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等你回家 > 第63章 归园闲适

第63章 归园闲适

第二天中午,白胡子老头从单位回到回家,看见任飘飘与自己的老伴正在欢笑地聊天,便问:“你师父唻?”

任飘飘道:“还在睡呢!”

白胡子说:“干嘛,还在睡?”

“还不怪你?”任飘飘翻脸道,“昨晚都几点了,还聊!有什么要紧的话,非得连夜说?”

白胡子哭笑不得,“我老伴,都不管我,你倒是管上了……”

任飘飘转头问:“白奶奶,他晚上,老是不睡觉么?你为什么不管管他?”

白奶奶说:“也不经常,偶尔遇到兴奋的事,会这样。”

任飘飘又问白胡子,“昨晚,又是什么事,让你兴奋了?”

白胡子道:“遇到你师父了呀!”

任飘飘问:“我师父,哪地方让你兴奋了?”

“什么叫哪地方?”白胡子说,“我就是与你师父投缘……”

“哪地方投缘了?”任飘飘来了个刨根问底儿。

“行了,别那么多为什么了,快去催催你师父起床。”白胡子道,“你去问问,他答应为我配的那首歌,曲子选好了没有?”

“什么歌?”

“四块玉【1】。”

“几块?”

“四块。”

任飘飘腆着小脸说:“你这人,怎么就给四块?我们三人,怎么分?干嘛不给六块!你这不给我们师徒制造矛盾么~”

白胡子道:“谁说,要给你们玉了?”

“刚才不是你说的么?”

“我是说,我们的那首歌曲,叫‘四块玉’。”

“怎么起这么个名字?”

“这是一个曲牌名,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为这个曲牌作了四首小令,叫《四块玉.闲适》。曲词的内容很适合我们这个组织……”

任飘飘问:“你们是个什么组织?”

白胡子说:“就是些不愿意做官,不愿意经商,不愿意做事的一群闲散人。”

任飘飘不屑道:“不就是一群懒汉子么,还要什么‘会歌’呀!怎么,赞美自己的好吃懒惰!?”

“不是赞美~”白胡子说,“就是在我们的酒,喝的最高兴,最兴奋的时候,大伙一起唱一唱……”

“那还是会歌么!”任飘飘道,“行了,这等小事,就别麻烦我师父了,你跟我说说内容,我就能来!”

白胡子不相信地问:“你行么?”

“你把‘你妈’去了,不是,你把你的那个‘么’字,去了!”

“你行?”

“名师出高徒么!”任飘飘催促道,“说吧,不行,再请我师父出山,也不迟!”

白胡子只好告诉她说:“关汉卿创作的这四首组曲的大体内容是,抒写了一幅闲适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参透荣辱、与世无争的思想,也反映出作者对黑暗官场的不满情绪,表现出作者傲岸的气骨和倔强的个性。”

任飘飘若有其事地托着腮帮子思索起来。

白胡子着急道:“到底你行不行呀?我们今晚还要用呢!”

任飘飘抬起头来询问:“怎么,你们今晚有演出?”

“没有演出,只是在我们的会所里‘打平伙’。”

“打谁?”

“打平伙。”

“你们现在这些老头呀,真是变坏了,专找‘平和’之人打……”

“哎呀,这‘平伙儿’,不是人!”

“不是人,也不能打呀!”

白胡子的白胡子,都让任飘飘给气翘翘了,“怎么跟你…还说不明白了呢!”

白奶奶笑道:“还是我来跟飘飘说吧!你白爷爷说的‘打平伙’,就是他们一些老人,凑起东西来,放到一起搭伙一块吃。噢,对了,就像你们年轻人的‘AA制’。”

任飘飘却说:“我们的AA,是去饭店里吃饭,平均摊钱。”

白奶奶道:“一样的,也是你拿一只鸡,他带一只鸭,然后都带去会所,做好了一起吃……”

任飘飘问:“去饭店里吃,多省事?”

白奶奶说:“哎呀,都是一群老头老太太的,他们哪有钱?”

任飘飘惊奇道:“还有老太太?”

白胡子问:“老太太,怎么了?”

任飘飘不跟白胡子爷爷说,却转头跟白奶奶道:“哎呀,白奶奶,把这么好的白爷爷放出去……您放心么?”

白胡子插嘴问:“这有什么不放心的!”

“没跟你说!”任飘飘白了白胡子一眼,又回头跟白奶奶说,“您可不知道,白奶奶,在东北的松原,有俩老头,为了抢一个老太太,都打了起来,都动刀子了呀!”

白奶奶笑着劝解她,“他们不会的!他们这些老头,只是负责带去一些新鲜的食材,老太太们帮着做一做……岂不很好?要是说,他们抢着吃鸡鸭鱼肉,这有可能,抢老太太,这决不会的!”

任飘飘又问:“那么,白爷爷今晚带什么去?”

没等白奶奶说话,白胡子自己说道:“就带着,你为我配的这首曲子呀!”

“这还没做好呐!”

“所以,你要加紧么!”

任飘飘却问:“我能去吗?”

白胡子说道:“这就要看,你配的曲子,能否入了我的法眼。”

“放心吧,我可得到了师父的真传!”任飘飘又问,“我师父能跟着我去吗?”

“这就要看,你师父能否也认可你的这首曲子。”白胡子道,“如果他说,你配的好,那么,我也让他跟着去……”

“你这人,真不会算账!”任飘飘说,“你想啊,我师父为了那口吃的,能不说好吗?”

白胡子和老伴被这小姑娘逗笑了。

任飘飘道:“行了,您也别在这儿妨碍我了,该干嘛,干嘛去吧!”

白奶奶朝老头子使了眼色,示意他出去办自己的事去吧,任飘飘还是要去请师父帮忙呢!

见白胡子又出了门,任飘飘赶紧去淳于溷的房间。

见师父已经起床,正拿着一本书在翻阅,便把白胡子爷爷的所求之事,跟师父说了一遍。

淳于溷从手机里找出了这首曲词,琢磨道:“飘飘啊,你最近经常唱的那首歌,叫什么来着?”

任飘飘问:“哪一首呀!”

“就是歌词有句……”说着,淳于溷就唱了起来,“平凡日子中,不争不夺不忧愁,行走人海中,做个某某某。”

“噢,”任飘飘告诉说,“这首歌,叫《有风无风皆自由》。现在很流行的,就连法国的小姐姐,都在唱呢!”

淳于溷道:“我们就用这首曲子,如何?”

“行么?”任飘飘疑问,“这可是像我们这等小孩子唱的曲目。”

“老小孩,老小孩么,他们这个年纪的老人,那情商比你们也高不到哪里去!”淳于溷又叮嘱她,“你找出伴奏来,唱唱看。”

任飘飘用自己的手机找出了伴奏,又拿过了师父的手机歌词照着唱:

[其一]“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闲快活!”

[其二]“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突然,任飘飘停止了演唱,对师父说:“哎呀,师父唻,第二段的‘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十个字,挤在四个小拍之间,可怎么放的下呀?!”

淳于溷道:“他们不是大合唱么?这里完全可以用和音的方式,主唱唱一句---‘他出一对鸡’;然后,众人和一句---‘我出一个鹅’;最后合唱---‘闲快活’!”

任飘飘说:“那您倒是过来‘和’呀~,光知道站那了,动嘴说!”

淳于溷笑了笑,便跟着她和唱起来:

[其三]“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其四]“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1】中国文化

四块玉,曲牌名,属“南吕宫”,用于剧曲、散曲套数和小令。

全曲(不计衬字)二十九字,七句五韵,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三、三、三。代表作品有元代关汉卿的《四块玉.闲适》等。

一、创作背景

关汉卿《四块玉.闲适》这四首小令,创作于元代初期,具体作年不详。

在元代,道教盛行、社会黑暗,一些沉抑下僚、志不获展的知识分子常流露出深沉意识和消极思想,如马致远、白朴等;就是那些仕途亨通、春风得意的知识分子,在诗歌中也常常流露出这种意识,如卢挚、姚燧等。他们都像看破红尘,参透荣辱,沉默而不敢言,趑趄而不敢进,只想退出那“车尘马足,蚁穴蜂衙”的官场,走到那“闲中自有闲中乐,天地一壶宽又阔”的世界里去。关汉卿这一组小令就是这种意识的代表。

二、作品鉴赏

第一首曲子概括写出闲适生活的情景,反映了作者的心境比天地更空旷,他似乎什么思绪都没有,进入了一种顺其自然的境界,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意思是顺应着万物的本性,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生活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虚无缥缈之中,对什么也不依靠,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逍遥的境界。

作者的闲适,正是向往着这种境界,“闲快活”是进入这一境界的心情。

其实作者未必就如此闲适,快活得似神仙。如果深人了解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许可以看到快活的背后积淀着无穷的辛酸和苦闷。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文人们最甜的梦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旦雁塔题名,龙门跳进,便可大展才华,或为国家效劳,或为私利奔波,就都有了权力的保障,实现理想也方便多了。

可惜元代这条路是那么坎坷而狭窄,荆棘丛生,陷阱遍布,一不小心跌倒下去,就会遭到灭顶之灾。蒙元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汉人属于三、四等人,处于下层;而知识分子,则为下层之下,所谓“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可见,在“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权贵们面前,儒生们显得何等可怜,其斯文早就扫地以尽了。

由高雅之士降而为受欺之民,前程一片渺茫,所以总会伴随着强烈的失落感。当时的剧作家多有此感。石君宝在《秋胡戏妻》中哀叹道: “儒人颠倒不如人!”马致远在《金字经》里也曾发牢骚说:“困煞中原一布衣……恨无上天梯。”关汉卿实际上也同他们一样,对黑暗的异族统治怀着强烈的仇恨,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下层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这样一位满腔忠愤、为人热忱、关心世态、勤奋著述的“梨园领袖”和“杂剧班头”,是决不会超然物外,闲得无所事事的。大丈夫生在世上,理应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即使走不通仕途,也有别的途径可走,关汉卿就是用自己丰富的杂剧为国家、为民族建了大功、立了大业。

第二首曲子描写诗人与朋友诗酒欢宴的惬意场面。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作者村居的房舍里充溢着闲适和舒畅的气氛。旧酒已被重酿过一遍,新酒也已经酿熟了,满屋都散发着香喷喷的酒味。主人呼朋引伴,在自家简陋的方桌上摆上了几个旧瓦盆,里面盛满了菜肴。酒菜虽不是山珍海味,但也还鲜美可口,荤素兼有,颇为丰富。

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自自在,不分彼此,一边品嚼着酒菜,一边吟诗唱和;不管是山僧还是野叟,读书人还是农夫,都是老朋友,无贵无贱,无上无下,你一杯,我一盏,你一言,我一语,你一唱,我一和,玩个随心所欲,乐个开怀如仙。

有趣的是这次宾主宴会,不是主人礼仪性地宴请客人,而纯属一种友人们“打平伙”式的聚餐,这在特别讲究礼仪的府第和官场,是难以见到的。“你出一对鸡,我出一只鹅”,他带几样自种的蔬菜,大家动手,既做主人,又做客人这种老友平等而真诚的相聚,比起一人掏腰包来招待众人倒是公平合理得多,快活有趣得多,还确实有点返朴归真的情味。

关汉卿用朴质的文笔,描写了乡间生活的这一场景,表现了他追求着一种高雅的情趣。在这里,人们和睦友好,真诚相待,不拘泥于繁琐的礼节,率性而行;邻里之间情同手足,世俗的恩恩怨怨,官场的尔虞我诈,在这里已无影无踪了。杜甫《客至》中写道:“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也是对这种情景的称道。

第三首曲子反映了作者看破红尘、放下名利希望在归隐中安享晚年的内心呼唤。

开头就活用了一个成语“心猿意马”。敦煌变文《维摩诘经.菩萨品》云:“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维摩诘经.香积品》云:“难化之人,性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能调伏。”这是把人的名心利欲,比作奔腾的野马、跳跃的山猿,只有将它牢牢地拴起锁住,才能安静下来。

人往往为名利所支配,在社会上你争我夺,弄得疲惫不堪,结果害人害己,如幻梦一场。因此,在名利场中,尤其是处于阶级、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的元代,一些知识分子看穿了名利,力图摆脱它的枷锁。关汉卿也多次流露出这种心态。这同样是元代许多文人的共同心理。如卢挚的“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庾天锡的“紧地心猿系,罕将意马拴”,都将这种心态表露无遗。

现实的种种险恶,使得文人们不得不长叹。屈原沉江、伍胥伏剑、淮阴饮恨的悲剧在不断地重演着,即便是金榜题名,万里封侯,终忘不了“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于是立下决心“跳出红尘恶风波”,并感慨地诘问:“槐阴午梦谁惊破。”槐阴梦就是南柯梦。午梦等于说“白日梦”。世间人心险恶,人海风波浊浪翻滚,世人对未来的奢望乃至已在手中的荣华富贵实质上与南柯一梦没有两样。但真能参破这白日梦的没有几人。这些观察与思考历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知识份子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人,产生出许多遁迹山林、隐居田园的隐士和逸人。特别是在元朝那种特殊的外族人统治、法律不平等、对知识份子苛酷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元代的大知识份子都走上了归隐的道路,其中许多都作过一阵子官还包括一些身居高位的大臣。当然先决条件是这些人心中得能保持正念看到官场污浊、人心险恶时才会退出。如果正念不坚、甚至毫无正念,还不是同流合污、与世沦沉而已。

第四首曲子倾诉了自己为何愿意过闲适的隐居生活的苦衷,可看做是这组小令的总结。

他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看到了贤愚颠倒的混沌现实,没有什么可争的了。曲末一声“争什么”突出了与世无争的思想。

“南亩耕,东山卧”即是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南亩耕”,取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的诗意。在此含有归田躬耕的意味。“东山卧”,用谢安隐居东山的典故。不难得知,似陶渊明、谢安这等雅洁的隐士生活,在作者心中是向往已久的。作者会产生归隐山林之想的原因并非他不关怀世事。恰恰相反,他也曾像陶渊明、谢安等人一样有过治国平天下以济苍生的宏伟抱负,但在亲身经历纷繁万种的世态人情,看透了世态炎凉的社会世相之后,诗人终于若有所悟。恍然回首,“闲将往事思量过”,明白了“世态”为何物,人情又为何物。虽然此处他没有明言,但这首小令之后却让读者心中泛起深沉凝重的波澜。

《窦娥冤》中“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的善恶颠倒;《裴度还带》中“红尘万丈困贤才”,“十谒朱门九不开”的人才悲剧;《鲁斋郎》中“利名场上苦奔波”,“蜗牛角上争人我”的奔波钻营;“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的淡薄世风,所有这些,历历在目,发人深省,又似过眼云烟,轻轻飘过。作者回首往事,反复思量的结果是:“贤”的是别人,“愚”的是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争的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3章 归园闲适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空中孤岛[末世]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