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要拿下滁州以后,朱元璋先是派人去打探了滁州目前的情况,然后让徐达等人加紧练兵,同时准备粮草等。
这滁州是元兵的地盘,有元兵正规军驻守,可不像之前这两次,无论是招降驴牌寨还是夜袭横涧山,都是计谋的因素居多,并没有面对面、硬碰硬的直接对打,要拿下滁州显然不同,必须要实打实的打一仗了。
过了些时日,派去滁州的人回来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据说是元兵把滁州城的兵力抽了一半多以上去围剿彭莹玉去了,这彭莹玉也叫彭和尚,早先也和朱元璋一样,为了混口饭吃去当和尚。
他之前是徐寿辉的部下,现在风头正紧,元兵这才决定去围剿他。
朱元璋一听大喜,此时不打还待何时。立即就让徐达、汤和等人去宣布要打滁州,准备拔营起寨。
拔营的消息传到后面大帐时,马秀英正在给周舍和冯文秀讲解书经图说,去年开始马秀英教周舍“认字”以后,就先给她讲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初学的书本。
随着冯文秀的到来,为了兼顾二人,马秀英直接上了难度,从冯文秀的的读书进度来教,谁知道周舍竟然也晃晃悠悠“听得懂”...
不禁让马秀英和冯文秀对她刮目相看,小成玉便在冯文秀身旁打着瞌睡“旁听”...
马秀英立即让她们收了书本,吩咐了春夏与秋菊收拾好包袱,同时让人通知了郭宁莲和冯家奶娘。
由于定下要打滁州也有了些时日,所以大家也都有了心理准备,其实主要是前面两场过于顺利,加上现在有兵有粮,倒也不怎么怕了!
于是在三月底,大军拔营。
这支两万多人的队伍经过一段时间操练,已经初具规模,行军有序,俨然有了些气势。
当然人多了,速度也慢了下来,之前人少骑马速度快,现在才是正常行军的速度,一天也就五十多里路。
横涧山到滁州大概约有二百多里路,照这个速度,也就四天左右就能到滁州城下。
为了防止消息透漏,朱元璋让之前拿下横涧山时有着出色表现的花云带了几百个骑兵先去打先锋,大军在后紧跟着。
周舍和马秀英她们并没有再和朱元璋一起,因为她们这些“妇孺”和辎重粮草在一起被保护了起来。
冯文秀姐弟和奶娘还有小丫鬟和小成玉则被妥善安置在了粮草车上,可比周舍刚开始被按在马背上舒服多了。
本来周舍也已经可以自己单独骑马了,但是为了节省马匹,她还是和马秀英共乘一骑。
周舍第一次体验到真正的行军打仗,心里还是有些激动的。
这种既有些害怕又有些兴奋的心情很复杂,在激动的心情下,四天的路程也很快就过了。
当大军到了滁州城下时,花云已经和元军战上了...
原来是花云带着先锋来到滁州城外没多久,恰好遇见元兵的巡逻兵,其实这元兵有几千人,人数也不少,遇见花云这几百人后也二话不说就开打。
哪晓得花云本就勇猛,而带了这几百人可都是大军里跳的尖子兵。
没打多久,元兵就叫苦不迭...暗想“这位黑将军也太勇猛了,体形高大,面黑如铁,提剑跃马就是一通猛杀...”,元兵大吃不消,连忙撤退。
几千人竟然被花云带着几百人追杀...
朱元璋大军到后就看到这种情况,当下立即随花云杀到了滁州城去。
滁州城内本就没剩下多少士兵,也就意思一下抵抗没多久就投降了,朱元璋并没有死伤多少人就拿下了滁州,比之前预计的好太多了。
等到第二天城内接收妥当,马秀英和周舍她们入城时,城内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
周舍在马上看着路两旁四处紧闭的大门和路上掀翻的农具家伙式儿,还有些远处的哭喊,猜到大军入城肯定是一番抢夺了,就算朱元璋下令不能抢夺百姓,但那些富裕一点的人家肯定是躲不过的。
她心里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兴奋,略微有些沉重,对于一个文明的现代人来说,亲眼见到的这种冲击感还是巨大的。
她默默把头埋进了马秀英怀里,马秀英也是忍着不适,抬手抱住了她的脑袋,只以为她害怕。
这滁州的总管是个从四品的官员,没少捞油水,所以他的住的宅子很是气派。
从官邸后院的入门屏风墙走进来以后,是长长的黑石走道,一旁是放着兵器的空地,一旁是花草奇石围着的荷花池,走了大约几分钟后来到正厅,两旁要过一段拱桥才是各处宅院,大概有十几间。
宅子的后面是厨房,厢房和马厩,地方比之前在濠州时朱元璋住的地方大了十倍都不止。
这宅子理所当然的属于朱元璋了,手下也都在附近围绕着这宅子挑了住处。
在马秀英四处张罗着安置大家时,周舍在这宅子里溜达着四处打量了一遍。
为了稳妥起见,冯氏姐弟以及耿天碧兄妹还是随马秀英她们住在一处,不过现在屋子够多了,也就不用挤在一起。
除了主屋是朱元璋和马秀英的,次屋住了郭宁莲。
其他人都分了住处,春夏和秋菊各住在马秀英旁的厢房。
由于小成玉还小,还是由春夏带着,周舍也分到了自己的一间屋,一直和马秀英与朱元璋挤在一张床的处境终于结束了。
耿天璧自己一间,冯文秀带着丫鬟一间,她弟弟冯诚由奶娘带着住。
就此安顿妥当。
接着几天朱元璋和徐达他们将滁州城防守安置好,让城内百姓恢复了自由,日子慢慢平静了下来。
城里的富商在被洗劫一番后幡然醒悟,各个开始主动来表忠心,朱元璋接受了一波又一波的好意实在是高兴。
有个李姓的富商还献给了朱元璋一个长相出众的妙龄少女...这少女才只有十二岁...朱元璋红着脸收下了,只是不大好意思带回府里,便将她安置在了府外。
周舍终于有了自己的大床,睡得是既放松又安心,终于不用小心翼翼的和朱元璋挤在一个床上了。
马秀英倒是有些不适应,一下子小火炉也没了...当朱元璋再去郭宁莲屋里后,她这屋里显得有些空落落的...好在天暖了。
有天中午,大家正在用午饭时,有人来报告朱元璋说“有对衣衫褴褛的母子说是元帅的亲戚,在门外求见”。
朱元璋一听,当下饭也不吃了让人赶紧带进来,自从打下滁州后,他一直四处打探二哥三哥还有姐姐们的消息,一直也没什么信儿。
当见到大哥的老婆王氏和侄儿朱文正时,他激动的与侄儿抱头痛哭。
这王氏带着儿子朱文正本在濠州乡下相依为命,勉强度日。最近听说朱元璋在滁州当了大官,母子二人才前来投奔,现在见到朱元璋果然大不同了,顿时都觉得有了依靠,二人是喜极而泣。
周舍看这王氏虽然是朱元璋的嫂子,却比朱元璋大了二十多岁,可以说是朱元璋的妈都不差,这朱文正虽然是朱元璋的侄子,但已经十八了,五大三粗,浓眉大眼的。
他也才比朱元璋小八岁,比马秀英小不了了几岁。
一番相认和介绍以后,马秀英赶紧让人带着他们去洗漱一番出来一起用饭。
朱文正换下破破烂烂的衣服后,坐在朱元璋身旁大口吃着饼和肉,朱元璋看着他狼吞虎咽吃了三张大饼后又是一番心酸,问了王氏自己哥哥姐姐的消息也是不知。
马秀英将他们母子安顿在了耿天璧的旁边两间屋子住下了。
每日同大家一起用饭,对于朱文正母子,周舍礼节有到,毕竟人家是亲侄儿,和自己这个捡来的不一样,还是恭敬一点好。
就这样没过几天又有人找来了,这次是朱元璋的姐夫带着他外甥儿来了。
他姐夫名叫李贞,外甥儿叫李文忠,今年十五。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朱元璋哥哥姐姐们已经全都饿死了的消息...
他们也是听说了朱元璋在滁州领兵才前来的。
朱元璋好一通难过,本来以为自己现在终于有点出息了,把哥哥姐姐们都接来自己身边,不用挨饿了,结果竟然没一个还活着的。
他看着自己的侄儿和外甥,自己也没了亲人了,略微想了一下便决定把他们也收作义子,自己也算多了两个至亲。
朱文正就不用说了,本来就是朱家的,让李文忠直接改名叫朱文忠。按先后的话,周舍是朱元璋第一个养子,是老大,但是周舍年龄小啊。
朱文正和朱文忠虽然是后来的,但是却是年长。朱元璋也不知道咋给他们排大小了,干脆直接叫名字就好。
这“长幼嫡庶”有点乱..不过除了周舍外,其他人按照先来后到,年龄大小倒是刚好顺着捋的。
这朱文忠小名叫保儿,虽然比朱文正年纪小些,却是更懂礼貌,举止有礼,进退有度,明显家教要比朱文正好得多。
相比朱文忠的小名,朱文正的小名让周舍当时笑的差点喷饭...连冯文秀都捂嘴轻笑不已,更别提小成玉他们了。
哈...朱文正小名,驴儿...
因为侄子和外甥儿的到来,府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也不少了,朱元璋请了专门的教书先生教他们读书习字,还让身边的武将教他们武艺和兵法。
因为冯文秀和周舍比朱文正和朱文忠他们早读了书,她俩还是上午跟着马秀英读书,而朱文正和朱文忠以及耿天璧、耿成玉这几个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成了“同班同学”...
下午的练武和兵法冯文秀和小成玉不用参加,是专门针对周舍,耿天璧和朱文正、朱文忠的。
这个不用分了,周舍虽然早些时日操练,但是“年龄小”,他们毕竟年长不少,上手当然快些。
日子过得也挺快,在随后不久,宅子里来了个书生...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