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刘氏和余氏从萧家离开,孙氏松了口气,她看了林秋然好几眼,“秋然,你刚才说的,是为了让你娘走还是……”
孙氏想问,是随口说的还是认真的。
作为萧寻的母亲,孙氏自然是希望林秋然把孩子生下来的,可是她总不能强迫,万一林秋然心里不愿意寻短见,又或是故意撞肚子,到时候孩子没了大人也得出事。
可今儿她竟然听林秋然说要把孩子给生下来,哪怕是借口,只有一分希望,但孙氏还是想问问。
林秋然点了点头,她道:“我是想生下来,萧寻走了,我心里也难受,可是人死不能复生。这些日子我也想过,我对萧寻是有感情的,只是怕,怕孩子生下来没有父亲,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可这些日子看您二老待我胜过亲生女儿,处处为我打算,我心里又于心不忍。”
说着说着林秋然低下头,她哭不出来,只能擦擦眼角,虽然想的是生下孩子对自己也有好处,娘家靠不住,不如留在萧家。
与其养别人的孩子,还不如养自己的,可总不能这么跟孙氏和萧大石说。
两人感激她生下孩子,日后也会对她和孩子好,林秋然不得不为自己打算。本来她是有留下孩子的念头,今儿刘氏和余氏过来,不过是加深了这个想法。
再嫁不知嫁个什么人,那还不如留在萧家。
孙氏眼泪扑簌扑簌地掉,她是喜极而泣,萧大石也进来了,“你这是咋了?”
孙氏大哭,扑在萧大石的怀里,声音哽咽,话都说不利索,“他爹,秋、秋然说要把孩子生下来。”
萧寻的死就是压在两人身上的石头,萧大石这些日子头发白了,看起来老了不止一岁,白发人送黑发人,便是孙氏为林秋然打算,可心里还是希望她能留下孩子的。
萧大石也哭了起来,二人抱作一团嚎啕大哭。林秋然叹了口气,从局外人的角度,孙氏和萧大石也不容易。
等哭累了,孙氏收拾收拾洗把脸去厨房炖鱼汤,这还是早上,她又煮了俩鸡蛋给林秋然当早饭。
连着饭菜一块儿端上桌的还有一个钱袋子,孙氏道:“秋然你吃饭,我跟你说说家里的事儿。”
林秋然点点头,一边吃一边听着。
孙氏道:“咱家里有这三间屋子,这是房契,还有三亩地,地契也在。萧寻死,朝廷也没给钱,但免了五年的田赋。银子就是那天跟你说的,剩三两多,还有卖灵芝的五两。我年纪也大了,以后家里的事就你来管。”
林秋然道:“娘,这使不得。”
孙氏道:“你就别推脱了,你是女儿又是儿媳,该你管。就是家里没啥钱,委屈你了。”
林秋然知道孙氏这样做是想自己安心,可是不怕吗,不怕她带着银子跑了。
林秋然看了眼萧大石,萧大石也点点头,“你娘给你你就收着,想吃什么就买。”
林秋然点点头,拿了碎银子,铜板没动,“你和爹也有用钱的地方,大头我存着就行了。”
孙氏咧嘴一乐,“快吃快吃,我和你爹还商量着,萧寻战死了,虽然没有尸身,可是也得立个墓碑。也得请村里人都过来,菜啥的家里都有,到时候我操持就行,也不用你操心。”
还有鱼呢,也算体体面面的。
林秋然差点忘了这回事,虽然尸骨无存,可白事肯定得办,立个衣冠冢也能入土为安,况且萧家也去别人家白事,礼得收回来。
这恰好是林秋然所擅长的,做席面,若是别人见她手艺好,以后也能有个营生。
她道:“娘,这事儿交给我吧。”
虽然这个时代肯定比不得以后,也没那么多肉菜,可是也难不倒她,便是东西少才能看出她的本事来。
孙氏说道:“你还有身孕呢,操劳这做什么?”
林秋然道:“这毕竟是萧寻的白事,况且既然让我管家,那就听我的。”
孙氏愣了半响,随即点点头,“娘不是不让你管,是担心你身子。”
林秋然道:“我心里有数。”
是有孩子,可她总得能养活自己。再者说了,孙氏和萧大石四十多岁,这个时代人均寿命也短,她不能全靠他们两个。就是没想到,从操旧业操的是便宜夫君的白事。
林秋然低头看了眼孙氏早上给她熬的鱼汤,味道有些淡,汤的颜色浅白,也不是纯正的奶白色,不过鱼肉新鲜。若是她来做,味道肯定比这好。
林秋然还想着,若是做出来的味道好,可以把菜带到县城去买,先少做几条,过去试试,真成了再多做。
明日办白事,孙氏挨家挨户去告诉了。林秋然也是才知道,这萧家村都沾亲带故,萧大石有兄长弟弟,不过数年前就断了往来。
如今一家住村东头,一家住村西头,这回萧寻白事,也没请,孙氏回来说,一共四桌,一桌十人,每桌六道菜。
在村里,这已经算是不错的席面了,各家各户都穷,六道菜林秋然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而孙氏也去忙活了,虽然林秋然说了她来操持,不用管,可还能帮帮忙呢。鱼找出来四条,去菜园子里把菜该摘摘,该洗洗。
还收拾出萧寻的一身衣物,准备就葬这个。
这回孙氏没有哭,儿子虽然没了,但还有儿媳和孩子。林秋然能留下肚子里的孩子就是万幸了,她就不求是男是女了。
下午林秋然想了想菜色,鱼是纯荤,一桌一条,这俩日中午做的菜也可以加上,炒南瓜半荤,青椒茄子素菜。
家里茄子多,可以做个地三鲜,这便四道菜了,三热一凉,两荤两素。
还有两道菜,林秋然打算做道拍黄瓜,她调的料汁别人可比不得,说蘸鞋底都好吃也不为过,孙氏还说明天早上换些肉来,林秋然嘱咐她再换几块豆腐,做个肉沫豆腐,这六道菜也就齐了。
只不过在村子里肉不好买,若赶不上杀猪的,得去县城。萧家村离县城有十里地,要孙氏起个大早过去。
晚上林秋然就把钱找了出来,“娘,家里鸡我都吃完了,看看要不要抓几只小鸡。”
孙氏点点头,“还是秋然想得周到。”
次日一早,孙氏摸着黑就去县城了,萧大山还抬回来一口棺材,萧家各处也都绑了白布。
老两口跟着邻居把马萧寻葬入祖坟,这没让林秋然去,她就象征性地擦了擦眼泪。
孙氏这回只红了眼睛,烧纸的时候对着新坟念念叨叨,“你就好好保佑秋然和孩子吧,保佑她们娘俩好好的……”
纸钱一撒,孙氏松了口气,招呼众人中午过去吃饭,自己赶紧回家帮忙。
可回来一看,林秋然已经弄得井井有条了,孙氏想帮忙都不知道怎么插手了。
林秋然以前做席面一桌菜就有十几道,人少时十几二十桌,多了了几十桌,这种时候最要紧的就是备菜,把菜备好能节省时间。
把前面的步骤都做了,该炸的炸该腌的腌,最后下锅摆盘,就会无比的省事儿。林秋然把肉沫都炒熟,豆腐都煎好,茄子蒸了,做第三鲜的切了条……重头菜鱼也炸过,还是裹了面粉炸的。
孙氏看着觉得炸鱼用的油有些多,可儿媳当家作主,她还是不搭话了。
孙氏看了看,“秋然,娘干点啥?”
林秋然说道:“一会儿上菜吧,也不早了,我把菜炒上。”
上菜一向是先凉后热,料汁调好四盘拍黄瓜直接淋上,黄瓜拍的更入味,人多菜少,份量就足,连擂椒茄子也是,满满一盆。
萧家这回也来了不少人,刘氏也过来了,上回不欢而散,这回她就没带儿媳妇。
村里人看着这番场景一边为萧家惋惜,又不禁想这样也好,至少给萧家留个后,大不了日后再改嫁。
刘氏听着人议论心里一顿急,很快饭菜上来,众人也不再说话埋头吃饭。
先上的是拍黄瓜,这道菜家家户户都有,可是萧家今儿的这个跟别的地方的一点都不一样,酸辣入味清脆爽口,带着点点蒜香,吃到嘴里的那一瞬间,舌头就舒服了,人也舒服了,好像一下子就清散了暑热。再吃那辣椒茄子,茄子烂乎乎的,入口即化,蒜泥和辣椒裹在一起,吃着更是好吃。
一个婶子道:“这是秋然手艺呀,真不错!”
若非吃的是萧家白事,肯定得问问这菜是咋做的。
孙氏管上菜,一道菜一道菜端上来,她招呼众人快吃,“都吃好喝好,多吃些。”
这回上的菜是地三鲜,都是一锅出,一锅菜盛四盘。
孙氏守着上菜,这回忍不住告诉林秋然这么盛不行,“你当厨子的自己不吃,留出点自己吃。”
林秋然差点忘了,以前日子好,席面的菜能剩挺多,不愁厨子没饭吃。但现在不一样,村里日子差,也很少有荤腥,估计上一盘空一盘。
林秋然笑了笑,“那我留一点出来。”
孙氏嘱咐着,“你饿了就吃,我来炒。”
林秋然分出点地三鲜,炒菜肯定她来,她还指望靠这个给自己找个事儿做,怎能让孙氏来。
菜重新分好,林秋然道:“娘,上菜吧。”
林秋然最后做了红烧鱼,鱼是提前炸过的,再烧汤汁调味炖,也不用太长时间。
六道菜全端上去,林秋然给自己盛了点饭,就在厨房吃的,忙活一上午她也饿了。除了前面两道凉菜没留,剩下的她都留了。
鱼是多炖了一条,外面萧大石和孙氏跟着客人一块吃,林秋然自己吃也自在。
因为调料没以前多,所以跟之前比差些,不过可是家里种的菜品质好,味道也不差,红烧鱼新鲜肉紧实弹牙,炸过的鱼皮被汤一顿烂乎乎的,鱼肉蘸点汤,更入味儿。
肉末豆腐也好吃,这个是猪油炒的,舀一勺往米饭里一拌,香得人迷迷糊糊的。
若是家里油多,林秋然还有一道拿手菜,是肉末豆泡,比豆腐更吸汤入味。
众人吃饱喝足,不少人和孙氏萧大石说他们有福气,“儿媳这么能干,以后肯定差不了。”
孙氏一直往厨房张望,她都盼着不能干呢,可别给累坏了。
还有人和刘氏说:“你闺女的手艺真好,真是养了个好女儿。”
刘氏心道,养个好女儿有什么用,还不是给别人家养的,一根筋犟得要死,让她改嫁都不愿意。
等林秋然吃完饭出来,外头人已经走了一大波了,跟孙氏关系好的于婶子还道:“秋然这手艺不错,日后我家有啥事了,也请你过去掌勺。”
林秋然求之不得,而刘氏拉着女儿的手去了旁边,“你着孩子究竟咋想的?真要留在萧家把孩子生下来呀。”
林秋然:吃席[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四章 白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