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是走娘家亲戚的日子。
王秀兰娘家嫌贫爱富,跟龚家来往并不密切,一年到头除了红白喜事和正月拜年不得不走动外,其余时间互不往来。
原主不爱去外婆家,小宝也不爱去。
要是娘家人知道闺女退学了,肯定又是一顿阴阳怪气地嘲笑,所以,今年王秀兰决定自己一个人去。
这种亲戚,龚文玉也不爱打交道,乐得在家做自己的事。
“你小姑这两天可能会来家里拜年,你到时候好好招待人家。”王秀兰事无巨细地交代,“你爸爸这边就她一个亲戚了,她年前生了孩子,我包了个红包放到我床头了,到时候拿给孩子。”
王秀兰娘家所在的村属于另一个镇管辖,从家里过去走路将近三小时,把那边的亲戚全部走完至少要花两天。
她不在的这两天里,龚文玉做了萝卜干,招待了原主的小姑一家。
小姑很好相处,对娘家侄女也是真心喜欢,拉着龚文玉聊了很久家常,对她做的菜也是赞不绝口。
小姑家离冒水沟村也不近,走路将近两小时,好不容易回一趟娘家,她决定多住两天。
李翠花家里房间多,有专门的客房,小姑就住在她家。
初四上午,王秀兰背着一背篓面条回家了。她初二早上出门的时候背的也是一背篓面条。
龚文玉搜索原主记忆,对这情况十分无语。
拜年要送礼物,这个年代的乡村一般都是送面条白糖之类的,所以王秀兰背了面条去娘家,往年家里杀猪了有肉,还会带肉送给父母。
正常人家收了别人的礼会招待客人吃饭,然后过两天再带着回礼去客人家拜年。但王秀兰娘家很奇葩,他们不想大老远地走穷亲戚,就直接把回礼给王秀兰,让她自己背回家。
这行为摆明了就是暗示王秀兰:你以后别带着穷酸礼物来了。
但王秀兰不这么想,毕竟是娘家啊,这亲戚怎么能断呢,再不满意也只能自己受着。
龚文玉心疼她妈背着这么重的面条走这么远的山路,真想跟她说这亲戚不走也罢,但她没有这个立场。
可能是背重物走远路着了凉,又或许是在娘家受了气,王秀兰本就体弱,从娘家回来后就病倒了。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她这一病,一直到苏蓉婚礼都没好全。
龚文玉第一次照顾家中病人,着实被王秀兰的虚弱吓到了,去镇里的诊所花重金请了大夫回来给她诊治,还骗她说没花几个钱。
镇里的大夫都是半吊子中医,没上过正经医科大学,偏僻地方的条件就这样,龚文玉想着要是不见效果就去趟县城,但是去往县城的班车初十才开始营业,可把她急坏了。
所幸王秀兰喝了几副中药后逐渐好转,终于不再整日卧床,能起来走路了。
本来母女俩都答应了苏家去帮忙,眼下这情况只能龚文玉自己去了。
王秀兰让她放心去,“我现在已经大好了,只是不能干重活,自己一个人在家可以,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得很,别担心。”
王秀兰再三劝说,龚文玉才去了苏蓉家,离开前嘱咐小宝随时注意奶奶的情况,有什么事儿就去苏家找她。
小宝很懂事,写完寒假作业就乖乖地守着奶奶,寸步不离。
苏家抠搜,办的席面是按照村里最低标准来的,肉菜能少则少,被厨房的人偷偷吐槽。
李翠花知道王秀兰生病了,又同情起了大嫂一家,安排活儿的时候很照顾龚文玉,初七那晚让她比别人早回家一个小时。
初八是正日子,这天苏蓉就要正式出嫁了,新郎会带着迎亲团来迎亲,所以今天的做菜任务是最重的。
凌晨四点,龚文玉和其他妇人就到了苏家的厨房,开始备菜。
备好午餐的食材,就要开始做早餐了。
7点左右开始做早餐,龚文玉打开了直播。
“大家好啊,今天我朋友结婚,给大家直播做农村婚礼宴席。”
时间太早,这会儿直播间几乎无人在线。
早餐是鸡汤面,龚文玉调的佐料,味道非常好,好些人都连吃了两碗,都说苏家虽然抠,这面条却是做得比其他家都好吃呢。
一打听,才知道是龚文玉做的。
这下龚文玉厨艺好的名声传得更远了。
吃完早餐,厨房里的人就开始热火朝天地做午餐了。直到这时,直播间才开始陆续有人进来。
【我错过了什么?这么早直播?】
【哇,好多菜啊,这得多少人吃啊!】
“这是婚礼宴席,得有两三百人吃吧。”龚文玉给大家介绍了婚宴上要做的菜,粉丝们表示很感兴趣。
【这种接地气的婚礼也蛮有意思的呢】
【主播一会儿给我们看看新娘新郎哈】
龚文玉:“这个不太方便呢,我们只看美食哈,可以给你们打码看迎亲的过程。”
中午十二点,厨房的菜已经准备好。村长是司仪,宣布第一轮宴席开吃。
与此同时,迎亲队吹锣打鼓地来了。
厨房暂时没事,大家都出去看迎亲了,龚文玉如约打码给粉丝们看这热闹的场面。
苏蓉一身红衣,被新郎官背出了家门,人群一阵起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跟在新郎新娘身后的是一个个大红箱子,那是提前预备好的嫁妆,大部分都是男方出的。
苏父苏母一脸喜色,有种终于把赔钱货送出门了的轻松感。
他们这态度被人偷偷吐槽。
“别人家嫁女父母都会抹两把泪,哪像这两口子这么开心的。”
“他们儿子倒是个有良心的,瞧瞧,还拉着姐姐不让走呢。”
“听说嫁妆也是全村最少。”
“别说嫁妆了,你看看这正餐席面,也是全村最寒碜。”
……
迎亲队吃完第一轮宴席,就欢天喜地地带着新娘和送亲队伍去男方家里了。苏家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
龚文玉心里莫名也觉得空落落的。
她在村里唯一的一个朋友嫁人了,以后没人跟她一起去河沟洗衣服聊天了。
何中勇代表家里来苏家吃酒,写作业写得忘了时间,来得晚了点儿,只赶上了第二轮宴席。因着苏家抠搜的名声,他本来没对席面抱希望的,没想到简单的菜式意外地美味,同桌人也跟他一样意外,把一桌子的菜吃了个精光。
他在席间听人聊天才知道是龚文玉掌勺。
她的厨艺竟然这么好!去镇里开个餐馆生意肯定好,他心道。
他又想起了那包鱼皮花生,明明是家家都有的普通食材,被她那么一做,硬是让人越吃越上瘾。
村里的小学正月十二开学。
王秀兰的病在正月初十那天终于大好,龚文玉便放心地去了县城,她要去进货,还要给直播间的粉丝们代购,这可是她现在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有了第一次的代购经验,这次龚文玉做起来驾轻就熟,她只逛了粉丝们感兴趣的摊位并快速上了宝贝链接,节省了不少时间。
尝到了代购的甜头,龚文玉又用好评换了两个小时的首页推广,更多的粉丝也带来了更大的购买量,这次龚文玉发货的时间都多用了半小时。幸亏逛摊位时节省了时间,她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批发城进货。
日杂用品已经卖了一波,村民们起码几个月后才有购买需求,所以这次龚文玉进的主要货品是文具。这不马上就要开学了么,可以在报名当日搞个文具促销。
县城批发城的文具花样可比镇里多多了,小学生用的铅笔有各种颜色,钢笔也有不同价位,本子也有各种大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