没想到老高他老丈人听完立马不高兴了,当场扭头就走,回家就把老伴骂了一顿。老高他老丈母娘受不了这个冤,所以第二天一大早就跑来问闺女。”
“老太太进门就喊:‘女儿女婿哎,你们那个啥卤味呢?熟食呢?这咋只有馒头啊?你好歹也把那卤味熟食啥的叫俺也尝两口,俺也好知道它到底真(珍)不真(珍)啊!”
“噗嗤!”
他媳妇听完,笑得前仰后合。
连下意识跟着他们走出来听了个全程的苏丽珍都忍不住捂嘴直笑。
直到这对夫妻走远了,她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都走出店门十米远了,赶紧转身往回走。
结果才走几步就听身后有人喊:“珍珍!”
她回头,原来是卢向阳一家来了。
卢向阳紧走几步,见面第一句就是抱怨:“说好要来给你们捧场的!都怪我爸,临到要出门,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接电话,楞是拖拉半天,生生把开业典礼都给错过了。”
随后而来的卢父也有些不好意思,对苏丽珍道歉:“孩子,对不住了,这事确实怪我。”
苏丽珍忙道:“卢伯伯言重了,你们能来就是给我们捧场了。而且说起来,卢伯伯平时工作那么忙,今天能和卢妈妈、向阳一起过来,我倒觉得幸运得很。”
她这话可不是恭维,要知道卢向阳的父兄工作确实都很忙。之前无论是她家摆酒请客,还是年节过去卢家拜望,他们总是忙得脱不开身。卢向阳又每逢假期必定往部队跑,剩下卢妈妈自己也不好意思来,今天到是难得来了三口。
相对跟苏丽珍比较熟悉的卢妈妈闻言,疼爱地摸了摸她的发辫,感叹道:“看看,还是我们珍珍善解人意……可惜我怎么没生个闺女呢!”
卢向阳听见这话忍不住冲苏丽珍一阵挤眉弄眼。
苏丽珍抿嘴直笑,又见卢向阳的哥哥卢向杰没来,便忍不住问了句。
卢向阳就笑嘻嘻道:“我们家的‘老大难’去解决个人问题了。他新谈了个对象,怕人家女孩不满意,这不抓紧时间上门表现去了!”
苏丽珍闻言,会意一笑。
原来如此。
之前,无论是成功侦破李翠英和苏小麦的抢劫案,将坏人绳之以法,还是帮苏小麦从糟糕的原生家庭里脱身,顺利落户苏家,这些事卢向杰都帮了大忙。
苏丽珍心里是很感激他的。
她知道卢向杰今年已经27了,在如今这个年月,那真是妥妥的“老大难”。眼下知道他终于好事将近,苏丽珍自然为他高兴。
她心里琢磨着如果卢向杰有意向定下终身大事,她一定要跟卢家毛遂自荐,用自家的饭店给新人们办一场热闹的婚礼。
正一心二用琢磨这事呢,正好谢芳芳和谢妈妈也来了。
谢妈妈因为谢副市长的关系,跟卢父也都认识。
双方打过招呼,说了几句话后,正好这时候店里的客人没那么多了,苏丽珍就领着他们进店转了转,然后便让李翠英带大家去火锅店那边准备坐席。
加上她估摸着那边店里应该也要上人了,怕人手不够,让苏小麦也回去了。
结果那头谢芳芳一听说苏丽珍要留在分店这边,就说什么也肯走,非要留下来跟苏丽珍作伴。
卢向阳也想跟着凑热闹。
谢妈妈让女儿闹得头大,还是卢妈妈笑呵呵劝她:“就让他们留下吧。我家那个在家里是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让他留下干点活,我看就当是锻炼了。”
谢妈妈一听有道理,就嘱咐苏丽珍让她这边有什么活直管指派谢芳芳,千万别客气,这孩子一身懒骨头,就该多练练。
把苏丽珍听得哭笑不得。
两家家长们把各自准备的贺礼留下后就走了。
谢芳芳和卢向阳便主动顶替了忙活半天的王树和梅子,跑进柜台帮忙卖货收款。因为之前常去火锅店,时不时还会伸手帮忙,所以两人做这些倒是有模有样,看着还有点小熟练。
苏丽珍打量了一圈,见柜台里除了剩下一些鸡鸭、猪肘和香肠外,其他基本都空了。
尤其是价格便宜的头蹄下水和卤菜,卤菜是一点没剩,下水只剩一点猪心和羊蹄。
苏振东从后厨端出一大盆新卤好的素菜出来,顺便跟苏丽珍商量,想再卤一些头蹄下水下午卖。
考虑到新店开张,生意会火爆,加上如今天气冷,所以他们食材准备得比较充足,只是苏振东定好的负责清洗下水的钟点工要下午两点才来,中间这么长的时间就白瞎了。
苏振东系上围裙,准备自己动手,把下水收拾出来,叫王树就着还热乎的卤汁直接再卤一锅。
苏丽珍没让,她看了下时间,快到中午十一点了,估计火锅店那边再过一会儿就能开席了,就叫苏振东先过去。
苏振东不同意,这边店里一大堆事,他怎么好意思都丢给苏丽珍,自己跑去吃吃喝喝。
苏丽珍却有不同想法,她劝对方道:“振东叔,我让您过去并不是单纯地吃饭喝酒。今天的这些客人既是跟我们家有交情的朋友,也是我们需要用心维护关系的对象。”
“说句功利的话,这些人际来往都可能是我们今后立身的资源或者资本。您如今管着这家分店,那就代表着我和我父母的态度,所以您更要亲自接触这些人。让他们认识您、了解您的立场,您以后才有更多机会打开局面,而且也不必事事都经我们手了。”
苏振东听完,有些若有所思,但也没再拒绝苏丽珍让他去火锅店的话。
过年事情太多了,我这塑料体格干点啥事又费劲。哎,更新越来越不像样了,对不住,请大家多包涵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0章 第一百五十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