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垂拱殿中就传出一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教化之功,当以德育为先。良材之成,必及师友之益。宗实性聪颖谨刻,器宇温朗,宜为成王伴读,入仕经筵,朝夕伴习,以辅成王大业。”
“念其年幼离亲长膝下,孝思难遣,着许朔望归省濮宅,以慰考妣之心。往返之际,命有司备车马妥为护送。其濮王夫妇,亦当善加待之,勿令忧思。”
“成王与伴读宗实当砥砺学问,勤于德言。讲官侍读,宜应悉心教导。左右臣属,惟望周至护持。”
这道圣旨在文武百官之间溅起了怎样的水花,扶苏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当他把它交给赵宗实的时候,却被迫地受了后者完完全全的一个大礼。
他豆丁似的小身材,被少年一双手死死按在了原地,眼睁睁地看着人家对着自己举了个一百二十度的深躬。起先,扶苏还试着拦一拦的,后面发现自己动弹不得,就卸下了肩膀彻底摆烂了。
但他嘴上不忘逞强,恐吓道:“哼,等我长大,今天你怎么对我的,我要全部还回来,让你狠狠吃父皇的挂落。”
“若是真有那日,宗实亦甘之如饴。”
赵宗实笑着回敬了一句。
他把明黄丝绸制成的圣旨恭恭敬敬地捧在怀里,像是脱掉了一副经年的枷锁,连表情都生动真切了不少。不像之前扶苏和他说话的时候,总隔着一层蒙蒙的雾。
《论语》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
过去的十几年里,赵宗实被迫夹在宗室和皇子的身份中间不上不下,最难受的时候几乎日日难以安寝。但是。以后就不会了,他以后就是前途无量的成王伴读,宗室子弟里最有前途的年轻人。
赵宗实心里不知道有多感激扶苏。
不过大恩不言谢,他行完礼之后没说别的多余的话,那样未免太假大空。只是心中暗下决心:从此以后,不管成王殿下让他做什么,他都会去做。
倘若扶苏能听到赵宗实的心声,一定会问他:那东宫太子你愿意做吗?
幸好,扶苏只把赵宗实仔细打量了一遍,确定他情绪已经稳定、人没什么问题之后,就催他快点回濮王府省亲。
“这么快?”赵宗实愕然。圣旨在他手上还没捂热呢。
“圣旨既然下来了,宜早不宜迟。”扶苏冠冕堂皇地说,又对赵宗实勾了勾手指,后者会意地蹲了下来,耳朵凑近,听矮矮的豆丁神神秘秘道:“你第一次回府省亲,我求了官家要我亲自去送你。”
“哦……”
原来是成王想去宫外了呀。
赵宗实立刻起身去收拾行囊,又被扶苏拽住了衣角:“等等,我还没说完呢!”
“你去了别着急回来啊,先在家里面多住两天,和父母培养培养感情。”
赵宗实立刻感激地拱手:“多谢殿下。”
扶苏摸了摸鼻子,有点心虚。
唉,为你考虑其实只是顺便啦。其实是我回程的路上有事情要做,又不想牵连你背锅吃挂落,只能想出这个办法了。
-
翌日,送赵宗实回家探亲的队伍准时从宫中出发,直奔向濮王府。
区区宗室子兼皇子伴读,本来用不上几个人护送的,但亲王出场排场就是另一回事了。一眼望去,队伍从头看不到尾。
“好多人啊……”扶苏捧着脸感叹。
赵宗实:“官家是忧心殿下的安全,所以才会派出禁军中的亲卫,拱卫殿下吧?”
扶苏深沉地摇了摇头:你不懂,他是在思考,这么多人等会儿一下子塞进大相国寺里,相国寺能塞得下吗?
“先不说这个了,说说你吧?宗实堂兄,你还记得父母的样貌么?”
赵宗实沉默了一会儿:“记得一点,父王他两颊边留有飘飘的髯须,嫡母则是端庄稳重的样貌,对我甚是慈爱。”
那就是不记得了。只是碍于孝道名声不能直说,只好编纂。
濮王今年得有四五十岁了吧,这个年龄怎么都该留胡子了。至于濮王妃的形容词,就是放在哪位当家主母身上都合适的套话。在宫里待得太久,导致连亲生父母的长相都忘了,这孩子以前过得多造孽呢?
扶苏看向赵宗实的目光逐渐慈爱,愈发觉得自己做了件好事。
赵宗实幽幽转过头来:“……殿下缘何用那种眼神看我?”
“咳咳咳!”
扶苏立刻移开了目光。
他忘记自己岁数的老毛病又犯了,老把“同龄人”当成小辈看待。而赵宗实可是比他大了十岁的堂哥呢。一转头发现自家弟弟用慈祥的目光盯着自己,谁看了不怵啊?
赵宗实摸了摸手中的圣旨,这圣旨是他要交给爹娘供奉起来的:“不过,有殿下送我归家,我就不须忧心那么许多了。”
扶苏:???
我怀疑你话里有话但我没证据。
一路上,不停有百姓的叫卖声隔着帘子传进轿子里。大宋的皇宫建得很接地气,邻居不是高门大户而是黎庶百姓,出门就是热热闹闹的大街。再加上北宋朝坊市之隔彻底解禁,居民区和商业中心合二为一,到处都热闹得很。
有好几次,扶苏都被轿子外的动静所吸引,悄悄掀起帘子往外看。有沿着街上卖猫的,也有动物表演的,最惹眼的却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卖字画的摊子吸引了许多人,但挑刺逗乐的居多,肯掏钱买的却少。
“殿下是对市井感兴趣吗?”
赵宗实刚想说,每年上元灯会,官家都会与汴京百姓同乐,殿下那时候可以趁机出门,却被扶苏比了个闭嘴的手势:“嘘……”
赵宗实连忙噤声。接着,七岁稚童与人问答的声音就穿透帘子,传入两人的耳中。
“莺啼绿柳弄。”
“风动红莲舞。”
“一举首登龙虎榜。”
“十年身临凤凰池。”
“青灯白首窥阴阳。”
“乌衣朱鉴书古今。”
赵宗实赞道:“好对!”
围观群众也是识货的,齐齐发出一阵轰然的叫好之声。对子是好事者现场出的,一个比一个难,少年竟然一一脱口对出,才思敏捷可见一斑。而他年岁尚小,脸上稚气未褪,正是有宋一朝最追捧的神童本童了。
见摊子前气氛正火热,那少年趁热打铁推销起自己的字画来:“某乃川蜀人士,随父上汴京游玩,正借居大相国寺中。某游玩时,欲聘一狸奴归家,奈何囊中羞涩,只好卖些字画凑足盘缠。若有好心人肯支持某的聘狸奴大业,在某先在此谢过了。”
赵宗实:“才这么大年纪,他父母就肯放他独自一人出来卖字画么?”
却见扶苏一下子站了起来,又迫不及待地探出窗外:“麻烦快些,快点送堂兄到濮王府!然后回到这里来!”
赵宗实:“……”
看着扶苏掀开帘子不肯放下,对那神童少年一望三回头的模样,他总觉得有哪里怪怪的。
就,莫名有种失宠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实则,扶苏哪里是看中了对对子?
他是听到了“大相国寺”几个字!
他匆匆地把人赵宗实送到濮王府,刚跟大门外诚惶诚恐迎接大驾的濮王夫妇打个照面,就连着仪驾飞快地折返了。
弄得濮王夫妇面面相觑:他们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周到,惹恼了成王殿下?不然,殿下怎么会连一杯热茶都不肯上门喝?
“爹爹阿娘不必忧心。”
赵宗实宽慰起双亲,但他的面色,却比双亲还要复杂:“成王殿下非是对您二人有意见,而是急着去找他的新伴读了。”
“啊??”
濮王夫妇更加不解了:“殿下的新伴读,难道不是宗实你?”
“现在还是,但是以后嘛……”
被误会为“见一个爱一个”的扶苏急匆匆指着送驾的队伍折返,见到那少年的书画摊子还在,不由得大松一口气。
他趁着小孩身子灵活,竟然从轿子里跳了出来:“你的书画我全要了!”
围观人都被突如其来的嫩嫩一嗓子吓了一跳,见来者是个穿锦衣坐轿子的小豆丁,保护他的队伍有那——么长,都猜出扶苏身份有些不凡,自动往周围让了让。
唯独那少年依旧稳稳地坐在原地,眼里闪过一丝讶异之后,笑吟吟说:“在下的书画可远不止摆出来的这些,一多半都放在家里。小郎是都要了么?”
扶苏毫不迟疑:“对,我都要了。”
“那就请小郎在此地稍候片刻,某去去就回,还是说,小郎随某一起去一趟大相国寺?”
扶苏双目发光: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呢。
“当然要随你一起去。”
扶苏自顾自地做了决定,禁军亲卫的首领就不得不站出来说两句了。他不敢阻拦成王殿下,只好为难道:“殿、大郎,您要不还是原地等等吧。”
扶苏却振振有词地提出反对意见:“你看咱们的队伍有这么长,”他抻开双臂比划道:“干巴巴地停在路上,还让不让人走了?没过一会儿路上就要堵。还有陈叔,买书画的钱能不能先借我一些,我回去问阿娘要,让阿爹还给你。”
闻言,少年唇角未动,眸光却闪了闪。
“大相国寺乃是皇家寺庙,实在不行您就在我旁边跟着,总可以放心了吧?”
陈总管这才点了头。
扶苏:“那我们就出发吧。”
他看了看神童少年,对人发出友好邀请:“你要不要坐我的轿子?”
少年从善如流地应道:“好啊。”
少年的屁股刚挨上柔软的坐垫,他舒服地喟叹了一声,就对扶苏笑得狡黠:“本来我打算吃一笔大户的,但听到你刚才那一番话之后,我决定了,所有的书画都按原价卖给你。”
扶苏:“……”
扶苏:“…………”
要不要这么实诚啊!还有,难道说我长得很像个冤大头吗?
他掰着指头一数:年龄小,看上去有点身份,买东西连价钱都不问,一开口就是all in。
好吧,真的很像人傻钱多的大冤种。
扶苏深深地郁卒了。
但少年都老实交代了,他也不好跟人计较,何况神童嘛,难免有一点自己的小癖性,又不是做了坏事。扶苏表示很理解。
他随便找了个话题:“你是哪儿人啊?”
“某乃是眉山人。”
四川眉山?
扶苏不可思议地转过头去。眉山这地方闻名于世,基本上是因为某个历史名人。好巧不巧,这人刚好还是个宋朝人。
不会吧?
少年不觉有异,兀自自我介绍着:“某姓苏,至于名字么,字有点儿生僻,你应当不认得罢?就不说了。小郎可以唤我苏大郎。”
不啊,我认得的!
扶苏在心中呐喊道:不就是车厢前面的横木嘛!我认得,我可太认得了!
对子一出自仁宗童子对,对子二出自增广贤文,对子三和圣旨都是自己乱写的。
专栏置顶了三本预收《召我进宫的时候没说还能称帝啊!》《故剑情深CP粉穿成霍成君后》《大唐琵琶女》,感兴趣的麻烦点个收藏吧[爆哭],真的很需要这个预收求求了[星星眼][星星眼][星星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第 12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