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知分寸(一)
她认为自己做得滴水不漏。
作业上交后,陈老先生批改得异常迅速,笔尖在纸上飞舞,片刻间便完成了所有批改。他轻抚长髯,眉头紧锁,严肃地说道:“然丫头,今天下午你留下来背书。”
安然诧异出声,“啊?”
顾烨没忍住,笑出了声音,纵然拿手捂着唇仍旧透出一缕低沉的笑。这与他平素的作风大相径庭,平素他都是清冷不苟言笑的,这次却是忍不住。
安玲珑看着顾烨清俊的脸上难得地带着笑容,从来没见过他这么笑过,不禁看呆了。
安然紧握双拳,心中涌起一股想打他的冲动,这时她才恍然大悟,原来顾烨给她的答案竟有一半是错误的。这课本特别难理解,说不定背一下午也背不完,难怪他问自己晚上想吃什么,自己落他手里头了。
她立誓,今夜绝对不留在赵国公府,午饭吃完干脆不睡午觉便来沐春堂背书,本该去上其他课的顾烨走了进来。顾烨走至面前,道:“陈老先生让我监督你背书。”
安然想,不就是背孔孟之道吗?一定都背通顺了,然后早早下学回家,背诵得更加卖劲。
学堂里,书声琅琅。
安然在顾烨面前流畅地背诵了整本《论语》,没有遗漏或错误,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儒家经典的尊重。顾烨听完,表面欣赏,嘴上却冷冷道:“《论语》的背诵已经完成,但前几日教授的《礼记》同样重要,也需背诵。”
“陈老先生没说……”
“我临时加的,陈老先生那里我自会去说,背完就是背完,没背完就回不了家。”
安然顿时醒悟,即便她真的背完了,只要他向陈老先生告发她未背完,也是徒劳。陈老先生显然更偏向于顾烨,她不满地嘟囔着:“好吧,我背。”
“你忘了昨日是谁说要给我写作业的。”
那只是权宜之计,一时兴起乱说话,安然根本没当真。看来今天下午真背不完。
背到后半段,她觉得愈发拗口难记,不知何时竟趴在桌上沉沉睡去,梦里还在喃喃自语。
现在的她像个小胖团子,脸上却是粉嫩嫩的,若春天的胖桃花,又像一只雪白滚圆的兔子,鼻尖带了一点粉红。顾烨觉得她可爱,声音清朗好听,不禁多看了几眼。
自那日起,安然便时常被陈老先生留下补作业或念书。陈老先生似乎特别关照她,实际上是顾烨为了让她留在赵国公府共进晚餐的借口。
每天晚上的菜式都不重样。
一天夜里,安然客气地说:“多谢顾二公子。”
顾烨道:“不要再叫我二公子,叫我二郎。”
二郎?安然觉得尴尬,叫不出口,“我不叫。”
“那就没得吃。”
最近嘴巴都被他养刁了,她勉为其难道:“二……郎……哥……”
“扑哧”几声,顾烨的贴身侍卫小五、十四和十五都没能够忍住笑。顾烨微微一笑,纠正道:“是二郎,不是哥,再重新叫一次。”
“可以叫你哥哥或者二公子,却就是不能够叫你二郎。这不合礼法。你们说是不是?”安然问那群侍卫们。
侍卫们噤若寒蝉,无人敢在顾烨面前多言,皆保持沉默。
顾烨妥协:“那就二郎哥。”
安然摇头:“祖母有言,您身为世家公子,若令堂愿与令尊重修旧好,您即可成为嫡子,继承国公之位。而我身为庶女,自当恪守尊卑之分。还是称您为‘二公子’或者殿下,您也不要为难我。譬如您身边的丫鬟,若您令她们唤您‘二郎’,她们亦必不敢从命。况且您年长我几岁,我若如此称呼,岂不乱了辈分,更难以启齿。我与你到底嫡庶有别,各有各的活法,在外头就当不认识,这于你于我都好。”
顾烨脸色瞬间黯然,“若是我告诉你,我已经与母亲说要养一个妹妹?”
“您要养妹妹,其他人都可以。”
用完饭,安然笑说:“这次恭喜你了。”
“恭喜我什么?”
“恭喜你可以去养一个妹妹。另外,今年春天快过去了。祖母说你过了春天,今年就安全了。今年身体无恙,岂不是双喜临门?”
“安然……”
“嗯?”
“赵国公府可好?”
“好。怎么了?”
“没什么。”欲言又止。
春天顺利过去,夏天到了。安玲珑已经十五周岁。
这日,安弘致在家给安玲珑办了及笄之礼。作为家中的嫡女,安玲珑的及笄之礼自然不可轻视,正午时分,家中张灯结彩,酒席间宾客满座,皆是城中有头有脸的达官显贵与亲近的家族亲戚。顾夫人作为沈氏的好友,带着顾烨一同前来观礼,来的人还有驸马安弘宇和昭仁长公主李秀晴,公主驸马虽然膝下无儿女,但感情仍旧很好。
安然每年过年为了讨得更多的红包,嘴巴如抹了油,特别吹捧自己的大伯和公主伯母,说些“年年吉祥,恭喜发财,事事如意,公主好漂亮……”等好话。
昭仁公主和安弘宇曾经也参与过行军作战。
武德年间,李秀晴和平阳公主李秀宁义结金兰,替开国皇帝李渊招兵买马,组建由七万将士组成的娘子军。但是平阳公主最终战死于娘子关,李秀晴在战场上英勇表现,最终幸存下来,并被李渊收为义女。李渊在见到李秀晴时,常常会想起他的女儿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即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李世民的同母姐姐,因其在唐朝建立过程中的卓越贡献,被封为平阳公主,并在去世后被赐予昭的谥号。李秀晴后来被封为昭仁公主,这可能既是对她个人英勇行为的认可,也蕴含着纪念平阳公主的意味。
开国皇帝当时需要借助安家的钱财支援他作战,方才将义女李秀晴嫁给安家大儿子。
公主和驸马虽然地位尊贵,但实际并无多少实权在握。然而这并不影响安家结交皇亲贵胄。
李秀晴精通武艺,每当她在安府展示武艺时,安然总是甜甜地夸赞道:“公主真是好武功,真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啊!”
公主欢颜展露,大伯便每每慷慨,多赐她几枚金锞子与诸多精巧小玩意儿。
酒席结束后,安玲珑穿着礼服,看起来格外端庄大气,跪在长辈膝下,求长辈赐字。
祖母王氏和祖父安国意坐在正中央的太师椅上,两旁一边坐着安弘宇和李秀晴、顾夫人和顾烨,一边是安弘致和四个妻妾,其中两个妾——平姨娘和花姨娘都是太太沈氏的陪同(随女主人一同陪嫁到男方家的婢女),就是通房丫鬟转变为妾室,与太太一路子的。
安然等晚辈按照齿序站在下首。
安弘宇提议:“我与弘致二人都没什么文采,今日难得顾二公子在这里,我听说二公子在国子监课业名列前茅,帝王师陈老先生多番夸奖,想必富有文采,玲珑的表字就由二公子来赐,顾夫人可能答应?”
顾夫人道:“这字基本是家中长辈所赐,让吾儿来赐岂不是不太妥当?”
安弘宇和安弘致都说“无碍”,况且顾烨比安玲珑出生月份大一些,询问了老太爷安国意,安国意同意,顾夫人才让儿子去给安玲珑赐字。
顾烨围着安玲珑转了一圈,道:“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便赐字‘红拂’。”
安然见二姐姐今日正穿红衣,脸如红樱桃,这“红拂”二字特别应景。安玲珑道:“多谢顾公子赐字。”
顾烨望向安然,只见安然眼中闪烁着钦佩之光,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浅笑。
几位长辈都很满意。
沈氏忽而开口:“玲珑已届及笄之年,适才酒宴之上,诸多官宦与富贾皆询问其婚配之事。顾夫人,您以为吾家玲珑当许配与谁为妙?”
酒宴上请了达官贵族、富商,富商都是巨富,酒宴结束也就让他们先回去了,现在在大厅里的都是族亲。
顾夫人笑道:“妹妹言重了,似玲珑这等出身名门、才貌双全之女,何愁无良缘?长安城内青年才俊众多,任凭妹妹挑选便是。”
沈氏看向顾烨,安玲珑也看着顾烨。
顾夫人接着道:“前两个月,烨儿嚷着要养妹妹,烨儿,不如你就收了玲珑做妹妹。玲珑以后就是烨儿的义妹。这长安城的世家望族也就任由妹妹你挑了。烨儿,快叫妹妹。”
顾烨道:“玲珑妹妹。”
安然心想,原来他想养的妹妹是二姐姐,幸好上次她没有自恋地说成是自己。
沈氏脸色颇不好。她这般与顾秋蓉交好,话里话外暗示,顾秋蓉是个聪慧女人,不可能听不懂她的意思。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却还这么厚脸皮地邀请顾秋蓉和顾烨来自己家中做客,回绝了不少官家的聘书,富商她是看不上眼的,只因他们家是首富,其余商户再富也不能够与他们家比。
大厅内,气氛一时凝固,连安家的几位长辈都心照不宣,洞悉了其中的微妙。
沈氏沈唯想把女儿嫁给顾烨,但人家顾夫人已经把话说明白了,他们家只当安玲珑是妹妹,自然是看不上他们安家的出身。毕竟身为商贾之家,即便家财万贯,也难以抹去出身之烙印,顾夫人心中或许正是这般思量,认为官宦世家的门槛岂是钱财所能跨越。
想给自己女儿与顾烨订婚的念头只能放下,也幸亏自己早有准备,沈唯找了别的事来掩盖自己的想法。
她道:“玲珑的婚事之后再说,今日我是想给我们安家其他女孩说亲呢!邀请顾姐姐过来,是想让顾姐姐和二公子来做个见证,以防这孩子未来后悔。许昌,进来。”
沈唯身边的一等婆子纪妈妈领着一个与顾烨同岁的男孩子进来,少年长得颇为清瘦,头戴方巾,一介书生模样,一身衣服似乎浆洗了多遍,一身青色衣服很干净却打了两个补丁。
少年旁边还站着一个妇人,同样穿得一般,抱着一个灰色布包袱。
少年斯文得体,两人对着大厅里的众人都是有礼鞠躬。顾秋蓉问:“这位是?”
沈唯道:“姐姐你忘记了吗?我们都曾在晋阳生活过,这是原晋阳令(县令)之子,他阿爷虽然是县官,为官时却颇为廉洁,至亡故,家无财物。我娘家的人在晋阳做官,向来与他阿爷交好。如今这孩子要来长安城考科举,却一穷二白,连日子都难过,还何谈读书考试,经亲戚介绍过来投奔于我。我听说这孩子在晋阳屡考第一,若在长安得人举荐,或许科举中状元也非难事,我打算收留他,资助他到科举结束。”
顾秋蓉乐道:“好事!”
“看在人情的份上,我愿意帮他,但我夫君是商人,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知他是否有意娶我安家的一位姑娘。定了亲事,我们便是亲家了。自己人理该帮自己人。”
话音刚落,少年的母亲道:“昌儿,快谢过安太太。”
顾秋蓉明白,沈唯不可能将嫡女安玲珑嫁给一个清贫的书生,许昌虽然功课优秀,但能否考中仍是未知数,即便考中,也是三年之后的事了。许昌父亲刚死,必须守孝三年才能够再去考,这三年几乎毫无收入,光靠许昌的母亲去做活,给不了许昌好的资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