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古典架空 > 拂雪之刃 > 第48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第48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闻言,白刚和赵希声对视一眼,不由得都笑了起来,三人围坐桌前,气氛显得柔和又温馨。

赵希声捋着胡子,半眯着眼,脸上是与平时不同的笑意。他想了很久,仿佛话还没说出口就已经沉浸其中。良久,赵希声开口道:“老衲与你爹宋寒平是在一个书斋里认识的,老衲那时实在有些不学无术,相比之下,你爹可谓是用功刻苦,是先生最看重的学生之一……”

赵希声喃喃自语般地说着,白刚脸上也是难得露出了一个不怎么起眼的笑容,宋煜庭就在一旁听着。他听得特别认真,一个字儿一个词儿甚至赵希声的语气、神态他都格外关注,企图从师伯的话中描摹自己父亲的形象,再在各种细节里窥探他所不知道的、令他柔肠百结的过往。

他听见赵希声有些沙哑的声音说:“那是建安二十四年,桐梓坡上物华书斋,书斋先生是孙德物……一个慈眉善目的小老头儿!”赵希声说着说着不禁笑出声来,他清了清嗓子,又道:“他收了四个徒弟,有老衲、你爹宋寒平,你师父闻玄,还有一个就是章宁……”

建安二十四年,彼时社会动荡,边疆地区局势紧张,百姓无依无靠,民不聊生,别说一日三餐,就是一餐都没着落,还要担心会不会与北方的蛮人开战。

就是在这样一个说乱不乱,但也不太平的时候,物华书斋中孙德物讲课授道,本来一大批学生,但最后剩来剩去就只留下宋寒平、赵希声、闻玄与章宁四人拜师求学,四人相伴数年,感情颇深。

其中赵希声最为年长,闻玄次之,接下来是宋寒平,年纪最小的便是章宁。

物华书斋在桐梓坡——一个稍稍偏北点儿的小山包,小山包上满是枫树,最美便是秋天,满山的红,明媚又耀眼。赵希声那时候虽也是个乐天派,但是还没到如今这地步,忘了温习功课被孙先生问得说不出话来也是要懊恼一番的。

懊恼时,他就拉着其他三人一起到书斋外面,他自己找棵高大的枫树,蹭蹭爬了上去,卧在树上看风景。

每到这时,闻玄都只有干摇头的份儿,左看看,赵希声在树上好不自在,根本看不出一点儿懊恼的情绪,再右看看,宋寒平和章宁为着孙先生今日新授的课争论不休,要不就对着这小破烂山的景色吟诗大笑,也是快活极了。

闻玄属于学完、温习完再不会看一眼书的人,自然是不会去加入那两人的“学术”之争,但也不好意思打扰赵希声,只得站在树下发呆。不过,要不了多一会,树上的人就会蹦下来,兴高采烈地嚷上一句:“走!下山吃酒!”然后四人再大笑着去山下的小酒馆,要壶酒,要盘肉,笑着闹着就这么过一日。

如今想来,虽处在乱世,却是今生再难得的好日子。

四人都以为这日子会一直这样过下去,根本没有想过以后的事。直到有一天,孙先生在授完课后对着四人道:“你们该走了。”那间屋子很大,只有四个学生一个老师,显得十分空旷,说话声音稍大些就会有回音,因此赵希声对那天孙德物说的话印象极深。

孙德物说道:“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能教与你们的便就这些了,今后的学问,要靠你们行万里路去探知了!”

当时四人都不理解孙先生为何这样说,心中皆是将要离别的不舍。没过几日,四人便并肩下了山。下山后,在物华书斋相伴数年的四人终究是踏上了不同的路。

赵希声和闻玄行走江湖得遇赫赫有名的“迅雷疾风”李秋实,两人拜入他门下开始习武,后来李秋实又收了白刚。

宋寒平和章宁自离开桐梓坡后,两人都不想回家去,但也没有其他去处,便结伴向北走,想要试一试孙德物说给他们的“行万里路”。

两人一路往北,果真涨了不少见识,但让两人印象最深的是在北疆封界附近见到的一幕幕:架着几根木头,盖上些破破烂烂的布便是当地百姓的容身之处;沿路上百姓卖儿鬻女,期盼着来往的人中有高官显贵,将自己家的孩子买去换口粮食……诸如此类的画面在两人心中留下了不可抹去的痕迹。

一天晚上,宋寒平和章宁在一家酒楼住下,窗外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声音不大却有些急促的雨声和两人脑海中久久割舍不下的画面毫不违和地配在了一起。

章宁皱着眉,喃喃道:“先生说得对,有些学问是要靠行万里路才能得来的,有时见识到了,才明白了什么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

他们一同求学,书上不乏对于乱世的描述,每每读到时,几人都是悲叹惋惜,虽知乱世中百姓之苦,但今日亲眼所见,才明白究竟有多苦。

宋寒平静静地注视着窗外斜下的雨线,突然朗声说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怎可碌碌无为,潦草一生?我不求青史留名,但求能以此身护家国安宁!”

他转过头来看着章宁,目光坚定,章宁猛地站起身:“寒平兄,你真是与我想到一处了!快读了半辈子圣贤书,如今,也该学圣贤所为,做些什么了!”

“正是如此!”

没过几天,两人分别,章宁继续潜心求学,经科考成功入仕,护一方安稳。宋寒平几经辗转,投身于边防的军队中,成了军中一个无名士卒。

建安二十八年,大周与北方蛮族正式开战,宋寒平跟着军队北上奔赴战场。后来听与他一同前去的人说,宋寒平可谓是无所畏惧,在战场上豁出性命去拼杀,可是没有人知道,他能那样无所畏惧是因为在战场上的每个夜晚,他都会梦见在北疆封界处看见的一幕幕……

后来,昔日少年经沙场磨砺,终成为一代名将,率领着众将士平了战乱,为北疆求了个安稳。

彼时新帝早已登基,元平五年六月,宋寒平风风光光回到京城,章宁也在朝中身居要职,曾经因同一个心愿分开的两人就此在京城碰了面,殊途同归。

“再后来,你爹就遇见了你娘,你娘是京城中一户人家的小姐,名唤沈妤。当初人人都怕战事再起,都不愿让自家女儿嫁与一个武将,可你娘偏不管这些,死心塌地跟了你爹,你爹也是真心爱着你娘。”赵希声笑着说,“老衲当时还喝了他们的喜酒呢!庭儿,你爹酒量可是不行,还没喝多少脸就红得不成样子了哈哈哈!”

宋煜庭也笑了,听赵希声说了这么半天,自己心中父母的模样又真实不少,就好像他也见识过当年的事情一般。

“师叔喝上喜酒了吗?”宋煜庭笑着问白刚。

白刚道:“当然,我与你师父一道去的,当时宋将军在北疆打仗时我与他有幸见过,便就此相识,这喜酒自然是没少了我这一份。”

赵希声继续道:“虽说这人们都不愿将女儿嫁给个武将,可是你爹娘结亲时不少人眼红呢!你爹是当今圣上倚重的臣子,成亲时自然要大办,若说上一句红妆十里也不为过。”

“婚后你爹娘两人琴瑟和鸣,甚是幸福,别看你爹是个带兵打仗的,可当年在书斋里可是个会吟诗作画的翩翩公子!成亲几年后就有了你,庭儿,你的满月酒师伯也是没缺席啊哈哈!”

宋煜庭哈哈大笑,心道自己这个师伯实在是无处不在,只要是热闹的地方,总有他的身影。

赵希声接着往下说,面色不由得凝重起来:“再过了一年多,你也就知道了……”

本来还是很欢乐的气氛到这里就陡然转变,宋煜庭心中也沉重起来,他就像听了个意气风发的故事,却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场熊熊燃烧的烈火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浇灭,是剩下缕缕青烟供来往的人回味。

见宋煜庭怔愣着出神,默默不语,赵希声问道:“如何?”

宋煜庭回神看他:“嗯?”

“听了老衲讲的故事,心中可还欢喜?对你爹娘是不是更了解一些?”

“那是自然……”宋煜庭回答,“但是我还是有一点不明白……”

白刚问道:“有什么不明白的?”

“我听师伯的故事中,我爹与章宁这个人感情深厚,甚至连心中抱负都相同,可是……这么好的朋友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

闻言,白刚和赵希声都愣了一下,实在没想到宋煜庭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世上许多事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赵希声说道,“江湖上是刀光剑影磨人心,而那官场上又怎么不是金银权势迷人眼呢?”

宋煜庭似乎明白了,点点了头。

“你不想在众人面前说齐山上的事情是为何?怕人家担心?若是笙儿没有事先看到那些信纸,你是不是也打算瞒着他?”赵希声问道。

宋煜庭低头不语,也算是默认了。

赵希声道:“可是人也是我们无法揣摩的,有人会置你于死地,就会有人挺你于低谷,虽说刀光剑影磨人心,可有时也是见人心的。”

宋煜庭呆呆地听着,良久,他才说话,声音有些沙哑:“我明白了师伯。”

“嗯,明白就好。”

几天后,叶楠屋中,宋煜庭将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叶楠和王武,叶鸣笙就在一旁静静听着,他时不时瞥一眼宋煜庭并无什么表情的脸,心中五味杂陈。

叶楠道:“庭儿放心,这件事情镖局会尽全力助你,你只管往前便是。”

王武听着心中满是酸涩,好兄弟竟遭遇这等事情,他几次张了张嘴都没能说出什么话。不是不想说,而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最后,王武只憋出几个字:“大哥在,你放心。”

宋煜庭笑了,心中满是慰藉,“多谢楠叔,多谢大哥。”

王武吸了吸鼻子,“都是兄弟说什么谢字,我都没见你对鸣笙说过谢字……”他拍了拍宋煜庭的肩膀,“放心。”

宋煜庭点点头,目光不经意间扫到叶楠身旁的叶鸣笙,他正双眼含笑望着他。

宋煜庭嘴角不自觉地弯了起来,自从那日叶鸣笙说过要陪他的那些话后,他每每看到这个眼神,那句话就会在他心中回荡一遍,真真是做到了……每天说一遍。

一旁的叶楠道:“庭儿,你能把这些事情告诉我,我心中还是十分高兴的……”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魔女霓裳(gl)

大明之气运至尊

盘古幡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洪荒]

大秦剑公子

东京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