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她命不该绝。
夏日的风夹杂着燥热,吹的树叶沙沙作响。宋时微跪坐在地,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似的,怎么也止不住。她拼命摇头,哽咽着开口:
“老师,我错了很多。若非我识人不清,一切不会是现在这样。”
顾景将人扶起,心疼道:“傻孩子,他们作恶多端,怎么能怪你呢?难道是因为你,他们才变恶的吗?亦或者说,没有你,他们难道就会是个好人,不会做恶事了?阿棠,是他们本性如此,而非你之过。”
“你说你识人不清,难道被蒙骗的只有你一个吗?当初我和你父皇,不也没看出来秦晨是这般人吗。”
宋时微低头沉默不语,顾景一看就知道她还是在责怪自己,他叹了口气道:
“你可知你不想继承帝位,你父皇是如何同我说的吗?”
宋时微茫然地摇了摇头。
顾景道:“当时你对你父皇说不愿为帝,他后来对我说对我说。”
“阿棠不愿为帝也好,她这人啊,有半点过错都会揽到自己身上。为帝者,只要一出错,便会有人因此受难。阿棠道德感太高了,若是她坐上了这个位置,定会日日警醒自己。可人怎么可能不犯错?与其这样,倒不如让她高高兴兴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宋时微呆愣在原地,她从不知道这些事情。
她知晓父皇对自己寄予众望,但是她深思熟虑之后,同父皇明说,她不愿为帝。当时父皇只是沉思片刻,然后看着宋时微,笑了笑说:“既然我们阿棠不愿,那就不当了。”
父皇在自己身上花费很多心血,宋时微一直都很清楚。此番坦白,宋时微因为父皇会生气。但是他却只是思考了一会,就答应了。
看着父皇已经不再年轻的身躯,宋时微当时就泪目了。她走上前俯在他的膝前,轻声道:“是我辜负了父皇的信任。”
父皇笑着轻轻拍了拍她的头,带着安抚的意味。
“还记得你小时候对我说,这皇宫困不住你吗?那时我就知道,我们阿棠的理想,远比我给你规划得更远大。”
宋时微仔细回忆了一番,终于想起父皇说的这件事。
那时她也是这般趴在父皇的膝上,明明小小年纪,却还是故作老成地说道:“这小小的四方皇宫,可困不住阿棠。”
父皇听后先是大笑两声,然后看向殿外的长梯,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他轻抚着她的头,轻声低喃:“是啊,可不能让这小小的皇宫,困住我们阿棠。”
思及父皇,宋时微心中伤感愈浓。她苦笑一声,然后哽咽开口:“我如今,终究是让父皇失望了。”
顾景依旧摇头:“你父皇从不会对你失望,因为他从来不会对你设置期望。不是不在意,而是完全的信任。他知晓你有自己的想法,也信你能做好。”
宋时微回忆起往昔,好像父皇从不问她到底想做什么,但却总会在背后支持她帮助她。这世间能有几人能遵从自己的心而活,而宋时微出生皇族,却当真做到了随心所欲。
顾景继续道:“你父皇对你说过你母亲吧。”
突然提及母亲,宋时微一时怔忡,片刻后才失神地点了点头:“说过。”
在宋时微自小的印象中,她从未有过母亲这个形象。许是母亲去世得太早,她已经没有印象了。小时候她也会问父皇,为何自己没有母亲,自己的母亲去哪了。但每次得到的,都是父皇的沉默,和那无法忽视的哀伤。
后来她便不问了,不是不在意。而是她知晓,母亲于父皇而言,是无法开口的伤痛。那时她也知晓了,母亲是去世了。逝者已逝,可生者还尚存。宋时微不愿让父皇难过,于是再也没有问过他。
但是她会问从小跟在她身边的嬷嬷,那个嬷嬷以前是照顾母亲的。在她的口中,母亲是一个安静内敛,却又心地善良的女子。
直到宋时微再长大些,父皇开始修建望月楼。高楼刚刚修好,父皇就带着她上了这座楼。她第一次,看到了母亲的画像。
同嬷嬷说得一点都不一样,画像中的母亲骑在马上,笑得明艳张扬,丝毫不像嬷嬷说的那般。
这幅画是父皇亲手所作,画的是第一次见到母亲的样子。
正是这一天,她从父皇口中得知了关于父皇和母亲的所有事。
父皇在一次微服私访中遇到了母亲,母亲是一位世外高人的徒弟,出来游历。一个自小循规蹈矩,不敢有半分私欲的帝王。在见到母亲的第一眼,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心原来是有情绪的。父皇对母亲一见钟情,两人很快相爱。
可父皇是个好皇帝,他还有自己的职责,于是他请求母亲和他回宫。
母亲自小随心所欲惯了,从小的愿望就是踏遍大好河山。面对父皇的请求,她沉默了。可就在父皇回京的那天,母亲又跟了上来。因为爱,她愿意妥协。
于是母亲入了宫,成了后宫的一位妃子。父皇确实爱母亲,在她入宫之后,从未再宠幸过别的妃嫔。可是这样的独宠,也给母妃带来了数不尽的忌妒。
她自小散漫着长大,从不知宫廷之中的阴险,背地里不知被多少人算计。但是她从不和父皇说,因为她知道,父皇是个有抱负的好皇帝。她不愿让这些腌臜的事,打扰他。
原本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鸟,却被关进了笼子里。母亲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只有见到父皇时才会露出几分生机。
可父皇是个好皇帝,他很忙。
后来母亲有了身孕,父皇和她都很是高兴,特别是父皇。母亲还未显怀,父亲就开始商量着起名。又开始着手准备小孩子会用到的东西,甚至还自己亲手做了一个秋千。想着母亲喜欢,若是肚子里是个男孩,就让孩子推着母亲玩。若是个女孩,那就父皇推着她们玩。
母亲听后笑骂道,说父皇这心都要偏到天上去了。
可父皇是个好皇帝,临平出现旱灾,他得去一趟。就是这一趟,他们失去了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可以给母亲推秋千的男孩。
被一个妃子谋害,母亲流产了。等父皇回来时,那个自知自己罪行败露的妃子早已自尽了。母妃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哪怕见到父皇也很难再露出以往那般自在的笑。
于是父皇带她出门,带她回到她长大的地方,去看她的师父和同门。母亲的情绪总算得到调整,见到母亲再次露出往日的欢笑。父皇想,要是能留在这就好了。
可父皇是个好皇帝,他不能抛下满朝文武和大雍百姓。
于是他打算放手,他不想让自己的爱,困住了母亲,她本就应该是自由的。
可就在他想趁着母亲不在动身回宫时,却看到母亲突然出现,拦下了他的马车。怒气冲冲地冲到他面前,丝毫不管身边的人,对着他大声斥责:
“好你个宋嘉煜,就这么把我撇下了。怎么,翻脸不认人是吗!”
母亲常这般连名带姓的唤他,除了她之外,从未有人这般唤过他。
父皇对宋时微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见到母亲那一刻自己的心情。
他只觉得,自己好像有救了。
回宫后母亲不似之前那样隐忍,有人要是找她麻烦,她定当场就报复回去。父皇则乐于给她兜底,他觉得母亲开始适应皇宫了。
两年后,母亲再次有了身孕。这次父皇几乎是整日里守着母亲,甚至快把宣和殿都搬到了母亲的寝宫,好贴身照料。这一次也很顺利,母亲平安诞下了宋时微。
但是母亲因为之前流产,身子早就落下了毛病。她没有告诉父皇,只是暗地里吃药调养。这次生育,差不多要走了母亲半条命。自此之后,母亲身体越发虚弱。
母亲去世那天,父皇在外处理事情。他是一个好皇帝,为了百姓殚精竭虑的好皇帝。
那天母亲是突然吐血晕倒的,太医来看,说已是强弩之末。父皇得知消息后日夜狂奔,赶回宫中时,母亲只有一丝气息了。她在强撑着,等着见父皇最后一面。母亲见到父皇后,甚至已经抬不起手来了。
母亲对父皇强撑着露出一笑,说了句,“你终于回来了。”便撒手人寰。那时的宋时微,还不足一岁。
后来父皇就和没了半条命一样,一直呆在母亲的宫殿,像是失了魂。无论谁也喊不动,送来的饭菜也不曾动筷。
可他是个好皇帝,大雍需要他。他还是个好父皇,他还需要照料宋时微。
于是在母亲下葬的第三天,他推开了大门。看似正常的走来出来,就和之前一样。只不过他开始没日没夜的处理公务,开始将宋时微贴身照料。
那天宋时微听着父皇讲了一整晚,她从未见父皇失控,可父皇中间几度泪流。其实母亲临终前给父皇留下了一封信,但是父皇一直没有打开。
直到父皇病重,有一天他当着宋时微的面,打开了这封二十多年未曾开封的信。看完后泪流满面,反复观看,直到去世时怀里还紧紧抱着这封信。
宋时微看了那封信,信中没有责怪,没有怨恨,只有爱。
母亲在信中全篇写了很多,也写到了宋时微。母亲还跟她道歉,说她不是一个好母亲。字迹算不上工整,想来是母亲临终前担心父皇赶不回来写下的。身体虚弱,握笔都很是困难。
宋时微对一段话牢记于心,不是关于宋时微的。母亲说,她从不后悔爱上父皇。当初父皇想放她自由,她其实早有察觉,但她还是选择追了上来。
母亲在信中对着父亲写道:“我当时在想,这皇宫这般可怕,要是只留下你一个人,你该有多难过啊。”
这是宋时微第一次,被爱而震撼。
母亲这人,敢爱敢恨。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心之所选,事后也绝不后悔。宋时微看着父皇看信时,对于母亲的毫无怨言也没有丝毫意外。
她忽然就明白了。
父皇知晓母亲不会后悔,他不看信也不是怕听到母亲责怪,他是无法原谅自己。他没日没夜的处理公务,日日夜夜被母亲的死折磨。这是他对自己的惩罚,对自己打扰母亲人生的惩罚。
以至于他在不到五十岁时就病重去世。
父皇修建望月楼,望月楼建成后,成了皇宫之中最高的一座楼。站在最高层之上,可以看到最热闹的京都城。
这是父皇为了母亲修建的高楼,母亲名唤楚月。
父皇提及母亲时,从不说“母妃”。都是说,“你母亲”。在父皇心中,母亲是他唯一的妻。但他却不愿让宋时微喊他父亲,他说他需要这些东西提醒他,他身上担着整个大雍。
父皇常在晚上的时候来望月楼,站在最高处,看着灯火阑珊的京都城。父皇去世的那天,宋时微来到这座高楼之上。同父皇一样,看向这京都城。
她想,或许只有看着百姓们欢声笑语的时候,父皇心里想着母亲,才会觉得自己这一生也算有对得起她的事情了。
因为母亲曾无数次对父皇说:
“宋嘉煜,你可一定要做个好皇帝。”
父母爱情就写到这啦,后续正文应该不会出现了。但是我希望大家能记住属于宋嘉煜和楚月的这段故事,写这一章的时候我几度想推翻重写,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一版结局。与我而言,这不是be,我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觉得遗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8章 何夕(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