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的作用很多,首先它富含油脂,能有效润滑肠道,促进粪便顺畅排出,对于便秘、大便干燥和排便困难的人群具有显著的缓解效果。此外,芝麻还具有养血作用,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和粗糙,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红润有光泽。芝麻亦有补肾之效,对乌发固齿有益,适量食用黑芝麻对老年人尤其有益,能够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
【东晋时期的著名医药学家和炼丹术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提到,服用经过九蒸九晒特制的芝麻丸,可以达到多种保健效果,包括祛除顽疾、使皮肤光泽、使白发变黑等。梁代名医陶弘景也强调了胡麻作为八谷之首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唐代药王孙思邈特别推崇九蒸九晒黑芝麻丸,并在其著作《千金翼方·养性》中详细描述了其服用方法和效果。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芝麻的多种功效,并着重强调了九蒸九晒芝麻的重要性。他认为未经处理的黑芝麻可能带来不良影响,而经过九蒸九晒的黑芝麻则有助于轻身延年、强筋骨、明目聪耳、耐饥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芝麻益处颇多,但过量食用亦可能导致不适。因此,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并适当食用芝麻,以获得最佳的健康效果。尤其是那些服用金丹导致被毒死的皇帝更要如此,毕竟人一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此言一出,各朝权贵纷纷命令仆人大量购买芝麻,商人们立刻嗅到了商机。不出一日,市面的芝麻便销售一空,连那些正在田间生长的也被提前订购。在炽热的阳光下,一间茅草屋内,一位头发略显斑白的老人望向刚从书院放假归来的儿子,问道:“三郎,我们家还种了一些芝麻,今年是否应该再多种一些?我担心种多了占了土地,却没人购买。”
身着宽松长袍的书生望向母亲那因劳作而干裂的手指,沉默片刻后回答:“当然可以,至少未来两年内应该没问题。我们多种一些,将来赚了钱,给您买些黄粉或澡豆来保养皮肤。”老人听后笑容满面,却打算用赚来的钱再为儿子添置物品。儿子如此聪明勤奋,考入书院,虽然买不起昂贵之物,但多买一点纸张和质量上乘的毛笔也好,以便勤加练习书法。
大部分郎中或者大夫决定深入研究芝麻九蒸九晒法,能够被天幕提及的大夫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更何况是被尊称为药王。既然他们都强调芝麻的益处,何不借此机会多加学习?无论是增加医学知识,还是赚取额外收入补贴家用,都是有益之举。
受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影响,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的葛洪,未曾料到在自己尚未动笔之际,天幕竟已将书名揭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个名字甚好,就此定下,不再更改了”。
回乡为父守孝一年的苏轼看向天幕一笑,转头对身边的弟弟苏辙说到“这下你信我了吧,《神农本草经》里就记载过黑芝麻有助于生发和乌发,以后跟我一起使用黑芝麻,我可不想年龄大了谢顶。”苏辙无奈一笑,点头答应。
在终南山上,孙思邈正在记录他从民间学到的一些独特医疗经验,感到有些意外。他身边的徒弟兴奋地叫道:“师傅,您在后世被誉为药王,那我岂不是药王的徒弟?”说完,他嘿嘿一笑。孙思邈轻轻敲了一下徒弟的额头,提醒他认真整理旁边已经写好的资料。“我更希望能多讲解一些医学知识,因为后世肯定有更多值得学习的新东西。”
“金丹有毒?还有皇帝因此被毒死?”刚刚统一六国、意气风发的嬴政尚未接触金丹,听到这个消息后,他下令:“把之前声称金丹能让人长生不老的道士先关起来。”赵高应声而去。
痴迷于金丹之术的刘彻,虽未遭几名骗子蒙蔽,此刻却勃然大怒,厉声宣告:“今后若有人胆敢让我服用金丹,一律处死,腰斩亦不足惜。”听闻此言,身边的群臣不禁松了一口气。陛下对金丹的痴迷一直是他们心中的隐忧,平日里无人敢直言劝阻。如今天幕揭示金丹有毒,总算不必再为陛下的健康担忧。
已经服用了一阵子金丹的雍正这下不镇定了,胤祥面带忧色,看向雍正“陛下,既然后世人说金丹有毒,那就先停下来吧。”雍正扫视一眼,面前的一种大臣也是同样的想法,转了转手里的金丝楠木质地的念珠,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朕知道了,先停下吧。”
【提及服用金丹的历史,清朝的雍正皇帝无疑是最著名的例子之一。他对金丹怀有浓厚的兴趣,并亲自参与炼制和服用。在他的影响下,金丹在清朝宫廷中一度极为流行。然而,正如后来所揭露的,金丹中常含有有毒物质,长期服用会对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尽管身为帝王,雍正皇帝也未能幸免于金丹的毒性,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
【据《活计档》记载,雍正皇帝在1730年冬季至1735年秋季的五年间,多次下令运送炼丹所需物品至圆明园,包括煤、木炭、铁、铜、铅等重金属,这些都是炼丹不可或缺的材料。虽然具体的丹药配方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史料和专家推测,这些金丹可能含有铅、硫磺、水银等天然矿物成分,以及可能添加的春药成分。雍正皇帝在服用金丹后,曾一度感觉身体状况良好,这可能是心理作用的结果。然而,长期摄入含重金属的丹药可能导致中毒,引发腹绞痛、贫血等症状。关于雍正皇帝的死因,有观点认为是由于服用金丹而突然去世。尽管这一说法存在争议,但雍正皇帝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历史之谜。】
此言一出,胤祥愈发紧张,雍正刚刚登基,若身体有恙该如何是好。他立刻命令雍正的贴身太监苏培盛速召太医。太医急忙赶来,为雍正皇帝仔细把脉诊断。
胤祥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心中充满了忧虑。太医面色凝重,斟酌着言辞说道:“皇上龙体欠安,似是中毒之兆,但具体缘由还需进一步详查。”胤祥闻言,心中一惊,连忙追问:“中毒?这可如何是好?”太医沉吟片刻,道:“微臣会立即调配解毒之药,希望能为皇上缓解病情。只是,这金丹之事,还需皇上自己多加留意,不可再轻易服用。”胤祥点头,心中决定劝说雍正以后绝对不能再服用金丹。
刚登基的朱元璋意识到,这个清朝似乎是继明朝之后的又一个皇朝。他刚刚即位,便得知了明朝覆灭后的继任朝代。尽管明白明朝之后的皇帝已非自己所能管辖,但心中仍旧涌起一股难以平息的愤懑。就是不知道天幕可不可以讲一下明朝灭亡的原因,让他提前预防一下。
【而与之相反,雍正的儿子即之后登基的乾隆皇帝则活了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至于他为什么能活这么久有多方原因,首先研究表明长寿是可以遗传的,长寿主要遗传自母亲,也就是说,如果母亲长寿,子女长寿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如果父亲长寿,子女则未必长寿,乾隆的母亲钮钴禄氏活到了86岁,这表明乾隆的长寿具有遗传背景。】
刘彻心中暗自盘算,不禁喜上眉梢。皇祖母和母后皆享年七十有余,如此看来,自己承袭长寿基因,至少也能享有六十载春秋。
听到这个消息,百姓们不禁咂舌,这寿命也太长了吧。在他们看来,能活到五十岁已是难得的长寿。特别是在雍正年间,许多家族因几代人寿命不长,纷纷前来向钮钴禄氏的女儿提亲,希望至少能活到六十岁,钮祜禄·凌柱感到为难不已,上门提亲者一个比一个显赫,无论是拒绝哪一个都显得不妥。他只得让夫人暂时应对,自己则决定上奏皇帝,等皇帝下令之后再说。
民间不乏家境优渥的人暗自盘算,在相识的圈子中是否有较为长寿的女子有差不多的年龄的女儿。若真有其人,便打算让自家儿子前去求娶,期望儿媳能为家族诞下长寿的孙子,如此一来,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也有思虑更为周全者意识到,即便身体条件相似,家境优越者往往比家境贫寒者更易长寿。即便拥有长寿的遗传基因,若饮食不佳、睡眠不足,寿命亦会大打折扣,因此,长寿遗传的作用并非那么大。
乾隆的儿子们听到这番话,想要争夺皇位的彻底绝望了。皇阿玛享年89岁,他尚未驾崩,我们却已日渐衰老。而对皇位兴趣不大的皇子们则松了一口气,他们原本担心自己虽无意争位,却总被他人视为竞争对手。如今,排名靠前的阿哥们都无需再考虑了,要么是排名十几及以后的儿子继位,要么就是皇孙登基。
刚满30岁便彻底掌握朝政大权的乾隆,对自己长寿颇感得意,并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长寿的关键。他欣慰地想到,母后同样长寿,自己也能多尽几年孝道。此外,天幕的一番话也为他巧妙地打压了底下皇子刚萌生的野心。毕竟,他们与自己当年不同,皇阿玛那时儿子不多,合适的继位人选基本只有自己,只要表现优异,登基并非难事。如今,他才30岁便已有5个儿子,虽然永琏早逝令他痛心不已,但转念一想,若永琏正常长大,迟早会因权力问题与自己产生矛盾,正如当年的太子,最终闹得不欢而散。这样想来,也未尝全是一件坏事。
【宁宁微微一笑,你们难道认为这是活得最久的吗?】
难道还有更长寿的?刚看完太医开出的药方的雍正手中不断转动着串珠,虽然面无表情,但内心却无法平静。其他朝代的皇帝们也感到震惊,他们认为自己若能活到70岁,那简直是天赐的福分。
嬴政暗自思忖,在他之前的两位皇帝,一位享年仅54岁,另一位更是仅35岁,而他的母亲至少寿至60岁,先前的宣太后辞世时也已逾75岁,他心中期望,自己能遗传到母亲长寿的基因活到60岁,否则统一大业将如何延续?
【当然不是,据历史记载,雍正皇帝的妃子耿佳氏,竟然活到了95岁高龄,我查资料时也挺震惊的。在当今社会,能活到这个年龄的女性也并不多见。此外,根据大数据分析,全球各地的女性普遍比男性寿命长5至10年。】
“95岁?女性普遍比男性寿命长5至10年?”这两句话狠狠地撞击了天幕下所有人的心灵,这未免也太能活了,简直活成乌龟了吧。有些男性感到愤愤不平,为何女性的寿命会比男性长?而另一些男性则暗自庆幸,自己身体状况不佳,若早早离世,家中无人照料,若妻子能多活几年,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生活富足的女子,若能嫁给贤良之人,自然会感到心满意足,多享几年福分自是美事。然而,家境贫寒的女子境遇则大不相同,若再遭遇婚姻不幸,难免会感叹:难道自己的苦难岁月还要多来几年吗?
听到这个名字,胤祥倒是略有耳闻,毕竟这位妃子是四哥为数不多生育了儿子的妃子,本来是镶白旗包衣,四哥今年登基后才把她抬为镶黄旗包衣,才变成的耿佳氏。没想到她竟能如此长寿,那她所生的儿子是否也会享有同样长寿的福分呢?那个阿哥似乎才刚到幼学之年,不过按年龄推算登基的应该是弘历,他与弘昼年龄相仿。如今天幕直接宣布弘历即位,这是否意味着他是顺应天命被封为太子呢?不过,这些念头只在心中一闪而过,涉及如此敏感的话题,还是不多想为妙。
随后,他转向雍正,提议派遣太监去记录那位妃子平日的饮食起居,以探寻是否有值得借鉴的长寿秘诀。雍正点头应允,心中暗自思忖:不仅自己的儿子长寿,连妃子也如此长寿,实属难得。不过,最终是弘历继承了皇位,看来还需多加考察。若有可能,不妨册封其为太子,借此宣扬顺应天命的理念,让民间普遍认同,无论是自己还是儿子当皇帝,都是天意所归。
康熙时期,康熙和众阿哥觉得这个雍正听起来就跟太子不沾边啊,太子妃是瓜尔佳氏,侧福晋是李佳氏和林氏,应该是太子之后的皇帝,还没被封为雍亲王的四阿哥莫名感觉到不对劲,去年入侍自己潜邸的就有一个钮钴禄氏,而且自己也有一个叫耿氏的格格,还好各个阿哥府里格格多的是根本没人关注这些,嘶,想到这里胤禛头皮有些发麻又有些兴奋,虽然说太子和皇阿玛因为索额图的事大闹一场,可太子的地位依旧很稳固,他还没想过自己即位的可能性,难道最后是自己登上皇位了?十三阿哥胤祥注意到四哥仿佛有些激动,脑海中闪过一丝可能又转瞬即逝。
【其次乾隆从小就习武,喜欢射猎,这一习惯帮助他保持身体健康。乾隆不喜欢纵欲,注意自己的起居饮食,喜欢喝茶而不饮酒,不抽烟,喜欢吃蔬菜,不喜大鱼大肉,生活习惯很健康。并且乾隆的生活作息比较正常,早上起床后与大臣讨论国政,下午游览,晚餐之后看书写字,这有助于保持头脑清晰冷静。除此之外,乾隆有自己的养生秘诀,包括吐纳肺腑、活动筋骨、适时进补等。】
【当然也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那就是运气,乾隆继承皇位的过程相对顺利,前几任皇帝已经解决了许多问题,使得他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统治国家。那么,大家是否已经理解了呢?若想长寿,虽然遗传因素难以强求,但通过多饮茶、减少摄入高脂肪肉类、增加蔬菜摄入量、坚持锻炼、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避免熬夜,轻松活到六七十岁是完全可行的。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帝王的平均寿命仅为39.2岁,而到了2024年,中国人均寿命已经提升至78.2岁。】
“多少?78岁,这么厉害?”之前虽然因为有女子能活到95岁而震惊的刘彻这下才是真的感到了后世的厉害,激动的站起来走来走去,后世肯定研究出来了保持身体健康,有益长寿的方法,也不知道天幕之后会不会讲。又突然想起前面说的,古代帝王的平均寿命仅为39岁,这也太低了吧,身为皇帝才只是后世人寿命的一半。
嬴政心惊不已,他刚才还想着自己能否活个六十岁,结果后世加上那些可能早死的人均寿命都能达到78,完全不敢想象。
陶弘景很赞同天幕的观点,乾隆的生活习惯也与他的养生理念不谋而合。人生百病多由饮食不当引起,故在注重饮食合理搭配的同时,还应遵循食不过饱、饮食冷暖适中、食后不大声说话、酒后不迎风等饮食禁忌。《老子》第十二章曾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此言警示世人切莫沉溺于声色犬马、美味佳肴,纵情狂欢,因为这些行为都会对五脏六腑造成损害。
除此之外,在不同季节,应食用相应的食物以养护五脏:春天宜食辛辣,夏天宜食酸性,秋天宜食苦性,冬天宜食咸性,这些饮食原则均有益于健康。
葛洪则特别注意到乾隆在节制**方面的自律,他认为这一点是许多人难以做到的。从阴阳调和平衡的角度来看,人既不能完全禁欲,也不能纵欲无度,否则均不利于健康长寿。
康熙年间,康熙与众阿哥虽对天幕上未提及乾隆之前几任皇帝的遗憾感到些许可惜,却也不甚介意。倒是胤禛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若真由他即位,他并不愿此刻便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看来待此次天幕结束后,需回府深思熟虑,妥善应对,避免府邸引起他人注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