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暄迎上他的目光,含笑道:“乐将军过誉了,楚某不过是来赴您之邀的。”说话间他的手轻摁在林辙的手背上。
这时马车动了起来,开始上路了,楚暄暗松了口气。
乐毅看在眼里,无声地笑了下。
“楚公子这一计借刀杀人甚是精妙。”乐毅微眯着眼。
楚暄莞尔:“乐将军不也甘愿做这把刀么?”
乐毅扬唇:“你方才说要去邯郸城,该不会真是来寻乐某的吧?”
“那乐将军愿搭救我二人也不仅仅是邀楚某入朝为官吧?”楚暄挑眉反问。
二人看着彼此,片刻后相视一笑,默契地一同点头。
林辙在一旁听着二人打哑谜,看了看楚暄又看了眼乐毅,皱起眉头,只觉得莫名其妙。
楚暄莞尔:“此番魏赵联盟已断。将军该如何回去交差?”
乐毅倒像是不以为意:“赵国与魏国无缘,我王自有定夺。”
“不如这样。”楚暄狡黠一笑,“乐将军将楚某带回去交差如何?”
乐毅抬眼看着他,又听楚暄说:“如今天下诸侯国比比皆是,何故在意一个魏国?楚某觉得秦国就不错。”
乐毅身形微微一顿,意味深长道:“是啊,秦国确实不错,只可惜都是之前的事了。”
“楚公子,我们之前见过面,你可还记得?”
楚暄闻言一脸莫名:“确实在魏国见了不止一次。”
乐毅却摇头:“不,更早的时候,在你还是秦国使者随张子来王宫赴宴。”
楚暄恍然,当年张仪回秦国前去了赵国,在邯郸停留了三日,临行前赵王设了宴款待,并在宴上宣告与秦国结盟。
那时的楚暄无忧无虑,与林辙光顾着吃席,没有注意周遭人的目光。
他只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乐毅还是在回去的马车上,对方脖子上的伤疤十分惹眼。
回想起当年之事以及后面的遭遇,楚暄怅然轻叹:“造化弄人啊,那日回去后先王病逝,秦王荡继位后便将我等驱逐出秦。先生也在魏国魂归桑梓,若是再早一步回去,或许秦赵早已结为盟友。”
其实当年张仪在离开秦国前将盟书与相印一同上交,只是结盟之事后来便不了了之了。
乐毅对张仪被赶出秦国之事略有耳闻,只是不知其中细节,看楚暄的反应想来其间经历了不少波折。
“当年没能结盟,楚公子如何觉得今日便可成功?”乐毅反问。
“今时不同往日。”楚暄扬唇,“说不定可以再续前缘。”
“楚公子怎么突然急着来赵国?”乐毅问,“乐某临行前听闻魏王正封锁国门,行祭祖之礼。”
楚暄突然一脸高深莫测地凑近,压低声音道:“实不相瞒,楚某前些时日路过城中的阴阳观,听见几名阴阳学派的方士正偷偷谈论着什么,楚某隐约听到他们说‘北方上空,客星守毕’,又有一人言‘纵马之邦,一统四方’。”
乐毅闻言眉头轻皱,目光冷下:“楚公子信这些算命的神鬼之言?”
“神鬼之言不可尽信,亦不可不信。”楚暄笑,“正如当年那句‘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胞,几亡周国’。”
“那楚公子以为,这‘纵马之邦’可是赵国?”乐毅微眯起眼,意味深长地问,“抑或是,秦国?”
楚暄慨然笑道:“楚某怎知那么多?但秦赵本就为一家,又都是纵马之邦,乐将军回去后可先将此星象说于赵王,再看赵王是否愿意见楚某。”
乐毅略一思忖,却是在想别的,沉默少顷后轻轻点头。
二人经此一番谈话后逐渐熟络,像是有一种默契,一路上彼此都只字未提嬴荡驾崩之事,也没再谈论那句“谣言”。
一行人又走了数日,终于抵达邯郸城。
途经武城时,乐毅派随从买来一辆马车,给楚暄和林辙坐,三人坐一辆过于拥挤,这辆马车跟在乐毅后头。
进入邯郸后,楚暄撩开窗子向外看,邯郸城内遍地是身形高大的男子,穿深衣,飘飘若仙,女子形貌迤逦,身姿婀娜,真可谓是“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街市上还有许多五官深邃,高眉骨,鼻梁英挺,面部轮廓刚毅,留着卷曲胡子的胡人,穿着兽皮织成的衣物,七月天也戴着毡帽,整个城池内胡人赵人混杂,大家也互不干扰,各过各的,相比于其他中原国家,尤其是位于中原腹地,衣冠云集,文士辈出的大梁,邯郸城内少了清高倨傲,上下有服,更多是一种自由包容,海纳百川的氛围。
楚暄上回随张仪来赵国直奔王宫,没有深入游历邯郸,这会儿第一次见到胡人觉得十分新鲜,他小时候在书上看过描述胡人的句子,但也没有都如书上说的那般野蛮粗鄙,胡子拉碴,更多的是浓眉大眼五官深邃立体,个头高大,还有长相英俊,金发碧眼的。
楚暄看了许久,回头时见林辙也安安静静看着外头,故意靠过去,调侃道:“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林辙盯着窗外出神,楚暄的话撞入耳中时他愣了一下,但因方才走神没听清对方说了什么,反问道:“哥哥怎么了?”
见他反应,楚暄狡黠一笑:“赵国女子美吧?看得如此入神。”
“啊?哪有女子?”林辙懵懵的,这才反应过来,立马道,“我没有看什么女子!他们都没有哥哥好看!”
“那你在看什么呢?”楚暄笑道。
林辙如实道:“这条街,我之前来过,多年不见,他比我上次来的时候热闹多了,突然就有些感慨。”
楚暄问:“你什么时候来过?小时候和爹娘吗?”
“不是。”林辙摇头,苦笑道,“是那年,我逃难的时候,路过这儿……”
那年林辙跟着一群难民从平舒走到邯郸,鞋子都磨破了,脚已经被磨掉了几层皮,痛得他都已经没知觉了,他又累又饿,饥寒交迫,实在走不动了就在这条街上的一个小巷子中,找了块干净点的地坐下。
林辙坐在深巷中,饿得胃直抽,眼睛都花了,鼻尖突然嗅到饭菜的香味,他以为是自己错觉了,摇了摇头,嗅觉清晰了些,才发现这味道是真的。
他这才发现身后是一座酒楼,此刻他正坐在酒楼的偏门外,内里正烹煮着佳肴。
林辙肚子叫了一声,盯着那偏窗,眼中闪烁着渴望,但他也知道自己就是痴心妄想,酒楼内的人怎会施舍一个难民?怕是被看见了直接被拖出去扔了。
林辙听到内里有动静,他立刻躲到石墙后,只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衫,身宽体胖的厨子提着个大桶从偏门处出来,向巷子的另一头走去。
巷子的另一头是条溪,此时已是十一月末,初冬时节溪上已结了一层薄冰。
那厨子手中提着正是酒楼内的客官吃剩的饭菜,准备扔到溪旁的一处废物场中,虽是剩饭剩菜,却都是热乎的,各种菜肴混杂在一块儿,说不上是香还是臭,但对于饿得眼冒金星的林辙而言已是玉盘珍馐了。
林辙见状,偷偷跟在厨子后面,见他进了废弃场,把桶一搁,拍了拍手转身离去。
林辙立刻上前跑去,眼中放光,身体突然就有了力气。
然而他刚到废弃场,便有十数名难民一窝蜂的冲向那桶,那群人衣衫褴褛,浑身酸臭不堪,身上还有苍蝇,看见这桶就像群狼见了羔羊,眼睛都泛起了绿光,一窝蜂的人你争我抢的上前,有的甚至被踹倒在地,又被几人狠狠地踩了几脚,凄声惨叫。
林辙立刻就定住了,看着这群人,他双腿抖得厉害,可他真的饿昏了,他就想吃一口,只要一口就行,人在性命攸关的时候还顾得上怕吗?
林辙双手握拳,红着眼豁出去了般冲了过去,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竟将几个成年的难民男子给推了开,身上的衣服在争抢中被扯破了几道,在推搡中不知被什么坚硬之物磕了额角,疼得他流出眼泪,可他一心只想着冲上前,费了好大的劲儿他终于挤到桶壁,此刻已有几个难民挂在桶壁上,从里头抓着食物,失了魂似的疯狂地往嘴里塞。
林辙奋力爬上桶壁,那桶已经快要无法承受多人的重量,开始东倒西歪,站立不稳,甚至在地上转起了圈来。
林辙费了好大的力气死死拽着桶沿,他欣喜自己终于成功了,胡乱地伸入桶中捞了一把,往嘴里塞,于他而言这些废弃的食物都是人间美味,美味到他落泪。
可他还来不及捞第二下,后颈便被一人狠狠地拽住,往背后一拉,霎时间整个人腾空而起,直接被人给提着抛到空中。
林辙还来不及反应,只觉眼睛一花,扑通一声坠入河中,一股窒息的冰冷从背后满贯而上,浇筑了他全身,五脏六腑都被刺骨冰冷的河水给吞噬了,血液都要被冻住了,他在水中奋力挣扎,四肢已被冻到失去了知觉,连呛了无数口后逐渐失去了意识,昏迷过去。
那时他觉得自己必死无疑了,没想到再醒来的时候自己躺在一座废弃桥下,身旁有许多被泡得发白的尸体,应当是有人清理河中尸体的时候把自己捞上来,扔进了乱葬堆里。
感官复苏后,林辙眸中一片灰败,全身上下从里到外都又痛又凉,也不知最后是如何艰难地爬起来,此刻身体和意识都被冻得麻木了,即便身旁躺着数具尸体他都没有害怕之意。
好不容易能站稳了,从一个尸身已干枯的死人身上扒下一件废旧的大袄裹在自己身上,跌跌撞撞走出乱葬岗,继续他的流浪求生之路。
这些痛苦的回忆已封存在林辙心中多年,自从认识楚暄后这些不好的回忆和感受渐渐淡去,今日故地重游勾起了当年的记忆,心里自然是不好受,脸色也不太好看。
突然他腰间一紧,林辙从回忆中惊醒,见楚暄正抱着他的腰,头靠在自己肩上。
楚暄抬头看着他,摸了摸林辙的脑袋:“别想这些不开心的了,我在,就不会再发生了。”
林辙鼻子一酸,将楚暄揽入怀中,用力抱住,又觉得这样不够,将人拉坐到自己的膝上,紧抱住楚暄的腰,一头栽入他怀中,脸埋进颈窝里轻蹭着,有些哽咽地嗯了一声。
楚暄搂住他,很久没看到林辙这般模样,他只抱着,没有多问,手轻抚林辙的背,摸着他柔软的发。
过了片刻,林辙松开手,脸色不再黯淡,已是笑意深深。
楚暄见他恢复过来,笑着捏了捏他的脸。
“哥哥,我还没和你说过我是怎么到咸阳城的。”
楚暄:“你不是说过吗?在洛阳被拐……”
林辙笑道:“具体的没说。”
楚暄摇头:“你若不想回忆不说也罢。”他从未问过林辙的过去,怕勾起林辙伤心事。
林辙这次却没有逃避,拉着他的手说:“过去的事了,我已经没事了。”
他讲起自己如何被人贩子抓了运到咸阳,又说到自己如何从马车上逃脱,说起马车逃脱一事,他才想起之前救过全车的少年。
林辙轻叹:“也不知那个孩童如何了,他当时看着与我岁数相当,如今也已长大成人,以他的身手和胆识,若是从军定是个勇猛之士。”
楚暄摸了摸他的头:“有缘自会相见,来日方长,指不定哪天你二人还成袍泽了。”
楚暄的嘴或许开过光哈哈!话说从第一章看到这里的宝宝们,就没人好奇第一章马车中的小孩是谁吗?(*^▽^*)
【1】“客星守毕”是一个星象,有两层暗喻:1.天子绝嗣,王储之争;2.大臣有诛。这两个暗喻是一个大伏笔,也关联到第四卷,但本章中这些话纯属楚暄自编(瞎掰)并没听别人说过~
【2】月将升,日将没;糜弧箕胞,几亡周国。——《东周列国志》
【3】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燕赵多佳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1章 邯郸城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