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回到风里
复健的最后一周,窗外的梧桐叶子被风一吹,像在鼓掌。顾眠站在阳台,慢慢把呼吸拉长,胸口的刺痛已经变成了偶尔的发痒,像春天的草芽在土里试探。
“今天最后一组。”陆野拿着秒表,认真得像个教练,“三、二、一——开始。”
顾眠跟着节奏吸气、呼气。她的指尖渐渐有了热意,心里也亮了一点。
“很好。”他收起秒表,递给她一杯温水,“明天我们去医院做最后评估。”
“然后呢?”她接过水,眼睛里藏着一点期待。
“然后,”他看着她,“你就可以回到风里了。”
第二天,医生看完报告,笑容温和:“恢复得不错,可以逐步恢复工作。记住,循序渐进,别逞强。”
“谢谢医生。”顾眠起身时,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那一口气像跨过了一道看不见的线,她终于把自己交还给自己。
走出医院,阳光落在她肩上。陆野把轮椅推到她面前,故作严肃:“请顾小姐上车,我们去庆祝。”
“我可以走。”她笑着摆手。
“那就走。”他把轮椅折好,牵起她的手,“我们一起走。”
他们没有去热闹的餐厅,而是在河边找了一家安静的小馆子。陆野点了她爱吃的清蒸鲈鱼和清炒时蔬,还特意叮嘱少油少盐。
“我真的好了很多。”顾眠忍不住为自己辩解。
“我知道。”他给她夹了一筷子鱼,“但我还想多照顾你一会儿。”
顾眠心里一暖,轻声说:“那你也多让我照顾你一会儿。”
饭后,他们沿着河堤散步。风从水面上吹来,带着一点潮气。顾眠忽然停住脚步,认真地看着陆野:“等我正式回去,你会不会……又开始担心?”
“会。”他坦诚,“但我会把担心变成行动。你出任务,我就把家里的灯留着,把粥温着,把自己照顾好,等你回来。”
“那我们约法三章。”她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我不逞强;第二,我每天报平安;第三,你也要按时吃饭睡觉,不能因为我乱了作息。”
“成交。”他笑了,“再加一条:不管多晚,回家都要抱一下。”
“那是奖励,不是条款。”她笑着说。
“那我每天都要拿奖励。”他把她的手扣得更紧了些。
晚上回到家,顾眠打开电脑,久违的文档界面弹出来。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悬了一会儿,打下第一行字:你好,我回来了。
她想了想,又删掉,换成了一个更专业的标题。她知道,真正的回归,不是宣言,而是把每一个字都写好。
夜深了,陆野在客厅收拾,她靠在门框上看着他。灯光把他的侧脸切得很柔和,像她记忆里最温暖的一块石头。
“陆野。”她叫他。
“嗯?”
“谢谢你把我从风里接回来,又把我放回风里。”
他走过来,轻轻抱住她:“不是放回,是陪你一起走进风里。”
窗外,风过树梢,沙沙作响。顾眠闭上眼,听见自己心里的那面小旗,被风重新扬起。
顾眠提前半小时站在了电视台大楼前,浅灰色的职业装衬得她气色清亮,手里攥着微热的工牌,指腹反复摩挲着“新闻中心·顾眠”这几个字。楼前的香樟树长得正盛,风一吹,细碎的光影落在她肩头,和三年前她第一次来报到时的光景渐渐重叠,只是此刻她的心跳里多了几分踏实的雀跃。
“顾眠?”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明显的惊讶。
顾眠回头,看见穿着马甲、扛着摄像机的林舟站在不远处,镜头还挂在肩上,眼睛瞪得圆圆的。林舟是她以前搭档过的摄像,两人一起跑过不少突发新闻,从火灾现场到暴雨中的救援一线,总并肩在最前面。
“林舟。”顾眠笑着挥手,声音里藏不住的暖意。
林舟几步冲过来,上下打量她半天,挠了挠头,语气又激动又拘谨:“你可算回来了!之前听说你复健,我们都想去看你,陆野说让你安心休养,不让打扰。你现在怎么样?身体没事了吧?”
“早没事了,今天正式归队。”顾眠晃了晃手里的工牌,眼底亮着光。
“太好了!”林舟一拍大腿,刚要再说点什么,就被不远处的喊声打断。
“林舟!磨磨蹭蹭的干什么?下午的采访要迟到了!”
两人看过去,只见苏晓抱着一摞文件快步走来,高跟鞋敲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苏晓是新闻中心的编辑,以前总跟顾眠搭档改稿子,性子利落,是出了名的“笔杆子”。
“晓姐,你看谁来了!”林舟侧身让开位置。
苏晓抬眼,视线落在顾眠身上时,脚步猛地顿住,怀里的文件差点滑落。她愣了两秒,快步走上前,一把拉住顾眠的手,眼眶瞬间红了:“眠眠?你真的回来了!”
“嗯,我回来了。”顾眠被她握得有些紧,却觉得格外亲切。
“可算回来了!”苏晓吸了吸鼻子,又赶紧收敛情绪,拍了拍她的胳膊,“快进去,主任肯定高兴坏了。对了,你这次回来还是做深度报道吗?我们部门最近刚好接了个民生项目,正缺你这样的好手。”
“我先去跟主任报到,具体安排听主任的。”顾眠跟着苏晓往大楼里走,沿途不少同事都投来好奇又熟悉的目光,有人试探着打招呼,她都一一笑着回应。
新闻中心的办公室还是老样子,格子间里摆满了文件和电脑,打印机嗡嗡作响,记者们要么对着电脑敲稿子,要么拿着话筒跟人沟通采访细节,一派忙碌又鲜活的景象。顾眠看着这一切,心里的归属感越来越强——这才是她熟悉的地方,是她愿意为之全力以赴的战场。
“主任在办公室,我带你过去。”苏晓把她领到最里面的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进。”
推开门,张主任正对着电脑改稿子,抬头看见顾眠时,手里的鼠标顿了顿,随即露出笑容:“顾眠?欢迎归队!医生那边确认没问题了吧?”
“确认了,主任,我可以正常工作。”顾眠站直身体,语气认真。
张主任点点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这几年辛苦你了,也多亏了陆野一直陪着你。”他顿了顿,拿出一份文件夹,“咱们中心最近在做一个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深度报道,涉及居民安置、配套设施完善这些问题,老百姓很关注,但目前进展有点慢,主要是采访时遇到些阻力,不少老住户不配合,还有施工方那边也藏着点问题。”
顾眠接过文件夹,快速翻了几页,里面是已经整理好的前期资料,包括小区位置、居民户数、改造规划初稿,还有几篇未完成的采访纪要。她皱了皱眉:“是西关的那个纺织厂小区吗?我之前在新闻上看到过,好像拖了快半年了。”
“就是那儿。”张主任叹了口气,“之前派了两个年轻记者去,没拿下,要么是问不出关键信息,要么是被对方绕着走。你以前做过不少民生类的深度报道,经验足,这个任务交给你怎么样?要是觉得吃力,也可以跟林舟搭档,他跑现场很稳。”
“我没问题,就跟林舟搭档吧。”顾眠合上文件夹,眼里透着笃定。她知道这个报道不好做,但越是这样关乎民生的事,越需要有人把真相挖出来,让问题得到解决。
从主任办公室出来,林舟已经把摄像机和采访本准备好了,凑过来问:“怎么样?主任给你派什么任务了?”
“西关纺织厂小区改造的报道,咱们俩搭档。”顾眠晃了晃文件夹,“下午先去小区那边看看,跟居民聊一聊。”
“行!我早就想去那儿看看了,之前听说有住户说施工偷工减料,就是没拿到证据。”林舟干劲十足,把摄像机往肩上一扛,“走,咱们现在就出发?”
“等一下。”顾眠叫住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录音笔,“我习惯用这个,有时候现场太吵,摄像机收音不准。对了,你有没有联系过小区里的居委会?先跟他们对接一下,或许能帮我们联系上愿意开口的住户。”
“早联系过了,居委会李主任说下午在小区等着咱们。”林舟笑着比了个“OK”的手势,“放心,都安排好了。”
两人驱车赶到纺织厂小区时,正是下午两点多,太阳有点烈。小区大门破旧不堪,门口堆着几堆建筑垃圾,里面的几栋老楼外墙已经拆了一半,裸露着斑驳的砖墙,不少住户正搬着东西往临时安置房走,脸上满是疲惫和不耐烦。
“顾记者,林记者,可算来了。”一个穿着蓝色马甲的中年女人快步走过来,正是居委会的李主任。她脸上带着愁容,“这小区改造的事,真是快把我们愁死了,每天都有住户来闹,要么说安置费没给够,要么说施工影响生活,还有人说看到施工队把不合格的水泥往楼里运。”
“李主任,我们先去小区里看看,再找几户住户聊聊可以吗?”顾眠问。
“可以可以,我带你们去。”李主任领着他们往里走,沿途不断有住户投来打量的目光,还有人小声议论着。
走到3号楼楼下,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大爷正坐在石阶上抽烟,看着拆到一半的楼叹气。李主任凑过去小声说了几句,老大爷抬头看了看顾眠和林舟,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大爷,我们是电视台的记者,想跟您了解下小区改造的事。”顾眠蹲在老大爷面前,语气温和,“您在这儿住了多少年了?对这次改造怎么看?”
“住了快四十年了,这楼是以前纺织厂分的,结实着呢。”老大爷吸了口烟,烟雾缭绕中,眉头皱得很紧,“本来听说改造是好事,能装电梯,修下水道,我们都高兴。可你看现在,拆了一半停停下下,说是资金不到位,可我们听说上面拨了不少钱啊!还有那安置费,说好的一个月两千,只给了第一个月的,后面就没影了,我们老两口租房子都快租不起了。”
顾眠拿着笔快速记录着,时不时点头:“那您有没有见过施工队偷工减料?或者跟施工方、开发商沟通过这些问题吗?”
“怎么没见过?上次我亲眼看见他们把一袋袋标号不够的水泥往楼里搬,我上去说,还被他们赶出来了。”老大爷越说越激动,声音都提高了几分,“找过开发商,人家根本不见我们,打电话也没人接,找街道办,就说让等消息,这一等就是半个月。”
林舟举着摄像机,把老大爷的话和表情都录了下来。这时,旁边又围过来几个住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
“可不是嘛!我家孙子在这儿住,施工的时候灰尘特别大,孩子总咳嗽,找施工队要防尘措施,他们理都不理!”
“还有那临时安置房,离这儿老远,交通不方便,我每天买菜都要走半小时,太折腾了!”
“听说开发商跟施工方是亲戚,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顾眠耐心地听着,把大家说的重点都记下来,还留下了几个住户的联系方式,承诺会尽快跟进,有消息就告诉他们。
离开小区时,太阳已经西斜。林舟把摄像机放在车上,挠了挠头:“看来这事儿比我们想的还复杂,不只是住户不配合,是真的有问题。接下来咱们得找施工方和开发商问问情况了。”
“嗯。”顾眠靠在副驾驶上,翻看着手里的笔记,“我刚才看了资料,开发商是鼎盛集团,老板叫王鼎盛,以前也做过几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口碑不怎么样。施工方是鼎盛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资质一般。”
“鼎盛集团?我知道,老板后台好像挺硬的,之前有记者想去采访,都被挡回来了。”林舟皱起眉,“咱们直接找上门,估计也见不到人。”
顾眠沉思了一会儿:“先打他们公开的客服电话,表明身份,要求采访。如果他们拒绝,就去他们公司楼下等,总能等到机会。另外,我得联系下以前认识的一个建筑行业的朋友,问问关于水泥标号和施工标准的事,确认一下住户说的偷工减料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好主意!”林舟发动车子,“那咱们先去鼎盛集团楼下看看?顺便试试打他们的电话。”
“行。”顾眠拿出手机,找到鼎盛集团的客服电话拨了过去。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通,一个不耐烦的女声传来:“喂,鼎盛集团,有事快说。”
“您好,我是市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顾眠,想就西关纺织厂小区改造的问题,采访贵公司的负责人,请问方便预约吗?”
对方一听“记者”两个字,语气更差了:“采访?我们老板没空,你们别来添乱。小区改造的事都是按规定来的,有问题找居委会或者街道办去。”说完就挂了电话。
“怎么样?被拒了吧?”林舟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
顾眠收起手机,笑了笑:“意料之中。先去他们公司楼下蹲点,说不定能碰到负责人。”
鼎盛集团在市中心的写字楼里,气派十足。两人把车停在楼下,坐在车里等着。顾眠拿出手机给那个建筑行业的朋友发了条消息,说明情况,问能不能帮忙鉴定一下施工材料的问题,对方很快回复说可以,让她有需要随时联系。
等到傍晚六点多,写字楼里的人陆续下班,顾眠眼睛一亮,指着门口一个穿着西装、大腹便便的男人:“那是不是王鼎盛?我见过他的照片。”
林舟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拿出手机对比了一下之前找的资料:“对,就是他!快,咱们下去。”
两人快步走下车,拦住正要上车的王鼎盛。王鼎盛被突然出现的人吓了一跳,看到林舟手里的摄像机,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你们是谁?干什么的?”
“王总您好,我们是市电视台的记者,想跟您了解下西关纺织厂小区改造的问题,有住户反映施工偷工减料、安置费拖欠……”顾眠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鼎盛的保镖拦住了。
“滚开,我们老板没空!”保镖推了林舟一把,林舟踉跄了一下,摄像机差点掉在地上。
“王总,这件事关乎几百户居民的切身利益,您不能回避!”顾眠往前一步,语气坚定,“如果真的没问题,为什么不能跟我们说说清楚?要是真的存在违规操作,迟早会被曝光的!”
王鼎盛冷笑一声,整理了一下西装:“我看你们是没事找事,再纠缠不休,我就叫保安了。”说完,头也不回地钻进车里,车子很快就开走了。
林舟看着车子消失的方向,气得骂了一句:“什么人啊!太嚣张了!”
顾眠拍了拍他的胳膊:“别气,他越这样,越说明这里面有问题。咱们先回去,整理一下今天的采访资料,明天再想办法。对了,你刚才录到他的画面了吗?”
“录到了,虽然没采访到,但他那态度也能说明点问题。”林舟点了点头,“行,先回去,我把素材导出来。”
回到电视台时,办公室里已经没多少人了。顾眠和林舟坐在电脑前,把今天的采访录音、视频素材都整理好,又把笔记里的重点标出来,凑在一起讨论接下来的采访计划。
“我觉得明天可以去施工队的工地看看,说不定能拿到偷工减料的证据。”林舟指着电脑上的小区地图,“工地后门那边好像没什么人看守,咱们可以从那边进去,偷偷拍点素材。”
“有点危险,施工工地不安全,而且要是被发现了,肯定会被赶出来。”顾眠皱了皱眉,“不过这也是个办法,实在不行,就只能找质检部门的人帮忙了,让他们去工地检查材料,出具报告。”
“找质检部门估计要走流程,太慢了,住户们等不起。”林舟说,“要不咱们明天先去工地试试?我以前跑工地采访,也偷偷进去过,有经验。”
顾眠想了想,点了点头:“好,但一定要小心,不能暴露身份,也注意安全。明天早上七点,咱们在工地后门集合。”
“没问题!”林舟干劲十足。
顾眠收拾东西准备走的时候,手机响了,是陆野打来的。
“忙完了吗?我在电视台楼下等你。”陆野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温和又清晰。
“快好了,马上下来。”顾眠挂了电话,跟林舟打了个招呼,就拎着包往楼下跑。
走出大楼,就看到陆野靠在车旁等着她,路灯的光落在他身上,柔和了他的轮廓。顾眠心里一暖,快步走过去。
“今天第一天,累不累?”陆野接过她手里的包,打开车门让她上车。
“有点累,但很开心。”顾眠坐在副驾驶上,脸上带着笑意,“我跟林舟去了纺织厂小区,采访了几个住户,发现小区改造的问题挺多的,还有开发商那边态度特别差,根本不配合采访。”
陆野发动车子,侧头看了她一眼:“别太累了,注意身体,要是遇到麻烦就跟我说。”
“知道啦。”顾眠笑了笑,把今天的采访经历跟他说了一遍,“明天我还要跟林舟去工地,想偷偷拍点素材。”
陆野的眉头微微皱起:“工地危险,要不别去了,换个别的办法。”
“没事,林舟有经验,我们会小心的。”顾眠拉住他的胳膊,撒娇似的晃了晃,“就去一次,要是实在不行,我们就找质检部门帮忙。”
陆野拗不过她,只好点头:“那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事立刻给我打电话。我明天早上送你过去,在工地附近等着,有情况我能及时赶到。”
“不用啦,你还要上班呢。”顾眠说。
“我请假了。”陆野看着她,眼神认真,“你第一次出任务,我得陪着你。”
顾眠心里一暖,没再拒绝,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掠过的夜景,嘴角一直扬着。她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人在她身后陪着她,这就够了。
回到家,陆野给她温了粥,又切了点水果。顾眠坐在餐桌旁,一边喝粥,一边还在想明天的采访计划,嘴里念念有词:“工地后门的位置,要带个小型的隐形摄像机,还要穿方便行动的衣服……”
陆野坐在她对面,看着她认真的样子,无奈又好笑:“先吃饭,工作的事明天再想。医生说了,不能太累,不然容易出事。”
“哦,知道了。”顾眠乖乖地低下头,大口喝着粥。
睡前,顾眠打开电脑,把今天整理的资料又看了一遍,在采访本上写下明天要注意的事项。陆野走过来,把她的电脑合上:“别忙了,该睡觉了。明天才有精神去工地。”
顾眠顺从地关掉电脑,躺到床上。陆野躺在她身边,轻轻抱住她:“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不管能不能成功,你都已经很棒了。”
“我想把这个报道做好,让那些老住户能早点住上安稳的房子。”顾眠靠在他怀里,声音轻轻的。
“会的。”陆野拍了拍她的背,“睡吧,我陪着你。”
顾眠闭上眼睛,很快就睡着了。梦里,她站在纺织厂小区里,看着改造后的楼房崭新明亮,老住户们笑着搬进去,阳光洒在每个人身上,温暖又耀眼。
第二天一早,陆野把顾眠送到工地后门,递给她一个小小的隐形摄像机:“这个是我托朋友弄的,比普通摄像机小,不容易被发现。要是遇到危险,就按这个红色的按钮,我能收到信号。”
“你想得也太周到了。”顾眠接过摄像机,别在衣领上,“那我进去了,你在这儿等着我。”
“小心点。”陆野帮她理了理衣服,眼神里满是叮嘱。
天刚蒙蒙亮,顾眠就醒了。陆野已经在厨房忙碌,锅里的粥冒着热气,案板上摆着她爱吃的小菜。
“醒了?先洗漱,早餐马上好。”陆野回头笑了笑,眼底带着未散的困倦——他显然比她起得更早。
顾眠走过去从身后抱住他:“其实你不用特意请假的,昨天都说了很安全。”
“关键节点,我得在。”陆野转过身,揉了揉她的头发,“快去吧,林舟应该快到楼下了。”
果然,等顾眠收拾好出门,林舟已经扛着摄像机在车旁等候,脸上满是跃跃欲试的干劲:“顾眠,一切准备就绪!摄像机、录音笔都充满电了,还带了备用储存卡。”
陆野把车钥匙递给顾眠:“我开另一辆车跟在你们后面,工地人多眼杂,有事随时打我电话。”
“好。”顾眠点头上车,和林舟一起往纺织厂小区赶。
抵达工地时,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在门口等候,街道办的王主任也来了,只是脸色依旧有些凝重。顾眠注意到,工地门口多了几个陌生的壮汉,眼神警惕地盯着来往的人,显然是鼎盛集□□来的。
“顾记者,林记者,咱们快进去吧。”李主任带着住户代表赶了过来,手里拿着住户们联名签字的诉求书,“大家都等着看结果呢。”
一行人刚走进工地,就看到工头带着几个工人拦了上来,身后还站着昨天见过的王鼎盛的保镖:“你们凭什么进来检查?没有我们老板的同意,谁也不能动工地的东西!”
“我们是市质检中心的,接到投诉后依法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这是执法证件。”质检部门的张组长拿出证件亮了亮,语气严肃,“请配合,否则我们将联系执法部门强制执行。”
工头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犹豫了半天,还是让开了路。王鼎盛始终没出现,只派了个助理跟在旁边,全程一言不发,却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
顾眠和林舟紧随其后,摄像机全程对准材料堆放区和施工墙面。质检人员先是抽检了现场的水泥袋,又用专业仪器检测了已经浇筑的墙体强度,每一个步骤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这里的水泥确实是C20,不符合承重墙加固标准。”张组长拿起一袋抽检的水泥,对着众人说,“而且墙体强度检测数值偏低,明显是材料不合格导致的,后续需要出具详细的检测报告,明确整改要求。”
林舟立刻把镜头对准水泥袋上的标号和检测仪器的数值,顾眠则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着关键信息。住户们围在旁边,看到这一幕,纷纷议论起来,脸上满是气愤。
“我就说他们偷工减料!现在证据确凿了!”
“必须让鼎盛集团赔钱!还要重新按标准施工!”
就在这时,王鼎盛的助理突然开口:“这只是你们单方面的检测,我们不认可。我们会找第三方机构重新检测,在结果出来前,工地不能停工。”
“你这是强词夺理!”张大爷往前一步,激动地说,“我们还有之前偷偷留的水泥样本,也检测出不合格了,难道也是假的?”
顾眠适时拿出之前的检测报告:“这份是我们昨天送样的检测结果,和今天现场抽检的结论一致,都能证明施工材料不达标。另外,我们还有住户的证词和现场录像,这些都是证据。”
助理脸色变了变,没再说话,只是低头给王鼎盛发消息。
质检人员继续在工地检查,陆续发现了钢筋直径不达标、防水材料不合格等问题,一一做了标记和记录。顾眠趁机采访了张组长:“张组长,请问这些不合格材料会对楼房安全造成什么影响?整改需要多长时间?”
“短期可能出现墙体开裂,长期来看会严重影响楼房承重,存在安全隐患。”张组长严肃地说,“我们会在三天内出具完整报告,要求施工方立即停工整改,更换所有不合格材料,重新进行加固施工,整改完成后需再次检测,合格才能继续。”
采访结束时,已经是中午。顾眠和林舟把所有素材整理好,跟住户们承诺会尽快制作报道,督促整改和安置费发放。住户们连连道谢,张大爷更是握着她的手不肯松开:“顾记者,真是多亏了你,我们终于能盼到安心日子了。”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顾眠笑了笑,“后续有任何进展,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离开工地时,陆野的车就停在路边。他看到顾眠,立刻下车打开车门:“累坏了吧?先去吃饭,我订了你爱吃的餐厅。”
“好。”顾眠坐上车,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一半。
下午回到电视台,顾眠和林舟马不停蹄地开始剪辑素材、撰写报道稿。苏晓主动过来帮忙,帮他们梳理逻辑、核对数据,办公室里的同事们也纷纷伸出援手,有的帮忙找鼎盛集团的过往违规记录,有的联系后期制作团队加急处理。
“没想到大家都这么热心。”顾眠看着忙碌的同事们,心里暖暖的。
“那是因为你以前帮过大家不少忙啊。”苏晓一边改稿子一边说,“还记得上次我跟进食品违规的报道,被商家威胁,是你陪着我去取证,帮我挡了不少麻烦。现在你回来了,大家自然要支持你。”
顾眠笑了笑,低头继续写稿子。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办公桌上,把稿件上的字迹染成了金色,她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格外坚定——这不仅是一篇报道,更是对住户们的承诺,对新闻初心的坚守。
晚上八点,报道初稿和剪辑素材终于完成。顾眠把成品交给张主任审核,张主任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做得很好,证据充分,逻辑清晰,明天一早就安排在晚间新闻首播。我已经跟台里领导汇报了,领导也同意了,说这是关乎民生的好报道,必须及时播出。”
“谢谢主任!”顾眠和林舟异口同声地说。
走出主任办公室,陆野的电话刚好打来:“忙完了吗?我在楼下等你,带了你爱吃的草莓。”
“马上下来!”顾眠挂了电话,和同事们道别后,拎着包快步往楼下跑。
看到陆野的瞬间,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陆野递给她一盒草莓,又接过她手里的包:“报道没问题了?”
“嗯,明天晚上首播。”顾眠咬了一口草莓,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等报道播了,鼎盛集团应该就没办法抵赖了,住户们也能早点解决问题。”
“辛苦你了。”陆野牵起她的手,慢慢往前走,“不管结果怎么样,你都已经做到最好了。”
第二天晚上,顾眠和陆野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新闻播出。当屏幕上出现纺织厂小区的画面,住户们的诉求、不合格的材料、质检人员的检测过程一一呈现时,顾眠的心跳不由得加快。
报道播出后没多久,顾眠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有住户打来电话道谢,说已经接到街道办的通知,鼎盛集团答应明天就发放拖欠的安置费;有同行发来消息,说报道做得扎实,要向她学习;还有市住建局的工作人员联系她,说会介入监督整改工程,确保施工标准。
第三天一早,鼎盛集团发布声明,承认施工材料存在问题,愿意承担全部整改费用,补发所有安置费,并公开向住户道歉。王鼎盛也主动联系电视台,要求接受采访,公开整改方案。
顾眠和林舟去采访王鼎盛时,他的态度和之前截然不同,语气诚恳:“是我们心存侥幸,忽视了施工质量和住户利益,以后一定会严格遵守规定,绝不再犯。目前已经联系了正规材料供应商,三天内完成不合格材料的更换,半个月内完成初步整改。”
采访结束后,林舟兴奋地说:“顾眠,咱们成功了!这个报道真的帮到大家了!”
顾眠看着窗外,阳光正好,风拂过树梢,沙沙作响。她想起复健时陆野说的“回到风里”,此刻她才真正明白,所谓回到风里,不仅是回到热爱的岗位,更是回到初心所在的地方,用自己的力量去温暖和照亮别人。
一周后,纺织厂小区的整改工程正式启动。顾眠和林舟再次来到小区,看到工人们正有序地更换材料,住户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张大爷拉着她,指着新运来的水泥袋:“顾记者,你看,这次都是C30的,合格的!”
顾眠笑着点头,拿出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幕。林舟在旁边说:“咱们再做一个后续报道,记录整改的过程,让大家看到结果。”
“好。”顾眠应着,镜头对准远处正在施工的楼房,阳光洒在楼体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傍晚,陆野来接她。车子驶离小区时,顾眠回头望去,夕阳下的工地一派井然,远处的香樟树随风摇曳,像在为这迟来的正义鼓掌。
“在想什么?”陆野侧头看她。
“在想,我真的回到风里了。”顾眠笑着说,眼底亮着光。
陆野握住她的手,笑容温柔:“不,是我们一起,走在风里。”
车子驶向前方,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秋天的清爽。顾眠靠在陆野肩上,心里满是安稳和雀跃。她知道,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但只要身边有他,有热爱的事业,有坚守的初心,就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她的故事,在风里重新开始,也将在风里,续写更多温暖与力量。
——第七章完——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 1w字~这可是我整理了三天的。明天要上学TvT 断更3~5天左右。( ° x °)等我有空再发布。修文ing...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