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有不易的地方,但幸运的是,总有人爱着我们。
最近因为农忙,豆豆外公外婆没办法照顾豆豆妈,而豆豆奶奶家有景二嫂子在,她又生过孩子,方便帮忙照顾豆豆妈,所以豆豆爸和豆豆妈回了豆豆奶奶家。
豆豆爸向厂里请了半个月的护理假,在家陪豆豆妈。
那时候的陈家沉浸在豆豆妈顺利生产的兴奋中,豆豆外公外婆农活儿干得特别起劲,想着赶紧弄好,得空去看豆豆。
豆豆爸翻了好几本老黄历和八字算命书,加上豆豆这一辈是时字辈,所以给豆豆起了个大名:景时好,希望豆豆的一生都是好日子。
谁知景家,气氛有点怪怪的。
豆豆妈在豆豆奶奶家住的这段时间,豆豆奶奶爷爷没来看过一眼,只有豆豆二妈二爹(景梅的爸妈)和堂姐(景时冬)来过。豆豆奶奶还不让二妈二爹给豆豆妈送好吃的,只给清粥和泡菜。
豆豆妈因此奶水不足,豆豆吃不饱,总哭。豆豆妈想回娘家,但因为身体还未恢复,无法下地走路,豆豆爸也不方便把妻儿都送过去,只好先在豆豆奶奶家待着。
无奈之下,豆豆爸和了糖水给豆豆喝,豆豆喝的津津有味,看到这一幕,豆豆妈不自觉地哭了。
豆豆爸觉得豆豆奶奶做得太过分,两人吵了起来,但仍然无济于事,还撺掇豆豆爸离婚。于是豆豆爸只好回豆豆外婆家拿吃的。
豆豆外婆听到自己的孩子和外孙女遭到这样的待遇,立马跟着豆豆爸一起去了豆豆奶奶家。
两个老人刚一见面就吵了起来。
“赵春兰(豆豆奶奶名字),不就是二娃生了个女孩么?你至于么?”
“你家闺女不会生,我当然至于。”
“就你会生是吧?你自己都是女的,你还嫌女孩?”
“我是会生啊,我生的四个都是儿子。”豆豆奶奶挺直了胸脯。
豆豆外婆被气得哑口无言,要问村里有没有人能吵得过豆豆奶奶,那还真是没有。豆豆奶奶称第二,绝对没有人称第一。
当天,豆豆外婆就带豆豆爸妈以及豆豆回去了。
自此之后,两家老人再也没串过门。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坎儿,有些坎儿过得去,有些坎儿却再也过不去了。
景家祖上曾经是地主,新中国后,地主子女一直被瞧不起受欺负,为了不让家人受欺负,豆豆奶奶的强势就慢慢形成了。不过也幸好景家祖上出过地主,豆豆曾祖父借着各种关系在城里有了正式工作,户口也迁到了城里,于是才有豆豆爸内招进入啤酒厂工作的机会,虽然啤酒厂效益不好,工资不高。
我相信每个人的性格,都蕴藏着他们走过的每一段路,而每一段旅程都会逐渐将其展现。
有时候,我们常说有人慢慢变了。其实他没变,只是只有当他遇见了某些事,他才会渐渐展现出曾经不为人知的一面。
豆豆爸护理假结束后,带着豆豆妈一起回了县城。
豆豆家那时候并不富裕,生活比较清贫拮据,全家租住在火车站旁的小单间里。家里时不时会传来火车轰鸣的声音和热闹的人声。
豆豆没有断奶,豆豆妈没有工作,靠着豆豆爸90元一月的工资过活,付了40房租,只剩下50元的生活费了。豆豆妈时常在菜市场歇市后,背着年幼的豆豆去捡小贩扔掉的蔬菜,饭桌上偶有肥肉。
“景三儿!我昨天晚上在生活区看见你爸了,背了一背篼的肉和菜给景四送去,是不是也给你送去了哦?日子可以哦。”豆豆爸的同事戏谑道。
“是,嘿嘿。”豆豆爸无奈地回应道。
啤酒厂有一个生活区,里面居住的都是啤酒厂的老员工,豆豆爷爷也有一套房,但从豆豆爸开始啤酒厂就不分房了,住在生活区豆豆爷爷房子里的是同样在啤酒厂工作的景四(豆豆爸的弟弟,豆豆四爹)。
那个时候,豆豆四爹没有结婚,但豆豆爷爷还是时常去给他送吃的喝的。
“景三儿,我又看见你爸给你弟送吃的了,以为你也有,结果前天我婆娘跟我说,在菜市场看见你婆娘背着娃儿在捡菜叶子。你说这是啥子事哦。”
“嘿嘿。”豆豆爸不知如何回答。
此后,啤酒厂的人都知道豆豆家的事了,同事们偶尔会给豆豆爸送些米啊油啊之类的东西。
欢迎一起交流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景时好,希望豆豆的一生都是好日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