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惠帝元年
吕雉眸光一亮,天幕在夸她。
得出这个结论后,吕雉心中陡然一松,她越来越期待天幕接下来要说什么了,应该会谈到将来的事情吧?那可就真是太好了,她要预知未来了。
而在其他时空,因为天幕透露出的事情,引起了不小风波,尤其是秦始皇时期。
咸阳宫内,嬴政怒发冲冠,一字一句道:“秦二世自取灭亡?秦朝轰然倒塌?”
“扶苏——”
“你该当何罪!”嬴政就算料到大秦会亡,却没想到是二世而亡,这让他心如火烧。
扶苏亦不敢置信,大秦竟然在他手上亡了?他是大秦的罪人!
“臣该死!”扶苏双膝下跪,额头重重磕在地上。
嬴政看着扶苏并不出声,心里想着到底该如何处置扶苏,这是他最看好的继承人,如果扶苏不行,还有谁可以呢?
对了,还有天幕上提到的那些造反之人。刘邦是个亭长,楚汉争霸中的项羽应当是楚国的项氏一族。果然六国造反之心不死,没有他在,这些人就蠢蠢欲动了。
看来还是要大力寻找长生之法,也不知这天幕会不会降下神药?凭他的功绩,应当可以获得神药吧?
公子住所内,胡亥心里十分高兴,扶苏不行,是不是他可以!
沛县
天幕出现时,刘季正在和樊哙一起喝酒吃狗肉,听天幕说出熟悉的名字,他大笑道:“这刘邦一定是乃公了,邦,安邦定国,好字!没想到我今后能成为天下之主啊!”
樊哙真心实意为自己兄弟高兴,因为他将来肯定也是富贵的,但又不安道:“可是,如今秦始皇才统一天下,也不知道是不是明天死,如今他已经知道是你当了皇帝,恐怕会立刻怕人来抓你。”
高兴完了冷静下来,刘季也想到这一茬,一拍大腿,“坏了!天幕害我!”
刘季家中,吕雉一颗心砰砰跳个不停,她是皇后,还是皇太后。
但皇后之事另说,当下要紧的是全家都得赶紧逃命了,秦律严苛,造反这样的罪行,有九条命都不够死的。
吕雉当即开始收拾财物,看到刘太公和嫂嫂小到锅碗瓢盆,大到被褥家具都想带走时,劝阻到:“这些身外之物不能要,带上都是累赘,带点要紧的财物就行了。”
另一边,沛县县令在天幕出现时,就召集人手严阵以待,听到这样的消息,当即带人去抓捕刘季和吕雉。
路上还正好碰上了往回家赶的刘季。到了刘季家,正好堵住正要逃命的吕雉等一家老小,全部人都被关押,一网打尽。
沛县县令大为高兴,决定亲自押送这些人送到咸阳,到时候,始皇帝陛下一定会奖赏他吧!
楚国旧地
项梁看向自己的侄子,他侄子叫项籍,字羽,这孩子从小就力大英勇,且天幕上的项羽国号为楚,天幕所说的项羽该不会是他侄子吧?
思索间,门外有十几名项氏族人来访:“项公,天幕所言,是意在告诉我们大秦必亡啊!何不早早起事?”
秦始皇未死就起事能有多少把握?项梁心中有些犹豫,但一想到秦始皇已经提前知道此事,一定会派人来杀他们,项梁的目光又坚定起来,“好!召集族人、豪侠、义士,灭了暴秦!”
【前202年,刘邦称帝,吕雉改称皇后,刘盈改称皇太子。
吕雉当皇后的阶段,有一大功可以用《史记》一句话说明: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两个字概括就是:削藩!
先提一下刘邦,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以布衣之身,问鼎皇位,成就霸业。
刘邦不同于项羽,西楚霸王项羽反秦后,继续做了旧秩序的维持者,企图天下回到战国时的诸侯国林立状态。但问题频出:诸侯王并不安于划分好的领土,今天你抢我几座城池,明天我杀掉诸侯王自立,征伐不断,民不聊生,项羽日常就是拉架维护秩序。
这里也不得不说,吕雉和刘邦真是始皇帝的好继承人,都是向着建设一个中央统一王朝去努力的。】
大秦
听见‘始皇帝的好继承人’几个字,嬴政沉默,嬴政微笑,嬴政对着身后主张分封制的大臣说,“众卿以为如何?尔等王公贵族,比不上一介布衣之身有远见。”
主张分封制的大臣哑口无言,他们说不出话来,根据天幕所说,主张分封的项羽失败了,主张中央统一的刘邦成功了,难道真的是他们错了?
同样深思的还有扶苏,但也有高兴的人,比如李斯,他与陛下的政见一致!
嬴政现在气消了一点,纵然得知了大秦覆灭这件事让他生气,但他不会被愤怒冲昏头脑,重要的是如何改变结局。
他现在考虑不杀吕雉和刘邦两人了,如果她们二人能为自己所用,那再好不过。
【分封制肯定是不行了,但那个年代,中央没有办法管控到全国各地,前面还有个步子迈太大,灭亡的秦朝的失败例子,直接取消分封也不行。
所以,汉朝成立之初,施行的是郡国并行。
但是,问题来了。
在刘邦封出去的诸侯王中,有七位是在楚汉争霸时,刘邦不想封,但不得不封的异姓王,分别是:梁王彭越、楚王韩信、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儿子张敖继赵王位)、长沙王吴芮。
这七个人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尤其是韩信功劳最大,汉初三大功臣之一。
但实际上,这七个人拥兵自重,在自己的封国内有很大自主权,军政独立,是国中国,对刘邦不是很心悦诚服,影响中央集权的稳定性。
比如,梁王彭越婉拒刘邦率兵支援的命令,只派遣部下将领支援;韩王信居然投降匈奴,一起打汉朝;燕王臧荼和淮南王英布直接造反。
所有异姓王,在史料中都有过他们具备造反条件,或是有臣下建议造反的字句,这个是真是假不知道,但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而且,刘邦实际控制的只有15个郡,全国大片地方都归诸侯王管辖,诸侯王的封地还比刘邦控制的郡更富裕。
总之,刘邦想维护汉朝统一稳定,就必须解决这些异姓王的威胁。】
大秦,嬴政陷入沉思,秦朝步子太大?中央没有办法管控到全国各地?
是了,就因为政令无法快速下达,他不得不巡游各地,镇压反叛,而且他每日批阅的奏章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
这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好像很不错,换言之,就是先施行郡国并行,稳住中央政权,然后再逐个击破?
【前202年,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①
前201年,信(韩王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②
是的,还有个叛国的,韩王信直接带着匈奴一起打汉朝,刘邦去平乱时中计被匈奴围困,史称白登之围。后来韩王信再次和匈奴一起打汉朝,最终兵败身死。
前198年,赵王张敖因部下谋反被牵连下狱,因张敖是鲁元公主丈夫,吕雉为其求情,再加上张敖部下死保,张敖免死,被降为宣平侯。
前197年,彭越经调查有谋反迹象,于是刘邦计废梁王彭越为庶人,流放蜀地。彭越流放途中遇见吕雉,自言无罪,希望回到故乡。吕雉计杀彭越。③
这里彭越死的不冤。
第一,彭越说自己无罪,但是他真的无罪吗?刘邦让他率兵支援,他不听调令,俨然不把汉朝和刘邦放在眼里。而且刘邦问罪他前,让人调查了他,史记上说他已经具备谋反条件。
第二,他不服审判,不想去蜀地,想回故乡。这就值得深思了,回故乡东山再起吗?
第三,他为什么向吕雉求情,而不是向刘邦求情,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汉惠帝元年
鲁元公主听见了自己丈夫的事,顿觉尴尬,又听见了彭越的事情,想起了彭越被做成肉酱的结局。
她好奇地问,“母后,为什么彭越要向你求情啊?”
“可能因为自负吧,觉得我会被骗。也可能是看到我给张敖求情,就觉得我也会替他求情,”吕雉沉声道,“但是,张敖最终免死是因为张敖确实没有谋反之心,再加上他的臣属以死证明张敖的清白,所以张敖才能活。”
“彭越不是,我相信刘邦以谋反治彭越的罪,是经过了认真查证审理的,没有冤枉他。”
“而且,如果彭越安安心心去蜀地,我还不会理会,但他要回故乡,就说明他有反叛之心,妄图东山再起。再者,他很可能希望我直接下令让他回故乡,但他没想到,我会把他带回给刘邦。”
鲁元公主若有所觉,感觉自己脑子里忽然多了一点东西,这大概就是权力博弈吧。
【前201年,有人上书说楚王韩信谋反,但是刘邦知道自己打不过,于是计囚韩信,回到洛阳后,把韩信贬为了淮阴侯。④
到了前197年,刘邦要率兵平陈豨叛乱,临走前,刘邦点将韩信,但韩信称病不从。刘邦走后,吕雉和萧何合谋,在长安计杀韩信。⑤
史记上说韩信和陈豨有勾结,留在长安是里应外合,欲袭击吕雉和太子,但这个说法存疑,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真假未知。
但他死前曾说过:悔不用蒯通之计。蒯通曾建议韩信不投靠刘邦,而是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然后缓缓图谋,再使天下归服于齐。
这个齐指韩信,韩信当时趁势让刘邦封他做了齐王。可见,韩信是后悔了的。
再看刘邦听闻韩信死后的反应,是且喜且怜,那估计韩信很大概率是没有谋反的。韩信称病不从,留在长安,估计是想让刘邦把他的王位还给他,而不是和陈豨有勾结。
但是!韩信的死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惋惜。】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上的韩信直摇头,刘邦剥夺他的王位,就是不想再有诸侯国,他若是还企图要回王位,不接受侯爵,那确实死的不冤。
随后,嬴政一双鹰目射出冷光,扫视身后群臣,“众卿记着,今后若有人再言分封,朕不会再念旧情。”
众臣战战兢兢地答道,“诺。”
汉高祖时,刘邦手里把玩着一只酒盏,“韩信呐,他死了我确实放心。”
【说韩信的死,那就要看一下韩信的经历。
前203年,韩信灭魏、徇赵、胁燕、定齐,向刘邦索要齐王位,而当时的刘邦正被项羽围困在荥阳。
龙且死后,项羽来劝说韩信时,韩信拒绝反叛刘邦,但也没有支援刘邦。
前202年,刘邦与韩信、彭越约定合围楚军,但韩信和彭越都未按约定会师,刘邦大败。⑥
随后,为了让韩、彭二人出战,刘邦划分了一大片地区给韩信作为他的封地,又封了彭越为梁王。从这里可以看出,彭越也是趁机要挟封王的。
有了支援后,刘邦击败了项羽,但刘邦击败项羽的第一件事就是收夺韩信兵权,不久后又把韩信的齐王改为楚王,后来又贬为淮阴侯。⑦
贬为淮阴侯的韩信很不服气,常称病不朝从,日夜怨望,居常鞅鞅。有一次他去樊哙家,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叫韩信是大王。这个时候他们两人都是侯爵,按理说不用如此大礼,但樊哙仍然毕恭毕敬。反观韩信,却是说:生乃与哙等为伍!
可见,韩信仍然不服气自己的侯爵位,当然,人家的不服气非常有理,也不是摆谱。⑧
讲上面这些事情,不是为了说明刘邦和韩信早有矛盾,当然,这也是刘邦防备韩信的原因之一。
重要的是,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韩信是一个非常喜欢分封制的人,他想成为分封制的受益者,成为一个诸侯王,一个有大片封地的诸侯王。
那刘邦的目标是什么呢?张良曾和刘邦有过一次对话,核心就是不能分封,一统天下才是趋势。这次对话也让一心想“复韩”的张良形象大改变,成为了一个高人,有识之士!
此时,刘邦是继承了始皇帝一统天下的新秩序的人,而韩信,是一个怀念分封旧秩序的人。
而事实证明,天下大势就是统一,不是分封。
在历史洪流中,拥抱新秩序的人得生;守护旧秩序的人得死,和旧秩序一起粉身碎骨。
新事物必定取代旧事物,如果现在有人说想灭掉新社会,恢复封建王朝制度,那这个人必定被全天下攻之。
总之,韩信的死不值得同情,现在老有人说吕雉杀韩信是屠戮功臣,但韩信好好接受淮阴侯的爵位,而不是在家日夜埋怨,谁会舍得杀他。
韩信的死,他自己要负百分之七十的责任。】
汉初,韩信还没有死的时空里。
听完天幕对自己的评价,韩信呆愣原地,原来他被剥夺王位是这样?
沉思几息,韩信做出了一个决定,“来人,备马。”
小厮很快牵来一匹马,韩信飞身上马,赶往皇宫,他去见了吕雉,认下了自己淮阴侯的爵位。然后又骑马去前线找刘邦,打算助他平乱。
如果能活,谁会想死呢?天幕说的如此明白,韩信只能劝服自己顺应形势了。他当年能受胯下之辱,现今只是一个淮阴侯的爵位,虽然比不上自己的功劳,但不认也没办法了。
大秦
嬴政拍手称快,“拥抱新秩序的人得生,守护旧秩序的人得死。说得好,朕灭六国,乃是天命!”
“那些企图复国的六国旧贵族还妄想活在过去的梦里,必定会粉身碎骨。”
汉高祖时
刘邦看着天幕若有所思,“萧何,这天幕不知是何方神圣,知道我们所有的事情,还有如此精辟的见解,实乃大才。”
萧何正色道,“但祂说的对大汉有利,而且一直在夸皇后,为皇后做解释。”
“吕雉啊……”刘邦低声喊出自己妻子的名字,他有过废太子的念头,如今看来,怕是不能了。
汉惠帝元年
吕雉笑出声来,心情十分愉悦,韩信的死亡是不得已而为之,动手的也确实是她,所以她不愿为自己做辩解,任旁人评论。
但有人为她解释,她还是会感到高兴,但吕雉又注意到一句话的不寻常之处,新社会是什么?封建王朝制度里有汉吗?
而且,听天音所言,封建王朝制度灭亡了。
【前196年,淮南王英布造反。
英布为什么造反呢?有人把英布的造反归咎到吕雉身上,说是吕雉杀韩信,以及彭越被刘邦吕雉夫妻俩做成肉酱这两件事,激起了英布的反叛。
但翻开史记,事实经过是这样的。
英布知道韩信和彭越之死后,大恐,然后开始暗中屯兵。屯兵?难道英布已经提前知道刘邦吕雉会杀他了吗?还是说,自保是借口,谋反才是真相。
恰此时,英布又激反了手下的中大夫贲赫,贲赫于是逃到长安,状告英布谋反。⑨
刘邦也不是真的大魔头,他没有听信贲赫的一面之词,而是派人去英布封地调查,前面说了英布暗中屯兵,所以汉使也真查出来点东西。于是英布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贲赫全家,起兵造反。
注意,面对刘邦调查出来的“罪证”,英布第一反应是造反,而不是请罪,说明英布屯兵就是想造反,而不是自保!
所以,英布造反的事赖在吕雉身上,合理吗?
让英布屯兵的是吕雉吗?让贲赫状告英布谋反的是吕雉吗?还是说下令英布谋反的是吕雉?】
汉惠帝元年
听闻天幕发问,吕雉有些哭笑不得,说的对啊,难道是她下令让英布谋反的吗?
【至此,七个汉初封的异姓诸侯王国,消灭了六个,还有一个长沙王吴芮,他死的早,儿子吴臣继任王位。
长沙国比较安分,所以长沙王吴臣活的好好的,儿子又继承了王位,一直传了五代。
总之在削异姓诸侯王这件事上,刘邦和吕雉就是一对目标一致的合作伙伴。
但是,刘邦杀他们叫削平强藩,吕雉杀他们叫屠戮功臣,还要被骂一句恶毒,这种评价体系实在有失公允,充满了性别偏见。】
汉高祖时
刘邦大叫道,“哪个孙子这么说的,吕雉什么样,关他们什么事。”
不论吕雉怎么样,刘邦知道吕雉是真真切切帮了他忙的,有些他不能做的事情,可以交给吕雉去做,他心底承认吕雉能力。
而且,吕雉现在是他的皇后,他也不乐意听别人说吕雉坏话。
萧何站在一边,依然保持沉默。韩信的死,他也出过力,不知道有没有人骂他恶毒?
而且,他能答应和皇后一起杀韩信,就知道刘邦不会追究此事,可能还会赞同。
汉惠帝元年
吕雉心底微愤,她恶毒?
他们从未站在她的位置上,又怎知她为何行事。
武周
“性别偏见?”武曌沉吟道,“朕今日以女子之身登临皇位,想必会改变一些人的想法。”
她证明了男子能做的事,女子也能做,或许会改变一些偏见吧?
挺无语的。
在百度百科词条里:刘邦杀功臣是削平强藩,吕雉杀功臣就是屠戮功臣。还有朱元璋杀功臣写的是朝中倾轧(在人物争议那里写了个屠戮功臣,还没详细解释)
甚至朱允炆这个失败者的词条也写的是推行削藩,而不是屠戮兄弟。
①《史记》(汉五年)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使丞相哙将兵攻代。
②《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③《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雒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原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雒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④《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醇剖隆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 “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於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後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⑤《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
⑥《史记》卷7《项羽本纪》: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⑦《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⑧《史记》卷92《淮阴侯列传》: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⑨《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传》:汉十一年,高后诛淮阴侯,布因心恐。夏,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至淮南,淮南王方猎,见醢,因大恐,阴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传》:布所幸姬疾,请就医,医家与中大夫贲赫对门,姬数如医家,贲赫自以为侍中,乃厚餽遗,从姬饮医家。姬侍王,从容语次,誉赫长者也。王怒曰:“汝安从知之?”具说状。王疑其与乱。赫恐,称病。王愈怒,欲捕赫。赫言变事,乘传诣长安。布使人追,不及。赫至,上变,言布谋反有端,可先未发诛也。上读其书,语萧相国。相国曰:“布不宜有此,恐仇怨妄诬之。请击赫,使人微验淮南王。”淮南王布见赫以罪亡,上变,固已疑其言国阴事;汉使又来,颇有所验,遂族赫家,发兵反。反书闻,上乃赦贲赫,以为将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