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元年·暗流初涌
元德十三年秋,霜降未至,大晏王朝的天却骤然塌了一角。
晏京,皇城,太极殿
勤勉了半生的皇帝李宗元,未能等到他御案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章批阅完毕,便猝然倒在了象征着天下权柄的龙案之前。他非开疆拓土的雄主,亦非昏聩亡国之君,在位十余载,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以其并不显赫却足够坚韧的臂膀,维系着帝国微妙的平衡。他的离去,无声却致命,如同抽掉了支撑宏伟殿宇最核心的那根梁柱,华丽的琉璃瓦下,裂痕瞬间蔓延,令人窒息的尘埃弥漫在帝都上空。
仓促间,二十七岁的太子李晟被迫接过这沉甸甸、亦是滚烫的山河。父皇未曾给他足够的时间去经营属于自己的势力,留下的只是一个表面光鲜、内里却已开始松动的庞大帝国。权臣的审视,边境不时传来的急报,以及潜藏在宫闱深处的暗影,一切都化作无形的重压,落在这位年轻天子的肩头。为涤荡旧日晦暗,宣告新时代的到来,他改元“永和”,渴望以此年号平息内外纷扰,开创一个长久和睦的太平盛世。然而,“永和”的愿景之下,是远比先帝时期更为汹涌的暗流。
派系林立,棋局已布
先帝在时,长公主李祯便已非安于享乐的皇室女流。她凭借其独特的身份与敏锐,抑或是贪婪的政治嗅觉,早在朝堂之中编织了一张属于自己的权力网络。如今新帝初立,根基未稳,她的野心如同蛰伏已久的藤蔓,开始更肆无忌惮地蔓延。
朝堂之上,势力大致三分:
·皇权守旧派:此派多以李氏宗亲、与皇室绑定极深的勋贵及部分坚定维护嫡统的文臣为核心。他们信奉皇权至高无上,竭力辅佐新帝李晟与太子李弘,稳固李姓江山。他们是帝国传统的捍卫者,亦是新帝在风雨飘摇中最可依赖的基本盘。镇国将军傅廿辉,其立场亦隐约倾向于此。
·中立务实派:此派则多为通过科举晋身的官员及部分看重实务的干吏。他们或许出身寒门,或许理念不同,但其共同点在于,所效忠的并非某一位具体的帝王,而是头顶的“天道”与脚下的“黎民”。丞相墨圭贤,虽性情古板倔强,时常语出伤人,但其心中秤杆,一端是墨家安危,另一端便是这天下百姓与王朝法统,在此新旧交替之际,其态度显得尤为关键而暧昧。他们如同墙头之草,随风而动,而这“风”向,取决于谁能真正带来朝局的稳定与天下的安宁。
·长公主派系:此派系乃长公主李祯多年苦心经营所致,聚集了众多渴望从龙之功、或因利益捆绑而依附于她的官员。他们或为攫取更多权柄,或为谋求家族富贵,甘为前驱。长公主之子李疆,其父为长公主第一任驸马,因醉酒失足落水而亡,新帝登基后,李疆凭借其身份特殊,已成为此派系在明面上的重要旗帜之一。他们潜伏于帝国的肌体之内,伺机而动,是“永和”盛世最大的隐患与破坏者。
人物浮沉,命运交织
在这张重新绘制的权力棋盘上,几个年轻人的命运也已悄然落子:
·太子李弘,新帝嫡子,名正言顺的储君。他温文的外表下,藏着不容小觑的帝王心术与坚定野心,然而仁厚的本性,在这残酷的争斗中,既是软肋,也可能成为独特的优势。
·李代,长公主府名义上的长子,实则为驸马前妻所出。身随驸马入公主府,处境尴尬,被迫周旋于狠毒的“母亲”与效忠的太子之间。他心机深沉,善于隐忍,是太子安插在长公主身边最致命的一枚暗棋,也是自身情感与理智不断撕扯的孤独行者。
·傅鸾,镇国将军之女,英气逼人,不慕虚礼。她的身上,牵连着帝国的兵权动向,也怀揣着不与世俗同流的个人情感。
·墨辞,丞相墨圭贤的孙女,才华横溢,外表柔顺,内心却自有丘壑。她的婚姻与选择,同样与朝堂格局息息相关。
老皇帝李宗元的时代已然落幕,新帝李晟的“永和”元年正式开启。然而,和睦的表象之下,是皇权、相权、外戚权与各种野心交织碰撞的惊涛骇浪。帝都长安,这座汇聚了天下权势与财富的雄城,即将上演一出关于爱恨、权谋、忠诚与背叛的宏大史诗。每一个人都是棋手,每一个人,也都可能是他人盘中的棋子。序幕,已缓缓拉开。
【这里主要将两男主之间的故事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