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大学生在唐朝创业成功 > 第14章 第十四章——古代银行

第14章 第十四章——古代银行

东西两市过午才开坊门,月上中天时方鸣鼓歇业。既然不必赶时间,又无人催促起床上班,杜瑾决定好好享受自穿来后近十载的第一个懒觉。

张家宅院落在保宁坊,地理位置临近城门,城外乡镇来的走商贩子良多。阿兄不过小小禁卫,如今年头好无甚战事,武将俸禄自然不高,家中小郎也已进学,每月束脩不少,故而阿嫂借着前头小铺经营些早点买卖,因其用料新鲜,分量也足,于坊内很有些流量。小食店非常符合坊内做些小生意贴补家用的人家,铺子里不过四五匹半新不旧的桌案,若是天气晴好,便在门口支起雨棚高桌,阿嫂为人热情,馄饨肉馅调和的很有风味,故而生意颇为不错。

睡到辰正才起的杜瑾有幸品尝了一大碗,羊肉馅小馄饨,大葱斩得极细;羊汤底子该是以骨头熬制,加了足量安息茴香祛除腥膻,别说自家手擀鸡蛋白面,便是煮鞋垫子都好吃。捞完馄饨,杜瑾将胡饼掰得细碎泡进汤里,自创了一碗泡馍,配上酥脆撒子,吃得肚子滚圆。

虽说认了干亲,杜瑾到底是娇客,张家人自是不敢差使人干活,听其说起想要外出游赏,也只叮嘱几句注意安全提防扒手便将人放了出去。张小郎君尚未放寒假,一早便进了学署,杜瑾本想带着小姑娘一起,可惜两人还未混熟,拐带不成功,只得独自外出,心下叹息一声,还是回来时再带礼物罢。

既出了安福门,杜瑾不再是人形毒药探测器,心神松散下来一时竟有些不适应,轿子行至东市坊门还有些恍惚,直到付过轿夫银钱,周遭市井喧闹一股脑钻进双耳,才将其神思拉扯回转。

饶是杜瑾早已知晓东西两市算的上长安这座明珠上最闪耀的两朵光点,可如今贴身实际逛了起来才知道万邦来朝是如何光景。演着把戏的胡人或金刚奴,又或是有名酒肆里随着丝竹弦乐翩然起舞的新罗婢,虽说前朝很是动乱了一把,然眼下总体来说算缓了口气。只是如何庞大的王朝巨物,也终究赛不过滚滚历史洪流!

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自己既然夹杂在这兴亡之间,手握预言家身份牌,不必担忧亡国战乱,那自然只能是学着太白兄人生得意须尽欢,杜瑾收回小脑袋里的课本书,学着半大的孩童抛着钱袋子看把戏买糖人,报复性游商玩耍。一路走走看看,哪里热闹往哪钻,满心新奇体验的杜瑾早将内造司忘到九霄云外。

第一次逛街不识路,好在抹得开面子,边走边问,到底让杜瑾摸到了门楼。内造司营收乃是皇家私库,四舍五入便是小李头的私房钱,除此外也有宫内采办之责,许多退休的嬷嬷内侍,或是往宫外家人寄钱的,泰半借此地转圜,也算半个小银行。

杜瑾进门时铺中只几个小伙计,面上无须音量尖细柔婉,该是宫内外派的小黄门。

“请女郎入内宽坐,待某先通报大人,稍等稍等。”

生意人总是难缠,杜瑾此遭不为买卖,故而一进门便直奔柜台出示钮印,果然,记账的小黄门立时恭敬起来,忙不迭将人引至内室,又奉上糕饼热饮,匆忙往上司歇处走去。

不过一盏茶功夫,门外便传来道不急不徐脚步声,门扉未掩上,来人身着绯衣羊皮皂靴,步履不停大踏步进门。内造司掌管内宫采买消息传递,掌事算半个皇帝话语人,身份自然有些贵重威仪。杜瑾见着来人连忙起身行礼,标准内廷宫人样式。

“大人元正安康,未递上拜帖莽撞拜见实在冒昧,还望大人海涵。”

言语恭敬礼数十足,倒不是杜瑾卑微,这不到底家当还在人家手里,实在得罪不起啊。好在,这位掌事大人性情随和,颔首受礼后面带笑意,亲自将人扶起。

“不必多礼,女郎可是御前典膳杜氏,听说你有一钮印,可否出示验看。”

钮印便是张内侍所给那枚,为躲避禁卫搜查,特意托其内侄代为交付的。听到这话杜瑾半点不犹豫,从怀中摸出双手递给对方细观。只见对方也从袖袋中掏出个相同模样钮印,两片合作一枚,蘸上印泥盖上桌案上放置的笺纸,正是御图官印样式,只为避讳少些笔划。见钮印正确无误,掌事大人欣慰颔首,起身带着杜瑾朝后院库房走去。

存银库房大约在宅院最深处,两人沿着避雨连廊一路行去,杜瑾目不转睛悄悄观察,所有屋舍皆上着大铜锁。

饶是杜瑾再谨慎,这位掌事大人好似后背多生了对眼珠子,心中正百转千回时忽然被发现,“可是好奇,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官造处出来的瓷器锡金,也有琉球倭国等地舶来货,典膳那改制的冰鉴盒子,夏日时卖得极好,若日后还有好东西可还得想着咱家。”

难怪出宫时小李头赐银子那般慷慨,原来背后有这么大生意撑着,杜瑾口头不断应和,心中却不断吐槽。两人行了半盏茶功夫直至最里一间小屋室才停下步子。房间瞧着比前头大间小了至少一半有余,锁头却挂了三把,掌事大人一一解锁,屋内竟是完全封闭,一点天光不见。门扉完全推开,借着日光打量,房间内并无半点装饰,沿着墙体打满柜子,便是中药铺子那种抽屉锁柜,一格格标上数字记号扣上小锁的。

杜瑾跟着进入室内,瞧着掌事大人打开地字号柜三层前六格锁柜时有些惊讶,我咋不知道自己这么有钱的嘛?

“一号柜乃贮藏金珠宝器,二号所藏白银百两,后头便是绸缎绢帛,你且一一验看,想想支取些什么物件。”

掌事大人贴心递了烛火,杜瑾就着光亮一格格翻查,心下一片茫然。白银锞子倒是不陌生,月例俸禄加上贵人赏赐确有百两之数,只是那金珠子首饰之物比之出宫打点包袱时竟生生多出一倍之数!

想到钱帛来处,杜瑾心中不禁一阵酸涩,师傅是多怕自己过得不好,竟将经年身家泰半添置了进来。吸了吸鼻子压下哽咽,杜瑾略作思索,还是决意向这位掌管内造司的大人请求意见:“儿旧未踏足京都,城内物价一无所知,还望大人教我。”

“这倒是,典膳适才出宫,许多行情还未见过,依某拙见,若无买屋置地之意,这些钱帛还是存着更好;若典膳手中缺用,某也可代为折算寻常铜钱,内宫倾压金银锞子比市银好些,一两银可折铜钱一贯半,寻常市银折一千二罢了。”

杜瑾只知金银铜折换确实并非只以十倍千倍计,与国情购买力息息相关,只是没想到银子与银子间还有区别,心中略思索片刻便拿定主意:“旁的且先请大人代为存守,今日便支取市银二十两,铜钱十五贯即可。”

交割清楚银钱,掌事将新出炉的财物清单交给杜瑾落印,一式两份各自保存,钱柜重新落锁,因着杜瑾还要采买物件,银钱携带不便,两人便约好临走时再拿取。

按杜瑾的理解,要是东市算长安城cpb,那西市则是大型批发部。并不是说西市所售卖货品低劣,只是更下里巴人,与小民生活更为贴近。毕竟那布料胡毯,香料米粮,可比坊内价格便宜不少,质量也更好。张家店铺所用之物都是阿兄于西市相熟掌柜处订购,听说能省不少银钱。

杜瑾早间给张家阿嫂帮厨时大略问过,城内物价并不算贵,普通的三口之家一年家用约莫十贯钱,但若是家中儿郎已开蒙求学的,那却远不止这个数,莫说笔墨纸砚这些消耗品,便是每月交予书塾的束脩,便没有低于两千钱的。

张家阿兄一小小禁卫曹参,月俸不过万钱,扣去上下应酬年结走礼,其实根本余不了多少,说整个张家里外靠阿嫂撑着也不为过。不过阿兄顾家,儿女懂事,日子总体来说还是很和美滴。

头一次悠然踱步,杜瑾不紧不慢,见着新奇铺子便要走进去瞧一瞧,深谙逛街真理,还别说,临近年关的,许多店铺倒是不少新品发售。才验看完自己私库的小富婆瑾不愿错过,各式各样添置了许多;什么时兴宫花上好墨块,更是在金银楼定下把小银锁。蒙人庇佑,总该有所回报才是。

寒冬时节天光落黑得早,等到杜瑾乘坐骡车再次返回张家时,一改来时孑然姿态,如打了胜仗的嫖骑将军满载而归,财力雄厚羡煞旁人。当然,若要论起今日最大收获,倒不是这些子黄白之物,而是自告奋勇替自己暖被窝的小姑娘。

看着被窝里冒出的毛脑袋,杜瑾不禁有些好笑,不过一盒百香园甜糕,何至于此。果然,女孩得富养这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为着便宜小侄女将来别被哪家黄毛小子勾走,明日很该露两手,让小朋友看看什么叫糖果。

心内主意大定,杜瑾看着笑意盈盈的童稚小脸,实在没忍住上手拢住狠狠搓两下。

“大灰狼吃小孩啦!”

创作不易,求收藏[爆哭]求收藏[爆哭]求收藏[爆哭]

小知识1:历史上最早的纸币——最开始是北宋初期,由于铜钱太重不易携带,民间百姓所创造的信用凭证,也就是“交子”;大约在宋真宗年间被当时朝廷重视发展,直到宋仁宗年间时交子由官方发行,后来更发展出各种钱行所发银票等大家熟知的称呼。参考神仙姐姐电视剧中那张被书本压住未被发现,导致第一次酒肆倒闭,对应的历史背景便是宋真宗年间,也就是十世纪初期。

小知识2:虽然1金=10银;1银=1k铜钱(一贯钱),但实际上各个时期兑换比例是有区别的,以本文为例,安史之乱前由于国力强盛粮食产量丰富,钱币购买力较强,且新钱杂质较少,所以比例与官方比例差不多;但安史乱后,国力由盛转衰,一两银子大约可兑一千五百枚铜钱。而到南宋乱局时,达到1:4甚至之上兑换。当然,银票兑换现银也是如此,一张面值百两的银票,并不能兑换出一百两真实的白银,这就是古代金融危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十四章——古代银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难渡

穿书假千金作威作福

小船三年又三年

至死靡他

北城夜未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