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这 DNA 断链,像不像我上周弹的《克莱斯勒偶记》?”沈仪懿用修剪得整齐的指甲敲了敲扶手的荧光碱基对,嘴角扬起一抹玩世不恭的笑。
“生物课说 A-T 是天作之合,可钢琴上的 A 键偏要和 #A 凑成半音程 —— 这不科学,却很艺术。”她的手指在空中划出颤音符号,全息地图上的光子轨迹竟随着指尖舞动,逐渐与《克莱斯勒偶记》的五线谱重叠。
何耳戴上了助听器,此刻正通过耳朵捕捉空气震动。她左手在战术腰带调出傅里叶变换图谱,蓝色光影在瞳孔里跳动:“音程频率差 102.3Hz,误差率 0.7%,刚好对应光子自旋周期。”全息屏上跳出一串波动方程,“队长,试试用《致爱丽丝》第 17 小节的三连音节奏,注意降 E 大调的属七和弦转位。”
“绝对音感的耳朵比调音叉还准。”沈仪懿朝何耳眨眨眼,发梢随动作轻晃,露出耳后淡青色的克隆体条形码。她的指尖落在 24 号镜面上,敲出的节奏竟与 1810 年贝多芬手稿中的速度标记(?=66)分毫不差。
镜面应声亮起,浮现出与斯坦威钢琴键盘同构的坐标 —— 白键对应 α态光子,黑键对应 β态,中央 C 位的光斑特别明亮。
“1810 年贝多芬创作时用的是约翰?施泰因的平均律钢琴,”庄楠芯突然插话,莽撞地伸手触碰镜面,却触发了暗红色的防御激光束。
何耳眼疾手快拽住她后衣领,金属片在地面划出刺耳声响,“克莱因瓶没有‘里外’之分,就像你分不清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颜子期揉着被撞得生疼的手肘,精致的眉峰微蹙:“拿破仑就是因为误判了普鲁士援军的时间,才输掉了整场战争。我们现在的‘勇敢’也一样。”
她转向何耳,递出从冷冻舱取下的光谱分析仪,指尖在仪器表面轻轻拂过,“拉曼散射显示,光子轨道的扭结数是 5,对应的高斯曲率正好符合克莱因瓶的拓扑不变量。”
“扭结数 5 对应斐波那契数列第 5 项,黄金分割比例的平方根。”何耳在全息屏上画出克莱因瓶的参数方程,曲线在三维空间中无限延伸却不相交,“沈仪懿,弹第五八度的 A 键,频率 440Hz”—— 这是国际标准音,也是光子纠缠的共振频率。
清脆的虚拟音色中,12 个光子突然两两结对,在莫比乌斯环轨道上跳起同步率 100% 的“量子芭蕾”。
庄楠芯盯着跃迁的光子,莫名想起历史课本里的费城实验照片:“1943 年 10 月 28 日,埃尔德里奇号驱逐舰在费城海军造船厂消失又重现,雷达显示其周围形成了克莱因瓶状的电磁场......”
“所以校长的时间技术源于纳粹残余的‘纽伦堡计划’。”沈仪懿的笑容淡去,指尖停在最后一个琴键上,无名指根部的茧子因用力而发白。“1998 年 3 月 17 日,不仅是火灾日,更是《克莱斯勒偶记》首演 150 周年纪念日 —— 这个日期被三重加密,藏在音乐史、生物基因和量子物理的交叉点。”
“叮咚——我是三五!你们还挺厉害的嘛~~那么一会儿做好准备哦!!”
防爆门开启的瞬间,感染体的嘶吼声如潮水般涌来,混着□□的刺激性气味。何耳单膝跪地,通过地面振动频率解算:“三波攻击,间隔 7 秒,最近距离 18.6 米,左后方 45 度。”
何耳掏出三棱柱状的金属片正要投掷,却被颜子期按住手腕 —— 后者的掌心还带着光谱分析仪的余温。
“用我的方式战斗。”颜子期将紫外线棱镜塞进何耳掌心,自己则抓起一旁的历史课本,封面是 1945 年 7 月 16 日三位一体核试验的蘑菇云照片。“啊,臭氧的半衰期是 22.8 分钟,但高浓度下分解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何耳补充。
“体育不及格的人突然这么帅,”沈仪懿吹了声口哨,接过棱镜与课本叠合,紫外线透过书页中残留的铀元素痕迹,在空气中织出淡紫色的屏障,“我忽然想改练贝斯了 —— 毕竟贝斯手在乐队里总是最不起眼的那个。”
会弹贝斯的何耳:你说得对,但没我谁给你们当后勤。
“1945 年的核爆产生了 3000 吨臭氧,”庄楠芯的莽撞此刻化作惊人的记忆力,她语速极快地背诵着,“足够覆盖 160 平方公里,但在海拔 1500 米以下的持续时间只有......”
“9.74 秒。”何耳与颜子期异口同声,前者的战术腰带已计算出感染体突破屏障的精确时间,后者则用发卡固定住被汗水浸湿的发丝,精准调整棱镜角度。
当感染体腐臭的指尖触碰到屏障的瞬间,沈仪懿突然在镜面上弹起《野蜂飞舞》的片段,每分钟 1200 个音符的超高频率让镜面产生共振,光子轨道急剧扩大成半球形保护罩。
何耳趁机将庄楠芯推往控制台,自己则转身用金属片划开最近的感染体,绿色的□□溅在战术背心上,露出里面若隐若现的旧疤痕 —— 那是原主十二岁时为大小姐保护留下的枪伤。
“孔明!……小庄!查 1943 年费城实验的失败记录!”何耳的声音被感染体的嘶吼声吞没,她左耳的助听器闪着警告的红光。
庄楠芯慌乱地踢翻椅子,却在摔倒时瞥见控制台底部的刻字,用指尖抹去灰尘:“To my daughter, the key is in the music——1998.3.17”。
记忆告诉她,上周帮大小姐打扫房间时,曾见过同款笔迹的信笺,夹在《莫扎特传》里。
“是《安魂曲》!”庄楠芯的声音带着破音的兴奋。
“K.626,莫扎特未完成的遗作!”沈仪懿补充。
颜子期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半秒,原主的记忆和执念让她的脑海中闪过葬礼那天,牧师哼唱的《落泪之日》旋律。当她输入“626”时,全息屏突然溢出蓝光,所有冷冻舱的条形码开始像雪般融化。
沈仪懿看着自己手臂上的 741-02 编号逐渐消失,突然笑出声。那是一种释然的、近乎癫狂的笑,混着泪滴坠落在镜面琴键上:“原来我们只是五线谱上的音符,被不知名的作曲家写进了克莱因瓶里的循环乐章......”
何耳的追踪标记上 —— 那抹红光正与翡翠碎片的祖母绿光谱融合,形成新的量子态。
“是四重奏。”何耳的右耳捕捉到最微弱的蜂鸣,那是时间线修正的谐波。她侧头望向颜子期,对方的眼中倒映着量子场坍缩成的星尘,不属于她的记忆回溯,她觉得颜子期现在的样子像极了七岁那年的暴雨夜 —— 小女孩抱着湿透的草莓蛋糕,站在保镖训练营的门口,瞳孔里映着闪电的光。
庄楠芯莽撞地按下最后一个按钮,控制台发出齿轮转动的轰鸣,弹出的软盘上用烧痕刻着“1943-1998-2025”。沈仪懿捡起软盘,发现边缘的钢琴踏板符号被刻成了克莱因瓶形状:“弱音、延音、消音...... 原来时间的强弱起伏,全看我们如何踩下命运的踏板。”
何耳和颜子期的手指在控制台边缘相触,颜子期的指尖轻轻勾住何耳的小拇指,像儿时学走路那样。
“下次解谜,”她的声音轻得只有两人能听见,“能不能让我先想出第一个线索?总当花瓶会生锈的。”
何耳挑眉,战术腰带的显示屏映出两人交叠的影子:“你刚才调棱镜时的微表情,比我记忆里见过的任何保镖都更像决策者 —— 冷静、精准,而且美得惊人。”
感染体的嘶吼声渐渐退潮,化作远处单簧管的呜咽。
沈仪懿从校服口袋里掏出半截铅笔,在软盘背面画下克莱因瓶与钢琴键盘的叠合图,右下角签上“A-0”—— 这是她第一次给自己署名。
庄楠芯手上忽然出现了一本历史书,她把历史课本翻到空白页,用血迹写下:“1943 年的费城实验没有失败,它只是被分成了 626 个碎片,藏在时间的八度音里。”
系统界面在视网膜上一闪而过,显示“密室大逃脱”第五层副本:‘镜中真相’已激活。
“我又来啦!恭喜玩家庄楠芯获得新异能‘任意空间’(Lv.1),玩家沈仪懿异能‘余音绕梁‘升级为Lv.2,玩家何耳获得可隐藏式机械甩棍,玩家颜子期获得‘包治百病丹’2枚。”
何耳的追踪标记变成了翡翠色,颜子期的戒指内侧浮出新的刻字:“To my quartet, the music never ends.”
而在她们脚下,克莱因瓶形状的地砖缝隙里,正渗出如钢琴踏板般黑白相间的荧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