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和元年九月,大兴幼帝奚恒登基,恪谨长公主奚妙摄政辅政。
但在登基的四个月前,他们还瑟瑟发抖地躲在朝阳宫,看着进出的宫人将自缢身亡的皇后抬出。
登基的三个月前,奚妙在前往封地的路上感染风寒,在生死的边缘游走了一番。
不知是哪位地仙胡乱牵线,此奚妙已非彼奚妙。
现在的奚妙原本是个普通社畜,所就职的公司的老总那段时间痴迷于农家乐,于是大手一挥把一群卷生卷死的社畜们拉去了一个离城市有20公里的山里团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采蘑菇、摸鸡蛋、摘菜……
她很不幸地被分去摸鸡蛋的组里,又很不幸地被那劲头十足的母山鸡以短距离的低飞给撞了,一个重心不稳加上晕车犯恶心,奚妙仰倒在了地上。
再睁眼,看到的是一张满面褶子的老婆婆,正要给她喂一份散发着浓郁麦香的糊状物质……经过一番乌龙后,奚妙不得不接受自己已经来到一个全方面陌生的时代的事实。
原主是位嫡公主,但她的身体并不强壮,尤其是还经历了母后一族的因罪覆灭、被皇帝爹赶去封地等一系列重创,在离京的路上很快便发起了高热,但当时皇帝爹只随意派了个医工为她抓药治病……如今看来,怕是给原主治没了。
而一个月前,一场被精心策划的逼宫最后只草草收场,但压抑的氛围却盘旋在京城上空久久不散——皇帝爹几乎所有的后代在这一次突变中被屠杀殆尽。
这下,在去封地的路上、喜爱吃手发呆的奚恒成了皇帝爹唯一的选择。
当奚妙他们快马加鞭赶回来时,皇帝爹已经不太行了,他被人下了药,能撑到这个时候已经是众位太医们薅秃了胡子头发才有的最好结果。
看到四肢健全,能跑会跳的奚恒,皇帝爹只来得及说一句:“吾逝,传位于第七子恒……”奚妙则眼疾手快地掐了一把奚恒,就这样,在孩童尖利的哭声中送走了床榻上大兴的第三任皇帝。
祸事不单行。
——大兴隔壁的大殷在边境集结兵马,据斥候探查,这次集结的大军,保守估计得有二十万之数。
好在先帝临死前定下的辅政大臣都是能力超群之辈,维持住了这看上去要崩盘的局面。他们用奚妙能听懂的话详尽地分析了一下目前的局势——至于奚恒,他们一致决定让他先读书。
其实是殷国见他们内乱、无暇顾及边境,在大兴幼帝登基后大举出兵,意图趁乱打劫。
高台之上,奚妙接过在努力认字的奚恒孝敬给她的一颗李子,酸得她眼泪都要落下了。
……意思最好开战。奚妙总结了一下这些人的意思。
可对面是20万,这边肯定也得出差不多的数量,而能听从新皇指挥的军队又有多少?将领手下有20万的兵力,若他假借什么名义挥刀直指京城……
越想越觉得心底拔凉,胃部开始无意识地抽搐。
“诸位!诸位!不能开战也,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如今最紧急的应该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殷人贪婪,不如派明事理知进退的使者前去,不过是费些精巧器物便可令他们退兵……”
这次离得近,奚妙看清了正在说话的程豫的样子。他皮肤偏黑,一双眼睛十分锐利,让人不自觉地不敢与他对视,长相周正——毕竟能当朝官的,一定不丑。
他痛心疾首地对着高台上的姐弟俩拜了拜,抑扬顿挫地说起他认为不能开战的理由。
听着他的描述,奚妙想起穿越来这后在“流放”路上看见的纤夫、佃农……但据程豫描述,这些人算是过得不错的。
“……去岁山南大旱,罪人温革蒙蔽先帝立下苛税,百姓竟易子而食,山南的普通庶民宁愿卖儿卖女也要迁徙。”
这个案例一出,很多人沉默了。奚妙听懂了他讲述的是旱灾之后百姓易子而食以及卖子女的情况,更加担心。不止是因为第一次听到具体的百姓之苦,还因为程豫所提出的解决办法——谈判给钱。
这个解决方式是奚妙肯定不能接受的,无他,只因为奚妙那个时空的历史上,岁币、条约等令人印象深刻。
但她说话没用,奚妙紧紧掐住自己的虎口,迫切地希望有人可以反驳他。
殿中之人窃窃私语着,似有全体倒戈向议和的趋势。
这时,一个魁梧的汉子从另一侧走出,奚妙注意到不少大臣在看见他冒头后,脸色都变得不太好看。
这个汉子五官偏大,骨骼立体,并不符合当代人们清秀平整的审美,但放在现代就是一位一米八五的混血儿。
“臣愿率精兵二万迎战。”
二万对二十万……这个话听着就很荒谬。
殿内诸臣听到这话,个个都立刻像狼一般闻见鲜血的气味一样,准备张嘴往死里喷他。但汉子声音洪亮,在诸臣用唾沫淹死他之前,便快速地将他的理由托盘而出。
中心思想其实就一句话:殷人其实是虚张声势地前来试探,不足为惧。
“臣愚以为,强硬地向他们宣战,可使其萌生退意,且不费钱粮。”
“臣请战!”
——他们虚张声势,那我们也虚张声势,谁装的好,谁取胜。奚妙有些明悟了他的思路。
几位重臣都是经验老到的治政能手,不过两炷香的功夫,这两万精兵的抽调和一干辎重如何安排、运转等内务就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了。持反对意见的程豫也准备了多个计划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前线战场。
诸臣商议结束后,由杨渐信拟好条陈,送到奚妙的案上:“禀陛下,诸公方才所论皆在其中,臣恭请用印。”
由于先帝驾崩不过数日,朝中各官还干着他们原来的职务。杨渐信的职务放到现代就是高级秘书长,工作内容之一便是拿一份大家都达成共识的文书给皇帝、并建议皇帝可以用印。
大兴的旨令制度十分规整严谨,从根本上杜绝了绕过皇帝下命令的可能,所以奚妙神色从容地翻看后,并让奚恒也看过便颔首同意了“用印”的请求。
保管帝印的是内宫的管事头领康福。
他是皇帝爹——现在应该称作先帝的亲信,奚妙曾在原主记忆里“看到”过这个太监,印象并不好。
康福本人也很清楚自己曾经对这对落难姐弟做过什么,所以自奚恒登基后他便缩成了一只鹌鹑,不敢晃悠在他们面前。
这是新皇自登基以来第一次使用帝印,史官端坐在角落里运笔如飞地记录着这一刻。
康福躬身将帝印捧着走上高台,奚恒手小,不能握住这个玉玺,所以奚妙代行了用印的职责。
直到最后一个重臣离开殿中后,奚妙才惊觉回京后碰到的最大的一个危机就这么轻松地安排妥当了,这不免让她产生一丝不真实感。
还是得当面与将领交流一番才好。
但绝不能是以她的名义。奚妙琢磨起这件事要怎么安排才好。
她决定让一直没得到退下指令而不敢走的康福去解决这件事:“康公公……”
“奴惶恐!殿下莫要折煞奴……”康福面色惨白,不住地在地上磕头,颇有种要在这里弄死自己的决绝,但他圆滚滚的身材又平添了一分喜感。
奚妙自来这后就向来不喜欢在旁边留人伺候,就是怕出现这种情况——让他们停下磕头与下跪简直能要了他们的命。如果亲自去把他们扶起来,那绝对是雪上加霜……奚妙打了个冷颤。
“快起来吧,我……吾有事问你。”奚妙这招百试不爽,试验品主要是原主的贴身宫女们。
果然,康福一个骨碌从地上爬起,急切恭敬地说道:“殿下有惑,奴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凡知晓之事,无论巨细,皆会如实相告,绝无半点欺瞒,如敢胡言乱语……”
“好了好了,”奚妙打断他的表忠心,“吾问你,方才那位愿领军的将军你可识得?”
“识得,识得,那位是章元费章大将军,乃太祖征战四方时亲随卫国公的长孙,五年前,老国公薨逝,由他继承爵位,是第三代卫国公。”康福作为前任大领导的贴身助理,对这些事可谓如数家珍,奚妙不由得心神一动——康福是太监,天然与朝臣对立……
不过在做这件事之前,奚妙需要先确认一点事,于是她开口道:“不知章大将军是否已出东宣门,如此骁勇之将,适合为新皇讲授军事。”
康福强压下心中狂喜,恭敬地回道:“回殿下,大将军怕是还没到承德门,奴这便前去传召将军。”
这对康福而言是绝对的大事,或许这件事就是转机,能让两位贵人不计前嫌……
她点了点头,康福即刻便出发去找人了。
“阿姊,吾有武学师傅,是父皇指给吾的,为何还要章大将军讲授军事?”一直乖乖的没有出声的奚恒此时终于忍不住了,将他的疑问问了出来。
如今他的课业越来越重了,要不是阿姊坚持要他旁听朝政,否则他将一整天除了吃饭睡觉外,都要听那些学士们讲课,所以在他听到阿姊似乎想给他再找一个老师时,十分抗拒。
奚妙不太会跟小孩相处,但奚恒不是普通的小孩,所以她一般都是以引导为主,这让一直被身边人哄着的奚恒很新奇,在她面前也更大胆些。
这次也与往常一样,奚妙试图用提问来让他理解自己的忧虑:“出兵对敌不是小事,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因为劳民伤财?”奚恒想了想,选择了先前程豫的说辞。
“对,但不止是这个,”奚妙在心底赞了一句奚三岁的总结能力,“你再想想,还有别的原因吗?”
见奚恒疑惑地开始思考,奚妙看向了正在门口探头探脑的康福:“章将军可还在宫中?”
康福满面谄笑地回复道:“奴见到将军时还未出承德门,与其他明公们在两仪宫前便分开了……殿下,将军正在偏殿等着接驾,您看?”
奚妙示意康福带路,她要和奚恒亲自去见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