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妮低垂着头跟着小三子出了供销社,她无精打采的说:“我知道回去的路,你走吧,不耽误你办事。”
小三子看着这个瘦瘦小小的姑娘,他知道她刚满十六岁,一时之间小三子有点不忍心。
这么小的姑娘离开家自己过日子,昨天不小心听见她的父母不咋地她也指望不上,而且从刚刚他们一同经历的事小三子知道这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好姑娘。
于是小三子犹豫再犹豫还是开了口,“要不,我给你找个地方弄点票?”
李燕妮好像没听清楚他说了啥,只听到票这个字,她抬头看向小三子。
小三子有点尴尬的挠挠头,“那个,我瞅你个小姑娘离家不容易,要不我领你去换点票?我看你的行李好像不多,以后要自己过日子,缺了啥也不方便。”
李燕妮眼睛一亮,“真的?那太感谢你了,初来乍到我谁也不认识,还真不知道去哪儿弄票,你不知道,我妈只给我带了一个薄毯子,其他什么也没有。”
小三子笑了一下,“那你跟我来吧,去了你别说话,一切听我的。”
李燕妮笑的眼睛弯弯,“行,我都听你的,你真是个大好人。”
小三子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李燕妮自来熟的跟小三子聊天,“我听他们一直叫你小三子,你比我大我总不能也叫你小三子,以后我就叫你三哥行吗?”
小三子点点头,“行,你想怎么叫就怎么叫,我叫张凤祥,在家排行老三,所以村里人都叫我小三子。”
李燕妮默了一下,这个年代是这样的,家家户户都是,老大,老二,老三这么叫,女孩就叫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
公社不大,两个人走了一会儿就到地方。张凤祥给李燕妮使了个眼色,李燕妮点点头,手在嘴上比了一个拉链的动作。
小三子愣了一下,随后笑起来,露出一口大白牙。
可能是第一次看这个动作觉得新奇吧。
小三子前面带路,两个人来到一个大院子,一个老头子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今天天气好,外面比屋里暖和。
小三子笑嘻嘻的走到老头子身前,“晒太阳呢吴大爷。”
吴老头睁开一双浑浊的眼睛,“是你这个臭小子,我当是谁呢,你不下地上我家来噶哈?”
小三子凑到老头耳边嘀嘀咕咕半天,老头子斜眼看了站在旁边的李燕妮一眼,眼中有点不快。
李燕妮赶紧低头,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
小三子又低头嘀咕了半天,老头子站起身,“等着。”转身回了屋。
小三子安抚的看了李燕妮一眼,李燕妮知道,事情成了,她高兴坏了,虽然需要花钱,可是这也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要是靠她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睡在褥子上盖上棉被呢,也许到了冬天也不一定能买上新棉被。
最终经过小三子三寸不烂之舌,李燕妮买到了所有她需要的票,她把以后要做棉衣的票也一起买了,虽然花了她十块钱,可是她觉得值。
两个人重新回到供销社,开始了李燕妮式的疯狂大采购,她给自己买了一床被褥用的布和棉花,又问了售货员一套棉袄棉裤要用多少棉花。
又给自己买了两个盆,本想买一个凑合一下,但是还是过不了心里那一关,索性眼一闭直接买了,又给自己买了筷子,汤勺,饭盒,暖水壶。
有个隔壁村的街溜子嬉皮笑脸的蹭到两人面前,他看见小三子手里拎着这么多东西,语气酸不拉几的问:“小三子这是要结婚了?你可真阔气,买这么多好东西。”
小三子脸一下子红了,他偷偷看了李燕妮一眼,赶紧说:“你可别瞎说坏了女同志的名声,我只是带我们村新来的知青买东西,让人家小姑娘听见不好。”
李燕妮表情没有一点变化,她可是风里来雨里去的大龄剩女,这点话对于她来说简直是小儿科,根本不足以让她不自在。
小三子看见李燕妮神色如常悄悄松了一口气,李燕妮觉得好笑,这小子脸皮挺薄啊,动不动就脸红,有意思。
两个人扛着大包小裹出了门,其实大部分东西都在小三子身上,李燕妮那瘦小的身板一看就没劲根本扛不动这么重的东西。
李燕妮在心里大概算了一下,她一共有一百零五块,今天花了六十八块五毛钱,还剩下三十六块五毛。
李燕妮在心里哀嚎,这钱怎么就这么不经花呢,刚来到这儿的第一天她就变成了穷光蛋,再想想要是原主李三平到这儿来,估计能不能活着都是问题。
两个人在太阳快下山前回到村里,经小三子介绍,李燕妮找到大队长媳妇张婶子,让她帮忙做棉被褥子和棉袄棉裤,还有一套床单被罩。
张大嫂看着要做成床单被罩的布直心疼,这能做好几件衣服,就这么做成这个叫什么来着?哦……床单被罩的太可惜了。
李燕妮却不觉得可惜,她可没时间做这些被啊褥子什么的,总不能洗一次找人给她做一次吧。再说了整个被褥拆洗多麻烦,有了床单被罩拆洗方便又省事。
两个人谈好报酬三斤棉花,张嫂子高高兴兴的接了这个活,三斤棉花可不少了,他们一年一个人才给一斤棉花票,还要花一斤一块多钱买棉花。
家里的棉被都沉的压人也不舍得换点新棉花。
孩子个子长得快,每年都要给接袖口裤腿,棉袄棉裤太多年没填新棉花都不暖和了,这回有棉花,能好好给孩子们拾掇拾掇棉衣了。
她动动手就得了三斤棉花,张大婶高兴的很。
李燕妮也很高兴,毕竟她一个城里姑娘,啥东西点点手机就送到家,除了工作上的其他的别想她亲自动手做。
她跟小三子道了谢告了别,一个人背着剩下的东西赶紧回知青院。
她要赶回去做晚饭,这是她第一天上工可不能迟到。
李燕妮呼哧呼哧回到知青院,男知青们在收拾仓库,因为买了粮回来,总要好好归置一下顺便找找老鼠洞,毕竟粮食是要花钱买的,可不能喂了老鼠。
马娟和叶欢在房间整理自己的行李,看见李燕妮回来了赶紧凑上前看她买的东西。
叶欢看见她买的东西眼睛一亮,“燕妮,你买了暖水瓶那我就不用买了,就我们三人也不用分的那么清一起用就行是吧?”
马娟和李燕妮同时一愣,李燕妮心里无语,“你脸咋那么大呢?我买的凭啥给你用,再说了你用完了我用啥?”
李燕妮也没客气,她惊讶的说:“你不买吗?我还以为你条件好肯定会自己买呢,不过你用我的也行,但是不能影响我用,我买了就是为了自己方便,你用了我的热水要马上给我补充进去,还有要是用坏了是要赔我的。”
叶欢尴尬的咧咧嘴,心里觉得李燕妮这个人真小气,不就是一起用热水么,多大点事儿。
马娟发现气氛不对赶紧转移话题,“燕妮,你怎么买了两个盆?哎呦,你还买了饭盒,知青点不是有餐具么,怎么你还花钱买。”
李燕妮放好自己的东西,说:“我喜欢用自己的东西,我这一个是洗脸盆一个是洗脚盆,我觉得盆这个东西还是不要和别人共用,毕竟还要洗比较私密的东西,还是用自己的比较好。”
马娟点点头,她也觉得燕妮说的对,这次来她只带了一个盆,看来她也要想办法在买一个才行。
收拾好东西李燕妮去了厨房,今天晚上简单熬个粥,现在没啥累活,随便吃点不饿就行,这个年头粮食很金贵,可不能让他们随便吃。
李燕妮进了厨房,还好东西都置办齐全,她动作麻利的熬了一锅蔬菜粥,四月份的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菜了,家家户户不是土豆就是萝卜,都是上一年放在窖子里存的。
下午她不在,看来吴知青他们没少往回买东西,但这些都不关李燕妮的事,她只管有什么做什么,保证有限的食材尽量做的好吃点就行。
很快李燕妮熬好了粥,七个人唏哩呼噜分吃了半锅粥,李燕妮悄悄观察他们的脸色,看来粥的味道还不错。
吴俊英放下碗筷,“明早六点我们跟生产队其他社员一起下地,燕妮辛苦你早点起床做饭。”
李燕妮心里不痛快,我去,她要起这么早么?但是面上却笑呵呵的说:“好的,我知道了。”
李燕妮在心里默念,“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谁让我吃他们的,早点起床理所当然。”
68年的晚上,大家没有一点娱乐,李燕妮还挺庆幸的,好在他们来的这个村算是个比较富裕的村,他们已经通电三年了。
如果分到没通电的村子,李燕妮估计得郁闷死,她可不想点煤油灯,看哪里都是黑乎乎的想想就渗人。
虽然现在的灯泡瓦数小的不能再小,但是总比点蜡烛或者油灯强。
李燕妮认命的去洗了碗,呈几何时她这全国有名的服装设计师竟然变成了老妈子,每天给别人做饭洗碗,想想就悲催。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她不想太出力干活就挣不着工分,没工分就换不了粮食,所以对于下地干活和做饭刷碗之间,她果断的选择了做饭。
洗好碗筷,收拾好厨房李燕妮回到房间,她烧了水舒服的泡了一个脚,马娟也端了一盆热水进来,跟燕妮一起坐在小凳子上泡脚。
叶欢看着二人,也端起盆去打了水,三个人泡好脚各自到了洗脚水,李燕妮拿出小薄毯,卷了衣服当枕头她躺在烧的暖和的炕上,舒服的伸了一个懒腰。
做知青的第一天,虽然有太多的不适应,但是乐天派的李燕妮还是很快的沉沉睡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