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珩写的第一本剧情是俗套的,尺度有些大的灵异爱情故事,话本反响不错,拿到10两分红,他的受众群体就是读书人,很喜欢这种获得爱情和仕途双丰收的话本。
这一本有思路,新编一段剧情,华珩还算满意,“王掌柜应该会喜欢。”
华珩满足给新生儿读完《三字经》,出门去书铺送话本,如他所料,掌柜看到只说,“现在柳澄先生大火,好多人都来打听,我可不会吐露半点消息。”
“谢掌柜关照。”
“关照好说,就是下一本,我们进屋边喝茶边聊聊。”
另一边的明德坊里,尘和尚顶着烈日走进来明德坊,想讨口水喝,此时是最热的时候,巷子里连贪玩的小孩都没有。
走进巷子里,只有一家微开着门,只有一个小孩和一个摇篮,“好厚的书,好小的孩子。”
尘惊讶,却从她不经意抬起来眉眼里看到重病,但除此之外都看不透。
华鸿月看到一个和尚驻足,拿这个碗,可能是要化斋,她走到门前,“何事?”
“小施主,贫僧讨口水喝。”
“稍等。”
华鸿月拿着和尚的水进厅堂,装满茶壶里的水,“漾漾,这是?”
“有个和尚讨水喝。”
“小姐,我来吧。”兰儿道。
“没事,你们接着绣。”
华鸿月端着碗出来,和尚在墙下站着闭目捻珠,开口提醒,“和尚,喝水。”
这个孩子真特别,眸子漆黑深不见底,沉静无波澜。
他接过碗,没有铺垫,直接点明,“孩子,你病,命不久矣。”
“嗯。”
“不会,吴大夫说控制住。”崔茵娘声音传来,她刚好回家。
确实只是暂时的,华鸿月自己能感受到,严重的发病少,但晚上头隐隐作痛的时间却多,这些吴大夫都不知道,华鸿月当然不会说出来,这也是她希望出去看看的原因。
崔茵娘正好回来,面色难看极,看在出家人的面子上忍住没有骂人,“施主,出家人不打诳语,小女情况非药所能及。”
“不过,并非没有方法。”这样说是还这碗水的因果。
崔茵娘完全被说懵,反应过来着急的问,“大师,如何是好?请佛祖明示。”
“娘。”华鸿月无奈,她娘不敢听得到别人这么说,不管真的假的她都不愿意放过。
和尚点点头,又摇摇头,“无药可医,但有法可循。”
“大师,何法?”
“东方或有一线生机。”说完,喝口水,然后转身离开,“大师,留步。”
任凭崔茵娘如何叫,和尚不作停留,慢悠悠走出巷口。
见大师不理会,“东方?”“大师说的是东方吧!”竹儿、兰儿狠狠点头,“是的。”她也听的真切。
崔茵娘下意识的往屋里走,嘴里不停说着,“东方是哪里?”
无人在意轻轻叫“娘”的华鸿月,她不在说话,因为她多活一世,有些事更是无法再想从前笃定。
“大师怎么不说明白!”崔茵娘眉头紧促,无心绣花。
“夫人,待会问问老爷,老爷见识多,肯定知道。”
“对对对,去看看老爷回来吗?”
竹儿望着巷子尽头空无一人,满眼失望,赶快回去告诉崔茵娘,“夫人,老爷尚未回来。”
崔茵娘看眼外面天色,“应该快回来,“隔一会去看看,老爷回来,告诉他先别去书房,直接过来。”
“是,夫人。”竹儿自当尽心。
谁知,等到申时(15:00-17:00),华珩还没回来,崔茵娘饭都无心吃,华鸿月不想她抱太大希望,道, “娘,多吃一点,那和尚随口一说,当不得真。”
“漾漾,娘总觉得的这次有戏。”
华鸿月忍住只在心里道,“您每次都这么说。”
看着崔茵娘殷切的眼神,她忽然不忍心打破她,“竹儿,撤吧,等夫人饿,再热给她吃。”
“小姐,放心,交给我。”
看来没个结果她娘不会放弃,希望父亲是个着调的,他专注儒学,素来不相信佛教这些东西。
华鸿月边想着刚回到房间,头痛发作,吃药才慢慢平静下来,这一段时间,书法小有所成,继续摹写《道德经》,桌案旁错落堆叠着已经写完的宣纸,房间这一角,和其他粉色内饰截然不同,却也因为小主人的专心而显得格外一致和谐。
借着日光,看见竹儿又开始重复,一刻钟去门口次,华鸿月无奈叹气。放下木窗,点起灯,不被外界干扰。
在不知道跑多少回后,差不多酉时,竹儿都想着要不要去找,说实话,她比任何人都着急,遇到这样懂事、好照顾的小主子三生有幸,她不能想象没有小主子这个家会怎么样。
兰儿出来倒水,碰到竹儿也很关心,“老爷还没回来。”
“没有!我再去看看,不行我就去找。”
未见任何身影,竹儿刚决心去找,华珩终于走进巷子,看见他和邻居打招呼,等不及他走到家门口,跑上前催促,“老爷,夫人有急事找。”
华珩看着丫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脸急切,“什么事,这么急?”
竹儿看看周围,欲言又止,“急事,这里不方便说,您去找夫人就知道。”
华珩带着疑惑和好奇,加快回家的步子。
崔茵娘焦急的等待,殷切的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急切。
“娘子,什么事?”看见华珩出现在屋里,不禁有些责备,“大事,怎么才回来。”
华珩赶紧解释,“崔掌柜非要留,就吃个便饭,什么事都不怕,有我呢。”
崔茵娘满意他的态度,“好事,晌午那会,来个和尚讨水喝,漾漾给他一碗水,那和尚说,漾漾的病在东方能治。”
“东方?”
“真的”华珩惊讶,他十分清楚女儿的病的非药物能完全根治,来兴趣。华鸿月如果在这里定要说上一句,“父亲什么时候信佛了!”
崔茵娘点头,“我,竹儿,兰儿,漾漾,我们都在场,都听到。”
“东方”华珩思索着这两个字,“大师没说是方向,还是地名,还是医馆名?”
崔茵娘叹气,“再问他就不说话,这不着急等你回来商量呢吗?”
华珩正襟危坐,“娘子,你再重复一下大多是的原话,我想想。”
崔茵娘边回想边说,“东方......或......”“有一线生机。”
“对,大师原话是东方或有一线生机。”
“夫君,你说这是何意?”
华珩说,“地方志里没有东方这个地名,怕不是地方,如果是药铺大都是有可能,一般都是说大夫,东方作为姓氏倒是有可能。”
崔茵娘在傍边补充,大师还说一句,“夫君,无药可医,但有法可循,大夫还说这句话,怕不是人名。”
华珩忽然站起来,“娘子,东方,是方位,枝阳不就在长安东方吗?”
崔茵娘大喜,“对对对,我怎么没想到。”
华珩却有疑惑,“娘子,大师如此说没错,但......还是......”
崔茵娘点头,“夫君,我懂你的意思,但我们必须试试,漾漾还这么小。”
华珩还算冷静的说,“我们还需仔细计量。”
崔茵娘不赞同,“也没啥计量的,我们尽快回老家。”
“你真的做好准备?枝阳没长安城好。”
“要我说,那里到没有长安城好,娘常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不怕,再说为漾漾,我什么都能忍。”
华珩看她郑重的表情,“也不用忍,虽然住一起,但爹和娘不管我们小家,初一十五聚一起吃个饭就好,家里还是你做主。”
崔茵娘才不信,“你不懂,我懂,后宅的事,我应付得来。”
“听你说过家里的情况,不过,竹儿和兰儿我要带着。”华父虽说是里长,有些权势,但一直在村子里住,不兴奴婢这一类,家里是没有的。
“当然,是你的丫头,你说算。我们回去住在县城里,和现在一样。”
华鸿月不知道,他父母变化如此之快。自己说好几次都没同意的事,一个和尚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改变他们。
话说两头,张四丫跟着兰儿姐走进华鸿月房间,虽说一个月见一两次,但她面对华漾漾还是有些紧张,看着她满满当当的书架,更是连呼吸都轻很多。
张四丫带着这个月的利润来分账,她扭扭歪歪的字写在粗糙的宣纸上,保存的格外用心,华鸿月在她每念出一天的盈利就在心里计算好钱数,张四丫报的总数无误。
以前是二八分账,在华鸿月的坚持下,现在是三七分账,别小看这一份,足够张家上下为之宁愿不睡觉。
张四丫有些犹豫,迟迟不愿离开,深吸一口气,不好意思的提起坛子,有些别扭,“我听......兰儿姐说你苦夏”
“漾漾,这......是我自己腌的酸萝卜,很很很干净的。”
酸萝卜,华鸿月没吃过,她顿时好奇起来,对于华鸿月来说,最大的兴趣就是看书、吃饭和睡觉。
“亲手做。”三个字透着好吃的意思,华鸿月说,“我很喜欢,谢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