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的国庆假期里,坐落于C市繁华街区的省博物馆人头攒攒。男女老少、说着各色方言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只为亲眼瞧一瞧最近最热门的馆藏珍宝巡展。
在游客与讲解员组成的一簇簇人群中,一个三人组的小团终于成功突围,来到了一个亮堂的玻璃展柜前。
这是由两名外国游客和一名年轻导游组成的小团。
在周遭喧闹的环境中,刚来博物馆当志愿者没多久的李卿,正用尽生平所学,努力以刚过四级的水平为两名外国游客做着讲解。她是C市某大学的大一新生,此番是和室友一起通过当志愿者来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
今日是国庆假期第一天,来馆的游客实在太多了。精通外语的几位志愿者全被召走带大团去了。这两名特立独行的外国游客申请了讲解,馆里把这个任务分给了李卿。
“This is Han Xiang Bao Zhu(含香宝珠),额,This......”李卿费力在脑海中搜寻着比七大姑八大姨还要陌生的英文单词,望着两名外国游客真诚而又期待的眼神,尴尬地只想逃!
“Oh,Zhu!We Know!Pig!Pig!”两名外国游客手舞足蹈,为双方终于达到交流畅通而欢欣鼓舞。
“No,no,no!此珠非彼猪!”哎哟,李卿急得嘴都要劈叉了。
谁来救救我啊!英语她书写还行,口语简直灾难啊。李卿耳朵绯红。
两名外国游客见还是会错了意,对方又半天憋不出一句,不禁撇撇嘴,干脆自己上前去看。
两人对着展柜下的介绍词相互讨论,嘀嘀咕咕。语速太快,跟在旁边的李卿勉强听懂了几个词。
这颗宝珠在这个展馆里并不起眼,其实却是难得一见的宝物。有光时,它瞧着就是一颗寻常的圆滑矿石。一旦周围环境变黑,它就能华丽转身,释放出华彩星光来。此刻馆内灯光耀眼,若不听讲解或查看介绍,根本不会知道其中妙处。
“Li Qing!”
随意打量着来来往往人群的李卿,突然听到了两个熟悉的音。
那两个外国人在叫她?可他们怎么知道她的名字?她的工作牌只是个惯用的模板,刚作自我介绍时,也用的临时名字。在博物馆,志愿者们相互笑称这是艺名。
李卿认真看过去,那两个外国人还在围着展柜下的介绍词说着什么,他们说的“Li Qing”好像是那上面的字。李卿这下好奇了,她走了过去。
作为一名新人志愿者,她其实对馆藏文物还不太熟悉。
四四方方的白色简介牌上,用黑体标明了展品的名称,旁边是一大段中英双语的介绍。
李卿在培训时,听过关于这个宝珠的介绍。因为它的特点很突出,所以李卿轻易就记得了要介绍给游客听的重点。此刻认真看过去,才发现,大段小字最后一句,写了宝珠主人不详,同时在墓坑发现一女子画像,人物名李卿。画作不甚毁坏,史料查无此人。
竟然这么巧!历史上有人与自己同名吗?那她年方几何,是何身份,是否善终?
李卿只觉一种奇怪的感觉从四肢百骸向她涌来,周围的一切仿佛沙漏般开始掉落,令她生出恍若隔世之感!
“你好!你好!”
两名外国游客的声音传来,李卿瞬间被拉回思绪,终于清醒了过来。她不好意思地朝对方一笑,伸手示意对方继续前往下一处展厅。
好半天,在磕磕绊绊的交流中,李卿终于结束了讲解。前头就是出口了。
和大多数博物馆一样,出口处都是卖纪念品和文创商品的商店。李卿礼貌地送别二人。
突然一阵骨碌碌的声音传来,似有什么东西滚到了李卿的脚边。低头一看,竟是一颗圆滑光润如宝石的珠子。怎么那么眼熟,好像刚才那颗含香宝珠!!
李卿震惊地捡起来,还没等她做什么,那两个回头的外国游客已经叫喊起来。
“Zhu!Pig!”
李卿茫然地望向他们,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突然迸发出万千星光的珠子,瞬间星河运转,时空倒流,李卿只觉一股巨大的撕扯之力将她扯得扭曲变形,如幻影般旋转着朝星光中心涌去,瞬间消失无踪。耳边,只遥远地传来一句尖叫。
“哦买噶!”
另一个时空。
“啊!”梦醒的李卿从床上弹坐起来,摇头四望。古色古香的四方木床、霭白素纱帐。怎么还是这个鬼地方啊!郁闷的李卿又一头栽下去,抱着被子唉声叹气。
望着李卿这个样子,贴身丫鬟绿蕊不禁扶额。半年前,小姐在园子里摔了一跤,晕了几天,醒来后变了好多。虽然人前还是笑不露齿,行不露足,一派淑女典范,关起门来就大大咧咧,还经常说些奇奇怪怪的话,性子开朗了好多。
眼看天光越来越亮,绿蕊顾不得那么多,赶紧上前将床帐抚开,将李卿从被子里拉了起来。
一番梳洗打扮,李卿带着绿蕊出了门。从院子出来后,走过一段弯曲的小路,穿过花园,沿着抄手游廊走了一段路,拐过一个拱门,终于到了正屋。
正屋主人李峪,字怀德,官至本朝六品秘革修撰,专事官府书籍修撰、保管事宜。夫人王氏,正三品翰林学士王沥之次女,育有嫡长子李斌十七岁、嫡次女李嫣十四岁。妾室姚氏,已故,育有庶长女李嘉十五岁,养在老太太罗氏名下。妾室杨氏,育有庶次女李婉十三岁,庶次子李珥六岁。另有一名外室柴光氏,异族女子,育有庶次女李卿十二岁。
李家是书香世家,本朝开国两百多年来,曾出过一位帝师,一位太子少傅,家学深厚,门规森严。曾经的家族学堂,多少世家子弟争相前来求学。后来,家族人才凋零,鲜少学有所成者,门第渐衰,门风渐弱,家族子弟多靠祖荫庇护,不思进取。至本代,当家家主李峪酷爱风雅之事,终日舞文弄墨却无所成,最终不得不靠祖荫谋得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位,令人唏嘘。
李峪的夫人王氏,也是大家出身,其母彭夫人更是已故容郡王之外孙女。当初王家并未看上李家,只是当时容郡王一家涉事,一时间与之有关联之人均受影响。时逢王氏待嫁闺中,为不耽误女儿婚事,王家机缘巧合选中了李家。谁知后来容郡王家族重新上位,但此时婚事已定,王家也无法后悔。未免女儿受委屈,只得准备丰厚的嫁妆,略作宽慰。
王氏心高气傲,本欲高嫁,却阴差阳错嫁到了李家。好在丈夫外貌英俊,为人温和,倒无甚挑剔。哪知没几年,李峪本性暴露,想要纳妾。王氏本是低嫁,如何忍得了这口气。几番争吵无果后,心腹嬷嬷劝说:“大户人家纳妾是常事,只要管家之权牢牢掌握在您手里,那些妾室庶子还不是全凭您拿捏。”
想通之后,王氏先后给丈夫纳了两个妾室,均有所出。后来,李峪南边外派时,机缘巧合救了一个异族美人,养为外室,也就是李卿的生母柴光氏。
时年,异族之人被视为下等野蛮之人,多为世人不耻。但柴光氏生的唇红齿白、纤腰丽影,美艳不可方物,李峪慕其颜色,便抛开世俗,回朝时大胆将其带回皇城养在紫檀巷,一年后生下女儿李卿。后有闲言碎语流进府中,李峪恐事情败露,便很少出现在紫檀巷。
一日李峪到来,见女儿整日跟着巷子里那些穷苦人家的孩童摔泥巴玩弹弓,快三岁了仍未启蒙。到底是自己的亲生血脉,李峪不忍女儿一生就此荒废,犹豫再三,终是大着胆子将李卿及柴光氏带回府中,自是引发了一番波折吵闹。后来李家接受了李卿,条件是柴光氏必须即刻出府,发誓与李家及李卿再无瓜葛。
柴光氏望着年幼的女儿,自知没有能力独自一人照顾其长大,只能含泪离去,从此再无消息。
李峪当时万般不舍,却也不得不任其离开。只是自古男子薄幸情,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李峪继续自己的风雅生活,除了公务便是呼朋唤友,喝酒听曲,鲜少过问后院之事,李卿更是被他抛诸脑后,府中内务全凭王氏处置。
王氏生有嫡子嫡女,加上娘家背景深厚,在府中说一不二,便是丈夫也不能插手。望着流有异族血脉的李卿,王氏没来由气恼,碍着正室面子,虽不至于苛待,却也是不闻不问,还将李卿调至府中最偏僻的小院居住,拨给一个奶母、一个贴身丫鬟,两个看门的老妈子。李卿在府中的生活可想而知,自小也养成了柔弱、胆怯、逆来顺受的性子。就是唯一的奶母也在李卿长至六七岁时,受够了窝囊气,寻条路子另攀高枝去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我竟这样穿越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