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三花镇
早前和李二狗商量的那些话,福芝在晚饭时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回来。
她盘算得很周全:早晚可以跟着李婶子的驴车上下学,束脩和纸笔钱都从家里出——她偷偷摸过小娘的钱匣子,里面的银钱至少够楠哥儿读上一两年书。
等读了书,学了写字,不说去考状元,能在镇上当个文书账房,也比一家人在地里刨食强得多。
是以,福芝以为这是一件众人都会满意的事情。
但她话说完,林奶奶摇了摇头:“不读,咱们不去花那个冤枉钱啊。”
福芝愣住了。她想过爹会心疼钱,小娘会舍不得楠哥儿吃苦,却没想到第一个反对的竟是平日里最寡言的奶奶。
“奶,”福芝凑过去给老人顺气,”你别担心,等楠哥儿学成,找到个账房的活计,咱家也能像李婶子家那样,养些鸡鸭往酒楼送,不比在地里刨食强?”
林奶奶眼神躲闪,但还是没有松口:
“不学,咱们一家都是泥腿子,学那等东西干啥,白瞎了钱。楠哥儿,有这钱,奶去集上给你买糖人儿不好吗?那可是饴糖做的,可甜可甜了。”
里屋门帘一响。
林山端着铜盆出来,他刚给王金花擦过脸,巾子往架上一搭,哗啦泼掉洗脸水,劝道:
“娘,认字总是好的。”
看到林山,林奶奶心情更是不妙:“学什么!在村里安安分分过日子不好吗,非要出去走动,万一遇到……到处冲撞了什么,那可咋好?”
福芝抿了抿嘴。奶奶话里藏着话,她心里明镜似的,但现在不是刨根问底的时候。
“奶,爹,这事儿终归得看楠哥儿自己的意思。只要他愿意读,我就是去码头扛大包,也定要供他上学。”
福芝话说的如此坚定,两个长辈倒是有些挂不住,这本就是林山的责任,他看了一眼林奶奶,最终还是拦下了对方的反驳。
他转头又望向儿子:“楠哥儿,你……你自己是咋想的?”
林楠站在堂屋里,只觉得四面八方的目光都压在他身上。
奶奶在一旁又是哄又是吓唬,姐姐抱着手臂不吭声,爹沉默地看着,脸上却有些为难。
林楠思来想去,目光在家人脸上转了一圈,最后落在姐姐身上。
“姐,就当是我向你借的钱吧!”林楠年纪虽小,很多事情却看得比家人更远,他笃定地继续道:
“等往后,不论读不读得出来,我都一定想办法把钱还给你,但这书,我真的想去读。”
福芝露出灿烂的笑容,大衡朝男女大防越发严重,不像前朝那样有女书院。即便是贵族家的小姐,也进不去书院,除了家中人教导外,只有请女夫子这种办法。
正因如此,福芝的娘是个“读过书”的大家闺秀这样的事情,才会让村里人那般惊讶,即便她娘已经过世这么久,偶尔还是会念叨几句。
福芝何尝不想像娘亲那样?只是家里哪有这个闲钱请先生。所以如今楠哥儿能进学堂,她是为他也高兴。
“好小子!”她重重点头:“像是个男子汉!等下个月,咱们就去私塾报道。”
林奶奶还想阻拦,林山叹了口气:“娘,孩子们有这份心是好事,他们人生地不熟的,又能冲撞着谁呢。再说……”
“楠哥儿这身子骨,识了字将来好歹不用卖苦力,您说是不是?”
林奶奶张了张嘴,终究没再说什么。
林山又将粗糙的大手按在福芝的头上,不客气的揉搓两下,声音温和却坚定:“钱的事你们别操心。今年冬天猎的皮子我都鞣好了,过两天赶集卖了,正好够楠哥儿的束脩。
福芝也别想着去扛活,这些本该是爹娘操持的。”
福芝抿嘴一笑,脆生生地应了句是。
*
俗话说好事成双,第二日晌午,宋大夫就推着个吱呀作响的板车进了院门。车上两个大药篓歪歪斜斜的,压出深深的车辙印。
“宋大夫,您怎么来了?”福芝忙接过他摇摇欲坠的板车。
宋清辉喘着粗气:“这是上回崔家送的药材,被雪水泡过,我后来又重新炮制了。药效虽不及新采的,但对楠哥儿的病症正合适。”
“左右崔家也是跟你有些关系,就给你送来了。”
福芝眼睛一亮,袖子往上一撸,一手提一篮,就把两个药篓提溜下来。
宋清辉看得有些惊讶,这两篓药材他称过,少说也有一石重,他推着都费劲,这丫头拎着却像拎两捆稻草似的。
宋清辉没忍住,问:“福姐儿,不沉吗?”
林福芝拍拍手上的灰,笑道:“这算啥,您忘啦,地动那会儿,我一手一个大小伙子,从雪堆里刨出来都不带喘的!”
她玩笑道:“要是多几只手,估计三四个也扛得起来……”
宋清辉咳嗽了两声,试探问:“福姐儿啊,你这把力气就使在田地里,岂不是有些浪费了?”
林福芝挠挠头:“这大冬天的,地里也没活计啊?”
宋清辉也不再委婉,直说:“我是想请你去我三花镇的药铺当药童。主要就是帮着来回运送药材,一个月大概跑个十来趟……”
“包你吃,每月再给一吊钱,你看咋样?”
福芝眼睛瞪得溜圆。每月一吊钱!爹起早贪黑打猎砍柴,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十吊钱。
最关键的是,宋大夫还管饭!
福芝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我挺能吃的,别给您吃垮了……”
宋清辉笑了笑,这姑娘淳朴又诚实,他看着总有些好感,如今铺子上缺人,若是能帮她些也算好事一桩:“那不成问题,运送药材本也是一件苦差事,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
福芝乐得见牙不见眼,用力点点头:“成!”
宋大夫却有些担忧。虽说农家孩子早当家,十三岁的丫头给家里帮工也是常事,可林家待这姐弟俩向来娇惯。楠哥儿体弱自不必说,就是福姐儿,平日里也鲜少让她干重活。
宋清辉又问:“你爹和小娘,能同意吗?”
福芝思索一番,最后还是点点头:“您保准放心就是,我总有办法说服他们的!”
*
腊月初一,三花镇上的杏林春药铺门口。
那天过后,福芝回家软磨硬泡,又是撒娇又是保证,最后说跟着宋大夫学会了本事,往后也能算的上是小大夫了!
小娘听得直抹眼泪,爹蹲在门槛上闷头抽烟,奶奶摸着她的头发叹气,到底还是答应了。
于是到两人约好这日,天刚蒙蒙亮,福芝便到了门口候着。
这“杏林春”的铺名取得巧,或许也是因此,宋清辉才会常常去杏花村帮村人看病。
如今地动过后,三花镇和村里都多了不少病患,宋清辉一个人两头跑,实在忙不过来,这才想着找个帮手。
从杏花村到镇上,走路得三个多时辰。今日正赶上楠哥儿去私塾,福芝便搭了李婶子的驴车。
她特意换上一件半旧的蓝布袄子,两条麻花辫上扎着小娘新做的红头绳,衬得小脸愈发精神。
那双眸子明亮黝黑,未语先带三分笑,任谁见了都要夸一句:
好个伶俐的丫头!
“宋大夫!现在要做些啥!”福芝还从挎包里翻出一张围腰布,规规整整地给自己穿上。
宋清辉并无子女,但每次看到福芝眉开眼笑的模样,不知为恶化,总是有种作为长辈的暖意。
于是眼下也先说:“不急,早饭要紧,空着肚子可干不了活计。”
“等吃完饭,我再细细给你讲些药铺的事情。”
福芝白捡一顿饭,高兴还来不及,当下脆生生地应了。
两人也不讲究,在药铺旁的小馄饨摊子上便呼噜噜吃了起来。
福芝收着劲儿,怕第一天吃多了宋大夫不乐意,便囫囵吞下两碗馄饨就完事儿。
饭后宋大夫交代完药铺的活计,今日主要就是傍晚时分帮着把药材运回村里。
福芝手脚麻利,不一会儿就把要带的药材都装好了车。
见时候还早,宋大夫也不拘着她,挥挥手:“出去转转吧,小心别走远了,申时记得回来就成!”
福芝一听,立刻来了精神。
她惦记着楠哥儿头一天上学,正好趁这空当去私塾瞧瞧。
这么想着,脚下已经迈开步子往学堂方向去了。
*
三花镇,私塾。
林楠和福芝一样,也是跟着李婶子的驴车过来。
娘这几日胎动得厉害,爹得在家照看。奶奶原说要陪着来,可楠哥儿想着万一小娘要生,家里不能没人,硬是没让奶奶跟着。
毕竟之前二狗哥帮他打过招呼,送上束脩又有多难?
林楠低头整了整身上的月白衫子,这是姐姐的旧衣裳改的。
虽有些褪色,可到底是缎子料,软滑滑的,是他最体面的一身行头了。平日里,只有大年初一拜年时才舍得往身上套。
林楠深吸一口气,跟在李二狗身后一同进了门。
这私塾原是马秀才的宅子改的,地方不大,站在门槛上一眼就能看个遍。
堂屋里整齐地摆着十来张书案,南北都开着门。穿过堂屋是个小院,当间儿栽着棵老桃树,左边厢房就是先生歇息的地方。
他们二人来的最早,如今私塾中还没有坐人,李二狗上前敲了敲先生的房门,恭恭敬敬道:“学生李守,请见先生。”
门房打开,马秀才踱步出来,山羊胡子修得齐整,头巾裹得一丝不苟,手里攥着本卷了边的书册。
林楠悄悄抽了抽鼻子,先生身上隐约飘来一股子陈墨混着汗酸的气味,想来是冬日里沐浴不便的缘故。
李二狗暗中拍了拍林楠的背,他下意识往前一步,照着先前练习的样子,结结实实地行了个拜师礼:“学生是林楠,求先生教导!”
马文峰瞥了一眼林楠,慢悠悠走到上首坐下。
林楠看看李二狗,从怀里掏出束脩银子,又从背包中翻出爹特意留下的一块油光水滑的兔绒,一并送了上去。
“这是学生的束脩,请先生笑纳。”
马文峰略微一看,点了点头,将桌上的茶盏往前一推。
李二狗一看便知,忙暗中小声道:“去,泡杯茶来。”
林楠手忙脚乱地沏好茶,滚烫的杯壁烫得他指尖发红,却还是稳稳捧着,躬身递到先生跟前。马秀才这才搁下书卷,接过茶盏抿了一口。
“既入我门,当守规矩。一不准惹是生非,二不准懈怠学业。我不指望你们成圣成贤,但求识得几个字,将来谋生容易些。”
说着又打量林楠一眼:“你这名字倒不错,楠木生于幽谷,最是经得起风霜。望你人如其名。”顿了顿,“休沐的规矩,李守可与你说了?”
林楠忙点头:“回先生,五日一休,逢初一十五另歇。”
马秀才颔首,起身掸了掸衣襟:“你们且在此熟悉,我去备课。缺什么笔墨纸砚,李守就带着他去隔壁铺子里看看吧。”
林楠坐到李二狗身边,不,现在或许要叫李守师兄了。
“二狗哥,我今儿才知道你大名叫这个。”
李守有些得意,点点头:“上回拜师时先生给取的,这叫,这叫守分……”他挠挠头,一时想不起后半句。
“守分安常。”门口传来清朗的声音。
李守一拍大腿:“对对!就是这个,先生说让我能守住本分就行了。”
林楠抬头望去,只见一个高挑少年立在门边。
天生微卷的头发衬着晒得微黑的脸庞,虽只比他们大五六岁模样,却透着一股子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竟是地动那日在村里见过的游奇水!
新地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三花镇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