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雪越下越大,清障车都开始寸步难行。好在约见的地点离学校并不远,是一家安静的咖啡馆。
咖啡馆就开在公立美术馆边上,顾珩驱车赶到的时候碰巧在美术馆门口看到了熟人。两个油画班的同学们结伴,鱼贯而入。
顾珩还有正事要干,他撇回视线,收了遮雪的黑伞,推门进去。
这并不算特别正式的约见,只是对方需要确认一些合作的细节,所以场合也显得随意了很多。
合作方就在靠门侧的雅座上,顾珩在对面落座。
他对面是文物修复资金部的龚组长,两人之间隔着一杯渐冷的耶加雪菲和两份用回形针别住的合同。
双方也算是长期打过交道的老熟人,对对方的秉性都还算了解,所以一上来直奔主题。
对面的龚组长正在翻动合同,他将文件翻到某一页,上面是修复细则的颜料选择:"基金会认为现代颜料更..."
顾珩冷笑一声,市面上的青金石成分掺了群青化学颜料,作画效果大打折扣。
但是和这些只讲经济效益的商人们博弈,他必须耐着性子解释。
玻璃幕墙外的阳光被滤成冷调的蓝,顾珩半边脸暴露在倾洒的光线下,让他看上去冷冷的。
事实上顾珩确实想把文件扔回去拍在人脸上。
他内心嗤笑:那不如请他们回去直接喷绘修复文物。
但是面上还是维持着浅淡的温和,这份面具褪去了光线盖下来的冷意。
他摘下半月形眼镜,用丝帕慢条斯理地擦拭镜片。这个动作让他看起来儒雅至极,却让龚组长后颈汗毛倒竖。
“我们赞同顾教授您所说的,用古法矿物颜料修复江山图的局部。但是开采费用……”
"喀。"
钢笔被按在合同上的声响截断话头,顾珩推过一份文件,指尖点在某行数据上。
"这是前几年敦煌研究院用合成群青修复洞窟的数据。三年后色差值达到ΔE7.3。"他又翻过一页,"这是用阿富汗青金石修复的同期数据。"
龚组长额头渗出细汗。
顾珩勾起一旁的钢笔,笔尖在材料采购条款上悬停。
他耐着性子朝坐在对面的人解释,声音却比咖啡温度还低。
“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古法修复,青金石原料必不可少。”
龚组长看见对面的人勾唇微微一笑,阳光突然晃过他的睫毛,在纸面上投下细腻的阴影。
那张浅薄的嘴唇微微一张,语气温和:“收购原料我亲自去,费用我承担。”
听完这番话龚组长倒吸一口凉气,他对顾教授的财大气粗早有耳闻,但是今天真切感受一番后,他难免有些感叹。
上天对顾珩这样的人,真是太偏爱了。
这次沟通最难谈的部分被顾珩三言两语就解决,合作方案修改得很快。
龚组长最后接过方案确认一遍,抬头的时候发现面前的人正偏头看向窗外,他顺着顾珩的视线转头——是旁边挨着的公立美术馆。
"公立美术馆今天很热闹啊?"他试图缓和气氛,"听说是个年轻摄影师的......"
里面正是思佟跟顾珩提起的摄影展。
顾珩并没有仔细听龚组长说了什么,等顾珩回过神来,对方已经收拾好文件,起身最后抿了一口咖啡说:“那我就先走了,后续有问题再约。”
顾珩不置可否,他只希望问题越来越少。
会面结束的时间比他预想的早了太多,紧密的行程突然有了空档。
叮铃一声,咖啡厅的门被推开,穿着深灰色西装的男人手上拎着公文包走进,结果恰好和收拾完走到门口的龚组长相撞,顾珩立刻起身前去查看情况。
两人都没什么大碍,只是男人手中的公文包散开,里面的展览海报洒落一地。
男人躬身去捡的时候西服上别的胸针闪了一下顾珩的眼睛——艺术馆的LOGO,这是策展人的身份象征。
那面印着《秩序》字样的宣传页滑落在地,正好落在顾珩脚下,他莫名被吸引住目光。
两个大字像是手写的,说不出的洒脱飘逸,顾珩觉得有些眼熟。
底下的作品简图嘛……故障的十字路口、错落的街道巷口,顾珩看到的明明是混乱。
他本来打算对这场混乱冷眼旁观,毕竟热情助人和他的本性截然相反,但东西掉到了他的脚下。
于是顾珩只好曲着一只膝盖半跪在地上,将附近的海报总成一叠递给策展人。
男人起身道谢,犹豫片刻从内袋抽出一张观展门票:“感谢帮助,这是旁边摄影展的门票,您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门票的票根上印的是《秩序》的宣传封面。
这种打着宣传主题与展览内容截然相反的幌子,顾珩对此嗤之以鼻。可是一个愣神指尖微动,身体比大脑更显做出反应。
他接过门票说了声谢。
顾珩还没有搞明白自己这样举动的动机是什么,等反应过来,他人已经站在公立美术馆的台阶了。
艺术馆门口立着巨型海报,右下角有一排排参展摄影师的介绍。
相较于其他完整流水线样式的介绍,第一行显得尤其简短。
他是这么写的:江直,纪实摄影,参展作品《秩序》。
艺术工作者行事千奇百怪,怪成这样的第一次见。
江直,这两个字滚在顾珩的嘴边。
他很少关注摄影这类作品,但对于他来说,这个名字不算陌生。
江直这个人,顾珩高中就注意到了。
顾珩压下心底涟漪的思绪,最终还是迈进大门。
海报上的布展效果图显示,江直的作品被挂在美术馆最不规则的3号厅——那个号称"策展人噩梦"的多边形空间。
沿着通道直走,转身,不规则的内部构造和交错的光影变化给顾珩的视网膜带来很大的冲击。
他的大脑自动分析起构图,倾斜的展墙会放大摄影作品的动态失衡,恰好契合江直镜头下那些市井生活里踉跄的瞬间。
这种布展智慧绝不是公立那些老派策展人能想到的。
顾珩今天穿的正装三件套是纯黑的杰尼亚羊毛料,很符合他理性学院派的身份和风格。
而此时他站在这巨幅摄影作品面前,就像一尊古典雕塑步入后现代废墟。
透过光影交错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3号厅的入口处人群攒动,里外三层层层围绕着一幅“作者认证照”,照片上是一张抓拍视角的人脸。
没有构图,没有技巧,偏偏这张人像的出现比整个馆内的艺术作品还要吸引人。
这是一张精致浓重的混血脸,他嘴里叼着眼睛腿的尾尖,双手正将半长的头发随意扎在脑后。
顾珩在这一刻听见了自己渐渐加重的心跳声,他不知道这究竟是源自于熟悉感还是什么别的。
江直这个人,连张像样的形象照也没有。
顾珩突然想起来,这个人就连高中通卡上粘贴的一寸照都像是从中考准考证上扣下来的。
很奇怪,明明顾珩对从前毫无印象,但某些记忆就在脑海里冒了尖。
这样的展厅,这样的创作者。一阵悸动的风从他的意识中呼啸而过。
好笑,传统的学院派艺术家因为这一场毫无秩序,甚至称得上离经叛道的摄影展来了灵感。
但他本该与这里格格不入。
总之在失控前,顾珩快速移开了视线。
顾珩迈开脚步,转身想要离开这个荒诞的地方。
然而天不遂人愿,一道微弱的“顾老师!”留住了他。
“顾老师!这边!”
思佟和同学们从观赏江直照片的人群中钻出来,结果看见了最意想不到的人。
三四个年轻富有活力的孩子们窜到了顾珩面前,惊喜溢于言表。
思佟细声细气地问他:顾老师,你也是来看展的么?”
废话,难不成我来看你们的吗?
顾珩皮笑肉不笑,面上温和地朝他们点头。
“那真是太好了!顾老师,我们想见见江直老师,他的作品实在是太震撼了!您知道他在哪吗?”
望着孩子们一脸灿烂无邪的笑脸,顾珩一阵无言。
他很想残忍地告诉他们:不能,你们老师神通再大也没神到能给人精准定位,还是个百八十年没交集的人。
顾珩但笑不语,因为他直觉要是不给这群孩子们指个方向,他会拥有一群尾巴。
顾珩不想自己长一群活泼好动的尾巴。
于是他沉默了一会儿,淡淡点头,示意他们跟过来。
尾巴1:顾老师真是太棒了!
尾巴2:赞同,帅气温柔体贴多金的教授我爱了。
尾巴3:……+1
这群孩子们的群里热闹起来,顾珩对此毫不知情。
他不是没有做过把这些孩子带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卖了”的打算,可他们笑起来傻傻的,还挺有感染力。
最后顾珩是真把他们往创作者休息室带。
通常情况下,在参展活动中老师将自己的子弟带去休息室引荐是很正常的,投资方和合作方也会去那里找人。
虽然他和江直并不熟悉,虽然他们只是曾经有过一段简短的普通的同学关系而已。
不过顾珩确定江直一定不在。
最近这些年休息室大多是空置的,因为这些艺术家们有些忙于参加觥筹交错的晚宴,还有像江直这种大概率常年外出踩点扫街采风、真正深耕行业的从业者。
其实他只是想带着几个学生去休息室,吃点瓜子,喝点水休息休息,然后假装接了一个电话,匆忙离开。
然而顾珩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真的能在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个场景,这样一个时间,碰上恰好出现在这里的江直。
[捂脸偷看]哎呀碰上真是缘分!
收藏、评论、营养液、作收,客官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哟[竖耳兔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久别重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