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二十二年的冬天格外漫长。朱高炽继位后,朝局动荡不安。靖难遗孤的活动愈发频繁,而瓦剌的铁骑也在北方蠢蠢欲动。
我站在乾清宫的舆图前,手指沿着长城缓缓移动。孙氏——现在应该叫她孙硕了——安静地站在我身后,手中捧着一卷《永乐大典》。
"这里,"我指着宣府镇的位置,"瓦剌的探子最近活动频繁。"
孙硕凑近细看,发丝轻轻拂过我的手臂:"你是说,他们会从这里突破?"
我点点头:"宣府镇总兵王通,是汉王旧部。"
她猛地抬头:"你是说......"
"不错。"我转身看着她,"王通与瓦剌可汗有勾结。"
孙硕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这些叛徒!"
我轻轻握住她的手:"所以,我需要你的帮助。"
她微微一颤,却没有挣脱:"我能做什么?"
"你父亲曾是礼部侍郎,对朝中大臣了如指掌。"我低声说,"我需要一份名单,所有可能与瓦剌勾结的官员名单。"
她沉默片刻,点点头:"给我三天时间。"
三日后,孙硕带来了一份详细的名单。我仔细翻阅,发现其中不乏朝中重臣。
"这些人,"她指着其中一个名字,"都是汉王旧部。"
我合上名单,深吸一口气:"是时候为靖难遗孤平反了。"
次日早朝,我向朱高炽呈上了这份名单。他看完后,脸色阴沉:"瞻基,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父王,"我郑重地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靖难遗孤的问题。"
朱高炽沉吟片刻,点点头:"就依你所言。"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平反运动开始了。那些被冤枉的建文旧臣得以昭雪,他们的后人也被赦免。孙硕站在乾清宫的台阶上,看着那些重获自由的靖难遗孤,眼中泪光闪烁。
"谢谢你。"她轻声说。
我摇摇头:"这是我应该做的。"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卫匆匆跑来:"殿下,不好了!瓦剌大军突破宣府镇,正向京城逼近!"
我心头一震,立即下令:"传令下去,准备神机炮!"
城楼上,我看着远处滚滚而来的烟尘,心中却异常平静。孙硕站在我身边,手中握着一把短剑。
"你不必......"我正要劝阻,她却摇摇头。
"我是建文旧臣之女,"她坚定地说,"也是大明的子民。"
我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瓦剌的铁骑越来越近,震天的马蹄声让人心惊胆战。我举起手中的令旗,大声喝道:"放!"
震耳欲聋的炮声中,神机炮喷射出炽热的火焰。瓦剌的铁骑在炮火中溃不成军,惨叫声此起彼伏。
孙硕紧紧握住我的手,我能感觉到她手心的冷汗。炮火映红了她的脸庞,也映红了大明的天空。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当最后一缕硝烟散去时,瓦剌大军已经溃不成军。我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狼狈逃窜的敌军,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
"我们赢了。"孙硕轻声说。
我摇摇头:"这只是开始。"
她疑惑地看着我。
"瓦剌不会就此罢休,"我望着远方的地平线,"而大明,也需要一场彻底的变革。"
她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无论未来如何,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我转头看着她,月光下的容颜清丽绝伦。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们的命运已经紧紧相连。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