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懿入帝陵的时候,瑞王沈瑜到底没能赶回来。
穆北事宜得等新宓国公和王副将、赵燕君等人到达,双方才能正式交接,直至已近入秋,这才回到京城。
沈瑜变化很大,身量已然长开,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的吸引人。
只是……所有人的视线若有若无地打量在他的腿上,或惋惜,或嘲讽,或快意,而他却已然习以为常。
痛失储君之位,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开,然而还没等他绝望和痛苦的时候,因为消息泄露,导致十万将士伤亡,那个惨叫哀嚎,那个血流成河,甚至连尸体都无法替他们收回的场景,远比他失去的还要更多。
十万将士,又是多少人的儿女,多少人的父亲,多少小家因此支离破碎……
每每一闭上眼,他都能看到死去的将士,那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脸,染上鲜红的血液,无声地诉说着什么,还未等听清,便已然悄无声息。
如今他心底最大的执念并不是皇位,而是让死伤的将士们不能含怨而死!
说来可笑,他们没有死在敌人手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何其可悲?
他定要找出泄露消息的人,方能安众将之魂!
沈瓒也很尴尬,沈瑜一直是他所崇拜之人,不是他得了便宜还卖乖,如若不是礼制不合,如若不是父皇让位与他,如今的他真不想当这劳什子的皇帝,实在太不是人干的事了!
想想他近来天不亮就得起来上朝,做政务一做便是一整天,时不时来自大臣突如其来的‘关心’,他都要英年早秃了!
难怪历朝历代这么多的皇帝,鲜少有长寿之人,想想看天天都有忙碌不完的事,你的言行举止都会被无数人放大,但凡想吃点自己喜欢的食物还要被提醒帝王不应当暴露自己的喜好,天天如此,这样下去谁还能长寿啊!?难怪那么多的皇帝,到后期都会多多少少有些昏庸,谁能一辈子受得住被拘着啊!?
沈瓒尴尬是总感觉他‘抢’了他大皇兄的皇位,心里总有些心虚。
对于沈瑜,他是把沈瑜当成他父皇这样的存在一并尊敬和听从的,如今他是君,而他大皇兄是臣,这让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
沈瓒的尴尬,沈瑜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些知晓,若说心里没有不甘是不可能的事,但也只是对于叛变之人泄露消息的世事变幻莫测不甘而已,对沈瓒并没有怨气。
对于其他皇弟相较,沈瓒自幼这个乖巧懂事的七皇弟坐上皇位,也不会亏待于他,他们之间也没有任何的龃龉,这是他的不幸中的幸运。
礼制于此,皇命如此,也不该怨沈瓒。
沈瑜对沈瓒一如既往的态度,倒是让其他大臣觉得沈瑜落得如此着实可惜,面对如此境地心态还能如此,实在是心胸宽广,这也叫某些想要看‘好戏’之人算盘落空。
由于先帝的取消分封制,诸位皇子如今已然变成亲王,只能留守京中,在苏芷的提议下,投身为百姓发光发热。有些事大臣做不了,但是诸位亲王却是能够去做,毕竟再大也大不过皇室中人。
某些事,比方说催债这种。
除了这届皇帝和上届皇帝之外,都知道皇帝都是有党派之争。这届是因为有先帝临终前的保驾护航,加上分权给四位‘顾命大臣’共同执政,以及三省六部有参政之责,共同制衡导致危机消弭。
上届皇位则是沈懿为人心思深沉,不动则已一鸣惊人,加上天时地利人和一举夺得皇位,叫所有人猝不及防就已经事实已定,故而没有那么多的纷争。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债款,这就得追溯到上上届皇帝了,也就是沈懿的父皇。
当年沈懿的父皇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地坐上皇位,这厮为了和当朝太子夺取皇位,和支持他的大臣各种许诺,事成后也是笼络一部分朝臣打拉另一部分朝臣。
若说是为了平衡之术倒也能算得上,可是这厮帝王之术没学精,大臣们一看今个不是拉我就明个踩我,这不就是所谓的东风不倒西风倒吗?于是私下便联合起来演戏,平衡之术没看到成效,国库的银子却是被‘借’出去不少。
到了沈懿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追回了一部分的国债,但还是有一部分没有追回来。
如今,为了防止各个亲王在京中闲来无事生事端,这不就派上用场了?全都去追债去吧!
正好,没追回来的大多都是氏族权贵之家,他们在朝中也有子嗣后人。自古父债子偿,作为后辈,替先辈还债这也算是情理之中吧?
一开始诸位亲王还抹不开面子,但是一见瑞王沈瑜一改之前的端方君子,亲身上阵到人家门口追债,人还没有见到便替对方宣扬父债子偿的‘孝顺’美名,让别人拉不下脸拒绝不还,只好捏着鼻子偿还了债款。
加上民间一边吹嘘瑞王这块金子不论在哪都会发光,以及其他亲王这么久没有成效,是不是无能,亦或是不想为国办事,生怕得罪人,怕不是想私下搞事等等的传言。
不论是怕没脸,还是怕得罪人,亦或是有其他想法的亲王哪还能坐得住?要知晓这道旨意可是经过皇帝、太后,三位顾命大臣,以及三省六部之手,你不去做是不是想搞事?
别说什么太过为难的话,人家瑞王还是前太子呢,人家都做得,为何便只有你做不得?一定就是有歹心!
亲王催债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穆北之地也传来我军攻入地方城池,成功收获金国三座城池,与之随来的是金国请求暂停开战,相谈请和的降和书。
据金国来报,此前入侵他们国家是金国老皇帝和二皇子的主意,但随着老皇帝当年的宠妃——宸妃之子寻到后,老皇帝人老了也开始糊涂了起来。
金国太子因病而故,储君空了八年尚未定夺,诸位皇子斗得跟乌鸡眼似的他看不到,原本二皇子身为仅次于嫡子的皇子,眼看就有希望了,结果平白又出现个宸妃的皇子出来!金国这如何能不乱?
据说宸妃是当年金国老皇帝巡游时偶遇的女子,一见倾心,奈何佳人已嫁他人,老皇帝来了个夺人之妻的荒唐事,害得人两家家破人亡,而宸妃被强抢回宫后又引起了宫妃忌惮,受人迫害早产而亡,连子嗣都被流落民间,这一直都是老皇帝心头之痛。
如今看到所爱之人的皇子,更加的宠爱起来。
先别管为什么一下子成功认亲,有没有人质疑,反正老皇帝是深信不疑,二皇子刚想搞事,结果搞事不成,反倒是查出当今皇后和他母妃当年参与了迫害宸妃一案,紧接着又查出了前太子并非病故,而是被二皇子的人药死……
这下子捅了马蜂窝,新仇旧恨一下子叠加,老皇帝气得将人直接撸了,二皇子筹谋这么多年,怎么可能坐以待毙,甘愿功亏一篑?当即造反,把老皇帝气得直接中风迅速驾崩,而二皇子还没当上皇帝,便被冠上了不忠不孝不义不慈残害手足之名,连带皇后和他母妃也被废了。
所以如今金国执政的是宸妃之子——崇明帝,说要降和的也是崇明帝。
听闻这个消息的朝臣,只觉得崇明帝此人真的是运气太好,手段也极为狠厉果断。
想来崇明帝回去也不过是数月余,短短时间内便能压倒一干已然筹谋多年的众位皇子,包括二皇子这种最大的竞争对手也落得如此下场,还能挖出多年‘旧事’,最重要的是拉拢了这么多的大臣站在他那,说是最近才找到的谁也不相信,毕竟谁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成为皇帝啊?
必定是早已得知自己的身份,暗中筹谋,到了关键时刻必然出击,可见此人城府之深!
有这样的一个敌国皇帝,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不幸的一件事,也不知道此人葫芦里卖着什么药,是否是真的想谈和,还是有其他的主意。
要知晓,泄露军情的人还没找到呢!
议事阁,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拿不定主意。
“自古诈降之事并非没有,此人心机深沉,微臣认为不可!”宓国公说道。
恭亲王皱了皱眉头,“冬日将临,穆北已然大雪而至,战情再拖下去对我军不利,军资又是一大笔开支,本王认为不妥。”
冬天打战,到处都是大雪,别说打仗了,就连走路都是个问题,如何能打仗?
“行军和粮草押送倒不是没有办法。”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想看看谁这么信口开河,居然连千古难题都能如此说得轻飘飘,结果觅声看去,哦原来是太后苏芷,那便没事了。
为什么说是千古难题?自然是因为雪下得那么深,连马匹都难以行走,又如何能运送东西?久了怕不是连马腿都得冻伤。
既然是苏芷嘛,她可是变法最大的功臣之一,又是提议者,还有先帝的‘高世之人’的美名,加上素日里有任何难题只要到她那里都会被轻轻松松的解决,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那她说有办法便是真有办法,这个毋庸置疑。
“太后娘娘有何筹谋,本王愿闻其详。”恭亲王像是被抹了面子,有些不忿。
苏芷单手撑着下颌,闻言看了一眼,诧异道:“这很难吗?”
其他人:“……”
难怪恭亲王会不忿,恕他们直言,他们也有被冒犯到,谢谢!
宓国公苦笑道:“太后就莫要卖关子了。”
苏芷挑了挑眉,“并非哀家有意吊诸位胃口,只是如今叛国者尚未寻到,哀家寻思着这档口还是先保密为主,诸位觉得呢?”
恭亲王因为政事和苏芷不合已久,偏偏每次苏芷都是有理有据,倒显得他像是故意找茬一般,加上他是个‘守旧派’,看不得女子颠倒阴阳,是抵制变法的那一派。
虽然他也抵制不了,但每每涉及变法,他都是不欢而散,最后直接眼不见为净,如今在战事上他觉得苏芷就是故意显现自己的存在,让他不爽已久!
恭亲王神情带着轻蔑,“太后娘娘这是何意?在座的诸位可都是先帝钦点的大臣,您这话的意思,莫不是在怀疑在座的诸位,其中怀有异心?怀疑先帝的旨意不成?”
他这话是把诸位大臣拉到他的阵营,企图分立苏芷,将她架到火上烤。
宓国公身为苏芷的人,自然会帮她说话。
“恭亲王这话未免也太无端臆测了罢?微臣认为太后娘娘所言有理,防范未然,恭亲王难道能够保证此情不会如之前那般泄露?”
其他大臣之前心里有点不太舒服,毕竟没人会喜欢被怀疑,现在一听宓国公这般说好像也是这样。
苏芷知道这个破解的办法,那么胜算便在他们这里,如若叫金国得知这个消息,岂不是白白将先机拱手让人?那不得憋屈到吐血啊!
恭亲王被说得有些恼羞成怒,“谁知这是为了保密,还是为了离间之计?要知晓如今吾朝堪堪安定,太后娘娘这番话,若是叫朝臣离心,这才是心腹大患!”
这话说得跟指名道姓对着鼻子骂没差了。
两人一个是太后,一个是恭亲王,都是先帝钦点的摄政之人,气氛就非常的僵硬。
从宓国公的话来看,他是站在苏芷那里,再看辅国公,辅国公……
好家伙,这厮居然在这个场合睡着了!
睡!着!了!
啊不知道是不是出bug了,我电脑的橙瓜没同步到手机上,差点丢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替身文里的女主38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