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大海上航行着一艘双桅帆船,甲板上有结伴而立的赏景人,还有收网的渔人。海面平稳且闪着光辉,海风微拂,带来阵阵海腥味。
叶榕回头看去,身后是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的捕捞者,被捞上岸的鱼在原地扑腾着,滑到别处以后很快就被人又扔了回来。
这是一艘捕捞船,天亮而出,未时归港。船上除了一部分渔人更多的是随船出行的游客。只要花上八十文就可以随着渔船出海,欣赏海上风光,十分划算。
还有在海上过夜,第二天天亮才归港的,那种就要贵的多。叶榕并不太喜欢那种脚不沾地的感觉,因此只选了这种短途航行的。
这艘船是简陋了些,但是并不影响出行,船上的渔民们都是经验十足的老手,哪怕只是看他们下网收网也有十足的艺术性。
船上不提供免费的茶水糕点,因此有些人挑着担子上船借此机会小赚一笔。渔民们对此也都睁只眼闭只眼,只要那些人不吆喝的太过,他们也就当作是没看到,毕竟都是为了生计。
叶榕站在船头,看着蔚蓝壮阔的大海,心中也十分敞亮。这望不到尽头的大海啊,总是能容纳进这世间万般杂事似的。
“回港咯。”嘹亮雄厚的声音在甲板上传开。
白色的帆布在风中鼓动,随着清风,船只在水面上划开一道道水纹。因着当天就要回程,捕捞船并不敢走的太远,他们这种体量的渔船很难抵御强风暴雨,所以一定会按时回到码头。到了码头休整片刻,等到集市一开,他们刚好可以出售新鲜的海物。
最后一网也被拖拽上来。围观的人群发出一阵惊叹声。
“好大的贝壳啊!”孩童稚嫩的声音在人群中炸开,随着这一声响,躁动的人群向中间涌去。
只见渔网中倒出一个成年人头部大小的珍珠蚌,蚌壳上长着细细密密的藤壶,上头还挂着水草因此瞧着十分丑陋。即便如此,人们对这大家伙还是十分感兴趣,“这里头会不会有珍珠啊。”
这句话让本就不平静的人群更加躁动。
渔夫们对视一眼,站出来一个老头,“妈祖保佑,这是妈祖的恩赐啊。”他不着痕迹的拿起那个珍珠蚌,高高举过头顶,“我们将此奉与妈祖,以求后日丰收。”说着,他穿过人群,将手中的大蚌壳丢入水中,船上人们听到‘噗通’一声,各个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叶榕站在远离人群的船边,她眯着眼,瞧那老者一脸虔诚的将蚌壳丢下去,蚌壳是落入水中不假,可似乎被什么东西兜住了一般。
不过站在船上的人没人注意到这一点,叶榕自是不会拆穿。
坐在她不远处的一位衣衫褴褛的男子,仰头用嘴接酒壶里淌出的酒水,他后脑枕在船边,双眼虚望着天,“风雨任逍遥,酒中有乾坤。……一棹何时归去,扁舟终要江湖。”
他双手耷拉在身体两侧,似乎是醉了,但双眼却有着酒醉之人没有的通亮。
叶榕喝了口自备的茶水,眺向远方。不一会,便可以看到天际的塔尖,那是源津码头上最高的哨岗。渐渐的,群山也显露峰角。
为了赶上这出海的渔船,她可是起了个大早,一会儿说什么都要补个觉。她边打哈欠边从船上走下去。
身边走过了一位充满酒气的男子,叶榕往边上让了让,以免发生碰撞。瞧着那人走远了,她才接着往下走。
双脚踩到石板路上,她忍不住用力跺跺脚。
“姑娘,第一次坐船吧?哈哈。”渔夫老头瞧叶榕的样子,忍不住调侃起来。
“是啊。”
又和老头闲扯了几句,后面下船的渔夫们端着盛满海鲜的箱子,叶榕见他们忙,说了句再见就往车马营地回了。
这时候街上正热闹,车马嘶鸣商贩吆喝,听曲的端着茶碗叫好,围观的振臂欢呼。叶榕穿梭于人群间,耳边皆作浮云。
夏日天长,宵禁也会延到二更。
叶榕回车上眯了一会儿,醒来时太阳西斜,她支着脑袋看了一会外面的热闹的人群,待心中那种落寞感消退才收回眼帘。
营地里的灶房已经有进进出出的人在忙活了,她头探出窗外还隐隐可以闻到香味。每辆马车间距并不太远,叶榕开着窗可以清晰的听到旁边的两人在做什么。哪怕那声音压得很低,仿佛是从嗓子深处传来的呜咽。
叶榕有些难为情的把那侧的窗户关严,还拉了窗帘,仅仅留着面前的一扇窗,这样刚好可以看到人来人往的灶房,前方传来的声音将后面微弱的声音全数掩盖过去。
‘真是大胆啊,’她不经意间想到,却给自己闹了个红脸。
站起身活动活动僵硬的脖颈,她也要开始做饭了。
今天吃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
她抽开抽屉,蹲在一旁点兵点将,点到什么就吃什么。
胡萝卜?不不不。她又重新点了一次。
西兰花?不太想。
拿出一盒切好的牛腩,又准备出两个西红柿。想了想,她还是掰了几块西兰花又取了一根小胡萝卜。
三个灶眼,正好一个煮饭,一个用来炖西红柿牛腩,再做一个清炒西兰花胡萝卜。
叶榕嗅着炖牛腩的香气,颇有些嫌弃的看了一眼锅里绿油油的西兰花,她反手从抽屉里盛了一小碗处理好的虾仁扔到锅里一起翻炒,看着红彤彤的虾仁,她这才满意地笑了下。
牛腩炖的软烂可口,西红柿均数化作汤水充分的包裹肉块,就连垫底的白萝卜块都十分入味。
酒饱饭足,趁着天色未晚,距离宵禁还有些时候,叶榕决定出去走走。
营地门口有几人和守卫说着什么,似乎想进入营地找人,但没有通行证。叶榕习惯性的摸了摸跨包里的竹排,那竹排是缴费时守卫给的凭证,竹排上雕刻着马车停在何处,手持竹排才能进入营地。
距离门口越近,瞧着那几人越眼熟。
叶榕脚步顿了顿,不由得想要转身回去。
“叶姑娘!”
叶榕脚步没停。
“叶榕!”
叶榕转身看过去,不是张如兰还能是谁。只见身着粉裙的张如兰身边还站着邱朝与文敛。
“是你们啊。”叶榕故作惊讶。
“是啊,叶姑娘,你每日住在这里不方便吧?不如去我们庄上小住几天?”张如兰大大咧咧的说到。几人走到一边,给门口让出宽裕的位置。
距离他们那日在茶楼相遇已经过去四天了,今日却突然来邀请叶榕去府上,实在是奇怪。叶榕看了一眼神色如常的三人,觉得他们不像是隐瞒了什么的样子。
叶榕歪了歪头,“我在这里住着挺好的。”她这就是拒绝的意思了,更何况她还剩两天的费用呢,提早走了可不给退。
邱朝想说什么,却叫文敛拦下了,“叶姑娘,今天邀你去庄子里也是为了感谢你愿意帮我们找长亭。”
叶榕眨眨眼,怕是这些人想将这事情再落实咯。
“明早吧。”
“那可说好了,明早我们过来接你。”张如兰忙说。
——
险峻的崖壁下,是一条虽然不宽阔但十分平整的小路。小路沿着岩壁蜿蜒前伸,一直通到寒山脚下。
叶榕坐在自己马车的车板上,左右两侧是骑着高头大马的文敛和张如兰。
叶榕扶了扶额头,她本来是想只身过去的,却不料被张如兰三言两语连人带马牵了出来。啃了一口手里的大鸭梨,甘甜瞬间填满口腔。
“叶姑娘,我们山庄的梨不错吧。”张如兰的语气颇为得意,带着少女的娇憨。
“甘甜多汁,极品。”叶榕懒懒的说。她昨夜在空间忙活许久,搓了大半夜的核桃和松子,天快亮才睡下。醒来后本想上街寻点吃食,才一出营地大门,就被张如兰架回去了。
她这会儿还饿着呢。
从大路去秋影山庄需要出源津城门,顺着山壁往东走,从两峰夹缝间进入,再走两里地,面前豁然开朗。
看着面前的景象,叶榕张了张嘴巴。
这哪里是传闻中的屹立峰顶的秋影宫,一眼瞧过去仿佛一个普通小村子。就是空气中弥漫着若隐若现的药味彰显着这里并不普通。
“这是寒山?”
“不是啊。”张如兰语气平常。
“那……”和说书先生说的不太一样。
“城里流传的故事都是杜撰的,小五写的。”文敛把马一起牵走,深藏功与名。
张如兰勾起叶榕的手臂,“我给你介绍介绍?”
十八年前,邱朝的父亲邱影云携家带口从大雍北面的忻州搬过来,那时候恰逢源津城匪患,无法安家。邱影云只好在山中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暂时落脚。邱家人口多,在山中重新落脚虽不容易,但也不至于毫无办法。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建设,终于建成了房屋,开垦几亩田地。
邱影云本就是江湖儿女,只是不愿沾染江湖风雨这才携家隐居至此,但源津匪患实在是民不聊生,他一家都看不过去,因此在安置好后开始清理匪徒。没想到,这一行动就在江湖上出了名头。
“那红衣男子?”叶榕问。
“是文叔扮的。”张如兰回答。
文敛的父亲文萧殷是十多年前江湖上有名的神医,精通医药和易容。文萧殷的鬼点子也十分多,当年那场六月飞雪就是出自他手。
“碎鹅毛和云石粉?”
“是呀,后山有许多云石,文叔就差人磨成粉末,和鹅毛掺在一起扬下去。”
当时秋影宫的威名已经是声名远播,来挑衅的多是宵小之徒,再加上还有百姓自发在山脚阻拦,他们更是不敢贸然上山。无法上山,就没办法窥见其中奥妙。更是没办法看到山上藏匿的随时准备撒鹅毛的十数人。
叶榕抽了抽嘴角。这就是传说中笼罩山头的鹅毛大雪。
“源津城冬日也少下雪,常年生活在这头的人们自是没见过我们北方的雪,当然也就没法分辨真伪了。哈哈哈。”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师傅。”
“我可没收你为徒,你莫要瞎叫。”男人玩笑到。
“师傅,你不要拿兰儿开玩笑了。”一个年轻的男子在男人身后无奈的说。
“小五,你该叫我师姐的!”张如兰气急。
叶榕看到和自己想象中截然不同的场景,不禁轻笑出声。她原以为秋影山庄如江湖小说中,是充满肃杀之气的无情之地,没想到竟然这般的……平实欢乐。
“这位就是阿恕口中的叶姑娘吧。”中年男子轻咳一声,“在下邱影云。”
“邱伯父好,我是叶榕。”
“听说你见过长亭那孩子,真是太好了,太感谢你愿意为我们打听长亭的下落了。”身着素衣的邱影云,身形结实步伐稳重。脸上只有很轻的皱纹,看上去是十分英俊的男人。只是他脖颈间挂着白色汗巾,手中握着沾满土块的锄头,如何也无法叫人相信这是十多年前将匪徒挂在天上的英豪。
“伯父言重了。”
叶榕在张如兰等人的带领下进入正厅,有人在桌上布置了丰盛的点心。叶榕暗暗揉了揉饥饿的肚子,端庄的拿起一块点心品尝。
“长亭这孩子啊……”
邱影云丝毫没把叶榕当作是外人,邱夫人也坐在一旁,两人娓娓道来。
原来裴恕、张长亭兄妹以及小五都是邱影云当年在源津城捡到的孩子,匪寇夺了这些孩子亲人的性命,他就将他们带回来了。除了他们之外,还有三个孩子,只是那三个孩子长大以后离开了山庄。
张长亭却是唯一一个不辞而别的。
裴恕几年前并不像现在那般稳重和收敛锋芒,他在外得罪了人,叫人暗中在酒里下了毒,不料那酒却被想要壮胆的张长亭喝了去。
叶榕脑子里打了一个小小的问好,‘壮胆?壮什么胆,还只有两个人在场。’
她喝了口热茶将喉咙中粘腻的糕点甜味冲散。
庄子里的房屋造型简单,但居住起来十分舒服,这二十几口人隐居在此,也算得上是自已自足了,更别说他们基本各个身怀绝技。
大家用餐也都在一起,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叶榕眼里难得的流露出一丝丝的羡慕。
两天一更,谢谢看到这里的朋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 18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